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116章 这个奖,不评也罢

第116章 这个奖,不评也罢

诺奖的评议简直像临时拉来个草台班子。

陆时确信,即使是第一届,也不可能不正规到这个程度,肯定又是穿越的自己在发功。

他问道:“蒙森先生不是历史学家吗?”

众人沉默着看向萧伯纳。

萧伯纳摊手,

“别问我。”

他指了指那封电报,回答:“人家说了,‘文学’,不仅应包括‘文学作品’,还应包括形式或内容上具有文学价值的其他作品。蒙森先生的作品也算。”

这话怎么听都像是强词夺理。

有人忍不住吐槽:“那问题来了,我们凭什么评价蒙森先生?”

蒙森在史学界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史学界都不敢碰瓷蒙森,何况是文学界。

没人接茬。

房间内陷入了安静。

萧伯纳凑到陆时身边,低声说:“现在知道为什么会出现我评我自己的情况了吧?”

陆时苦笑,

“嗯,知道了。”

诺委会掘地三尺,几乎把欧洲所有的知名作家都挖了出来,如果不“我评我自己”,在部分地区说不定会出现候选人比评议人多的情况。

萧伯纳安抚众人道:“大家尽力而为吧。这里面不是也有很多我们看不懂的作品吗?”

他说“看不懂”,指的是需要翻译。

陆时的视线再次扫过名单,

里面确实有泰戈尔,

但事实上,泰戈尔是从《刹那集》后才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的,现在的作品大部分无须翻译。

陆时往前翻,很快又发现了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名字——

苏利·普吕多姆。

这位大佬的诗歌陆时是读过的,有几首还很喜欢,

就比如《破碎的花瓶》,第一次读便惊为天人,将之背诵了下来。

只不过,同时期有一位作家的存在,让普吕多姆的得奖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为什么没有托翁?”

陆时问道。

众人俱是一愣。

有人好奇道:“陆教授指的是托尔斯泰先生?”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在20世纪初,这些代表作都已发表,

特别是《复活》,堪称托尔斯泰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陆时点头,

“没有托翁,总显得非常奇怪。”

有人问:“托尔斯泰先生的作品思想性很强,但技巧上该如何评价?”

陆时回答:“托翁的代表作是广度、深度和叙事技巧的完美融合。”

他见众人低头思考,便给出例子:“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列文待在农庄想心事时就用到了意识流手法,以及列文和斯捷潘打猎时插入了一只狗的视角,这些技法运用得十分纯熟。”

众人不由得低声交流,

“确实,托尔斯泰的风格虽然以真实自然著称,但也是靠技巧写出来的,只不过他的技巧实在是太精妙、太多样、太复杂,给人一种仿佛没有技巧的感觉。”

“这就是浑然天成吧。”

“陆教授说的对,被提名者中没有托尔斯泰先生真的很奇怪。我觉得,他是可以和莎翁并列的存在。”

“你说什么?和莎翁并列?那不至于吧?”

“别因为我们是英国人就护短。说句实话,有些时候,我甚至觉得托尔斯泰先生比莎翁更强,因为我竟然能从那些经典作品里看到他自己的思想斗争。”

……

托尔斯泰把传统小说发展到了极致,只要还有公正之心,就没人可以否认这一点。

萧伯纳说:“还没有契科夫先生。”

陆时审视名单,

“嗯,没有契科夫。”

戴眼镜的老教授低声道:“托尔斯泰先生说过,‘我并没有谦逊,在写作技巧方面契诃夫已经超越了我’。如果托尔斯泰先生够格,那契科夫先生肯定也是够格的。”

旁边有人反驳:“契诃夫确实好,不过没有长篇作品。短篇和长篇的写法、技巧完全不同。”

老教授擦擦眼镜,

“短篇怎么了?这里还有那么多诗人呢~”

这么说让人无言以对。

众人都忍不住讨论,为什么没有托尔斯泰和契科夫。

事实上,1901年的文学奖究竟花落谁家,很多人都认为会是托尔斯泰,

原因很简单:

