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过度教育等同于掠夺

梦灵最近接待了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小学教师陈某,跟她几次的交流之后,她知道了这位小学教师的发病的原由:原来,陈某实在看不惯自己所在学校对小学生的摧残,但又无能为力,她自己的孩子也在她所在的那所小学上学,她觉得自己很无能,明知道学校的做法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受损严重,却没法保护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受伤害,这种无能和无力感最终引发了抑郁症。

教育不是多多益善的,过度的教育往往是对孩子身心的一场掠夺。

陈耳的孩子小学一年级考了94分,小学阶段没有公开排名,家长一开始还挺开心的,不料老师却说:“你的孩子要加加油哦,班级倒数第四!”家长高呼:“94分还是倒数,难道现在的孩子都是天才吗?”

“90分,该不该打”——无独有偶,另一位家长网上发帖说,自己上小学的孩子考了一个90分,位列班上倒数第五,他询问大家该不该打孩子一顿。

一位孙姓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考试一般都在96-97分,只是班上的中等。

“后知后觉”的家长陈耳显然还不了解当今小学教育的形势:一年级,班上三分之一至半数的孩子都能考出100分,不是因为今天的孩子都是天才,而是因为很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学前班起就在外面上各种辅导班了。

今天的家长普遍存在着排名焦虑,当听到自己孩子是班上的倒数时。他本能地会联想到;这样下去,自己的孩子只能上不好的中学,然后考不上大学,再后成为“衣食无着”的人。而教师和校长也有同样的压力,班级和学校的“排名”是他们工作业绩的直接体现,“排名”落后就是不称职。“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则可以进入名利双收的良性循环通道:生源好,名声大,财力壮。教师福利好,而这些条件又会让下一届的生源、师资更好……如此下去,赢家全赢而输家全输。

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优质资源相对匮乏、同质化竞争激烈且飞速变化着的社会中,人们在改善自己的同时,眼睛也不得不盯着别人看,生怕被别人比下去,生怕被大众抛下,成为那个被甩下的末游,最终连生活都成问题。这便是社会的焦虑。今天,家长和教师的焦虑是整个社会焦虑的部分,不幸的是。很多家长和教师不愿分析客观事实。把自己的焦虑简单地转化成对孩子的压力,盲目跟风,造就了一种小学阶段就存在的极端功利的教育现象:为了一两分的学习成绩,不惜工本,占用孩子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最终形成了一股不断给小学生学习加码的洪流。

6岁的安安一年级入学两个月。便被沉重的家庭作业弄哭。家长董先生绝不敢向老师发难,便只好在网上吐槽“孩子才一年级,做作业就要2个小时,今天更是达4个小时,书写还要规范。孩子的手今天都写出血了……”

中国孩子做了太多的机械的、重复的、毫无新奇体验的作业,目的就是能够提升学习成绩。其实。很多课内教学也是一样的,为了提高成绩而反复磨炼细枝末节,再有趣的教学内容也禁不住这样的磨。

只要人口不减,只要优质资源依旧稀缺,小学生间的竞争就会存在,有竞争,国人就会有焦虑。奥数被禁了,补课被禁了,自会有别的手段来抚慰中国家长和教师那颗焦虑的心。

焦虑情绪发展到和客观现实严重不符,就变成了焦虑症!当班上有个别孩子开始加码,报了什么班、补了什么课时,马上就会引发群体焦虑,多数家长也会如惊弓之鸟般不假思索地跟进。这样,小学阶段的这股补课、报班、拔优的洪流就一发不可收了。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主任肖杰也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奥数班,他形容“就像滔滔江水一样的,你的孩子只是江水里的一小块浪花,你不跟着它走,你就没路可走,虽然你认为这个走向不一定是对的,但作为家长我们是很无奈的。”

现在我们必须认识到,家长和教师给孩子们施加的压力很多都是不必要的,这种压力将使国家、社会、家庭,尤其是孩子本身付出沉重的代价。

城市小学生是社会上最忙的族群之一,他们没时间玩!到户外跟自己喜欢的小朋友疯玩,玩自己想玩的,对很多小学生来讲已经是个奢望了。玩,在家长看来是最没用的东西、当孩子们疯玩的叫候,家长就会从心中产生—丝焦虑:孩子,你在浪赞时间,浪费生命!

