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波澜又起(一)

谢知以前看过蚕茧纸的考据, 据说有人测试过明朝蚕茧纸是用构树皮做成,所以有人说蚕茧纸并不是用蚕茧制成的纸,但也有人说古代工艺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谁能保证明以前的蚕茧纸不是蚕茧做的?谢知不知道前世的古代是否有这个进程,但她现在手里的蚕茧纸是真用蚕茧制成的,所以造价特别昂贵。

谢知让宫女把她带来的青石板放在书案上,这些青石板是祖父特地派人给她特制的,比起青石砖来, 石板轻便小巧, 厚度只有一寸多一点, 每块小石板都可以写一个字, 谢知对这套石板爱不释手,那里都带着。

在青石板写字是节省纸张, 也是怀念。谢知小时候父母工作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工作忙,她是太公、太太带大的, 太公、太太都出生书香门第, 两人是真正的青梅竹马,从小一起上课、一起出国留学, 又同时弃笔从戎,为了国家奉献一生。

等后来国家安定,太公、太太也因为早年南征北战落了一身毛病, 两人的保健医生建议他们要好好休养, 两人将公务彻底放手, 专心在家带着小曾孙女。太公、太太都有练字的习惯,两人每天最爱的事就是早上带上一只塑料小桶、三只毛笔,带着曾孙女去公园里散步。

散完步从河里舀一桶水,三人并排站在公园的游廊前,在游廊的青石板上写字。太公、太太自小家境富裕,但一生简朴,身上除了公服外,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吃饭也是最简单的三菜一汤,素多荤少,私事出门不是坐公交就是走路,从来不公车私用,也不许小辈给他们买车。

不过两人对谢知一点都不小气,两人是老干部,退休工资都高,养个小丫头养得绰绰有余。老人家最容易隔辈宠,两人养了谢知十年,把谢知娇惯得快上天。那段时间也是谢知童年最愉快的回忆。后来谢知闲来无事,就爱去拎个小桶去公园里练字,久而久之,都养成习惯了。

谢知一面练字,一面回想起往事,脸上带着微微笑容,但很快她就回收心思不去想现代,越想越想回现代,谢知怕自己陷入回忆过深会得抑郁症,人总要向前看,太公、太太那个时代多苦,他们还不是挺过来了?他们可以,她也一定可以的。

谢知将今天需要练习的字帖页先在青石板上临摹十遍,吩咐宫女将青石板撤下,她铺上蚕茧纸正要下笔,却听一声轻咳。谢知抬头,发现早上授课的先生板着脸、袖手站在她身后,她起身行礼:“先生。”

先生见谢知在青石板上练习,赞许的颔首,“练笔就是要勤学不缀。”他幼时也在沙盘上、芭蕉叶上练习,这个女学生出生富贵,到也肯如此耐心练习,是个好苗子。

“多谢先生教诲。”谢知恭敬的说。

先生问:“今天的授课有听不懂的地方吗?”他看到谢知一个人在课堂里练习,特地进来问她今天学的如何,他今天教得内容肯定没人听懂,他特地等众人都下课了,过来问谢知。

“有。”谢知连忙取出今天的课堂笔记翻给先生,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一一指给先生听。先生很耐心的教了,是老师都会喜欢勤奋的学生。谢知越问,先生对她越满意,教导也越来越耐心。

等谢简和拓跋曜进来时,谢知整跟先生说的其乐融融,谢简眉头微扬,拓跋曜看着崇拜的看着先生的谢知,心中很是不悦,不是说要等他过来解惑吗?常大用轻咳一声,说得热火朝天的两人才停下,看到是拓跋曜跟谢简来了,连忙上前行礼:“陛下。”

拓跋曜也不理会那位先生,只问谢知:“下午学了什么?”

