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十四年(二)

“诶.小个子.许是他赵国怕了咱们秦国.不战而退了.若是如此.咱们岂不是捡了个便宜.哈哈···”桓齮沒做多想.冲梓笙说道.

梓笙起初也只是怀疑.听桓齮这么一说.也便沒有多想.扯过缰绳跟在桓齮身侧继续往平阳城前进.

这一边王翦和蒙毅一行人刚到宜安城就遇到了赵国士兵的阻挡.蒙毅作为先发部队.率领八万人马负责攻破城门.可刚一到宜安城外十几里.就见地上黄烟滚滚.卷着砂石飞砾迎面扑來.

秦军乃是八万步兵.拿的都是攻城的圆木和云梯.一见赵军这种阵势.顿时有些慌了.蒙毅见状连忙大声下令道:“全军原地待命.不得擅自行动.”

前面的黄烟太浓.宜安城又位居高地.蒙毅根本看不清周遭环境.想要判断战况就更是难上加难.沒有办法只得让八万人原地待命.稍作喘息.

好一会.这黄烟才有些渐渐散开.蒙毅刚要下令.却听对面一阵阵马蹄声飞踏而來.那赵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黄烟中飞奔而出.不消一刻.便又都尽数消失在黄烟弥漫的宜安城外.

赵军这一连串出击.皆在秦军意料之外.待蒙毅适应了这黄烟.准备反击时.才注意到.自己这八万秦军足足有一万余人死伤.蒙毅顿时气得额上青筋凸显.下令秦军继续前进.这一万人怎能死的如此不明不白.

正当秦军再一次准备进攻时.就见那本已经消散的黄烟又开始浓烈起來.赵国骑兵就像是水里的泥鳅.看得见却抓不到.这几万秦军只能任其宰割.黄烟里的蒙毅只听得见死去的同袍的惨叫.却对那赵军一点办法都沒有.

又是不消片刻.赵国骑兵又是尽数消失在宜安城外.城外的黄烟有些慢慢消散.蒙毅咬着牙看着秦军这一地的死伤.又回头看了看近在眼前的宜安城.死死忍着眼角的泪.嘶吼着喊道:“全军撤退.撤.”蒙毅沒有想到赵军竟有如此万全的准备.如果再死守在这.只怕秦军的八万人马将全军覆沒.

蒙毅带着剩下的五万人马回到秦军大营.一进营帐就立刻冲进将军帐.将方才的战况一五一十的向王翦说了.王翦听罢.气的‘啪’一声拍案而起.

一旁的杨端和紧紧皱着眉.拱手说道:“将军.这赵军早有准备.只怕西面桓齮一路也定会被赵军算计.”

从蒙毅回來开始.王翦就一句话都沒说.背着手.在将军帐里來來回回走了不下几十趟.蒙毅见状心急的问道:“将军.眼下该如何是好啊.”

“蒙毅.你且下令今日让全部人等休整一天.眼下赵军这般怕是早有准备.秦军万不可贸然出击.快去.”听到这一声的王翦突然转过身.吩咐蒙毅说道.

“将军.此番赵国早有准备.只怕桓齮他们也定会遭遇不测.咱们是继续攻城还是先行撤回.保留后续兵力.”杨端和急切的问道.

王翦眉头紧锁.沉了沉声说道:“先不急.杨端和.你且派人去摸清楚宜安城赵国兵力的状况.至于桓齮那一面.既然有念卿跟着.那最坏的打算也是损失半数秦兵.且先等上一等.若真是情况有变.念卿定会与我们取得联系.到时再另作打算.”

杨端和点了点头:“眼下只好如此了.将军.末将亲自去探查宜安城内状况.”说完.便大跨步出了将军帐.

帐里的王翦不安的踱着步子.他只希望念卿和桓齮不要出什么事才好···

这一边.已经时至正午.桓齮和梓笙一路上毫无障碍的直奔平阳.太阳明晃晃的挂在天上.晒得人头脑昏热.桓齮和梓笙二人打马走在队列前头.一到平阳城.却见平阳城大门敞开.里里外外别说是赵兵.就连个人影都沒有.

梓笙有些奇怪.便四下望了望.这平阳城四周辽阔.周边状况一目了然.梓笙皱了皱眉.却也沒瞧见什么奇怪的地方.旁边的桓齮一见平阳城无人把守.心下大喜.连忙说道:“全军随我进驻平阳城.”

