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科学院(下)

第677章 科学院(下)

皇帝想的,和刘钰认知的情况,并不一样。

科学数学和技术,这时候是齐头并进的,搞航海钟的那个木匠懂微积分吗?搞出来蒸汽的瓦特,也不见得很懂热力学定律。

大顺这边,在刘钰另起炉灶之后,科学并不差。这是个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就可以名扬科学史的时代。

而且,如果只在象牙塔搞科学,大顺科学院,很可能沦落成柏林科学院的惨状,皇帝觉得卵用没有,也就像是玩青词、画画、伶人一般。从一开始,这科学院就注定了要重视技术,以此换取皇帝的支持。

技术上,大顺走的路,和欧洲走的路也完全不一样。

市场导向之下的英国,确实是贸易反馈早就了纺织业技术进步。

大顺不能那么搞,而且大顺是真的有“先知”的,有先知,还搞市场引导技术进步,那真是脑子锈了。

皇帝此时当然不可能知道,刘钰在这件事上,压根就没考虑“人亡政息”的问题。因为当突破了某个临界点之后,后面的事,只能是“除非强压否则野火燎原”,到时候要考虑的“人亡政息”的“政”,应该是“全面压制技术进步”的政了。

此时的皇帝,并不知道自己将要见到一个什么东西,一个会影响世界、当然也会影响大顺的东西。

在嘉奖了几句那个工匠后,工匠连连谢恩,心里想的却是如今一年那么多银子拿着,朝廷便是能赏,也不过八百十两银子,没什么意思,不必在乎。

象征性地谢恩之后,皇帝又问道:“鲸侯以‘玩趣’相喻,此处是他一掷千金之地。朕也不是太懂这些东西,却不知你们在搞什么?”

工匠当然知道自己在搞什么,但是怎么回答,是有一套非常标准的话术的,这都是培训过的。

于是工匠指着远处绕开了“曲柄专利”的曲柄连动的蒸汽机道:“回陛下,此物名为铁牛。”

“无需喂养,昼夜不停,一物可有三五牛之力。”

“鲸侯言,此物或可用来挂上锤子敲击甲胄、或可用来为动力钻枪管、或可用来为动力锯军舰的木板……此物就可看成一个哪里都能去的牛。”

“早在威海时候,鲸侯就叫我们制作。镗床成功后便已立项,数年间耗费十余万银钱,如今终于可以交差了。”

工匠句句不离“军事科技”,这就是一直以来的话术,免得有“先见之明“的人,惊呼此物一出,百万千万百姓去做什么?织布若用此物,百姓失业,岂不成流民之势?

但绕开民用的这些东西,直接谈军事科技,皇帝的脑子一时间就不会那么有先见之明。

果然,皇帝走过去看了看已经基本成型的改良蒸汽机,看着这东西带动着飞轮旋转,只需要往里面填煤即可,心道此物果然神奇。

但他毕竟不知道这东西有多伟大,故而只是感觉到神奇,并没有过度惊诧。

转而又问这地上的铁轨,问道:“那此物呢?这上好的铁,就铺在地上,作何用?”

工匠对于这样的问题,早有预案,刘钰都不知道教了他们多少次了。

这时候便按照之前教的话术,很流程地跪地道:“微臣一介匠人,此物之用途,非微臣所能言。实管社稷大事,皆鲸侯所言,我等旁听。今日陛下既问,还请陛下恕微臣妄言国事之罪。”

李淦一听这话,便兴奋了起来,心道果然是有大用的。鲸侯搞得东西,朕想来也不可能就这么无趣。

“你只管说。且不说这是鲸侯的话,有罪也罪不到你身上。即便真的有罪,他刘钰的嘴,说出来有罪的话还少了吗?但说无妨。”

工匠便道:“微臣斗胆。”

“鲸侯说,因为有了海军,所以可以让千秋僭越的倭人一朝称臣。这就是运输的力量。”

“鲸侯又说,运河事,沟通南北,除漕粮之外,若无运河,只恐南北不通。”

“昔日征准噶尔,鲸侯就感叹,一两银子一石的粮食,运到西域,竟要二三十两,若是有条运河、亦或有大海直通西域,这就好了。”

“于是才出资,力求我等做出此物。”

