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科学院(中)

第676章 科学院(中)

“万岁,要进去看看吗?”

近侍见皇帝站在大门口发呆,心想定是鲸侯一走数年,如今即将归来,天子宠信之深,不免睹物思人。

这时候提一句,也正是时候。

皇帝微微一怔,其实并没有想进来看看。如今里面还未建成,而且风格又不是那么华丽,优秀的实学家并未充塞期间,若只看这建筑园林,着实没什么意思。

不过虽未建成,可之前威海的许多工匠都搬到了这里,也算是刘钰为了彰显自己没有私下里鼓捣什么兵器。

这几年军改,很是多出了一些新式的火器,绝大部分也都是从威海那些工匠手里攒出来的原型。

实而不华。

譬如皇帝禁宫中,有几支气泵枪,射速快,打的又稳。但是威海这边的工匠并不仿造,也绝对大规模生产,反倒是或是生产仿制的褐贝斯、或是生产法国的1728步兵款,比起那些气泵枪就差得远。

皇帝这几年也大阅过几次京营,火器阵法渐成,也见识了不少火枪火炮,皆源于此,大顺军改既成,似也该去看看。

想到这,又逢太监这么说,便道:“也好,且进去看看。鲸侯豢养的那些工匠,为国出力不少,朕也好奇他们这些人这几年都在忙什么?”

“鲸侯走前,就安排他们在这里住下,并求了朕,不许他人骚扰。鲸侯喜好奇技淫巧,疑惑巧夺天工之物,既飞天都非难事,朕也着实好奇这里面到底在做什么?”

太监也不知道里面的事,好在工匠的头目在这候着呢,便叫了过来。

再度叩拜之后,这工匠的头目也不敢抬头,跪伏于地,等着问话。

皇帝却没问,只道:“你且起来吧。这科学院兴建之初,鲸侯就先在这里安置了一些房屋,弄了一些机器。”

“早有人说,这里黑烟滚滚,多有谣言,说这里怕不是炼尸的?朕当初允了鲸侯,无人敢动,朕自是不信那些市井谣言,但也好奇,该去看看。”

“既说是科学院,朕也自小习几何原本和阿尔热巴拉等学问,想来朕也能看得懂。”

工匠头目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他不是技术工,只是管理岗,而且是脱产的管理岗,是刘钰安排在京城负责后勤、沟通的。

其实他也不太懂,只好道:“回陛下。草民自远不如陛下聪颖多知。用鲸侯的话将,草民是粮草官,只管后勤。那些技术上的事,草民也不知道。”

皇帝瞟了一眼这个工匠头目,笑道:“了不起啊!能让鲸侯信赖、且掌管钱粮的,定是有本事的。你这粮草官用的都是他的钱,朕自不心疼。却不知自鲸侯走后,这几年只是在这些精巧器物上,林林总总,各项相加,耗费了多少?”

“回陛下,若实数,不多。但若总数,便有些多。很多技术上的事,草民不懂,鲸侯素来重赏,是否可赏,要等鲸侯归来。若加上现在申报的赏赐,怕是十万两不止。鲸侯说……有人爱好射猎、有人爱好狎妓、有人爱好绫罗绸缎,他就爱好这玩意儿,就当买匹马。”

类似的话,皇帝听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心里其实既高兴,也不爽。

高兴的是,内帑的钱,用的地方太多,真要是让自己花钱……万儿八千的,都好说。

可早就听说刘钰在这种事上舍得花钱,号称技术进步就是砸钱砸出来的,要么是搞出来能赚钱的钱生钱之路、要么就是逆天道而行的不赚钱也猛砸钱的不合经济之路。

动辄几万几万的花,皇帝也肉疼。不用内帑的钱,皇帝当然高兴。

可高兴之余,也有不爽。

皇帝知道刘钰在朝中挺喜欢和人争论的,但前提是他觉得这事不至于太骇人听闻。

皇帝的眼睛又不瞎,刘钰又一直避开了可能引起社会动荡的技术进步,这些精巧之物的妙处,皇帝岂能看不到?

只是刘钰在这事上,从来就没在朝堂上争取过户政府的银子。这内里的意思,便是刘钰觉得朝中那些人在这件事上,多半都是傻吊,根本不可能支持。

皇帝心里也就很不爽:合着朕或以武德宫、或以科举,选拔出来的天下英雄,在你眼里都是傻吊?

