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回 得其所

马氏不忍看他二人困于心中执念,忍不住开口道:

“这事倒也没那么值得人羡慕,更怪不得王爷。”

宁王父子均知马氏聪敏,平日里难得言语,看似闷声不响的一个拙妇人,心里却最是通透不过。见她忽然开口劝说,二人纷纷看向马氏,均以眼神相询,似在问她何出此言。

“我只有一子,王府虽有两位侧妃,毕竟都无所出。王爷素来疼爱承训,从前怕他长不大,自然处处小心养着。但王爷毕竟也严格管教承训,这便是王爷的为父之道,依我看十分妥当,没人敢挑剔什么。”

马氏先劝了宁王两句,待宁王自责神色褪了些,她才继续道:

“再说这上阵杀敌,本就是死生难料的事,多少人一去不返,但凡我有两个儿子,我也派一个出去了。可承训身为世子,又是府上独子,性命便更显金贵。多少事他做不得,便有多少他能做得。”

听到马氏说“若有两子,当遣其一上场”时,武承训几乎就要灰了心,待听到马氏说“有不得为,即有可为”时,又觉得看到了光亮。

见儿子眼中重新燃起光亮,马氏终于觉得安心,将自己所想说了出来。

“承训之所以羡慕那些行军布阵的,不过是因为王爷从前带过兵,从小见得多了,便记在了心里,总觉得自己也定要做个如王爷一般的人物,才算得上是好男儿。”马氏微微一笑,道,“所谓‘目濡耳染,不学以能’,便是这个道理。”

宁王听了缓缓点头,以示赞同,武承训却没什么反应,仍在等马氏继续说下去。

马氏又有三分焦心,她倒真怕劝不住儿子。

人心容易有偏颇,“内偏颇于妻子,外僭惑于知友”,即便是自己的心头好,也未必就能一碗水端平。武承训虽然酷爱读书,其实却并无那般在乎,他始终还是把行军布阵当成正道,偏又不能驰骋沙场。

与之相较,武承思不仅自由恣意,如今更得了赫赫军功、年少成名。他与承训走得那般近,若承训还是不能释怀,心中不平之意日盛,长久下去恐生祸端。

马氏看了看宁王父子,正色道:

“文以附众,武以威敌,不管选择哪一个,都是大丈夫的出路。那么些个名相贤士都能文不能武的,也没见他们被人轻侮半分。承训是个世子,不能带兵打仗已是定数,又不是要你治国,非求个能文能武做什么?依我看还是在都中更好,能够有本事辅佐君王,不必非要跑到外头去追求什么名望。”

宁王又是一阵点头,武承训却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连头都不抬了。

见武承训仍不为所动,马氏狠了狠心,说了句分外之言。

“行军之人往往因自己好武就轻慢了读书,所思所见未免有限,殊不知行军打仗杀伐太重,染了多少戾气在身,名将军师往往不能得长寿,未必不是戾气太过的缘故。唯有读书做人才是正经的道理,既可以修身,又可以惠人。”

马氏说完,直直的看着武承训,目光深沉坚定。

宁王听了这么两句重话,仔细看时发现马氏变了脸色,这才知道妻子是怕儿子走了偏路,也不免心中着急起来,附和着马氏说了几句话。

武承训自然明白这些道理,只是读书非他所愿,老老实实呆在临水,做一个难有作为的世子、王爷,也非他所好。然而母亲显然动了气,他若还是一脸坚持,未免要让母亲伤心。

他深吸了一口气,定定看着马氏,微微点了点头,谦卑的神色露出一点忧伤。

马氏虽然不能完全放心,但也不好再说什么。

今日的话她说得太过,宁王爱重她才会由着她胡言乱语,她自己却不能再忘了本分。左右承训只能在都中,承思恐常年在外,且又是那般豪爽的性子,承训便是心中再不平,日子久了怕也就好了。

武承思名声大噪,不仅刺激了武承训,更让多少人心中激动,几乎夜不能寐。

皇后钱氏打起了武承思的主意,卫懋功自然也不会落后。

然而卫氏族中没有适龄女子,卫懋功苦寻了几日,只有快出五服的几家人里有年纪相当的女孩,然而虽非寒门祚户,门第到底还是配不上。武承思是廉王嫡子,再怎么样也要配个公侯府上的嫡女,或是朝中三品大员的掌上明珠。

