第620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一)

第620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一)

这件事,政变的结果,不是重点。

重点是让整个欧洲看到,大顺参加了俄国的政变。

按照正常的历史流程,伊丽莎白带着300来个小伙子就政变成功了,根本毫无难度。不管是老百姓还是旧贵族,对这群德国人早就心怀不满了。

刘钰这边帮忙扣押一下现在掌权的关键人物,难度更是直线下降。

关键是要让欧洲认识到,大顺不再是一个远在万里之外东方的传说,而是可以把爪子伸向欧洲的大国。

是世界近代史的一员,有些事必须要找大顺商量。

给法国这边卖个好:你看,我帮你扶上了一个亲法的沙皇,咱们两国的关系还可以更好。

也是给荷兰放点毒:傻了吧,俄国亲法了,再不把对法强硬的威廉四世推上去,法国可能就打到阿姆斯特丹了,总不能再决堤以水代兵吧?

顺带也让欧洲各国都客气点,别再弄出来乔治·安森那样的人去东亚,嘴里不干不净的。反正大顺是有许多种办法让你们恶心,可你们除了把舰队开到渤海湾外,别无他法。

大顺可以扶斯图亚特王朝后裔、可以支持瑞典,欧洲各国能干什么?

若一一对应,斯图亚特后裔,对应找朱家后人;支持瑞典,对应给朝鲜钱让朝鲜进攻大顺。

哪一个都是扯淡。

此事之后,欧洲各国就不得不慎重对待大顺提出的一些要求、建议。

所以刘钰心里很清楚,这是锦上添花。

却偏偏要演出一种雪中送炭的感觉。

把这场政变,作为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虽然齐国公之前已经来过,但那最多相当于把这个模糊的东方的神秘国度,添加了几笔色彩,可仍旧雾蒙蒙的不真实。看不到、摸不着。

第二日一早,这场演出的第一步,就按部就班地进行了下去。

走了官方渠道,通知之后,刘钰就带着官方人员去见了现在的小沙皇和他母亲。

小沙皇太小,不可能长久在王座上,还要考虑娃娃吃乳、换褯子之类的事,总不好这边觐见沙皇呢,那边沙皇尿了要换褯子……

一直等到了下午,才终于到了觐见的最佳时候。小沙皇才睡醒,暂时不太可能哭闹。

大顺承认罗刹的级别是帝国,小毛孩子才一岁,被他的母亲、俄罗斯帝国摄政王、梅克伦堡的利奥波夫娜抱着。

副总理大臣、外交大臣兼海军大臣、兼刑侦事务衙门头目奥斯特尔曼伯爵,在刘钰向小沙皇和摄政王行礼后,接过去了刘钰递交的文书。

很快,小沙皇就哭了起来,不得不让奶妈将小沙皇先抱走。一切事项,由小沙皇的妈、俄国的摄政女王处置。

神奇的是,这位俄罗斯帝国的摄政王,竟然会说俄语!

而且竟然说的还不错。

此时欧洲的宫廷,能找到一位熟练使用本国语言的君主,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不过除了一些正式性的问候外,这位夫人还是不太喜欢说听起来土里土气的俄语,而是用拉丁文交流。

问候之后,刘钰说了一下这次来的目的。

“摄政王殿下,我此番来,是为了签订中俄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双方边界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是时候将彼此之间的误解和不信任都抛到一边了。”

“我们不是很懂欧罗巴诸国的规矩,但是按照天朝的规矩,是老皇帝驾崩之后一年,新君才可改元,亦算是真正的登基。”

“10月28日,是安娜女皇驾崩一年的日子。我们希望能够在第二天,献上登基的礼物和祝福。”

利奥波夫娜闻言,很是高兴,伊凡六世的帝位不是很稳固,如果大顺这边能够参加这样的典礼,等同于正式承认了伊凡六世是俄罗斯的真正君主。

君主国之间的外交归外交、礼法归礼法,宫廷内也是需要互相承认的。

扫了一眼刘钰送上的礼单,规格也足够高,但是这些礼物都是要在10月29的沙皇庆典上,当着各国使节团的面献上的。

距离10月29日已经很近了,正式的登基典礼也已经举行完毕,但是既然代表着此时世界上最沉重的那顶皇冠的仆人,要转达皇冠主人的祝贺和承认,看来还是要准备准备。

“奥斯特尔曼伯爵,我想这件事您应该主持并且处理好。”