刘钰的风格向来如此,但凡觉得有希望,那就据理力争,不惜吵翻天,在朝堂放大炮。可但凡不争的、自己偷偷摸摸干的,那就是觉得自己想的是对的,但别人不可能支持。

这事也不是一次两次的,皇帝之前就敲打过他,说他不要“先斩后奏”,不到倒逼朝廷的政策——朝廷里都是天下英雄,不是那么傻,凭什么你就觉得你的很多想法若是对的,别人也不会支持呢?

这回好了,不先斩后奏了,而是用“有人爱好射猎、有人爱好狎妓、有人爱好绫罗绸缎,他就爱好这玩意儿,就当买匹马”这样的理由,成了私事了。我自己花钱“狎妓”,就是玩儿,关你们屁事?

这是彻底不相信朝廷会投钱,或者说根本不信朝中有人会支持。

皇帝轻嘬了下牙花子,心道你不缺钱你便不说,但说起来若是你都缺了钱,只怕朕的钱也不会如现在这么宽裕了。

随后半开玩笑道:“他倒是打了个好比方。嘿……和狎妓无异?就是玩儿?”

“好嘛,便是狎妓,也分个三六九等。有的可以让贵公子一掷千金万金、有的也就是三五十两银子。却不知鲸侯最看重的、最愿意砸钱的,是哪个?你且在前领路,朕自去看看。”

那工匠头目赶忙起身,小心翼翼地贴着路边,引着御驾来到了最深处的一处小院。

还没进去,就看到里面黑烟滚滚,一股子刺鼻的煤烟味儿。皇帝哪曾见过煤块,虽听说过,却不知道这刺鼻的味道就是煤烟,心想到似乎有些硫硝的味道,莫不是我天朝又要多一件精锐兵器?

随行的近侍早已进去通告,里面搞技术的都跪在门口迎接,三呼万岁,皇帝也离了车驾,自走到了门口往里一看,不由更加奇怪。

里面的院子很大。

上好的铁,都弄成了一根根并行的棍子的模样,铺的满院子都是,如同蜘蛛网一般。

院子旁边,堆着一大堆的煤块,黑乎乎的,如同一座小山。

蜘蛛网一般的并行铁棍上,堆放着不少的车,模样奇怪,轮子都卡在那些铁棍上。

远处好几个发出轰隆轰隆响的机器,就是那些轰隆轰隆响的机器发出一阵阵烟气。

皇帝不明所以,心里却略微有些失落。他以为会是什么兵器,但现在看来,不太可能是兵器。

说起来,刘钰搞得东西,皇帝见过不少。热气球也好、铜炮也罢,那都是打仗用的。

这玩意儿,是干什么用的?

叫众人起身后,皇帝便指着带路的那个人,与众人道:“他说他是粮草官。那你们谁是战术参谋?”

军改之后,一些词已经普及。皇帝这么一说,便有人出来道:“回陛下,微臣是这里管技术的。”

他用的是“微臣”,而不是“草民”,皇帝奇道:“你是何出身?”

“回陛下,微臣当年主持镗炮,鲸侯请朝廷封赏,是以微臣有个九品的官身,挂在工政府。”

“原来如此。这几年新式大炮,可谓皆尔等之功。朝廷自不会亏待你们,前些日子,朕大阅京营,正觉尔等之功倒是赏的薄了。只是这些事,何人居何功,也要鲸侯回来,朕再详问,以免疏漏。”

皇帝既是随口一说,也是知晓这些人的功勋,这时候只说赏赐,但也知道不能胡乱赏赐,还是要等刘钰回来,免得功不酬劳,倒是好事变成了坏事。

刘钰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走的是六政府的程序。没什么出身的工匠,混个九品就不小了。

九品是官,往下还有吏呢,能混到九品,这就是脱离了吏和匠的身份,成为官了。虽然是芝麻绿豆大小,用京城那些勋贵子弟的话讲,白给都不做,丢不起那人。

皇帝心里另有想法,他刚才那番话,也不全是政治动物的一时发挥。而是得知欧洲炮兵的发展、欧洲陆战水平的提升,以及欧洲那边对铸炮的重视,都让皇帝觉得有些不太好。

蒙古人是蛮夷,尚且知道将善于铸炮或者搞攻城兵器的老阿瓦丁,封个万户侯。天朝这群人搞出个镗床,极大地促进了炮的质量,封个九品……皇帝心想,也就是刘钰这边大笔花钱养着,这些人也不在乎那点俸禄,否则欧洲人开个价,这些人还有个不跑?