梓笙还沒來得及阻止.就见桓齮已经走出去好远.梓笙无奈只得扯了扯缰绳追上桓齮.二人骑着马进了平阳城.平阳城里家家门户紧闭.大道上连个人影都沒有.静的出奇.

越往前走.梓笙越觉得奇怪.这平阳城内是发生何事才会这般.若当真发生什么事.又为何城门大开.百姓的住宅又紧闭门窗.突然.梓笙心中豁然开朗.连忙转过头对桓齮说道:“桓齮.我们快撤.恐怕其中有埋伏.”

桓齮四下望了望.也觉得有些奇怪.便点了点头.连忙下令说道:“全军听令.撤出平阳城.”

桓齮话音刚落.就听平阳城的大门咣当一声被重重的合上.桓齮和梓笙这才确定自己中了赵国的埋伏.桓齮本想下令冲开平阳城门.却不料几万赵国士兵从四周破门而出.将秦军团团围住.

桓齮怒目圆睁.大声喝道:“不只是哪个卑鄙小儿竟使出如此伎俩.弟兄们给我杀.”秦军十万人马早就已经人困马乏.再加上正午的日头晒得厉害.一个个早就沒了精气神.赵兵一來.根本抵挡不了几下.就被人一剑穿心.

梓笙哪里见过这般情形.虽说从军已有几年光景.可梓笙从未上过真正的战场.如今一见.满眼血流成河.耳畔充斥着惨叫和兵器相撞的声音.正午的日头rela辣的照在脸上.梓笙却满脸惨白.胸膛里的心跳声猛烈的不可抑制.衣服被溅到的血迹洇湿了一层又一层.傻傻的站在那里.慌了神···

“小个子.危险.”桓齮一声大叫.才把梓笙的思绪拉了回來.梓笙本能的挥动着手里的短刀.狠狠一划.就见一个赵兵倒在自己的脚下.待自己反应过來.桓齮已经驾着马将自己紧紧护在身后.

梓笙看着桓齮的后背.手上的青铜剑不断地滴着鲜血.桓齮回头和梓笙说道:“念卿.你跟在我身后.我想办法护你出城.出了城尽快联络将军.”

“那你怎么办.”梓笙担忧的问道.

“不用管我.我不会有事.一会你看准时机.一有机会.就快出去.”桓齮一面不断地砍杀來犯的赵兵.一面大声和梓笙说道.

“好.”梓笙沒有再废话.眼下这种情况.自己必须保持冷静.只要自己能够出去.那还有一丝希望.若是自己慌了阵脚.只会给桓齮添麻烦.

桓齮带着梓笙一路冲开阻碍.杀到城门前.却不料.城门前两名赵国将军守在那里.看见桓齮和梓笙妄图冲杀出去.司马尚开口说道:“如今束手就擒.我便下令停战.若是还要抵抗.只怕你这十万秦军性命不保.”

“哼.我桓齮活这么大.还真就不知道束手就擒怎么写.”桓齮说着就冲杀过去.与司马尚打了起來.几个回合下來.司马尚哪里是桓齮的对手.眼看着桓齮的剑就要架在司马尚的脖子上.一旁的李牧却飞一般过來.一个横身跨马就将桓齮和司马尚分隔开來.桓齮被李牧的力道撞得后退了十余米.

梓笙连忙过去.问道:“桓齮.如何.你有沒有伤到.”

“我沒事.”桓齮摇摇头.瞪着眼睛说道:“在下秦将桓齮.不知阁下姓甚名谁.”

“赵国李牧.”李牧一拱手.大声说道.

桓齮和梓笙皆是一惊.沒想到这就是名将李牧.桓齮听罢大声笑道:“哈哈.原來名将也不过如此.竟使出如此伎俩.算计我秦军.”

“平阳城大门敞开.秦军可以选择进.也可以选择不进.选择权皆在将军手里.可如今这十万秦军进了我平阳城.便是李牧说了算.”李牧声音和缓.说出來的话却句句在理又不失硬气.桓齮一时被堵得沒了话.

桓齮看了看城中的十万秦军.死的死.伤的伤.桓齮咬着牙.死死攥着手里的青铜剑.回头给梓笙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一有机会就溜出去.

梓笙意会的轻点了点头.就见桓齮大声说道:“若是有种就和我桓齮单独较量.如此做法算什么好汉.”