应该让孩子们有到户外尽情玩耍的时间,让他们玩出花样,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学会一些运动技巧,最终成为一生的习惯,这将是给孩子们一生的大礼。可这个习惯在小学阶段就被早早地阻断了。

更让人痛心的一个事实便是,中国的孩子们睡不够!《中国城市儿量户外活动蓝皮书》显示,我国规定小学生睡眠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从全球范围看,我国学生的睡眠时间始终垫底。虽然国外学生的睡眠时间也呈“年龄增加、睡眠减少”的趋势,但曲线平滑下降;而中国孩子6岁以后,睡眠时间的曲线是陡然下降的——6岁,正是中国孩子入学的年龄!

慢性睡眠不足对儿重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具有隐匿性和不可逆性。另一项研究表明,儿重睡眠缺乏与儿童肥胖症有紧密关系。睡眠对于儿童来时说,不仅有保障机体复原的作用,还有调控体格生长、保障记忆的功能。因此,睡眠绝不可少!

童年应该是人一生的快乐高地。是人生乐观精神的发祥处,是痛苦时心灵能回航的港湾。一个人连童年都不快乐,他还能期望什么年龄更快乐呢!

在一股强烈的焦虑驱使下,中国家长普遍不把孩子的情绪当回事,他们觉得,孩子们现在好好努力,将来再去快乐也不迟。然而,仔细想想。一个社会连孩子都不快乐,都不幸福,那这个社会运行的根本目的又是什么呢?所有成员都苦苦地捱日子吗?

另一方面,中国孩子也可能会感到“很幸福”,为了让孩子能更专心地学习,中国家长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了,中国小学生的家庭、社会角色很单一,除了解题高手外(一大部分孩子还达不到这个称谓),什么都不是。

一所小学快放学了。门口就如集市般热闹,各种交通工具,汽车、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聚齐。几乎阻断了交通。各种家长,爸妈爷奶都翘首以待。孩子们终于出来了,家长们纷纷迎上前击,接过孩子的书包,然后递上零食饮料,嘘寒问暖一番便护送上车。直接运回家,然后便是伺候他写作业、吃饭、再写作业。有各国生活经历的网友纷纷吐糟,经确认只有我国才有这场景,故被命名“中国式接孩子”。

父母对治安、交通怀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可以理解。但捧在手里怕化了、事事皆包办的态度却让中国小学生缺乏了基本的生活经验。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作文上孩子们没什么可写,只好生编乱造。一篇《秋天》的作文。南方孩子居然也看到了叶子落了。某班命题作文《一天早晨》,有好几个孩子不约而同地在早上捡了一个钱包,然后直接导入拾金不昧的套路;?50名好学校的五年级小学生和中学生,是否认识北斗七星,几乎都摇头,还有的反问:知道它做什么,也不考。

这代孩子太缺乏生活了,更缺乏看问题的眼光和角度。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代孩子的将来可能的样子:缺乏乐观精神,缺乏生活情趣,能够热爱生活的人会是凤毛麟角。他们没有自己的见解,不喜欢从自己的实践和经验中找答案,过分依赖他人经验和书本知识,这样的习惯最终会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地生活。

多数孩子在学龄前都会自主学习,学语言,学成人的各种动作行为,喜欢探究和刨根问底。这不奇怪,因为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之一。李校长反问,为什么很多孩子在上学之后会厌学?会丢弃自己的天性?

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被誉为全美最优教师的罗恩?克拉克,也算是西半球比较严格的小学教师了,他成功地将很多基础很差的孩子送到了自己都想不到的高度,最终有所成就。采访过无数名人的奥普拉评价他为“最了不起的人”。罗恩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我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他们热爱学习,并且有志于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在谈到中国教育的问题时,他说“在中国,如果老师强迫孩子去学一些很难懂的概念和知识时,你却不为这些概念和知识增加乐趣和实践机会,那么你们就会错失让孩子一生热爱学习的机遇。”

