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次子

梅家兄妹这一番密谈, 沈家自然是不知道的。

沈云殊送走了众人,就往后宅来。许碧也已经换下了见客的衣裳, 拆了头发在屋里看账。今天哪家送了什么礼都一一上了册子,日后往来,也是个对照。

沈云殊随手翻了翻册子,笑道:“这倒记得仔细周全, 怎么还两本账?”

许碧指了指旁边:“该是三本。进来的礼是一本,这些东西登记造册是一本, 将来再有送出去, 还要立一本呢。琐碎是琐碎了点,可日后东西若多了, 要查就简单了。”眼下他们这也算是自立门户,京城这边的事情就都要她来管, 倘若一开始弄笔糊涂账,日后可就撕掳不清了。

沈云殊笑道:“果然弄得清楚, 我看以前父亲书房那边,也没有分得这么细致的。”

许碧摇头道:“父亲的书房只管外头交际往来, 不管家里用度, 自然是不用这么多账。你若去看看夫人那里的账, 那就多了。”还有香姨娘, 账也记得颇为仔细。要说沈家这两个女眷, 在管账上倒都颇为清楚的,许碧在这上头没什么擅长,因此规矩都是跟她们学的, 不过略加改动,使之更符合自己的习惯罢了。

沈云殊一个男人,自不会细问这些后宅中馈之事,也只翻了翻,看见记得十分清楚明白,便笑道:“你这字越来越好了。”

许碧轻咳一声:“大约是练了弓箭,觉得手腕都有些力量,拿笔也比从前稳了。倒是从前写的字,现下倒觉得看着无力。”不过,尽管她模仿过许二姑娘的字迹,但始终写不来那笔秀丽纤细的簪花小楷,索性就另学了别的字帖,拿练弓箭做了字迹改变的借口。

沈云殊笑道:“我也瞧着现在的好。”问道,“今日怎么样?”

说到这个,许碧就不由得叹了口气。她并不怕与人来往,可说真的,她也不是那种八面玲珑的交际家。从前在杭州听的多是奉承之语也就罢了,只要保持头脑清醒,别被人捧得不知天高地厚就行了。可如今到了京城,实在是复杂许多。

“这些太太奶奶们说话啊,一句话能拐八个弯。你若听着一句话明白,若不是奉承你,就是什么无关紧要之事。若说到要紧的地方,再没有肯说句痛快话的。”许碧很苦恼地承认,“在这上头,我委实是不大成的。尤其这些人真心假意的掺在一起,我自认是听不明白的。”

其实上辈子许碧就厌烦那种拐弯抹角指桑骂槐的说话方式。做为一个记者,她在报社素来以实际和犀利着称。她最喜欢做的其实是那种调研式的报道,她可以给出翔实的数据、客观的论定,并从中分析问题,直指核心。

但她不喜欢跟人打太极,不喜欢那种政客式的永远不肯定的官腔。或者说,她缺乏从那些华丽的话语里分辨说话人真正意图的耐心,尤其是他们所想表达的事情并不涉及原则的时候。

“就说那位郑太太吧,扯着梅太太说了半晌的话,一个劲儿打听梅家几位公子,说什么能做这个媒那个媒的,结果直到最后我才听明白了,她哪里是想跟梅太太家结亲,根本是想送女儿入宫!”

许碧简直被郑太太烦死了:“这不是明年又该选秀了么。可听宫里的意思,皇上觉得上回选秀已经进了不少人,明年不想选了。哎哟郑家姑娘上回年纪不到,这巴巴的等了三年,一听说皇上不想选,可不急死了?她呀,想着叫梅太太去劝劝皇后娘娘,明年按例选秀。”

说到这个,许碧很觉得无法理解郑太太的脑子是怎么长的:“让梅太太去劝皇后娘娘……梅太太一个族婶,管这事儿做什么?我看梅太太也没怎么仔细听她说的话,大概是没听明白,她算是白费了口舌。”

沈云殊听得直笑:“皇上正当壮年,想进宫的多的是呢。这郑太太我也知道,三年前她女儿十四,其实正在适龄。偏皇上要选年纪略大的秀女,就把她闪下了。这一熬三年,都十七了还不许人家,这用心,真是路人皆知。若是皇上不选秀,她家女儿不能入宫,怕也未必有什么好人家愿意娶。你说,她如何能不急?好容易撞见梅太太,是能与宫里说上话的,可不得拉着么。”

“早知道就不该请她来!”

