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崇祯肉疼,这钱杨嗣昌不会出,崇祯做为一国之君自然也不会出,所以杨嗣昌又想出了一个增加粮饷的点子。
杨嗣昌例举了四条方法,一是因粮,二是溢地,三是事例,四是驿递。
第一条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二百八十万的粮饷,再次进行分派。并且细心的杨嗣昌为他的万岁爷算了一笔帐,每亩地纳粮食六合(蒸饭时用来舀米的小碗),每一百斤粮食折算为八钱银子,受灾害的土地都不用缴纳,最后能得到银子一百九十二万九千多两。
杨嗣昌应该没做过什么调查,而是想当然地算了这么一笔糊涂帐,这时候粮食的价格绝对不会只有八钱银子而已。
第二条溢地,就是官府核实土地,要拥有土地的人实打实地缴纳赋税,这样一年下来也可以得到近五十万两。
第三条事例,说白了就是请崇祯卖官,凡是缴纳粮饷达到一定数额的人,都可以做监生。
第四条驿递,是要崇祯将这些年来裁剪驿站所得的银子拿出几十万来充当粮饷。
这几条建议对于捉襟见肘的崇祯来说,都是相当不错的办法,虽然他明白打仗就得用钱,没钱就得打败仗,却也不想将哪点微薄的库存拿出来。
而叫他卖官弄钱,崇祯是说什么也不会答应的,本来在职官员多数都不干正事,再弄些小鱼小虾的进来搅和,大明天下从此也就真正的暗无天日了。
崇祯却也清楚核实土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得到哪可怜的五十万,人等得起,大明江山等不起啊,所以他被第一条‘因粮’给深深地吸引了。
为了平复百姓烦躁不安的心情,崇祯将“因粮”改为“均输”,并很不情愿地说‘天下黎民要好好地听朝廷的建议,朕再劳累的我的臣民一年,消除大明朝这个心腹大患。’对天下人表达了自己为民除害,锐意进取的决心,并下诏各州县认真执行。
令崇祯没想到的是,在各省大旱连年的背景下,他很不幸地将他的子民再次推向反贼,为他带来了无法想像的后果。
军饷的事解决了,崇祯很是满意,接下来就是部署清缴反贼的人员。对于河南总督的人选,崇祯亦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杨嗣昌的建议,即刻调任广东巡抚熊文灿履任河南。
并赐杨嗣昌尚方宝剑,告诉他说总兵以下的人,可以先斩后奏,并亲自为杨嗣昌送行,前去河南与熊文灿偕同缴贼。
临行之时,亦从国库中取出四万两银子叫杨嗣昌带着,做为前期清缴的预拨款。
能得到崇祯如此的重视,杨嗣昌直是感激涕零,信誓旦旦地踏上了前往河南的征程。
与杨嗣昌同时上路的当然还有熊文灿,两人约定杨嗣昌驻镇郧阳,熊文灿驻后安庆,以抵挡张献忠与罗汝才的攻势,熊文灿更是要应付张献忠、罗汝才的同时,还要对付江北一带的老回回与刘国能。
熊文灿当年曾招抚了海盗郑芝龙,并用他的力量对海盗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在对付海盗方面他有着十足的信心,对于剿匪却是心中没底。但是大话说出去了,杨嗣昌举荐了自己,崇祯也很是认可自己的能力,便硬着头皮接替了王家桢总理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的军务。
他要求左良玉的六千人马为自己的部队,并在广东招募了精通火器的一千多人,凑齐了近两千兵,装备还能过的去的队伍,他便起身赶往安庆。
拥有八千人马,心中本想有一番作为的熊文灿见到左良玉后,才发现自己真的错了。
左良玉的兵河南人居多,根本看不上广东兵,整天吵吵闹闹的矛盾不断,就算崇祯派来监军的卢九德也拿他没有办法。
无奈之下只得将自己带来的人马又派回去了,将人马分开后本以为左良玉能帮助自己剿匪,奈何左良玉根本不愿意多看他一眼,熊文灿亦是成了没有士兵的将军。
于是乎熊文灿便决定故技重演,对张献忠等悍匪实行招抚政策。
熊文灿如此一来,远远的背离了崇祯与杨嗣昌的初衷,一举歼灭反贼。
崇祯很不高兴,杨嗣昌自然也是有苦自己吃,熊文灿策略远远背离自己“十面之网”的战术。
但是杨嗣昌明白皇帝不高兴了,就要给他的理由叫他开心,熊文灿是不能换的,刚刚到任不到三个月就换掉,未免显得他太不懂得用人之法了。
于是他上疏崇祯说,十面大网,真正的战场在陕西,李自成与惠登相等人还没有剿灭干净,我们应该驱赶河南与湖广的反贼,不叫他们互相呼应,逐一歼灭便可。’
这种理由自然不能掩饰他策略上的错误,没等崇祯说话,朝臣都不愿意了,指责杨嗣昌用人不当,要求立即将熊文灿给换下来,杨嗣昌亦不能胜任兵部尚书。
杨嗣昌认为他们是在嫉妒自己的才能,通晓史书之人怎能就这样败给哪些整天说胡话的人,恼怒的杨嗣昌愤然地对崇祯说道:“洪承畴剿匪七年都没有成效,却没人说他放纵反贼,熊文灿只上任短短三个月,他们却在这里说长道短,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崇祯当然清楚杨嗣昌有意袒护熊文灿才这样说,却也气的够呛,当下便发了脾气,“谁对谁错怎能用时间的长短来做借口,纯粹是无理取闹!”
崇祯发怒,众人皆不敢多说话。
接下来崇祯的行为令杨嗣昌也感到很是意外,将追加的粮饷与士兵,都派人给熊文灿送了过去,也表明他默认了熊文灿的招抚策略。
大军与粮饷的及时到来为熊文灿增加了招抚的勇气,也吓破了张献忠与罗汝才等人的胆子,都在尝试着与熊文灿打好关系,试图在大力清缴之时,寻得安身之地。
此时在陕西纵横挥阙的李创,以高迎祥旧部的名义,依然顽强地抵抗着洪承畴与孙传庭的进攻,严重受挫之时,亦不去想投降之事。
与官兵互有胜负之间,李创做出了一个叫洪承畴叫苦不迭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