罗恩教学的出发点就是绝不能让枯燥进入课堂,要通过自己——一位教师,把任何知识、技能的有趣点展示给孩子们。在讲雨中的小树林野营那一课时,他觉得这个故事实在很枯燥,便让孩子们第二天带伞上学,关上灯,放上雨打在篷布上的录音,在这个情境中,把这课上完了。这节课对孩子们来讲好短好快。

小学阶段的那点学习内容,你现在不教他,到了一定年龄,他自己也会懂的。因此,我们相信,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绝不在学习内容本身上,关键是学习行为,要让孩子们建立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让他们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人。这才是小学教育给人生的大礼,而不是加减乘除或之乎者也。

在为了提高一两分而努力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们不可能有精力关注孩子们的兴趣。而学生们呢,在一种长期的、慢性的压力之下,这是一种痛苦的心理体验,厌学是正常的,不可能诞生什么兴趣,更重要的是,这还将造成他们一生的厌学情绪。

今天的教师们必须有这样的责任心:千万不要拿孩子做工具,来成全自己的职业成就。今天的家长们也必须意识到: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注重兴趣,要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性,不要拔苗助长。

如果我们不能减低社会竞争给教育带来的压力,我们是不是可能先隔离出一块净土,让小学阶段的孩子能静静地、快乐地、符合规律地成长,等到了中学,甚至高中再让他们去打拼吧。这样做,孩子才能积蓄后劲,长远的未来才会充满光明。

第95章 孩子的问题是自己的恐惧开出的花第三卷二十二章 轮回6第8章 后台朋友第85章 四梵行4第16章 谁该负起拯救灵魂之责第106章 与潜意识沟通的冥想第72章 念力第31章 天力回国第33章 没有观察者的观察第9章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第98章 给孩子灵性滋养第三卷二十二章 轮回6第4章 梦魇2第31章 佛家治病的几个案例第80章 心净国土净2第1章 佛陀(1)第6章 牌坊林的秘密2第18章 改变是毫不费力的第29章 财由心收3第12章 天力讲《易经》第10章 幸福之旅1第64章 内外整合法则第50章 我们到底从哪里来第36章 布财阵3第21章 疗愈故事第68章 选择1第82章 人生之旅的目的第11章 渡4第34章 为自己的生活负起全部的责任第61章 烦恼即菩提第45章 开悟的人是什么样子第4章 心想事成的能力第11章 神奇的催眠术第15章 灵魂伴侣(3)第26章 梦灵解读吸引力法则第29章 狗屠夫第37章 合作第91章 让教育离人更近点,离功利更远点第116章 从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医4第15章 灵魂伴侣(3)第88章 把关系中的伤害减少到最低2第12章 幸福之旅3第27章 谋划人生从自己的兴趣开始(1)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5章 活在当下2第72章 念力第67章 体重过重来自于心事太重第93章 给孩子安全稳定的关爱第9章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第93章 皇家舞者第2章 何处不是水云间第58章 气场第15章 苏格拉底之死第8章 终归大海作波涛第三卷二十二章 轮回6第2章 孩子也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第2章 成为心理咨询师第26章 相由心生第51章 女孩,请好好爱自己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5章 画在纸上的花第20章 涅磐的体验第1章 活出自己的人生第14章 佛经与外星人2第70章 慈悲喜舍(3)第19章 幸福之旅10第32章 理智与情感第6章 林松解读《西游记》2第51章 女孩,请好好爱自己第3章 他为何总是**第91章 进入当下有意识的觉知第64章 内外整合法则第41章 培养阳光宝贝第4章 佛陀4第30章 克里希那穆提第14章 儿子的梦第11章 谦卑的修行第20章 涅磐的体验第23章 癔症第34章 美好生活可以这样来过第38章 宇宙也只是幻像第66章 内在顽皮的小姑娘1第61章 烦恼即菩提第89章 休学是孩子重塑自我的重生第65章 词语联想推开潜意识之门第30章 灵性觉察力第27章 与生命的本意连接第3章 爱的语言3第17章 幸福之旅(8)第16章 渡9第27章 谋划人生从自己的兴趣开始(1)第2章 孩子也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第114章 从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医2第10章 幸福之旅1第37章 点亮接纳的明灯第56章 附体现象探秘2第38章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第8章 终归大海作波涛第55章 过度教育等同于掠夺第19章 摆脱受害者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