摄政女王侧头向奥斯特尔曼伯爵分派了任务,随后又像是不经意地说道:“正好,前线传来了消息。沙皇陛下的元帅,爱尔兰的拉西,在维尔曼斯特兰德战胜了瑞典主力,消灭了七千名瑞典士兵。这个消息刚刚传来,正好可以作为献给登基一年的礼物。”

“也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通知各国的使节团。”

看似是忽然想起来的,实际上却是在彰显俄国的强大,告诉刘钰,你们外交支持的瑞典不堪一击。

刘钰面不改色,心道你们倒真是有学有样。你们去京城的时候,我们大肆宣扬对日战争的胜利;等我来了这,你们就照瓢画葫芦,告诉我们在芬兰打赢了瑞典。

可打赢瑞典有个卵用?打不赢瑞典才见了鬼了,瑞典那群人脑子有锈,真以为这还是古斯塔夫的时代呢?

他既不微笑,也不错愕,很淡然地向女摄政王表示了祝贺——他也实在搞不懂,这要是放在大顺,应该叫什么?

反正肯定不是皇太后。

祝贺之后,又向奥斯特尔曼伯爵表达了祝贺,似乎对瑞典被击败一事有些错愕,楞挤出来的祝贺神情一般。

其实奥斯特尔曼伯爵并没想到刘钰会来欧洲,他在京城的时候,刘钰一直在京城,作为一个威胁。

始终有传言,当时刘钰没亲自去日本、卸任了总督海军戎政的原因,就是为即将爆发的顺俄准噶尔边界冲突做准备。都说刘钰要任西域都护,军政一把抓,准备彻底解决边界问题。

迫于刘钰出任主将的巨大压力,奥斯特尔曼不得不在边界问题上做了极大的退让,哪曾想刘钰竟然直接来了欧洲。

第一站没有去巴黎,而是去了阿姆斯特丹,这也能理解。

相对来说,荷兰是距离大顺最“近”的几个国家之一。贸易额比俄国这边大得多。

第二站来到彼得堡,奥斯特尔曼倒没觉得刘钰是来调节瑞俄战争的。

瑞典和大顺之间并没有正式的盟约,只是有着共同敌人的互相利用而已。

像是在准噶尔俘获的那几个瑞典战俘,会叫人下意识地联想到瑞典和俄国的关系,终究都是大北方战争被俘的。

故而,奥斯特尔曼伯爵对刘钰说的要签订中俄互不侵犯条约一事,深信不疑。

这是最符合大顺利益的,因为他妈的该要的东西,已经在之前的谈判中要走了。

当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签互不侵犯条约了。

这时候拿出瑞典的事来告诉刘钰一声,他不觉得有什么用。

摄政王的意思,是警告大顺: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很能打,我们俄国也挺厉害的,你看,刚在芬兰取得了大胜。

可奥斯特尔曼伯爵心里明白,这根本警告不了大顺,因为大顺根本就没想着和俄国开战!

现在看来,当初在大顺京城时候的那些传闻,多半都是假的。

怕不是他刚到张家口,这刘钰就跑到南洋去了吧?

之前搞的这一切,分明就是空手套白狼的外交讹诈。

然而奥斯特尔曼伯爵明知道自己上当了,却还得装作“摄政王英明”,故意又拿着维尔曼斯特兰德战役的事,和刘钰吹嘘了几句。

他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总不能承认说,大顺根本没有开战的意思,自己之前退还的准噶尔部的牧场,都是被刘钰讹诈走的吧。

这要是说了,那可真就丢人丢到家了。

明知道自己现在说的这些话,可能在刘钰看来,就像是看傻子一样,却也不得不继续装傻下去。

“侯爵大人,俄国的军队也是世界一流的军队。曾经威震欧洲的瑞典人,在我们的大军面前,不堪一击。”

“我认为,顺俄两国保持和平和互不侵犯,是明智的选择。否则,两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在荒芜的西伯利亚交战,是毫无意义的流血。”

刘钰心道芬兰你能集结五万大军,你要是能在黑龙江集结五千大军,后勤不垮我跟你姓。

你跟我说这个,有个卵用?

