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第120章 这,就是大家风范

第120章 这,就是大家风范

陆时没想到,坐船还要给人讲课。

不过他也习惯了,

在伦敦政经客座的这段时间,各种历史故事、历史分析没少讲,手拿把攥。

陆时笑道:“既然说到彼得大帝,那就聊聊他的父亲好了。”

跳跃有点儿大。

彼什科夫皱眉回忆一阵,接过了话头:“阿列克谢?”

从这话不难看出,他确实是了解历史的,

因为在阿列克谢和彼得一世之间还有两位沙皇,分别是费奥多尔三世、伊凡五世,很多只识字、不读书的人容易张冠李戴。

陆时说:“与彼得大帝一样,阿列克谢也颇有作为。他在位期间,夺取了斯摩棱斯克,得以控制第聂伯河以东,这可能比彼得一世控制波罗的海都重要。”

彼什科夫皱眉,

“说来说去,还是版图。彼得一世的功绩在于西方化、工业化。”

陆时说:“错了。西方化工作在阿列克谢时期就已经开始。你应该知道,彼得大帝从小在皇村长大,而皇村附近就是一个外国人移民区,里面有不少德国技术工人。”

彼什科夫哑口无言。

结果,陆时还没说完,

“而且,彼得大帝的女儿也不是平庸之辈。彼得大帝死后,保守派重新掌权,波罗的海舰队几近荒废,而他的女儿伊丽莎白夺取政权,重新训练海军并打败瑞典。”

萧伯纳提醒道:“彼什科夫先生不关心版图,只关心西方化、工业化。”

陆时接着说:“伊丽莎白积极参与沙俄科学院的建设。她在位期间,俄国出现了一位全才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他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

萧伯纳嘴角勾起一个弧度,转向彼什科夫,

“先生,明白了吧?”

彼什科夫半天说不出一个字儿。

过了好一阵,他才反应过来,问道:“明……明白什么?”

萧伯纳笑着说:“明白自己不懂祖国的历史。你说你好端端的,招惹陆干什么?他可是我们伦敦政经的客座教授,学界称他为‘现代史学的奠基人’。”

如此年轻就是客座教授?

还特喵的是“现代史学的奠基人”?

这个称号也太唬人了!

彼什科夫目瞪口呆。

陆时说:“伟业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多代君主朝一个方向共同努力。彼得大帝单拎出来固然伟大,但积少成多才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特点。”

萧伯纳笑道:“也不尽然,活得久一点也可以。”

他明显在暗示当今女王。

陆时吐槽:“罗曼诺夫王朝将近三百年了,谁要是活那么久,岂不成了老妖怪。”

老妖怪?

萧伯纳咧咧嘴,笑得愈加开心。

看两人扯皮,彼什科夫忍不住问:“陆教授,莫非伱是独裁的支持者?”

陆时翻了个白眼,

“谁说我支持独裁?”

彼什科夫说:“那你刚才为罗曼诺夫王朝大书特书?”

陆时叹气,

“罗曼诺夫王朝还有昏君呢~比如彼得二世,下诏把皇宫移回莫斯科。尽管在名义上圣彼得堡仍旧是帝国首都,但实际上,所有行政命令均出自莫斯科。这一行为,无疑是给保守派站台。”

彼什科夫被整懵了,弄不清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

陆时却看透了他的想法,

“彼什科夫先生,不要动辄给人归类、贴标签。比如刚才,我说沙皇中也有伟大的统治者,你是不是想因此而评价全体中国人?”

彼什科夫脸红,

刚才,他确实想吐槽“中国人不是渴望明君,就是渴望清官”。

陆时轻笑,

“看待事物,还是要客观嘛~”

彼什科夫恭敬道:“受教。我从未想过……唔……等等!萧先生刚才说‘现代史学的奠基人’,莫非,陆教授是《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

陆时说:“没错,《枪炮、病菌与钢铁》正是拙作。”

彼什科夫的脸上闪过一丝欣喜,看向萧伯纳,

“那您是伦敦政经的校监,萧先生?”