“哼.败军之将竟还如此多话.”李牧轻嗤了一声.提着剑就冲将过來.梓笙瞅准时机.驾着马一点一点往大门边蹭去.

李牧在战场上厮杀多年.又因为常与北方匈奴交战.所以无论是骑术还是剑术都远在桓齮之上.桓齮的每一剑似乎都被李牧看透.完全伤不到他半分.梓笙看的揪心.但为大局考虑.又不得不寻找机会.逃出城外.

梓笙一面盯着桓齮和李牧二人的交战.一面又用余光看着一旁的司马尚.见司马尚似乎也被二人吸引.梓笙觉得此时正是时机.便快马來到城门前.使出浑身力气想要推动大门.可无论自己如何使劲.那大门还是纹丝不动.

梓笙急的乱了阵脚.又看到桓齮的一招一式被李牧压制的死死地.梓笙的心里已经完全乱作一团.看着城内秦军同袍一个个不断地倒下.梓笙的双手彻底沒了力气.双腿一软就从马上跌了下來.桓齮担心的大声叫道:“念卿.”

一旁的司马尚这才反应过來.驾着马过來.腾空一跃就将梓笙按倒在地.任梓笙如何挣扎.那司马尚丝毫沒有要放了自己的意思.

桓齮看见梓笙被司马尚擒住.大喝一声.紧握手里的青铜剑.直奔向李牧的胸口刺去.李牧面不改色.倾身一躲.反手用剑柄在桓齮背上重重一击.桓齮双眼一花.从战马上滚了下來.

李牧收了剑.看了看城内战况.大声说道:“全军停战.”

赵军听到军令后.便收了手中的武器.已死的秦军被扔在一边.还活着的秦军由赵军压着.一点还手之力都沒有.梓笙被司马尚拖到李牧跟前.司马尚用力一踹.梓笙双腿一软便跪在了李牧跟前.

秦王政九年(四十四)秦王政九年(三十九)秦王政十八年(二)秦王政十年(三十一)秦王政九年(三十八)秦王政十年(四十)秦王政九年(四十六)秦王政十年(四)秦王政十五年(三)秦王政九年(四十九)秦王政八年(十七)秦王政十五年(五)秦王政九年(七)秦王政十年(二十四)秦王政九年(十五)秦王政八年(十)秦王政十年(三十一)秦王政十四年(六)秦王政九年(九)秦王政九年(一)秦王政十一年(五)秦王政十一年(八)秦王政九年(十四)秦王政八年(十一)秦王政九年(三十五)秦王政九年(二)秦王政十四年(二)秦王政十年(三十九)秦王政九年(二十五)秦王政九年(十七)秦王政九年(五)秦王政九年(四十四)秦王政九年(四十一)秦王政九年(七)秦王政八年(四)秦王政十一年(六)秦王政十七年秦王政九年(四十六)秦王政十一年(四)秦王政十年(八)秦王政九年(二十一)秦王政十年(三十)秦王政十年(二十六)秦王政十年(三十七)秦王政十五年(六)秦王政十年(三)秦王政九年(三十八)秦王政十年(十二)秦王政八年(五)秦王政八年(九)秦王政九年(十)秦王政九年(五十)秦王政十四年(五)秦王政十年(二十七)秦王政十六年(一)秦王政十五年(七)秦王政十年(二十一)秦王政九年(三十二)秦王政九年(八)秦王政十一年(四)秦王政十年(三十一)秦王政十八年(一)秦王政十四年(四)秦王政九年(三十五)秦王政八年(一)秦王政十年(二)秦王政九年(二十六)秦王政十四年(五)秦王政九年(五)秦王政九年(四十)秦王政十年(十四)秦王政十年(三十二)秦王政十四年(二)秦王政八年(九)秦王政十年(六)秦王政十年(三十八)秦王政十年(七)秦王政九年(三十四)秦王政九年(十七)秦王政八年(十五)秦王政十四年(六)秦王政十年(二十五)秦王政九年(十一)秦王政十年(十二)秦王政十年(二十二)秦王政十年(四十三)秦王政十年(四)秦王政九年(二十四)秦王政九年(十三)秦王政九年(十一)秦王政十四年(九)秦王政十年(四十一)秦王政八年(二)秦王政十年(二十八)秦王政九年(十九)秦王政八年(四)秦王政十四年(二)秦王政九年(三十三)秦王政十六年(一)秦王政十三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