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十三年(一)

秦历新年一过.朝中内外又开始活络起來.王翦和王贲负责操练的秦军方阵已经初具规模.在外助魏功楚的将军辛梧也班师回朝.朝内李斯.冯劫.淳于越等一干新兴谋士也逐渐成为一国的中流砥柱.现如今的秦国正如高悬在西方的太阳.傲视着这一片中华大地.

傍晚的永安宫内.嬴政特意与一班能臣武将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廷议.嬴政一身玄色常服坐在案几前.看着面前的李斯.蒙恬.蒙毅.王翦.王贲.桓齮.杨端和.还有依旧鹤发童颜的尉缭子.嬴政暗自点了点头.起身走到羊皮地图前.沉声说道:“今之形势.寡人以为赵可取.诸位以为如何.”

嬴政身后的蒙毅看着这七国形势图.拱手说道:“陛下.蒙毅以为可行.两年前.我军与燕国联手已经消灭赵国大部主力.一年时间.蒙毅以为赵军实难恢复元气.若是此时再给赵国致命一击.臣以为定会大获全胜.”

听到蒙毅的一番话.李斯点了点头说道:“陛下.赵国虽位于北方苦寒之地.可自赵武灵王以后.国力繁盛.乃七国后起之秀.亦在中原大国间获得一席之地.臣以为.若是能成功取赵.则秦之疆域扩大自不必说.更为重要的是向东方的齐国靠近了一大步.如此一來秦国灭齐也将容易得多.与此同时也是给了楚国一个下马威.可谓一举两得.”

嬴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其实先行灭赵.嬴政不仅仅是因为符合大局.更有一层原因便是年少时在赵国为质的屈辱.十年的忍辱负重.十年的任人宰割.嬴政早就发誓.日后定要将这些加倍奉还.而今他成了秦国的王.也终于有能力做到.而这一天的到來就在眼前.

嬴政转过身看向众人.刚要启唇却被尉缭子打断.尉缭子皱着眉看着七国形势图缓缓说道:“陛下.天下大计.当先取赵.老夫亦以为可.但方才蒙毅将军所说.老夫却有疑虑···”

嬴政一听.连忙问道:“老先生有何疑虑.快讲.”

“陛下.之前秦燕联手大败赵军不假.可赵国也绝非等闲之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全民皆兵.一年时间.足够赵国恢复元气.况且赵国朝中尚有名将李牧.要取赵也绝非易事.”尉缭子不紧不慢的说道.

“诶.国尉大人.您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么.我桓齮就不信他一个李牧就能抵得了我秦军不成么.”一旁的桓齮一听尉缭子的话连忙大声说道.

“桓齮.不得无礼.”嬴政皱着眉大声呵斥道.

桓齮一下子灭了火.脸红到了脖子根.怏怏的给尉缭子赔了个不是.嬴政这才又说道:“方才老先生所说也不无道理.赵国善战也是不争的事实.况且那李牧的威名寡人也早有耳闻.上次燕赵一战赵国宁愿战败也不愿派李牧出战.可见虽然李牧名声在外.但在内却并不得赵王信任.今次我秦军出兵赵国.亦不知那赵王如何铺排啊.”

“陛下.臣王翦愿领兵出赵.”这时一直沒有做声的王翦突然大声说道.

嬴政看了看王翦.暗自点了点头.转身回坐到案几前.说道:“寡人也正有此意.王翦你熟悉赵国地形.乃是不二人选.众将听令.”

“诺.”一众武将听到嬴政这一声下令.齐齐高声喝道.

“寡人命王翦为主将.桓齮蒙毅为左右副将.杨端和为帐前军师.出兵伐赵.”

“末将领命.”

“蒙恬.寡人命你北上秦国边境.拖住匈奴一族.以防匈奴联手赵国來犯.”

“蒙恬领命.”

“王贲.寡人命你继续留守咸阳.操练秦军方阵.掌握咸阳三万精兵.”

“王贲领命.”

嬴政铺排好这一切之后.便让众人都退下了.临走前.嬴政好像突然想起什么.叫住王翦说道:“王翦.此次伐赵将念卿带上.还是命他为帐前参谋.这小子有几分智谋.寡人一时竟将他给忘了.”

王翦一听.连忙拱手说道:“诺.王翦领命.”王翦说完便退下了.

众人走后.嬴政起了身走到宫外.夜里的风有些凉.簌簌刮过嬴政的衣角.赵高看着出來的嬴政小声说道:“陛下.夜里凉.还是早些回去歇息吧.”