“鲸侯说,天朝人口滋生,辽东以北尚有土地肥沃。然有松辽分水岭之隔,人口迁徙不易。若有一物,能连通松辽,自京城而至黑龙江,十日可达,则又可容纳千万人口。”

“鲸侯说,自西京至西域,尚有数千里,运输不易,使得西域百年之后恐有叛乱之虞。若有一物,能从西京连通西域,十日可达,则西北自此安矣。”

“又或者,京城驻军数万,若有一物,能将天朝疆域连通,任何一处自京城一月即可调动万人,则社稷自此稳固矣。”

“此物,便是陛下所看的这些铁轨、那里正在冒烟的铁牛。虽还未成,但已有雏形。”

“二十年内,必可成功。”

“铁牛无需喂养、无需照看,日夜不停,不必休息、无需夜草,日行三五百里亦非难事。自京城至黑龙江、自西京至西域,十日可达。”

“轮滑于铁轨之上,便是寻常马匹,亦可拉动数千斤。若铁牛能有十牛、二十牛之力,滑车于铁轨之上,首尾相连,则一次输送十万斤粮草、千余人,不成问题。”

工匠说到这,李淦的脸色微变,惊道:“这便是鲸侯之前说过的,无需水、无需纤夫的大运河?”

工匠回道:“是。”

“二十年内,或可成功?”

“是。微臣觉得,鲸侯给出的二十年时间,倒是长了些。吾等已有思路,料来二十年内,当可成功。”

李淦好说也是当皇帝的,这辈子见了不少的事,也经历过不少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此时听完这些话,竟是觉得心跳的突突的快。

工匠回答的话,是刘钰精心准备了许久的话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说辞。

和皇帝说什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之类的,皇帝懂个屁。

和皇帝说这将促进纺织业的发展,皇帝既要担心与民争利,又要担心资本快速积累导致的土地兼并加剧。

和皇帝说什么进步、科学……皇帝又不是科学家,学几何学代数,都是玩票兴致的。

唯独和皇帝说“有助于稳固江山、有助于你们李家王朝镇压起义、有助于防范边疆警事不复宋明之悲”这样的内容,皇帝才会重视。

“不用纤夫不用水”的大运河,刘钰提过几次,但皇帝都当是玩笑,或者想象——就像刘钰说的,科学院说不定能让粮食亩产千斤,皇帝当时也是当玩笑,说真要能成可以封子爵了。而事实上只要弄上硝石矿、钾肥矿,不怎么需要良种也能达到七八百斤,有良种是要翻倍的,奈何皇帝的想象力根本不够,只能当成玩笑。

工匠从头到尾都没说蒸汽车的其余意义,也没提半个技术上的问题,而只是谈了谈刘钰说过无数遍的“重要意义”。

片面的、对皇室、对王朝、对李家江山的重要意义。

有些事,皇帝是当开玩笑的。

有些事,一旦给出了日期,哪怕二十年之久,那也证明就不是玩笑。

工匠说的那些东西,彻底让皇帝心驰了。

若从京城修一条这样的路,真的能十日之内抵达黑龙江畔,穿过松辽分水岭,这对大顺简直就是续命百年的大功。

京畿附近、河南山东的大量人口,就可以沿着铁路线迁移到东北地区,开垦土地,缓解中原的人地矛盾,制造大量的、可控制的、在运输线沿岸的自耕农。

若是一切如常,那可这得是续命百年的大功。

大量的可控制的自耕农,那是王朝的支柱;大量迁徙走的人口,缓解人地矛盾,可以保住京畿地区不乱。

除了这续命百年之外,西京到西域,那也意味着西北自此再无潜在的强敌:只要出现,朝廷就能打掉,不会给做大的机会。

若真能将这不需要纤夫和水的大运河,修到周边,那么京城就可以养更多的军队,一旦地方有事,京城即可出兵。

这可以极大地加强皇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只要不出现那种奇葩到底的后代,李淦觉得若二十年后此事真的成了,或这大顺,真有望成凤周八百年之基业!