萧伯纳微笑,有点儿倚老卖老地教育道:“年轻人有想法、有闯劲是好事,但千万别钻牛角尖。掉在袋子里出不来,不但成不了事,反而容易伤及自身。”

彼什科夫三十多岁,确实可以被称萧伯纳呼为“年轻人”。

他说:“可是……唉……”

长长地叹气。

萧伯纳看对方低着头沉思,应该还是在想刚才的那番对话。

他朝陆时使了个眼色。

对两人来说,彼什科夫的乱入就像小插曲,浅聊几句还可以,深入交流就算了。

他们都不想再多说。

陆时借机说道:“马上就要近距离路过多佛白崖了。走,我们上另一侧的甲板看看,如果运气够好,说不定能见到白崖的岩壁滑落,一定非常壮观。”

萧伯纳跟着附和:

“好。”

两人说完便准备动身。

看他们要走,彼什科夫有些不甘,犹豫片刻,最终还是说道:“陆教授、萧先生,我是知识出版社的负责人,不知两位接下来可有时间?”

萧伯纳脚步微停,似是想到了什么。

陆时好奇,

“听过知识出版社?”

萧伯纳回答:“你应该知道的,俄国最近不太平。”

陆时摸摸下巴,

“全世界有太平的地方吗?”

萧伯纳哈哈大笑,说:“确实没有!不过,沙俄的不太平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人家正在酝酿革命呢~”

说着,萧伯纳的视线往彼什科夫那边瞄了眼,压低声音道:“如果没记错,知识出版社便是几支‘先锋军’之一,通过出版丛刊,团结了大批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

陆时好奇,

“丛刊名字叫什么?”

萧伯纳笑道:“就叫《知识》。”

陆时蓦地一怔, шωш¸ тTk án¸ C 〇

他回过头,紧盯着彼什科夫的脸,

渐渐地,这张脸和教科书中的一张油画重合了起来。

陆时小心地用俄语问道:“马克西姆·高尔基?”

彼什科夫的瞬间涨红,

“您认识我?”

还真是!

“嘶……”

陆时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难怪刚才没认出来,原来是因为看过的图片都是油画,比之真人还是抽象了一些。

萧伯纳问高尔基:“小伙子,你脸这么红,莫不是在紧张?”

高尔基的脸愈加红了,

两个原因,

其一、兴奋,

现代史学的奠基人认识他,是他的荣幸;

其二、不好意思,

高尔基是他的笔名,在俄语中意为“最大的痛苦”,

这个笔名落于纸面上,充满力量,可如果被人当面说出来,尤其是一个外国人用俄语说出来,怎么听怎么别扭。

高尔基低声道:“我没想到陆教授会认识我。”

陆时点头,

“是啊,我也是没想到。”

他一边说,一边揉太阳穴,心里直犯嘀咕,

这个世界也太小了!

萧伯纳说道:“我读过高尔基先生的《随笔与短篇小说集》,尤其喜欢《鹰之歌》,很不错。”

《随笔与短篇小说集》是高尔基的第一个作品集,尽管只有两卷,却让高尔基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

高尔基欲言又止,

他想让萧伯纳和陆时叫他真名,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本人交流,叫笔名也好,

尽管有点儿中二病。

高尔基对萧伯纳行礼,

“萧先生读过我的作品,是我的荣幸。”

萧伯纳摆摆手,说:“难怪你刚才只说自己是俄族人,却不愿说俄国,原来是因为对沙皇不满。”

高尔基当然会对沙皇不满,

看过《在人间》的便应该知道,他从10岁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是绝对底层出身,也难怪会投身于革命浪潮。

高尔基叹气,

“不过,陆教授似乎和我的观点不同。”

萧伯纳微微挑眉,

他也不等陆时开口,便主动解围道:“高尔基先生,我刚才说过,你最好别钻牛角尖。就说彼得大帝吧,没有他的西方化改革,贵国的识字率会是多少?从这个角度考虑,他还帮助你们推动了革命呢~”

高尔基对此无法反驳。

陆时看他窘迫,便岔开话题道:“高尔基先生不是在俄国办出版社吗?为什么要来英国?”