嬴政摆了摆手.示意赵高提了宫灯过來.缓缓说道:“赵高.寡人去那楼台上看看.”

“···诺.”赵高麻利的提着宫灯过來.心下却大为疑惑.自从那年秦梓笙走后.嬴政每每走到那楼台都只是远远望着.从未再登上去过.怎么今日却说要上去看看.赵高心里也是纳闷.提着宫灯在前面给嬴政引路.

不多时二人就來到那楼台.嬴政缓缓登上去.虽然已经入夜.可是从这望下去.咸阳城的灯火却似繁星点点散落在嬴政眼前.那汤汤渭水迎着月光蜿蜒到远方.不曾想.原來夜晚的咸阳竟如此美.嬴政的嘴角微微扬起.侧过头轻声说道:“笙儿.你快···”

侧头的那一瞬.风吹过嬴政耳畔.喉间的话尽数被吹散在夜空中.嬴政呆呆的望着身边空落落的位置.自嘲的笑了:“嬴政啊嬴政.你真是沒用.如今怎还忘不了她..”

看着这美丽的咸阳城.远望着这一方天下.嬴政多想梓笙能站在他身边.与他并肩荣华.可如今对于嬴政來说.梓笙不在.这天下便也不再是完整的天下···

嬴政轻轻抚上身前的城墙.任眼底的落寞流淌.消失在这如墨的夜色里.身后的赵高看着嬴政这般样子.不敢轻易打扰.只是默默地看着.他只觉得.在这天地间.嬴政的背影显得如此孤独和无奈.

良久.嬴政轻声开口说道:“赵高.给寡人备上丝绢和笔.”

“诺.”赵高应声之后.不一会就将丝绢和笔拿了上來.

嬴政拿过笔.又望了望这浩大的咸阳城.笔墨一洒.两个大字便跃然眼前.嬴政放下笔.回头吩咐赵高说道:“赵高.明日将这楼台的牌匾挂上吧.”

身后的赵高看了看那丝绢.只见上面俨然立着两个大字“天下”.只是这天下的“下”字又如何少了一笔.赵高想着既然是要挂在楼台上的牌匾.便不能出错.又想着嬴政又岂会犯这种错误.赵高皱着眉实在想不明白.便小声问道:“诺.只是陛下.这‘下’字···”

“无妨.就这么命人做了牌匾.给寡人挂上便可.”嬴政沉声说道.沒有一丝停顿.转身下了楼台.

“诺.”赵高听嬴政这么一说.连忙应了.收着这丝绢小跑着跟在嬴政身后.回了永安宫.

第二日清晨.王翦早早就來国尉府找梓笙.知会她随他一起出兵伐赵的事情.一早到国尉府.家老便将王翦迎进门说道:“还请将军稍待片刻.小人去知会我家公子.”

不多时.就见梓笙一身利落男装.又是翩翩少年模样.一见王翦便拱手说道:“多日不见将军.别來无恙吧.”

王翦一见是梓笙.连忙起身说道:“你这小子.还知道记挂着我.这一年能见上你一面真是难上加难啊.”

“将军莫要取笑念卿了.不知将军今日來有何事找念卿.”梓笙笑着说道.避开了王翦要搭在自己肩上的手.回身坐在院里的石凳上.

王翦有些尴尬.笑着说道:“哦.我今日是來知会你一声.陛下命你为帐前参谋.随我一同伐赵.”

听到这的梓笙收了笑.面色严肃.粗声说道:“将军.何时出发.”

“明日午时.”王翦说道.

“诺.念卿领命.”梓笙听罢站起身一拱手.粗声应道.

看到梓笙如此这般.王翦也只好起身说道:“好.明日午时.随我出征.”

“将军放心.明日午时.念卿必到.”梓笙目光灼灼的看着王翦.重重点了点头说道.

王翦见状.不好再多说什么无关的话.只得说道:“好.明日午时.咸阳城门.秦军出兵伐赵.”说完.王翦犹豫的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梓笙的肩.转身便告辞了.

王翦走后.梓笙回房收拾了些衣物.便想着去向尉缭子道个别.这次秦国出兵赵国.自己怕是要三五年都回不來.想到这的梓笙特地去厨房准备了好些点心.端到尉缭子的房里.

“师父.念卿來向师父道别.”梓笙端着刚做好的点心.轻轻敲了尉缭子的门说道.

“丫头.进來吧.”屋子里的尉缭子低声应道.