沈云殊叹道:“其实我也没想到郑家会来。”郑太太的丈夫就是指挥使司的镇抚,也有十余年的资格,原本这个指挥佥事的缺空出来,就该由郑镇抚补缺,谁知皇上一道旨意把他调来了,于是郑镇抚还得在原职上呆着。

“请他也不过是面子上的事,原以为他家必会寻个借口推了的。”郑镇抚在私下里颇是散播了他几句谣言,今日更是只有郑太太一人来了,看来,郑太太可能就是冲着梅太太才来的。

“你怎么没早告诉我。那郑镇抚,可会在差事上给你使绊子?”

沈云殊嗤了一声:“他在京卫指挥使司十几年,自觉根基扎实,可不是想着把手往我这里伸呢。如今我这手下就有几个人,对我的话也是阳奉阴违,查一查,都跟他有些关系。”

“那怎么办?”许碧也料得到,沈云殊这属于空降党,刚到一处,必是会被人排斥的。

沈云殊嘿嘿一笑:“既是武人,自是要手底下见真章。”

许碧吓一跳:“你要跟他比武?”她当然是相信沈云殊能把郑镇抚揍个满地找牙,但总要有个理由吧?毕竟是同僚,平白无故地打一架可不成。

沈云殊哈哈笑起来:“当然不是我跟他。来了这些日子,我瞧着京卫这些人,着实是承平日久未经战事之故,别说跟我们西北军比,就是跟袁家从前训的那批人比起来,也是远远不如。里头更有些官宦子弟,哪里是来当差,分明就是来混日子的。说得难听一点,这若是哪天西北破关,外敌逼至京城,别说指望京卫退敌,就是守城都未必能行。”

“连守城都不行?”以京城之墙高城深,自是易守难攻,便是有敌军前来,应该也能支持。

沈云殊摇头叹道:“军中士气第一。那些北狄人之所以骁勇,第一自然是因他们长于马背之上,娴于骑射;第二便是因北狄皆是草原,不能耕种,过活不易,他们若不拼命抢掠,也是饿死。相比之下,我朝军队无此死斗之志,便逊了一筹。

西北边关还好,往年战事,北狄人若破关而入,便是屠杀抢掠无算,西北军亦是退无可退,自然要拼命战斗。可这京卫——多少年没打过仗,都把这里当成什么地方了?颇有些官宦子弟,想着来京卫当几年差,便有了资历,正好升迁。

都是抱着这般念头,自是不肯用心。军中风气最怕败坏,有这些人比较着,其余人也会有样学样。京卫也有训练,可我这些日子看着,那些训练就是些花架子。说起来,有些人还不如你当初学开弓射箭时认真呢。这若是在西北,我一脚一个,都要踹了出去!”

发了一通牢骚,沈云殊才缓了口气:“我已上了折子,年下要在军中来场大比。不单京卫,还有各地卫所及西北那边,都请调些人过来,大家一起比一场。”

这就是全军大比武吧?想来各地卫所都想在皇帝面前露脸,自然都会派有真才实学的来。

许碧还没说完呢,沈云殊就嘿嘿一笑:“不,我跟皇上说,就调那些近几年立有战功的,让他们进京觐见。”军中战功最重,可是报上来的那些战功,里头也是有猫腻的。最常见的,无非就是上司将属下的军功占为己有。如此,只要把那些立功之人叫来比一比,这军功究竟是真是假,自然知晓。

“这主意好是好,可这么一来,你怕是要得罪人了……”

沈云殊轻嗤:“当初在西北,我们父子也没少得罪人,否则皇上调我们去江浙,也不能那般顺利,连袁家也以为皇上是要借他们之手处置我们……这次,我是谏言再开武举,为朝廷选拔人才。因各处卫所都可举荐人才来参加武举,所以皇上才要先召那些立有军功之人前来,至于到时候见了这许多将才,皇上见才心喜,命令他们相互切磋一下,也为后头的武举做个示范,那就不关我事了。”

“你这是让皇上背黑锅啊……”许碧不由得感叹了一声,又有些好奇,“你跟皇上,真有那么好的交情?”