卫懋功等人心中清楚,钱氏必然不会错过如此良机,而通议大夫府上嫡出的钱惠雯刚过金钗之年,正可为钱氏所用,这一局他们怕是要输了。

众人皆以为钱皇后必定凭着己力,如愿将钱惠雯嫁去廉王府,却不料没几早朝上,廉王竟当众请了旨,将儿子的婚事拖到十七岁后再议。

满朝的文武官员都深知其意,情知他是要躲开那些明争暗斗,然而当朝为子女婚事请奏,且请的还是拒婚而非赐婚,这还是头一遭。众人不敢交头接耳,只交换了眼神,便都静静观望起来。

廉王直言武承思一腔抱负,想要驰骋疆场、为君分忧,五七年内都不打算在都中长留,也并不将儿女私情萦绕心上。

“恐陛下疼爱承思,为其赐婚,届时耽误了别人不说,若三年无所出,于臣弟府上也是麻烦。”

这话说得很不老实,且未免过于牵强,但因廉王甘于自损,反倒让人无法非议。

武岳自然乐得答应,虚劝了几句便准了奏。钱皇后听到消息时,差点没立即背过气去。

廉王这还真是有恃无恐,当着满朝的面打她钱皇后的脸。

武承肃进宫时,钱皇后讲这事如实说了,问他是否能说服廉王父子。

“如此好的人才,不握在我们手中,总是可惜了。”钱皇后惋惜道。

武承肃有些恍惚,想起从前的那些怀疑,他忽然很想把心中的不满说出去,却又不忍和母后就此翻脸。

“倒也无妨,便是等上五年又如何?届时梦娴十五,刚好议亲。”武承肃看着钱皇后那一脸的和善,终于还是没忍住,话里有话地说了一句,“承思便是不娶钱氏女,总还是我的同族兄弟。”

第一五六回 深难测第七十八回 情可悯第一四三回 孰忧喜第二五五回 无多路第十三回 推八字第二零九回 天有异第三二四回 将死言第五十九回 隔肚皮第五十四回 强打探第三三三回 英魂销第二八三回 分离乍第二五三回 各不同第六十五回 做好人第二八九回 心胆吊第二三一回 愁无奈第七十四回 雀在后第八十八回 双杀计第一六八回 牵一发第三十九回 延芳殿第十三回 推八字第一三零回 精神清第十四回 诉衷肠第二八七回 参差影第九十七回 死余辜第三四四回 主仆情第二六八回 勤探问第二一八回 论天下第八十九回 心生鬼第六十五回 做好人第十六回 肺腑言第二三四回 是非多第六回 谨相询第一零二回 沉转醒第一六三回 少年郎(三更)第二五一回 疑心生(三更)第三三三回 英魂销第二二六回 寻底里第叁一九回 真性情第二四三回 狭路逢第二八八回 宜深思第十一回 风波起第二零七回 遇贵人第十八回 太子妃第三三七回 情浅深第一四九回 牡丹饼第四十五回 始定心第二一一回 错里错第二六二回 万念灰第二五一回 疑心生(三更)第一一二回 怯春寒第一零二回 沉转醒第三零四回 如云散第三四五回 人思变第三一三回 终身误第十九回 八凤殿第二一一回 错里错第二零一回 金兰契第二五三回 各不同第一七六回 讳不言第一七九回 忆儿时第二十回 起居注第一三一回 会当晴第三五一回 尾声(上)第二七二回 窄肚肠第四十九回 警慎行第五十六回 无退路(补加更)第二八五回 引线针第七十回 难言隐第一三零回 精神清第二三三回 心生疑第三零七回 计诛心第一四八回 强支撑第一八九回 路迢迢第一零八回 恋绣衾第二五一回 疑心生(三更)第一一九回 微动念第二十五回 染风寒第三四八回 哀民生第九回 喜登门第六回 谨相询第二九一回 短志气第三十六回 初长成第六十五回 做好人第一九三回 偏讨嫌(二更)第二三四回 是非多第五回 曲传心第三二零回 刀兵劫第一六一回 无处诉第二四三回 狭路逢第二零六回 追旧事第二七七回 困跼蹐第九十回 慈贻患第二五二回 不由己第一九六回 洞房夜第二九八回 杯中物第一三四回 占先机第二回 初相见第九十六回 沉舟计第二一六回 拘于心第三四三回 早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