一、他是享誉世界的大文豪;

二、他是诺贝尔生前最喜爱的作家。

而出人意料的是,托尔斯泰根本就不在被提名者之列,更不用说获得最终奖项了。

转过来的1902年,人们又认为诺贝尔文学奖非托尔斯泰莫属,结果却是蒙森,让舆论一片哗然。

以至于到了现代,人们在讨论这段文学史的时候,还是觉得瑞典文学院脑残。

萧伯纳问道:“陆,你觉得文学奖应该怎么评?”

陆时挠头,

“这种事哪有标准啊?关键还是要看文学奖设立的时候进行了何种限制。因为大部分奖项都是某人资助,或者为纪念某人设立的,受个人影响甚深。”

雨果奖,只颁给科幻作品;

普利策奖,新闻类奖项的获奖者不限国籍,但必须在美国媒体中发表过作品;

曹禺戏剧文学奖,看名字就懂了;

……

奖项各有各的不同。

陆时举例道:“夏目与我说过,日本有一个文学奖是《万朝报》设立的悬赏小说奖,第一次的奖金额仅为10日元。”

萧伯纳对是日元没什么概念,

不过,即使对标十英镑,这笔钱也少得可怜。

他吐槽:“就这还‘悬赏’呢?”

陆时摇头,

“没必要这么批评日本,毕竟有很多地区连文学奖都没有呢。当然,10日元确实是离谱,还不如好好地帮获奖作品出版,以满足作者的表达欲。”

萧伯纳轻笑,之后说:“那诺贝尔文学奖呢?你怎么看?”

说着,他拿出章程递给陆时。

陆时仔细地翻了翻,随后咋舌道:“啧……”

章程上说,奖项必须颁给“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萧伯纳问:“怎么样?”

陆时说:“我觉得,评价应该分几类。第一类便是托翁这种,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他自己的光荣,反而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光荣。这次没有提名托翁……哼哼……”

后面的话不言自明,

就差指着鼻子骂瑞典文学院是傻X了。

萧伯纳沉吟,

“继续。”

陆时说道:“第二类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可以通过给他们颁奖证明自身价值。”

例如马尔克斯,著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百年孤独》,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评为“唯一没有争议的获奖者”。

陆时继续道:“第三类作家就是相得益彰的得奖者。代表作和文学生涯都有足够分量,但不足以在文学史大书特书。”

萧伯纳有些明白陆时的标准了,

“那最后,就是那种名过于实和有争议的获奖者。”

陆时摇了摇头,

“不,这不是最后。”

萧伯纳不解,

“这还不是最后?”

陆时说:“校监先生知道我最近在办报吧?我发现奖项也是一种舆论工具,是可以‘发掘’作者的。刚才我说到了《万朝报》设立的悬赏小说奖,获得这个奖项的小说,销量会不会有提升?”

萧伯纳点点头,

“商业行为和文学评议确实可以相互结合。伱刚才说的‘最后’是这种吗?”

结果,陆时依然摇头,

“其实还有‘最后的最后’,那种莫名其妙的作家。就比如写了《罗马史》的蒙森先生。文学奖又不是历史学奖。”

萧伯纳愣了片刻,随即哈哈大笑,心中佩服,

“陆,你可真敢说!”

他陷入沉思,过了一阵,问道:“陆,在你心中,我属于哪一类?”

“噗!”

陆时当即喷了,

没想到自己一番长篇大论,竟然会引火烧身。

他尴尬地咳嗽几声,说:“校监先生,现在毕竟是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没有任何得奖者作为参考,不存在比较,我又该将你划分到哪一类呢?你不能为难我啊。”

萧伯纳点头,

“懂了。”

陆时:“……”

他忍不住问道:“你懂什么了?”