沈云殊不禁笑了起来:“交情不敢说,皇上是个明君,心系家国,当初被派去西北边关的时候,就不是端王那等只顾给自己挣军功挣名望的人。我与父亲也没别的心思,不过想着兵士堪用,边关宁定罢了。或许,是志同道合罢,当时皇上还是王爷呢,虽来了边关,却也不好交接重臣,我父亲不好与王爷来往,倒是我私下跟皇上喝过几回酒。如今皇上登基,得遇明主,也是做臣子的福气。”

许碧默默点了点头。的确,这就好像你遇到一个跟你合得来的上司一样,不管做什么都觉得挺痛快的。更何况这个时代,一位君主要比一个上司的份量重太多了。

“再说——”沈云殊心情很好地道,“京卫这边我已经都摸过底了,到时候郑镇抚得用的那几个人他肯定都得荐上去,这回就叫他们在皇上面前好好露露脸。”他眯起眼睛一笑,“别的卫所来什么人不好说,西北来的,可都是有真本事的。等过了年,估计郑镇抚也就没什么心情找我麻烦了。”

“你上头还有指挥使和指挥同知呢……”许碧对郑镇抚本人倒不怎么很在意。官大一级压死人,沈云殊又不是没本事的,郑镇抚要找麻烦也不过只敢偷偷摸摸使些小动作罢了。倒是沈云殊头顶上那几位,要是惹着了倒是麻烦。

“指挥使大人年纪不小了,已经准备荣养。下头两个指挥同知正在争这个空缺。”沈云殊摊摊手,“我是皇上钦点的,他们纵然不想拉拢我,目前也不会得罪我。皇上的意思,也是让我看看,究竟他们两个提拔谁为好。当然,到时候没被提拔的那个,可能跟咱家就不怎么亲切了。”

“那也很麻烦啊……”许碧皱起眉头,“这官大一级压死人——”

“官大一级是能压死人,可不让他大这一级,他就压不着了。”沈云殊嘿嘿一笑,“要是武举这件事我办好了,皇上也有升我的借口。”

他伸手拉了许碧的手,悄悄笑道:“我没向朝廷请你的四品诰命,你先在五品宜人上委屈一年半载的,等我升了指挥同知,一并把三品的诰命给你请回来。”

三品诰命什么的,许碧一时还顾不上惦记。不来京城她还不知道,原来沈家早几年就在京城这边置办了些庄子铺面的,晓得大少爷和大少奶奶要长驻京城,管事的都要来请安兼着报个账什么的。

这些账往年当然都是报去杭州的,但今年,沈大将军已经发过话,京城这边的一切产业,都交由许碧来管了。许碧觉得,这好像有点儿分家的前奏似的。

既然由沈夫人管了好几年,这些管事里头自然也有倾向于沈夫人的,虽然表面上看着都恭敬得了不得,可许碧问起往年的收益及明年的打算,单听那些避重就轻的回答,就晓得有些人是想掂掂她的份量了呢。

许碧没打算马上动他们。沈大将军是不愿意看见家中众人反目的。如今还没分家,沈大将军就能把京城的产业都交给他们,那许碧也愿意费点儿心思,来个和平演变,而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先拿沈夫人的人开刀。她和沈云殊都年轻,有的是时间。

如此,许碧慢悠悠见过下头几个管事,也对宅子里众人都熟悉起来的时候,也已到了十月,宫里华昭容要生产了。

梅若婉是一早发动的,因算着就是这几日,所以御医产婆皆都是备好的,等梅皇后接了消息到长春宫时,一切都已经被承恩侯夫人布置得井井有条,梅若婉已经在产房里又哭又叫了。

是的,承恩侯夫人前几天就进了宫——当然这是皇上特许的,让承恩侯夫人来陪着梅若婉生产,所以这几天,承恩侯夫人一直就住在长春宫,梅若婉才一有点动静,她就派了宫人把御医产婆都叫了来,直到梅若婉进了产房,她才叫人去通知了皇后。

梅皇后得到消息其实还要早一些,但她是直等到承恩侯夫人派去的宫人到了,这才乘辇过长春宫来,然后,其余妃嫔陆陆续续也就都到了。

“母亲,婉儿怎么样?”梅皇后一到,先问了承恩侯夫人一声。

“已经发动了。 ”承恩侯夫人眉宇间全是焦急,“你怎么这会儿才过来?”