但嘴上还是要表示一下的。

“是的,我也认为两国在荒芜的西伯利亚交战,是毫无意义的流血。因此这一次天子派我出访欧洲,第二站就要来俄国,与贵国签订互不侵犯协议。并且由各国外交官作证,两国之间已经完成了边界勘定事项。”

“当然,如果两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那么双方的贸易也就可以继续扩大了。包括利用黑龙江运输勘察加的毛皮、大黄贸易、茶饼贸易等,都将恢复正常。并且可以商讨降低关税的问题。”

他也算是给了点甜头,这件事本来也是要做的。

俄国贸易,放开关税很容易,因为很多贵族都在对华贸易里拿利润,他们当然希望降低关税,也希望大顺不要再对俄国禁运。

自从准噶尔事件之后,双方的贸易一直处在紧张的状态,大顺这边为了配合下南洋的演戏,之前也对俄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禁运、以及在通过黑龙江运输毛皮到西伯利亚水道问题上多加阻挠。

贸易问题,一定要想清楚:俄国是谁的俄国?只要不是本国工业资产阶级的俄国,那么本国降关税以换取大顺扩大贸易,就是俄国喜欢的,因为此时的俄国是贵族的俄国,不是工业资产阶级的俄国。

关于贸易问题的说辞,明明是极大促进的大顺的出口,但在这里却成为了大顺外交诚意的表现。

展示完了诚意后,刘钰就先告辞了,今天也谈不了什么事,只是走个过场。正规的协同使节团全部官员觐见新沙皇的外交行动,都定在了29号,现在也就没必要多扯淡。

等刘钰离开,奥斯特尔曼就立刻向摄政女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摄政王殿下,关于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在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军团活动的事,还是请您一定要重视。她并不是表面上那样的娇弱。”

“10月29号庆典结束后,应该立刻将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军团调往芬兰。如果她没有野心,当然最好;如果有,那她离开了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军团,也就有心无力了。”

“我们应该为她安心当女大公,营造一个完美的环境。不要给她犯错的机会,才是最完美的亲情,和家庭的爱。”

(本章完)

第590章 借头一用,以平民怨第1067章 恶龙残影(二)第571章 逆转外交第177章 机遇期第1126章 自身定位(中)第539章 带紧箍咒的好汉(上)第910章 南洋大开发(五)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1400章 迁徙路(三)第665章 分赃大会(二)第860章 最终还是看天意(下)第1397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下)第331章 雷罚第455章 卖旧货第1242章 三战定印度(九)第1513章 终章 九三年(卅一)第1423章 言方兴(上)第1206章 太子难当(下)第221章 先知第417章 最后的机动兵力第858章 一钱多花第63章 军歌第1024章 割裂(二)第675章 科学院(上)第547章 恶龙第787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四)第1103章 工业革命(十六)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927章 战前舆论准备(中)第660章 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矛盾(上)第1476章 临别告诫(二)第642章 逃避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557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三)第1471章 最后的闹剧(十八)第162章 非是养死士第967章 转正第237章 欧洲突破口第10章 找茬第201章 七擒七纵亦不惧第504章 善胜敌者,胜于无形第1196章 木牛流马(三)第1463章 最后的闹剧(十)第46章 哈士奇第1298章 死与复仇(十九)第599章 煽风点火第88章 变革的第一抹涟漪第549章 澳门的蝴蝶(上)第1223章 开战(二)第99章 酒醉多言第630章 鼓励西进的真正目的第117章 天诛!第192章 超胜十年第1455章 最终的闹剧(二)第128章 得分点和槽点第727章 毁尸灭迹第852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二)第924章 开眼看世界第1224章 开战(三)第704章 海战(二)第418章 诸君免送第81章 麻杆打狼两头怕第233章 垄断权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098章 工业革命(十一)第585章 要忍让第423章 劝说第601章 逃不过的对法宣战第373章 强盗逻辑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1486章 终章 九三年(四)第1389章 凡尔赛和约(十六)第261章 明帝国遗产继承者第140章 错路第204章 投名状第1278章 夷丁第999章 和过去不一样了第747章 巴达维亚新政(八)第396章 权轻而言重第676章 科学院(中)第667章 分赃大会(四)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1431章 鸩酒 解药(上)第227章 超脱低级趣味?第623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四)第136章 争朝不争夕第271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上)第943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上)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盘第1216章 轮台之思(三)第68章 决心第721章 因为没本事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110章 疯子炸粪坑的爆竹第139章 考察第1章 钟鸣鼎食之家第222章 烂伤疤不可揭第316章 结善缘第997章 量身定制第1236章 三战定印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