“学了瑶筝。”谢知说。

拓跋曜以为她会学七弦琴,还特地让人备了一张古琴,不过瑶筝也要古筝,他摸摸谢知的卯发道:“我有一张古筝,等你以后会弹曲我就送你。”

“谢陛下。”谢知双目亮闪闪的看着拓跋曜,“那我还能要一支狼毛笔吗?”她现在练字的笔是鼠须笔,也是极好的笔,可就是没狼毫用的那么顺手。

“你现在的鼠须笔不好?为何要用狼毛笔?”拓跋曜问。

“还好,就是不大硬,我用着不顺手。”谢知说,“我想狼毛应该更硬一点。”她敢说狼毛笔,就因为皇宫百兽园里养着好多头狼。

“行,我让人去给你打狼来。”拓跋曜说。

“百兽园里不就有嘛。”谢知脱口而出,“只要从尾巴上把毛剪下来就好。”其实狼毫笔是黄鼠狼的毛,但狼毛比黄鼠狼毛更硬,目前这阶段只能将就了。

拓跋曜似笑非笑,“那是用来观赏的。”

“少几根毛以后也会长出来啊。”谢知小声嘟哝,却被谢简警告的瞪了一眼,示意她别过分,谢知低头不敢继续说话。

拓跋曜不悦的看着谢简,不许他吓唬谢知,又低头问谢知:“你有什么不懂?”

谢知连忙还没懂的问题问拓跋曜,她没想找几个简单问题问,她想一次把拓跋曜问倒了,以后就别干涉她课业。没想拓跋曜居然真知道,回答的也很不错,谢知不禁对他另眼相看,难怪他能当皇帝呢,当皇帝的人就是不一样。

谢简同先生无声的退下,谢简对先生道:“何博士,以后你早上教学,还是要教些大家上课能懂的内容。”毕竟是皇家的公主,各个娇贵,得罪她们,他们也没好果子吃。

“我以后会照着她们进度授课。”何博士也知道今天过了,但他也不后悔,第一天不给个下马威,这些女学生也不知道怕,“不过太傅,令孙女聪慧灵巧,跟大家一起上课太耽搁她了。”

谢简哈哈一笑:“女孩子认几个字就好,哪需要学这么多。”他见何博士满脸不赞同,微笑着说:“她祖母不放心她一个人回去,让我回家时带她回去,也好拘着小丫头多看点书。何博士若不嫌弃,以后阿蕤有什么不会,我就让她来请教你。”

“求之不得。”何博士立刻会意,这是同意自己给谢知开小灶,不然堂堂谢家还没个能送谢知提早回家的人?莫说谢知聪慧,是个老师都喜欢,就是她蠢笨不堪,何博士也乐意讨好自己顶头上司。

拓跋曜给谢知讲完课,意犹未尽的对她说:“以后阿蕤有什么不会的都可以问我。”

谢知点头,“陛下,你还要做功课吗?”

拓跋曜说:“要。”

“那——”谢知正要说她不耽搁他做功课,拓跋曜将来要亲政的,脑子里没货怎么当皇帝?

没想拓跋曜兴冲冲的起身说:“阿蕤,我们一起去书房做功课。”想到阿蕤能陪自己做功课,拓跋曜就很兴奋。

谢知:“……”她求救的目光看着谢简,她怎么能去皇帝书房做功课,这不是开玩笑吗?

谢简上前阻止说:“陛下,那是书房,阿蕤还是小孩子,怎么能进去?”

拓跋曜不悦的反问:“为何不能进去?崔琰、崔琼不都在书房?”

“他们是您的伴读。”谢简说,崔琰、崔琼也是崔家人,崔太后的亲侄子,崔琰跟拓跋曜同岁,崔琼小拓跋曜两岁。

拓跋曜神色一沉,也不勉强谢知去书房读书。

谢简又劝拓跋曜道:“陛下,您该去批阅奏疏了。”

拓跋曜想说就是些前朝的旧奏疏,不看也罢,但见谢简满脸坚持,想到这些奏疏还是谢简强行给自己求来的机会,他默默的起身,“太傅,我先回书房,以后让何博士来教阿蕤。”

谢简这才微笑道:“臣替孙女谢过陛下。”

何博士也躬身领命,他刚才很满意谢知的分寸,知道不能跟皇帝一起去书房,待拓跋曜和谢简离开,何博士又给谢知讲了一段周礼,婉转的让谢知知道不要恃宠而骄,将来要多个知礼数的宫妃。