梅皇后没接这句话,只是道:“御医说婉儿这一胎怀得甚好,胎相也正,母亲也不要太担忧了。头胎生产时间都长,母亲先坐一坐,攒攒精神罢。”

承恩侯夫人有些不悦:“我这心里急得什么似的,哪里坐得住。那里头是你亲妹妹,在给你生孩子呢,你倒半点不着急。”

捧雪看看后头已经有妃嫔到了,目光中闪过一丝忿意。梅皇后却是神色不动:“婉儿本就是初次生育,心中难免慌乱。我若再大呼小叫的,岂不更叫她心中害怕?就是母亲,也不要这样急躁,免得影响她才好。”

承恩侯夫人无话可说,只得闭了嘴,在宫人端来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梅皇后便在另一张椅子上坐下,吩咐宫人给后面的妃嫔也设下座位:“都等等罢。”

这一等,就等了足足两个时辰。

许瑶坐在顾充媛后头,眉头轻皱,摆出一副担忧的模样,手却在袖子里拧着手帕,几乎把一条软丝帕子拧碎了——梅若婉生的,会是皇子还是公主?

其实从梅若婉的胎满了七个月之后,宫里隐隐的就有传言,说她肚子里怀的是个女胎。但这话,许瑶觉得只有袁胜兰会深信不疑吧?反正孩子没落地,她是不能信的。

产房里,梅若婉的声音从高到低,都快要听不见了,血水一盆一盆地往外端。承恩侯夫人早就坐不住,这会儿猛地站起来:“我进去瞧瞧!”

梅皇后也立起身来:“我跟母亲一起。”吩咐捧月,“去宫外把院使也接过来。”

承恩侯夫人顿时便有些迁怒:“怎不早安排个得用的?”

梅皇后眉毛都不抬一下:“程王两位太医是家传,最擅看护妇人生产。陆院使虽官高职重,但所长不在于此。这会儿接他过来,乃因他有一手好金针。”万一梅若婉生产艰难有血崩,陆院使就管用了。

承恩侯夫人脸色顿时更难看了。梅皇后平静道:“母亲不要着急,婉儿必不至于此的,接陆院使过来,不过也是以防万一,冲一冲的意思。”

承恩侯夫人心里堵得厉害,却无话可说。民间还有置办棺木寿衣给病人冲一冲的呢,梅皇后接个太医来给梅若婉冲一冲,也是考虑得极周到的了。只是承恩侯夫人心中终觉晦气,仿佛这就是诅咒她闺女要血崩似的。

可这话她又不好说,只得拿太医和产婆出气:“都说是挑的好的,如何到现在都没把孩子接下来?”

产婆满头大汗:“昭容娘娘力气小,灌了两回参汤,都,都——其实已能看见头了……”其实说力气小还是好听的,这位华昭容实在太娇气了。这妇人生产哪有不疼的,可她开始就又哭又叫,不管她们怎么劝,请她留着力气后头生产,她都不听。

前头哭叫耗了太多力气,后头自然不足了。方才孩子的头都能隐约看见,若是她肯一鼓作气,或许就生下来了,可她才一用力就又哭起来,嗓子都要哑了,还在喊痛。怕痛,再怕痛孩子就要憋死在肚里了!

承恩侯夫人大怒:“你们是产婆,如何不想想办法?”

产婆嗫嚅道:“太医说,实在不行,只能用汤药催一催,或是行针……”

“这断然不行!”承恩侯夫人一口就给否了,“那岂不伤身?”

“若是孩子再不生下来,就不是伤身的事了。”梅皇后截口道,“叫太医准备汤药。这是皇上的龙嗣,总要先保龙嗣的。”

“你说什么?”承恩侯夫人眼睛瞪得滚圆,看样子很想给长女一巴掌似的,“那是你亲妹妹!”