萧伯纳轻笑,

“如果我是你心目中的第一类或者第二类作家,你肯定会明说。”

陆时更尴尬了,

“啊这……”

萧伯纳拍拍他的肩,说道:“其实我也是多余一问。就说你刚才提到的托尔斯泰先生,我哪怕再没有自知之明,也不敢去跟他比啊。”

两人的对话吸引了其余人的注意力。

有人说:“不怪萧先生。瑞典文学院跳不脱束缚,伯爵老爷们还把俄国人当成野蛮人呢~”

“伯爵老爷们”这个词从英国人嘴里说出来,就挺搞笑的。

戴眼镜的老教授叹气,

“托尔斯泰先生是俄国人的骄傲,而俄国在大北方战争中把瑞典从波罗的海霸主地位上掀翻在地,难免遭到记恨。当然,瑞典人是绝不会承认的,但我觉得其他解释都很苍白。”

大北方战争的结果是俄国称霸波罗的海,而瑞典则自此衰落,从欧洲列强的名单上消失,

两国确实是世仇。

(俄国好像跟邻国没有不是世仇的。)

但陆时觉得这种说法很牵强,

大北方战争发生在1700年~1721年,到现在都两百年了,瑞典人应该不至于这么小肚鸡肠才对。

陆时说:“总之,这个名单没有托翁很不合理。”

众人点头。

刨去各种成见,单从文学的角度考虑,他们都赞成陆时的观点。

萧伯纳说道:“我给那边拍封电报。”

陆时问:“准备为托尔斯泰先生鸣不平?”

萧伯纳嘴角勾起一个弧度,说:“不,我是准备拒绝这次的提名。”

说着,视线游过名单,

不只是没有托尔斯泰的问题,还因为有特奥多尔·蒙森这样的地位超然的历史学家。

萧伯纳也看透了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的本质——

蹭流量。

这种情况下,萧伯纳自认不可能得奖,

既然如此,那就不如发扬风格,主动退出评选,说不定还能成就一段佳话。

萧伯纳笑着说道:“没有托尔斯泰先生,第一届的诺贝尔文学奖注定是不完整的。参加一个残缺奖项的评选,我实在提不起兴趣。这个奖,不评也罢。”

话是这么说的没错,

但在外人听来,处处透着“高风亮节”,就差把这个词纹在脸上了。

议论四起,

“我看,萧先生这是在给瑞典文学院下眼药呢~”

“嗯,以退出评选相逼。”

“哈哈哈哈哈,痛快!实在痛快!”

……

事情发展成这样,确实是陆时没预料的。

他说:“校监先生,你可不要一时冲动啊。”

萧伯纳回复:“绝对不是一时冲动。听了你刚才说的那些话,我心意已决,不能胜之不武。”

这语气,仿佛没有托尔斯泰,诺贝尔文学奖便是囊中之物似的,

第一届得主分明是人家普吕多姆。

陆时满头黑线,

 ̄□ ̄||

他说:“校监先生,你要不要再好好想一想,这可是……”

话音未落,便听身后传来“哗啦”一声。

陆时回过头,

只见一名年轻教授将手中的稿子丢到了一边,伸着懒腰说道:“我不评了。正如萧先生说的那样,‘没有托尔斯泰先生,第一届的诺贝尔文学奖注定是不完整的’。”

有他这么一带头,其他人也跟着纷纷撂挑子了,

一眨眼的功夫,众人都将稿件丢了。

萧伯纳不由得大笑,

“好!各位同僚当真有风骨!”

陆时忍不住在心中吐槽,

这跟风骨绝对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分明是被提名者太多,导致稿件太多,教授们不想通宵达旦地当牛马了。

萧伯纳看向陆时,

“陆,你怎么想的?”

