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因为没本事

第721章 因为没本事

大顺的内部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但一个前提,是瓦解小农经济,或者完成土改,哪怕是颜习斋、李刚主这些古儒学派设想的那种变种井田制都行。

否则的话,绝大多数人要么没有什么消费能力,能活着就不错了;要么自给自足,基本的布匹衣裳都能自纺自用。

否则大顺有着将近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刘钰也不用费劲巴巴地非找欧美市场。

按照牛二这么搞,肥的是谁?

咖啡、香料,都是面向欧洲市场的。这么大一块饼,皇帝能吃一大口、勋贵们也跟着吃点,剩下的就是那些大商人。

肥了他们,简直算是躺着就能挣钱,只怕弄成荷兰那般模样。

商业资本应该从属于工业资本,否则并不能推动变革。

就像是陕西山西京畿地区,这些年面向蒙古而发财的商人们,他们资本雄厚,但他们既不想开矿挖煤、也不想搞羊毛纺织,而是放高利贷、囤地。

而且南洋商业利润的大头,肯定是皇帝和勋贵们吃了。

其实在刘钰看来,吃点就够了,最好还是让南洋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搞一场暴力的、迅速的,以历史上英国人设想的、但根本没做的爪哇土改为模板的土改。

一来大顺作为外来者,不需要考虑本地大族豪族封建贵族的态度,杀嘛。在大顺就绝对不敢。

二来事实上让农民的劳动和他们的收益直接挂钩,是能极大促进生产效率的。可以少赚一点、少压一点价格,让农民赚到钱,他们也就自然会面向市场种植咖啡、水稻、靛草等。

三来就是瓦解当地的原始经济和村社土地制度,使得南洋拥有数百万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口。卖卖棉布、玻璃、铁器等,完全可以促进大顺工业的发展。

都说原始积累,就拿荷兰来说,他们积累的已经足够了,但积累过多的结果,就是商业资本把工业资本挤垮了。

而大顺缺银子吗?从明代开始的白银黑洞,美洲的银矿、日本的银矿、奥地利的银矿,大量的白银流入大顺。大顺的豪商们,缺搞工业的启动资金吗?缺大量的流入城市的无地农民吗?

缺的不是这些,而是市场。

原始积累,从明中期开始,坐在家里就已经完成了;圈地运动,大顺根本不需要搞,大顺会缺廉价劳动力?英国搞了一百年圈地运动,逼着失地农民的绝对数量,及得上一场黄河水灾后的地主买地吗?

爪哇的一个村社社长再有钱,那也不过是穿一身衣裳、摆一桌瓷器、用一个铁锅。他们有消费能力,但他们的人数太少,靠他们撑不起来巨大的市场。

殖民者所谓的双重使命中的一重,便是依照宗主国的需求来改造殖民地。碎掉旧的一切,换成新的、

放在南洋,也就是说怎么才算是大顺的需求?或者更进一步,大顺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

荷兰是商业资本完全搞死了工业资本,所以荷兰希望把爪哇,改造成一个单纯的商品产地。

但荷兰才几个鸟人?一个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一个东印度公司、一个西印度公司,就足够荷兰富的流油。

大顺这么搞,最大的可能就是搞商业赚的钱没处用,要么买地、要么放贷。

投资种植园之类,香料、蔗糖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大规模种棉花的前提,是纺织工业的发展,实际上得了南洋之后,就印度旧制度产的棉花,大顺暂时也用不完。

资本要引导着流向工业才行。而资本的逐利性,使得一个大前提就是投资工业得赚钱;大顺的特殊国情,又使得工业赚钱没问题,但在资本成长起来之前,不能对大顺的内部小农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

那就只能找外部市场了。

刘钰也没有直接否定牛二的说法,他也知道他的设想,做起来难度颇大,比牛二设想的要大的多。

于是他尽可能平静地问道:“你们在勃良安地区搞得政策,不好吗?之前你们是不能与荷兰人贸易,而荷兰人垄断着贸易,所以百姓种种粮食之类的自给自足。”

“如今朝廷取代了荷兰人。你们在火山地区搞得土地政策,农民完全可以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基本上也不影响咱们往欧罗巴卖货赚钱吧。”

牛二点点头,又摇摇头。

“鲸侯,你应该比我清楚。勃良安地区,总共几个人?枢密院往归义军扔了多少军官?这些靖海宫、武德宫出身的军官,能文能武,这个比例太高了,勃良安地区那几个鸟人,这么高的官员比例,搞起来确实不难。”

“可真要在整个爪哇这么搞,一来需要多少人?二来,恐怕要和本地的中上层产生巨大的矛盾。”

刘钰点头道:“这个我当然明白。但我的意思是说,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着蛋。但是,不能想着不迈步。”

“是不是可以搞两种模式?在巴达维亚、井里汶、三宝垄、勃良安等这些我们势力强大,完全可以控制的地方,搞一搞土地改革。”

“而在一些偏远地区,先按照你说的这么来。等个十年八年的,对那里的控制加深之后,再推倒?”

“我不是说反对你这么搞,我是说要搞可以,但绝对不应该把这个当成是终点。可以作为过渡,但是过渡的政策,要为后续铺路,而不是想办法让其完美、固定。”

“就像你说的,授予那些村社村长完全支配村民的权力。我觉得,这完全是想要让制度固定的不能更改。”

“我看,不是很有必要。作为过渡,可以暂时在统治薄弱的地方,借助当地中间人来控制;但是,不能想着一劳永逸,觉得这样就挺好,想方设法地将这种变种农奴制完善。你懂我的意思吧?”