高尔基回答:“因为剑桥大学教授的一篇演讲。”

他摸出随身的杂志,

“这里。”

陆时和萧伯纳看了眼翻开的那页,不由得面面相觑,

居然是《我有一个梦想》。

萧伯纳轻咳,

“那不是剑桥大学的教授所作。”

高尔基有点儿懵,

“不是?”

他又看看杂志,问道:“这不是剑桥大学的校内刊物吗?”

萧伯纳叹气,对陆时吐槽:“我一直知道伦敦大学联盟出版社在海外的影响力远不及剑桥出版社,但事到临头,还是不爽。”

陆时安慰:“无妨,等《镜报》开办,会好起来的。”

什么伦敦大学联盟出版社?

什么《镜报》?

……

听着不明所以的对话,高尔基的视线在两人之间来回游移,

那模样,就像在看一场乒乓球赛。

萧伯纳说:“高尔基先生,你此来英国,为的是拜访剑桥大学,请求将这篇演讲稿发在《知识》上?”

高尔基点头,

“没错。还有比这篇演讲更鼓舞人心的关于平等、民主的文章吗?还好剑桥大学的教授有国际精神,我甚至没见到演讲者本人,他就同意我印发的请求。真是人如其文啊。”

陆时轻咳一声,

“这篇演讲,我确实没提版权的要求。”

高尔基对陆时鞠躬,

“谢……!?????”

他鞠躬鞠了一半,猛地起身,差点儿闪着腰。

陆时指指杂志,

“那个名字,Lu,是我。”

高尔基看神仙似的紧盯着陆时,整个人都是受到震撼的状态。

一旁的萧伯纳说道:“你可能不知道,陆和托尔斯泰先生、莫泊桑先生一样,都是讽刺大家,他创作的戏剧《是!首相》受到几乎所有伦敦市民的追捧。”

这话说得就有些过了,

陆时可不敢和那两位相提并论。

他赶紧道:“不一样、不一样的。虽然都是讽刺,但《复活》、《羊脂球》是走心的,《是!首相》是走肾的。”

萧伯纳因为看过《是!首相》,理解走心和走肾的区别:

阳春白雪VS下里巴人;

后劲余韵VS直接刺激。

高尔基却不行,

“那个……何为‘走肾’啊?”

问完,他就尴尬地用手指绕了绕胡子,说道:“我听说伦敦有两部爆火的新戏剧,《罗马假日》、《是!首相》,但时间紧迫,没有去看。”

萧伯纳看了看陆时,

“要不,你举个走肾的例子?”

陆时说道:“《是!首相》里面都是大英的政治讽刺,例子不好举啊。”

他转向高尔基,

“刚才聊《复活》的时候不是讲到拿破仑了吗?关于他的复辟,我有个讽刺笑话,你听听看?”

高尔基做洗耳恭听状,

“您说。”

陆时说道:

拿破仑复辟的时候,率军逐渐靠近巴黎。当时,巴黎的报纸是这么报道的:

《来自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陆》;

《不可明说的吃人魔王向格腊斯逼近》;

《卑鄙无耻的窃国大盗进入格尔勒诺布尔》;

《拿破仑·波拿巴占领里昂》;

《波拿巴将军接近枫丹白露》;

《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于今日抵达自己忠实的巴黎》。

高尔基哈哈大笑,

一个简单的例子已经足以说明“走肾”是什么意思了。

他问道:“这是真的吗?”

