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22章

今年的十二月似乎注定是不寻常的,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京都发生了几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其一是卢征回京后没几日,卢家老太太和卢家老二卢彻也相继归来, 一时间, 卢府人多了起来, 婆媳斗法, 妯娌不合, 平静祥和的卢府此时前所未有的热闹(鸡飞狗跳)。

秋拾因着腿脚不方便,就窝在自己小院,远离纷扰, 偶尔新来的两位嫂子会过来坐坐,顺便讨好她这小姑的欢心, 但奈何秋拾性子冷清, 言谈不过三两句就堵得她们说不出话来, 之后也就不怎么上门来。

其二是大将军府,宋家的二少爷宋起英突然没了, 据说是腿残留下的后遗症,宋家老太太一时激动,中风在床,而在此前一个月,北疆临国进犯, 宋将军携长子宋起荥领兵出征, 当时宋老太太不忍儿孙过年孤苦驻守北疆, 便让一些家眷随行, 如今, 偌大的将军府,只有宋老太太, 宋夫人和当丽郡主这三个当家主子及旁支亲眷。老太太一倒,将军府顿时乱成一锅粥。

其三和当今女皇有关,女皇日前赴宴昌乐长公主府,看中了一位姿容绝色的伶人,并将其带回宫中,宠幸甚重,三日后又封其为奉乐府长令使(御前近臣),官拜从五品,可谓一朝入得天子眼,飞上枝头变凤凰,当真是羡煞了无数人等。

不论外面如何风起云涌,秋拾安守在灯火一隅,心里想的只有一点:剩下的几点数据要尽快加上去,她不能在这么无意义地耗下去。樱庭锘那个疯子当时也没告诉她这个梦境有没有时限,万一不小心超过时限,她的身体可就会被电离子毁坏一分,这是她绝对不允许的。

但奇怪的是,最近柳亭苼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十来天都不见人影,想从他身上把最容易的‘乐’指标提上去都不能,这让秋拾莫名地有点烦躁,桃衣给她新买了些吃食都没什么兴趣。

暖阁里,桃衣歪头忘了眼坐在床上发愣的秋拾,小声说:“小姐最近不太对劲啊!”

露英手里绣着香包,抬头回道:“或许是大婚将近,小姐舍不得离开吧!”

“是这样吗?”桃衣反问道,“我怎么觉得,小姐另有心事,该不会是……”说到这桃衣贼兮兮地笑起来。

露英觑了她一眼,“是什么?”

“想柳大人呗!”

露英拿了个线团扔到她脑门上,斥道:“这种话也是你一个小丫头该说的,再有下次,我可不轻饶你。”

“我就是随便猜的嘛,你看你又较真!”桃衣捡起线团放回针线框里。

秋拾听到暖隔里两人的对话,嘴角浮起凉薄的弧度,想他?好像的确是,不过不是桃衣猜测的那样而已!

……

厚重的门帘被掀起,冷风灌进来,秋拾紧了紧身上的被子,王嬷嬷迈着急步走到床边,低声道:“小姐,您要的东西老奴找到了!”说着从袖里掏出两小包药粉类的东西。

秋拾接过后,压在枕头下,王嬷嬷见此,有些紧张地叮嘱道:“小姐,这东西安神虽好,但也不宜多用,否则将来身体大有损害。”

秋拾:“我知道。这件事别告诉夫人,省得她担心。”

王嬷嬷有些为难,但还是应道:“是。”

桃衣听到王嬷嬷的声音,往外面瞅了瞅,大声道:“王嬷嬷,您这次出府又带什么好吃的了?”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你瞧你现在这身量,来年做新衣又得浪费多少好料子!”王嬷嬷说着进了暖阁,一屁股坐上暖炕,将桃衣挤到最里面。

桃衣翻了个白眼,挪到对面和露英挤一块,“那小姐今天让你出府干什么?这么晚了才回来!”

王嬷嬷倒了杯热茶灌下,又拿起大腿边的手炉抱在怀里,才慢悠悠地回道:“小姐让我干的自然是好差事,你想知道?”

桃衣看到那副得瑟劲儿,顿时一点好奇心思都没了,“谁稀罕知道!”

以往王嬷嬷被桃衣这么一激,都会沾沾自喜地讲出来,但今日她没敢接话茬,“你不稀罕,老婆子我也懒得废口水。走喽,回家逗我那小孙子去。”

“你别把手炉也带走啊!”桃衣歪着身子喊道。

王嬷嬷没应,径自出了屋。

“这个老货!”桃衣愤愤嘀咕道,“英姐姐,你说小姐会让她去干什么?连我们俩都没告诉!”

露英咬断线头,回道:“你去问小姐。”

桃衣缩了下脖子,“小姐心情不好,我哪敢啊!”

“那就别瞎揣摩,来,帮我把这些丝线都捋出来。”

看着手里一大团乱糟糟的丝线,桃衣顿时觉得头疼,“这太多了,给我换个小的。”

露英把地上一筐丝线捞上来,堆到桃衣面前,“你自己挑。”

桃衣:“……”我还是弄你给的那一团吧!

…………………………

王嬷嬷回家前,顺便在淓芜院的小厨房拿了些糕点,茶叶,鸡蛋之类的东西,想着她那小孙子见到好吃的肯定高兴得不得了,越想王嬷嬷越期待,然后就加快了脚步。

进了家门口的那条胡同,王嬷嬷在拐角处,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乞丐,她布袋里的东西掉到地上,里面的鸡蛋碎了一地,王嬷嬷气得当场破口大骂,还狠狠地打了那乞丐几巴掌。

乞丐身量没有王嬷嬷壮实,自然没法还手,等王嬷嬷打够了,才得以逃脱。

“天杀的瞎子狗,白毁了我这么多宝贝蛋啊!”王嬷嬷心疼地看着地上破碎的鸡蛋,又狠狠咒了那乞丐一遍,才捡起地上的布袋,往胡同深处走去。

推开门,王嬷嬷还没进屋里就喊道:“筒子,快出来,看奶奶给你带什么了?”

屋里没人应,王嬷嬷又喊了声,“筒子!”还是没人应,王嬷嬷有些奇怪,“这孩子又跑哪疯玩去了?这么晚也不知道回来。”王嬷嬷抱怨着掀帘子进了屋,“啊~!!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