梅皇后往床榻方向看了一眼,微微提高声音:“若是一会儿太后过来,必然也会如此说。若是妹妹这样都生不下来,我看太后马上也要来了。”

“你——”承恩侯夫人才说了一句,忽然明白了什么,后半句话便咽了回去。

梅皇后对她微微一点头,续道:“皇家的规矩,母亲也该知道的。若真如此,那也是个人的命。”

她这里说着,猛听里头梅若婉一声嘶哑的高叫,紧接着产婆就欢喜叫起来:“头出来了,头出来了,娘娘再使一把劲儿就生下来了!”

承恩侯夫人连忙绕过挡在门口的屏风,跌跌撞撞地进去,没片刻就听到一声婴儿啼哭,接着就是产婆的声音:“娘娘大喜,是个皇子!”

梅皇后唇角轻轻一撇,对捧雪道:“叫人去给母后和皇上报喜,又添一皇子。”

捧雪扶着她道:“娘娘何必挂心这个,自有人去的。娘娘也整整的累了两个时辰,快别操心了。”

梅皇后微微一笑:“我不过坐一会儿罢了。添了皇子是大喜事,我也高兴。”

这会儿外头妃嫔们也都个个欢欣鼓舞起来,不管是真心假意,反正是一派热闹。没一会儿皇帝也过来了,身上朝服都没换,可见刚从朝上下来。

他一进这院子,一众妃嫔就都向他道喜。又多一个儿子,皇帝自然高兴,笑道:“都有赏。”

承恩侯夫人亲自抱了襁褓出来,也只让皇帝在门口看了一眼,便笑道:“孩子小,不能见风呢。”

皇帝点头笑道:“这几日有劳夫人了。华昭容可好?”

承恩侯夫人眉眼带笑,道:“昭容累极了,撑着看了皇子一眼,就昏睡过去了。”

这门一开,屋里生产之后带着些血腥的气味便扑出来,在十月有些冷的空气中特别明显。皇帝正说着话,就听后头有人急声道:“苏姐姐,你怎么了?”

众人都回头一瞧,只见苏才人脸色苍白,正用帕子掩了嘴,听得人问,便只摇头不说话。承恩侯夫人顿时就有些不悦,却不能发作,只笑道:“想必是等了这许久,累着了。”

苏才人忙道:“无——”才开口说了一个字,就忙扭过头去,一口吐了出来……

第147章 名气第61章 前途第32章 态度第149章 公主第181章 大局第73章 意外第57章 舌战第70章 教导第23章 上香第85章 谈心第56章 辩论第19章 反复第178章 遗言第181章 大局第18章 敬茶第126章 生辰第136章 拐子第38章 茶园第173章 寿宴第157章 思量第110章 潮音第139章 密谈第32章 态度第117章 交易第9章 求救第34章 正位第167章 孤注第172章 庆寿第55章 游园第66章 剿灭第61章 前途第155章 嫡子第145章 相看第182章 已定第70章 教导第29章 刺探第100章 上钩第74章 过节第44章 舍身第85章 谈心第95章 归来第106章 成亲第154章 钟情第76章 顺心第129章 巴结第55章 游园第100章 上钩第90章 选择第146章 重逢第14章 结拜第74章 过节第61章 前途第172章 庆寿第25章 旧事第165章 提亲第176章 失火第152章 一见第58章 位份第177章 同归第122章 冲突第61章 前途第77章 说亲第2章 议定第81章 利害第42章 争功第44章 舍身第180章 举丧第63章 府里第3章 嫁妆第71章 连环第42章 争功第37章 行动第42章 争功第76章 顺心第42章 争功第106章 成亲第64章 私心第145章 相看第50章 回门第104章 回家第70章 教导第68章 报捷第112章 皇子第27章 私心第104章 回家第39章 爬床第122章 冲突第30章 行刺第51章 林家第3章 嫁妆第90章 选择第59章 欢喜第32章 态度第109章 观潮第16章 出嫁第90章 选择第144章 野心第164章 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