陆时沉吟,

“不见得确有其事。不过,这些新闻应该有原型。就比如《拿破仑·波拿巴占领里昂》和《波拿巴将军接近枫丹白露》,你应该能注意到,我在念‘波拿巴’时发音是略有不同的。”

高尔基尴尬,

“说实话,我没听出来。”

陆时解释:“前者是‘Buonaparte’,半法语、半科西嘉语,带有非我族类的色彩,而后者是‘Bonaparte’,纯粹的法语拼法。”

一旁的萧伯纳听了都颇受触动,

“难怪能写出《是!首相》,连这种小细节都注意到了。拿破仑从里昂到枫丹白鹿,媒体们也变得伏低做小,姓氏的拼法变化符合由贬到尊的戏剧性。”

高尔基连连点头,

没想到陆教授擅长戏剧、演讲、历史,如此全才,

他真诚赞道:“这,就是大家风范。”

(本章完)

第341章 世纪大和解290.第289章 沙俄就是日本,日本就是沙俄!第300章 愚蠢的成年人哟289.第288章 向板载发起板载冲锋!86.第86章 天生的演员215.第214章 鉴定为:看《魔戒》看的第77章 我,不在乎238.第237章 这三天,你不用想睡了第44章 朦胧派创始人250.第249章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第7章 这不是巧了吗?169.第168章 来自副总统的邀请250.第249章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91.第91章 《霍比特人》(求首订!)第67章 以数据服人271.第270章 到底要好好治治她!第335章 行为艺术229.第228章 “气度和胸襟”第36章 陆先生,你还说你不会戏剧创作?126.第125章 爽文第43章 整个欧西北都打成一锅粥啦!95.第94章 销量大爆188.第187章 荒诞大师第33章 传说中的Lu第314章 克苏鲁的崛起260.第259章 他什么都没说,才等于什么都说292.第291章 尽力而为,但求问心无愧150.第149章 Luser159.第158章 从天而降的拳法126.第125章 爽文248.第247章 代入感139.第138章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92.第291章 尽力而为,但求问心无愧190.第189章 地狱笑话第307章 润滑剂243.第242章 《海燕》,作者:高尔基 Lu159.第158章 从天而降的拳法207.第206章 须当雅量169.第168章 来自副总统的邀请273.第272章 你犯法了你,知道吗?114.第113章 玉扣115.第114章 《女史箴图》221.第220章 易卜生第42章 我们大英帝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开放的国169.第168章 来自副总统的邀请第50章 上课第40章 折服第308章 莎翁转世291.第290章 陆时吾师!第308章 莎翁转世222.第221章 睡不着了!155.第154章 请让我拜你为师!160.第159章 这里不是法庭第304章 无论是法语,还是英语,都是我创作104.第103章 不带走一片云彩186.第185章 同时还是一位语言学家258.第257章 没有人,比陆时,更懂,法国第341章 世纪大和解第300章 愚蠢的成年人哟237.第236章 看,这是本宫为你打下的天下!第332章 文化差异第348章 新的传统第347章 《盗火》271.第270章 到底要好好治治她!184.第183章 《颠倒》244.第243章 壮士高位截肢258.第257章 没有人,比陆时,更懂,法国85.第85章 卖报纸的小女孩第45章 干TM的!第296章 伟大作家Lu第70章 菲利斯戴尔第39章 陆时:???125.第124章 《欺骗》第38章 小白兔真是好忽悠啊252.第251章 惊世骇俗的悼词第343章 谢陆夫子开讲119.第118章 现成的新闻,有了!155.第154章 请让我拜你为师!第347章 《盗火》第28章 夜不能寐,获益良多160.第159章 这里不是法庭260.第259章 他什么都没说,才等于什么都说205.第204章 一个真正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学者237.第236章 看,这是本宫为你打下的天下!187.第186章 陆教授可真是美国国父第297章 真正能释放魅力的人183.第182章 我预言将来的美国选民会极度分第25章 有高人103.第102章 陆教授,真是为了大英好啊第59章 可恶的中国人!263.第262章 陆教授说的对!206.第205章 蹭子的自我修养283.第282章 狡猾!大大的狡猾!175.第174章 幸好是副总统第34章 新史学的奠基人202.第201章 现在已经是秋天了,注意保暖第338章 我是替我爷爷说的105.第104章 认同感101.第100章 热烈欢迎陆教授!252.第251章 惊世骇俗的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