陆时回答:“我本来就没想蹚诺奖的浑水。”

萧伯纳料到会是这样,

“我就知道你还是一如既往的谦逊低调。那好,我们伦敦大学联盟的人一起草拟电报吧。”

他转身看向众人,

“大家想想电报应该怎么写。”

一帮人七嘴八舌,

“文学奖的本质是评议,就引用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写下的名言开头好了,‘没有一个时代,人们对艺术谈论得如此之多,而尊重得如此之少。’”

“尼采?我不同意。”

“那你说。”

“咱们会有今天的种种讨论,不是因为陆教授吗?直接引用陆教授的话多好。‘托翁的代表作是广度、深度和叙事技巧的完美融合。’”

……

说着说着,众人的目光全都落到了陆时身上。

陆时一脸懵,

“等等……那个……不是……你们这样,显得我好像是始作俑者似的。”

萧伯纳一脸淡定地说:“这么说肯定是不公平的,但是……嗯……似乎……好像……大概……可能也差不多。”

(本章完)

第57章 何方神圣234.第233章 《动物庄园》第301章 这!是!童!话!!!!153.第152章 陛下,你理智一点啊喂!第69章 《罗马假日》第355章 后日谈5 其父其子第315章 谁跟你说我大度了?217.第216章 朝闻道第339章 他要求你对他负责第67章 以数据服人第29章 上门请教205.第204章 一个真正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学者第67章 以数据服人264.第263章 特别授课263.第262章 陆教授说的对!220.第219章 怎么哪都有他!?185.第184章 演员172.第171章 这可太资本主义了!232.第231章 评委下场第69章 《罗马假日》274.第273章 光明的未来97.第96章 “道”心破碎249.第248章 真特么艹蛋!第344章 一般人学不来第38章 小白兔真是好忽悠啊第322章 伟大美利坚198.第197章 这是什么天才的构想?!第339章 他要求你对他负责第302章 保守了170.第169章 祖师爷156.第155章 陆教授这是在泡妞呢104.第103章 不带走一片云彩172.第171章 这可太资本主义了!261.第260章 如何演好一个讨厌的人255.第254章 遥遥领先第309章 《镜报》第三次脱销121.第120章 这,就是大家风范117.第116章 这个奖,不评也罢203.第202章 《合作中的少女》236.第235章 无所不能的神仙138.第137章 维多利亚时代,结束了第297章 真正能释放魅力的人134.第133章 它值得!192.第191章 我这种资本家,在白宫有影响是第295章 《月亮与六便士》第73章 最懂女人心136.第135章 太阴真人202.第201章 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注意保暖第314章 克苏鲁的崛起146.第145章 我们可以画!276.第275章 永垂不朽第304章 无论是法语,还是英语,都是我创作154.第153章 我明天会转告给蒙德里安先生第77章 我,不在乎239.第238章 咱们大英有平民娶公主的先例吗237.第236章 看,这是本宫为你打下的天下!186.第185章 同时还是一位语言学家294.第293章 诺奖不能失去你,就像西方不能158.第157章 东方画派第57章 何方神圣135.第134章 席卷巴黎213.第212章 全球大学排名225.第224章 两个邀请第21章 女王有请137.第136章 陛下病重135.第134章 席卷巴黎第65章 圣诞礼物150.第149章 Luser295.第294章 内定获奖第43章 整个欧西北都打成一锅粥啦!147.第146章 漫画171.第170章 桌面游戏169.第168章 来自副总统的邀请第47章 民意调查200.第199章 有时候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第297章 真正能释放魅力的人第17章 《枪炮 病菌与钢铁》165.第164章 励精图治第53章 剧作家中的体验派176.第175章 纯粹第311章 “陆学家”的诞生第8章 Lu271.第270章 到底要好好治治她!第67章 以数据服人第62章 嚣张第59章 可恶的中国人!第57章 何方神圣第348章 新的传统第351章 后日谈1 陆昀244.第243章 壮士高位截肢254.第253章 陆教授,求你教我!143.第142章 这特么的是什么怪物!?第33章 传说中的Lu第10章 豺狼虎豹,鹰狮蛇蝎第321章 招生问题109.第108章 《镜报》的诞生第19章 古早饭圈213.第212章 全球大学排名209.第208章 那就谢谢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