谢知面上受教,心里嗤之以鼻,恃宠而骄?她恃宠而骄的时候,他们还没见过。谢知前世十岁以前是跟着太公、太太生活的,十岁以后跟父亲去了任上,年纪大的人跟年轻人的生活习惯终究不一样,更别说她父亲公务繁忙,就是过年都没空陪她,不过这点谢知早习惯了,她家人过年都没空陪她的,哪怕是太公、太太一样没空。

可他们再忙,平时还有时间陪她,还会辅导她作业,她的课外功课都是太公、太太教的。到了爸妈那里,他们也就早餐时间能跟谢知说几句话,平时生活交给保母照顾,功课交给家教,谢知见爸妈的次数还没有他们的秘书多,谢知怎么能忍?

她不明白跟爸妈住一起的意义?一样都是见不到面,还不如住太公、太太处,一年见一次,好歹她还能保留点父母的好印象。她甩开接送自己的司机,背着小书包打的去火车站,甜言蜜语让车站工作人员给她火车票北上,她要找太公、太太,她也不要跟爸妈住一起,她要永远跟太公、太太在一起。她可聪明了,知道飞机票只能成年人买,所以她坐火车。

那一次她不仅把父母吓得魂飞魄散,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惊动了,爸爸把她从火车上抱下来时整张脸都是黑的,别说爸妈,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忍不住想抽死这熊孩子。

可还是被匆匆赶来的太公、太太拦住,对于爷爷怪他们把孩子宠坏,太公、太太振振有词的反驳,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不管她,现在孩子大了,有自己主张了,他们还想搞封|建|专|制,他们这是历史的倒退!

因为有家里两根最强有力的大腿撑腰,谢知的童年和青年期要有多熊就有多熊,要不是她只在家里作天作地,出门都是最乖巧的别人家孩子,她爸妈都考虑要把她送国外女校了。当然他们也只敢这么想想,要真把她送国外,太公、太太非把他们揍死。

谢知心酸的暗忖,那时候的自己才是真恃宠而骄。有了她离家出走的教训,爸妈再也不敢忽视她,每天都不忘关心自己,妈妈也开始亲自给她置办行头。可谢知她妈买的衣服首饰嫌这个不好看、那个辣眼睛,带她去巴黎看秀买东西,她嫌弃麻烦,还嫌秀场神魔乱舞。

给她卡自己去买,她又怪他们只顾工作不关心自己。总之每次谢妈妈带女儿出去买衣服配饰时都再三告诉自己,这是自己亲生,再熊也是自己惯出来的,才能忍这口气。现在谁还对自己有宠?她怎么可能娇得起来?

魏国有啥了不起?撑死就是一个诸侯王,还没统一全国呢!有啥可牛的?她前世在外交部什么大国、小国的首脑没见过?她太公、爷爷都是一部尚书,她爸也是封疆大吏,她怕谁?可这里再没能给自己撑腰的亲人,她只能忍,古代真——憋屈!

许是受了刺激,谢知发愤图强,等谢简给拓跋曜讲完课,同谢知一起回家时,谢知已经把诗经、说文和尔雅背完了一半,再有几天这三本书她就能学完。趁着同祖父同坐一车,谢知说:“祖父,诗经、说文和尔雅我都快背完了,我以后能多学几本书吗?”

谢简问孙女:“你想学什么?”

“四书?”谢知想了想说:“我想多学点知识。”既然要在古代生活,那么她一定要把古文融会贯通。谢知前世是外语系毕业的,学语言她最有心得,无非就是多看多背。

“你阿耶想让我教你读史。”谢简说。

谢知道:“史书不是认字多以后再学吗?等我以后看书多了,也能读懂?”