以往天下之内,无处可去。去了也没有用。

现在,可是能跑的,而且跑开了就可能飞黄腾达的。

刘钰叫快马送回了奏报上,就说过技术保护的问题,尤其介绍了英国、法国那边的工匠禁止出国制度,也说到了他们对工匠的重视问题——专利制度。

刘钰知道专利这东西,在大顺这地方暂时不太现实。所以他也说了,邯郸学步学不好容易扯着蛋,要因地制宜,根据大顺的特点,提升一下一些技术工匠的待遇。

不只是钱的事,大顺这边的文化,自带“功名”属性,名誉也得跟上。

只是皇帝心里也很为难,科学院这边,他早就和刘钰说了,科学院的院士,肯定要比儒家的博士低,顶天也就只能从五品。不可能再高了,再高那成啥了?有圣贤之言而不用,却叫这些微末学问居于传播圣贤之言的人头上,这是大顺的政治正确问题,不是可以轻易动的。

按皇帝所想,科学院院士,那是精通学问的。总不能把工匠也提到那么高的品级吧?

想着九品是低了点,可又有诸多顾虑和政治正确,实又不能太高。如何取舍,还是要等刘钰回来再说——皇帝想着的,此事刘钰说是其私事,自己给钱,可日后呢?

短短十余年,变化太多,皇帝也隐约感觉到,不再是那种五百年不变、一千年尚且眼熟的时代了。还是要想办法制度化,维系下去,不要人亡政息。

尤其是,这个人……肯定要比自己死的更早的前提下。

(本章完)

第1103章 工业革命(十六)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顺第634章 “文景”之治第580章 同样的荷兰人,不同的态度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1079章 争功(四)第1202章 木牛流马(九)第111章 廷议菜市场第1455章 最终的闹剧(二)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60章 思维差异第1347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七)第1318章 施加神圣性(上)第1332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三)第657章 光荣复辟(中)第595章 缺钱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280章 隐忍胜于现在就反抗第466章 为何要抑商第1144章 最后的布置(五)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枪声第1056章 不可能名正言顺第1140章 最后的布置(一)第374章 送礼的格局第458章 刻舟求剑(下)第615章 政变加盟第765章 荷兰灾难年(五)第1162章 备战(一)第334章 鸡肋的军港第429章 先活下来吧第731章 毫无组织第1079章 争功(四)第1291章 死与复仇(十二)第658章 光荣复辟(下)第1481章 临别告诫(七)第1395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上)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358章 实封第1057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一)第258章 陆军换海军第201章 七擒七纵亦不惧第682章 打印第530章 打渔杀家第1209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上)第464章 立碑第190章 为所欲为第642章 逃避第1059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三)第864章 相对的仁义第959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334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五)第585章 要忍让第98章 十六年后方为人第609章 最后的集权尝试第1067章 恶龙残影(二)第323章 假公正第1351章 你们准备好了吗?第67章 开眼看世界的契机第1347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七)第1140章 最后的布置(一)第686章 距离“仁政”差一年第710章 点到即止第888章 东学西渐的诡异产物(上)第914章 南洋大开发(九)第1328章 有格调的小圈子(下)第1336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七)第401章 战前准备第633章 斡旋家第353章 传教千年第1032章 推广蒸汽机第1460章 最终的闹剧(七)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六)第843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五)第887章 看懂了史书的传教士第283章 想干实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966章 前置科技都满足的顺畅第1484章 终章 九三年(二)第1020章 心慈手软第1462章 最后的闹剧(九)第521章 离开体系只是普通人第1479章 临别告诫(五)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421章 混乱第1025章 割裂(三)第204章 投名状第1009章 亲不亲第370章 翻译优先级第1428章 王谢燕 百姓家(上)第1476章 临别告诫(二)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三)第510章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287章 女人的视角看政事第614章 两封信(下)第293章 第三种可能第862章 好事第233章 垄断权第701章 优势在我第469章 搬出祖训第756章 表演战(六)第549章 澳门的蝴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