牛二皱着眉,想了一下,并没有立刻点头。

“鲸侯,既然问题是下南洋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觉得,短期是为了钱;长期是为了让南洋唐人日多,缓解人地矛盾。”

“这里面的关键,是关于爪哇人的政策,只和钱有关,因为爪哇人不是唐人。我觉得,要是我没理解错的话,既然只和钱有关,似无必要搞这么麻烦。”

刘钰道:“没错,是和钱有关。但钱,也有不同的说法。”

“竭泽而渔,和种树折树枝,是不一样的。”

“荷兰人这么搞,完全就是竭泽而渔。”

“荷兰那么好的基础,羊毛纺织业曾经天下无对,自从前朝天启年间将英国人从南洋赶走之后,整个南洋都是他说的算。结果呢,结果把本国的羊毛纺织业干的基本倒闭了,这不是扯淡吗?”

“但凡荷兰人能让南洋的百姓买得起布料,荷兰的毛呢厂能倒闭吗?你说在欧洲,有英国人的《航海条例》、有法国的高关税政策、有西班牙的殖民地禁止他国贸易法案……”

“在南洋呢,啥也没有,谁也管不着!”

“瑞典人卖点货都能被荷兰人强制扣押、英国人被堵的一点脾气都没有只能背后捅刀子、法国人在暹罗被本地人赶走了、西班牙缩在吕宋根本不敢露头,这么好的条件,卖货根本没别人竞争,能把本国的那点工业都搞没了,你觉得扯淡不?”

“归根结底,我的意思是说,钱,当然要赚。”

“但是,怎么赚?”

“最好的办法,是让爪哇的百姓种咖啡、靛草、棉花、大米。然后,把这些东西卖成钱。再然后,用这些钱,买咱们的棉布、茶叶、白糖、米酒、玻璃、铁器。”

“你理解的,绝对没有问题。短期是为了钱、长期是为了唐人日多闯南洋。”

“但是,对钱的理解,你搞错了。对国家来说,钱动起来,让百姓有事做,才是目的。”

“圣天子爱钱,谁不爱钱?可爱钱,也不是守着金山银山,天天跟看美女似的,秀色可餐就满足了。”

“把钱用来打仗、兴修水利、修筑河堤;或者,让钱动起来,让更多的没有地的百姓,还可以干点啥赚口饭吃。”

“好比要是将来能在爪哇每年卖出一百万匹布,是不是国朝至少数万人,有活干,不至于饿死?”

“在好比要是将来爪哇的百姓,逢到节日,能买点白糖吃。那巴达维亚的糖厂,至于搞出来失业的乌衫党横行吗?”

牛二恍然大悟,有着之前潜移默化的灌输影响,他理解起来这个问题并不难。

可转念一想,他一拍脑袋道:“鲸侯,爪哇人口虽多,可比及天朝,那不是差得远了?若是天朝百姓都能逢年过节买糖吃,莫说巴达维亚几百个蔗部,便是再多一倍,那也不是问题啊。”

刘钰大笑道:“废话,我要有这本事,我老琢磨着海外的事干嘛?我这不是没本事吗,所以只好琢磨外面的事。你有这本事?你能想出来怎么解决国朝的问题?你说说我听听。”

牛二抽了抽嘴,自觉失言,低头道:“鲸侯不知,我们上哪知道去?那我明白了,爪哇的事,我大概心里有数了。”

(本章完)

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616章 利用 被利用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国(四)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1380章 凡尔赛和约(七)第1104章 工业革命(十七)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501章 宗法殖民体系第1258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四)第82章 卖第41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第16章 震动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519章 城里城外(下)第448章 鸡蛋的大头和小头第1235章 三战定印度(二)第657章 光荣复辟(中)第812章 火中取栗第1018章 全都装傻(中)第179章 无处可抄的体系第139章 考察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455章 卖旧货第706章 海战(四)第1453章 “帝”(五)第726章 昨日投名状 今日罪名簿第380章 内外有别第740章 巴达维亚新政(一)第114章 科学院的设想第926章 战前舆论准备(上)第1514章 终章 九三年(卅二)第4章 冲突第316章 结善缘第1204章 太子难当(上)第658章 光荣复辟(下)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30章 立信第1095章 工业革命(八)第1286章 死与复仇(七)第396章 权轻而言重第1378章 凡尔赛和约(五)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1393章 泡沫第1015章 虎兕出于柙第1033章 修补者的绝望(上)第617章 许愿第5章 落后第1249章 钻石湾屠杀(五)第423章 劝说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275章 明知故问第766章 荷兰灾难年(六)第919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三)第1349章 三角贸易(中)第1349章 三角贸易(中)第1110章 上国心态(四)第1233章 开战(十二)第930章 觉醒(二)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824章 海牙惨案(一)第129章 拓展天下观第168章 当初的戏言第538章 感谢荷兰人第882章 不得其时第927章 战前舆论准备(中)第1471章 最后的闹剧(十八)第509章 回报率第1175章 启蒙跃进年(上)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1356章 英国的总崩溃(五)第55章 说服第483章 时代局限内的强者第1198章 木牛流马(五)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940章 自觉(二)第637章 承诺与回馈第680章 隐喻(上)第518章 城里城外(中)第1078章 争功(三)第1342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二)第198章 善后考虑第861章 哄一哄第360章 敌在本能寺第1062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六)第208章 记忆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927章 战前舆论准备(中)第714章 归义军(上)第765章 荷兰灾难年(五)第97章 风波起第1417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八)第240章 纳税做个好商人第560章 一战前夜 命运的交汇第1360章 国富论(三)第841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三)第580章 同样的荷兰人,不同的态度第161章 全家死绝优先第1089章 工业革命(二)第115章 榨最后一滴汁第789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