谢简笑了,“这事等你长大再说。”真是孩子,史书怎么可能是能认字就能看懂的?不过她的年纪和身份,也没必要给她讲史,对她没好处。

谢知还真不稀罕谢简给自己讲史,他们这样的人家,读史是正常功课,太公、太太给她讲过、爷爷外公也给她讲过,爸爸和家教也讲过,她后来又自己看过,对历史人物的了解评价,谢知毫不自夸的说,她比这里所有人都了解,谁能有自己上下五千年的优势?但是了解是一回事,身在局中怎么清醒的认识自己又是另一回事。

她不觉得自己现在急巴巴的读史是好事,历史上读史的女人都是谁?马明德、邓绥、冯文明、阿武、刘娥那些,哪怕她所在的时代跟后世有了分歧,可秦汉之前的历史还是一样的,马明德、邓绥大家都是知道的,现在外人对自己的定位是宠妃,她傻了才现在看史书,别说是崔太皇太后,就是拓跋曜都不会忍自己。

“过几天太皇太后、王夫人会召见你,你见她们时乖巧些。”谢简说。

“孙女晓得。”谢知柔顺的应声。

谢简叮嘱道:“宫里的功课你也要有数,聪明是好事,但聪明外露会遭祸的。”

“是。”

谢知在宫中伴读的生活还算平静,有了何博士私下给自己开小灶,谢知平时课业也不是最突出的,总归高不过四位公主,也高不过崔五娘,总是在第十名徘徊。她的识趣让众人很满意,不仅是崔太皇太后、华阴公主、王夫人满意,就是拓跋曜都松了一口气,又心里隐隐有些愧疚,谢知想要的狼毛笔,在半月后就送到她手里。

谢知对目前的宫廷生活还是很满意的,虽然早出晚归,但授课的先生质量比先前提高不知多少档次,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还时常有上面的赏赐,她因为置办小庄子空空的小金库又填满了,同样她跟公主和同学们的关系也渐入佳境,不说是闺中密友,也能偶尔说些小女儿心事。

日子就这么平平静静的过了两个月,直到亲政的太上皇帝御驾归来,宫中的平静才被打破,太上皇帝虽御驾亲政大败柔然,但也同样被柔然名将所伤,伤口一直未愈合,被独孤雄紧急送回京城,回京城时他已陷入昏迷!

第247章 平城大乱(十)第16章 试探第229章 京城风起(七)第161章 生波(三)第103章 敌袭(中)第191章 大伴清(下)第132章 分姓定族第5章 暖阁叙话(下)第171章 牛痘活体试验(上)第23章 书房议事第91章 秦纮的心事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135章 风生水起(二)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105章 战胜第62章 赫连凤容第246章 平城大乱(九)第98章 草原安居(一)第212章 第三次南征(三)第174章 千里托孤(一)第48章 宫中琐事(上)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03章 敌袭(中)第232章 京城风起(十)第213章 第三次南征(四)第165章 初到建德郡(一)第229章 京城风起(七)第274章 宫廷变(五)第218章 郗家来人(下)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39章 步六孤将军府(下)第272章 宫廷变(三)第64章 赏雪(二)第268章 南梁(四)第2章 流亡北朝第9章 一见钟情(下)第136章 风生水起(三)第36章 自信的拓跋曜第38章 步六孤将军府(中)第140章 风生水起(七)第55章 谢宁馨的迷茫第70章 叔侄谈心第277章 宫廷变(八)第84章 母女相见(上)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11章 各自算计(下)第244章 平城大乱(七)第258章 乱世起(九)第6章 陈留公主府第270章 宫廷变(一)第182章 各方反应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55章 谢宁馨的迷茫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259章 暂时的安定(一)第32章 波澜又起(一)第217章 郗家来人(中)第118章 深夜密谈(下)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182章 各方反应第133章 最后的退路第215章 秦八的希望第222章 秦纮的开解(下)第273章 宫廷变(四)第60章 糟心的谢简第123章 色令智昏(五)第112章 守城(四)第234章 京城风起(十二)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218章 郗家来人(下)第274章 宫廷变(五)第194章 秦纮归来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68章 道观偶得第5章 暖阁叙话(下)第67章 崔明珠怀孕第91章 秦纮的心事第279章 宫廷琐事(一)第9章 一见钟情(下)第86章 赫连凤容的麻烦(上)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229章 京城风起(七)第254章 乱世起(五)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142章 风生水起(九)第207章 谢宝珠第113章 守城(五)第68章 道观偶得第138章 风生水起(五)第56章 谢知的底牌(上)第41章 秦家往事(二)第202章 三皇子汝南王第158章 秦家新妇(四)第227章 京城风起(五)第92章 失态的秦纮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250章 乱世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