吱呀一声.梓笙轻轻推开了门.就见尉缭子端坐在案几旁.旁边是刚刚写好的兵书.梓笙将点心轻轻放下.跪坐在尉缭子面前说道:“师父.念卿明日就要随王翦去赵国了.此次一别.怕是三年五载才回得來.师父切要保重身体.”

尉缭子听罢点了点头.好一会才开口说道:“丫头.转眼已经两年多了.看你如今这样为师也算安心.但是为师还是那句话.只望你一生平安喜乐.此次秦赵一战.怕是沒那么容易.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要想办法活着.一定要活着回來我国尉府.”

听着尉缭子这番话.梓笙笑了笑说道:“师父.念卿记下了.念卿一定安然无恙的回來.怎么舍得丢下师父您呢.”

尉缭子捋着胡须笑开了说道:“这丫头···”

梓笙将点心往尉缭子跟前推了推.低着头说道:“师父.这是念卿新做的.不知道下次再做给师父是何时了.您快尝尝.多吃些···”

尉缭子沒有说什么.点了点头.便拿起一块细细咀嚼起來.

梓笙看着尉缭子吃了点心.笑着说道:“师父.念卿这就告退了.师父您早些歇息吧.”说完梓笙便转身出了房间.一个人在院子里走走停停.

吹着院子里的晚风.梓笙抬头看着璀璨的星空.她当然知道.历史上这次秦赵一战正如尉缭子所说.险之又险.可是自己却一点也不害怕.这些年.自己身在咸阳.离嬴政那么近却又那么远.嬴政让她服下极寒之药.令自己饱受丧子之痛.极寒之毒.这些梓笙从來沒有怪过他.

梓笙永远记得那年.嬴政携着自己登上那座楼台.眺望着天下时他的眼神.从那时起.梓笙才真正体会到嬴政心中对天下的渴望和野心.既然自己不能和他并肩繁华.那么至少.梓笙也希望.这天下能将自己和他维系在一起.而今.恐怕也只有这天下才能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了.哪怕嬴政不知道.只要这样.梓笙也就心满意足了.

秦王政九年(十三)秦王政九年(四十一)秦王政十年(四十四)秦王政十年(十四)秦王政十年(三十一)秦王政九年(三十七)秦王政十年(十一)秦王政九年(二十八)秦王政九年(三十一)秦王政九年(三十九)秦王政八年(十九)秦王政十年(二)秦王政十年(二)秦王政九年(四十七)秦王政九年(四十八)秦王政十年(一)秦王政十三年(一)秦王政九年(十六)秦王政八年(六)秦王政十年(七)秦王政十年(十七)秦王政十四年(五)秦王政九年(二十九)秦王政九年(三十三)秦王政九年(四十二)秦王政八年(一)秦王政九年(二十二)秦王政十年(二十七)秦王政八年(十九)秦王政八年(四)秦王政八年(十一)秦王政十六年(三)秦王政八年(八)秦王政十年(四)秦王政九年(五)秦王政八年(十五)秦王政九年(一)秦王政十年(三)秦王政十年(三十八)秦王政十年(二十二)秦王政九年(二十七)秦王政十四年(五)秦王政九年(三十二)秦王政十年(二十四)秦王政十年(十五)秦王政九年(三)秦王政八年(五)秦王政十年(十三)秦王政十年(二十七)秦王政八年(十六)秦王政十年(三十二)秦王政十八年(二)秦王政十年(三十五)秦王政十年(三十四)秦王政九年(十九)秦王政十六年(二)秦王政十年(二十四)秦王政十年(三)秦王政九年(三十三)秦王政十年(四十二)秦王政十年(二)秦王政十八年(一)秦王政十年(九)秦王政十四年(二)秦王政九年(三十七)秦王政十年(三十二)秦王政九年(一)秦王政十年(十八)秦王政十年(三)秦王政十一年(七)秦王政十六年(二)秦王政八年(二)秦王政十年(十七)秦王政九年(十四)秦王政十年(二十二)秦王政十八年(一)秦王政九年(二十三)秦王政十四年(四)秦王政八年(一)秦王政九年(八)秦王政九年(六)秦王政九年(四十一)秦王政九年(二十九)秦王政九年(一)秦王政十五年(三)秦王政九年(二十三)秦王政十四年(二)秦王政十年(二十二)秦王政八年(九)秦王政九年(三十一)秦王政十年(二十)秦王政十年(三十八)秦王政十四年(八)秦王政十四年(四)秦王政九年(四十一)秦王政九年(十三)秦王政九年(四十四)秦王政十年(四十四)之子于归(一)秦王政九年(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