真要如此,可谓旷古烁今了。自周之后,岂还有八百年基业之王朝?便是两汉,也不过四百年基业啊。

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精巧器械,作为皇帝,在工匠故意按照刘钰的话术引导的思路下,很容易想到了一些战略性的东西。

就如同大顺伐日之战,证明了海军的战略地位一样,不只是战术胜利的那点意义。

这东西,皇帝不懂技术,但却懂背后的战略意义。

但随后,皇帝看着脚下的铁轨,猛然想到了一件心事。

“此物千里,又要用多少铁?”

这东西,和修运河还不一样。修运河,只要搭上人命就是,天朝不缺人命。但是,这东西要这么多铁,有那么多铁吗?总不能为了修这东西,倒叫百姓无铁可用吧?

“回陛下。鲸侯说,一生二、二生四、乃至于无穷无尽。铁牛可以鼓更大的风,于是可以造更高的炼铁炉;更高的炼铁炉,可以造更好的钢,从而造更好的劲儿更大的铁牛。”

“铁牛劲大了,便可炼更多的铁;更多的铁,可以造更多的轨;更多的轨,可以连接煤铁矿,运更多的矿;更多的矿,又炼更多的铁;更多的铁,又造更多的铁牛……”

“鲸侯说,商人冶铁,为了卖给百姓用而换钱。朝廷冶铁,可以为了冶更多的铁而冶铁。”

“生产是为了生产更多,也非得朝廷主导快速走完这一步不可。”

“鲸侯又说,二十年初见,他那时知天命。若至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二十年间,也不求多,若能贯通松辽分水岭,京城直达黑龙江畔,亦可含笑。”

“一来对得起自己这鲸海侯之爵号。”

“二来使得宋辽千里沃土,解中原人多地少之矛盾。北上松辽、南下大洋,纵人口滋生,亦可无忧矣。”

“若成,他言,攻罗刹、平准部、伐日本,皆在此功之下——若此物成,运兵、补给皆无难处,则平当年的准部,遣一校尉可为之,哪里需要陛下亲征呢?而若此物成,松辽乃至黑龙江,尽皆中原移民,罗刹又哪里需要攻呢?”

(本章完)

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学牌第356章 画蛇添足第1402章 迁徙路(五)第1038章 大获成功(三)第222章 烂伤疤不可揭第183章 变阵第1119章 最终困境第216章 军改构想第283章 想干实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203章 奇袭第1330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一)第1213章 统一市场与地方利益(下)第857章 决心第1189章 理藩学(下)第920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四)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801章 时代的浪漫(下)第753章 表演战(三)第672章 伐韩?伐蜀?(下)第840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二)第415章 愿天下无有武穆三闾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1123章 乡约村社(四)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烦第1092章 工业革命(五)第1485章 终章 九三年(三)第958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四)第437章 唯手熟尔第1187章 理藩学(上)第1456章 最终的闹剧(三)第834章 同病相怜第1020章 心慈手软第1500章 终章 九三年(十八)第464章 立碑第166章 不知为何而战的强军第49章 不同的后浪第1354章 英国的总崩溃(三)第279章 中转港的尴尬地位第591章 不如归去第1185章 再度被坑的法国第164章 摊丁入亩第839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一)第131章 以霸道 兴王道第535章 为什么是锡兰(上)第722章 墙头草(上)第55章 说服第1489章 终章 九三年(七)第1262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八)第129章 拓展天下观第1208章 洋务运动式思维第560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586章 中转港第1342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二)第1303章 死与复仇(二四)第347章 君子圣徒第1294章 死与复仇(十五)第862章 好事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308章 礼法还是利益第1020章 心慈手软第1483章 终章 九三年(一)第209章 变脸第181章 监狱船第313章 乱力怪神第21章 纸上谈兵第606章 怀念过去(下)第539章 带紧箍咒的好汉(上)第1027章 割裂(五)第411章 出奇第923章 无妄之灾第1312章 死与复仇(三三)第670章 伐韩?伐蜀?(上)第262章 纸老虎第270章 先驱者第1187章 理藩学(上)第1281章 死与复仇(二)第208章 记忆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256章 优劣第845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七)第659章 朋友和敌人第1250章 钻石湾屠杀(六)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692章 从零到一的贬值第334章 鸡肋的军港第1411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二)第994章 咸饵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1101章 工业革命(十四)第630章 鼓励西进的真正目的第572章 蓝狗子第986章 止步(上)第210章 航海条例第832章 中荷友谊(上)第193章 恐吓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