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密谈

卢节跟着一个领路的内侍, 走在通往宁寿宫的路上。

成年外臣不得入后宫,因他是敬亲王的亲舅舅, 才能得太后特别允准,召他一见。

卢节微垂着头,目不斜视。这可是后宫,都是皇帝的妃嫔, 若是万一碰上哪个……

所以说想什么来什么,卢节离着宁寿宫还有一半路程, 就听见前头有说笑之声。

“是贤妃娘娘去前头赏花。”领路的内侍小声道, 停下脚步让到路边一侧。

对于后宫地形,卢节还算清楚。卢太子妃毕竟在东宫生活了七八年之久, 卢节十几岁的时候也曾跟着母亲进过后宫,他记得前头确实有一片梅林, 这会儿腊梅应是还在开放。

侧身垂手而立,卢节用眼角余光看去, 便见一个身着石榴裙的少妇,由一众宫人簇拥着从前头的宫道横插过去。

虽只是出来赏个花, 梅贤妃也是盛妆而来, 头上更戴着镶宝石的七尾凤钗, 便是不认识她的, 只消看看那凤钗, 也就知道她的身份了。

梅贤妃身边还有个少女,穿一件桃红长袄。因宫中的宫人们穿着非青即绿,所以这少女也十分显眼。卢节瞥了一眼, 心里便有数了。

今日并不是外命妇递牌子请见的日子,故而后宫这宫道上并没有什么行人,卢节一个外男站在那里简直是一目了然。梅贤妃身边立刻就有人过来了:“什么人在这里!还不快退开!不知道宫里的规矩么?”

领路的内侍虽不是宁寿宫的一等太监,但能来给卢节带路,也算是有点脸面的。这宫里能混到贵人身边的宫人内侍哪个不是机灵的,各宫略有脸面的他们都会记得,又怎会不知道他是宁寿宫的?无非是装着不知晓罢了。

卢节轻咳一声,抢在内侍说话之前往后又退了几步。来质问的宫人就翘起下巴,轻哼一声转身走开,而梅贤妃早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就已经往前走了。

领路的内侍气得脸上都有些发红。当然,若真按规矩来说,梅贤妃外出,他们这些内侍应该在听到开道之声时就退得远远的。但他可是宁寿宫袁太后派出来的人,闻声即停,还站到路边也就够了。换了别的嫔妃,谁敢来挑他的毛病?也就是这梅贤妃,生了皇子之后越发的张狂了!

卢节低声道:“先去见太后娘娘罢。”梅贤妃固然是有意张狂,可细说起来也是按着宫规的,真要闹起来,纵然是宁寿宫的内侍也不占上风。何况他进宫是来见太后的,可不是为了来跟这等女子斗气的。

内侍胀红着脸,狠狠地说了一句:“欺人太甚!”这才继续往前走。

卢节抬眼看了看这内侍的背影,没有说话。想来这内侍仗宁寿宫的势已经太久,久到对这后宫的规矩也都不怎么放在眼里。到如今他还没看明白呢,这后宫到底该是谁的天下了。

宁寿宫里挺安静的。虽说卢节是为了见敬亲王才入宫,但现在敬亲王还在上课呢,卢节见的是袁太后。

“太后憔悴了。”行礼已毕,卢节坐下来,抬头看了看袁太后,“太后当保重凤体啊,敬亲王还要倚靠太后呢。”

袁太后的确是憔悴了。事实上,从袁翦父子俱亡之后,袁太后几次称病,虽有假装的成分,却也至少有一半是真的。尤其卢节已经四五年没有见到过袁太后,此刻一见,便觉得袁太后是憔悴老相得多了,比起从前保养得宜还仿佛四十许人的模样,竟像是老了十岁。

“袁大将军父子一门忠烈……”卢节习惯性地想说几句节哀之类的话,却被袁太后摇摇头就打断了:“不是为了他们。”

此刻殿内不曾留一个宫人内侍,就连善清也被打发出去殿门外把守。她刚要跨出殿门,便隐约听见了这句话,心里便咯噔一跳。袁家可是太后的族人,亦是太后的支持和靠山,可是现在太后却如此冷淡地说出这么一句话来,竟像是把袁翦父子三人的死都根本不放在心上似的。

善清心头砰砰乱跳着,连忙又向外快走几步,站到廊下专心地观察起周围,看有没有人在靠近或偷听。至于殿内说的那些话,她希望自己一句也没有听见。

虽然是宁寿宫最有脸面的宫人,大家都说善清是太后的心腹,但善清自己却觉得,太后有许多事情是根本没有告诉过她的。相比之下,这宁寿宫里有几个不起眼的老嬷嬷或老内侍,或许知道得比她还多。

不过善清并不介意。本朝宫人三十岁便可放归,她今年已经二十五了,再熬五年,就能出宫回家。

其实入宫这许多年,善清跟家里也没有什么联系了。许多宫人都是如此,出宫之后即使回到家中,因年纪已大没有什么好姻缘,所以也只能孤身终老,靠着在宫里攒下的那点银钱度日。有些在宫里略有脸面的,手头的积攒多,那日子还好过些。有些为了出宫本来就花尽了银钱的,那日子就不好过了。

也正因如此,也有些宫人最终选择留在宫里终老。因在宫里还有份差事,有月例可拿,可出了宫却不知该如何谋生,甚至被家人嫌弃的也大有人在。

善清不同。她在宁寿宫当差这些年,从一个洒扫的小宫人直到近身伺候的大宫女,手上积攒下来的钱财并不少,若能再伺候五年,就足够她出去之后买几十亩地,安生度日了。可能要自己做针线做活计,但,会过得更安心。

善清在殿门外思索将来的时候,殿内,袁太后已经把自己的话继续了下去:“他们是太蠢了。在浙江经营那么久,却被沈家两三年就端掉了,真是一家子蠢货!”

袁太后声音不高,可说出来的话却是冰冷无情。若是袁胜兰在这里听见,只怕会惊得四肢都发冷——袁翦是袁氏族人,袁太后素来对他们这一支都是格外亲近的,可对他们的死,却是这般态度。

不过卢节似乎丝毫也不意外,叹道:“实在是沈家父子太过厉害。”

“他们轻敌了。”袁太后脸色阴沉,“他们一直都还以为,沈家只不过是皇帝扔到江浙去的。”

卢节低声道:“此事,也委实是谁都没有想到……”

殿内一阵沉默。半晌,袁太后才缓缓地道:“你说得不错。连我都没有想到,皇帝不是为了削沈家父子的权,而是冲着袁家来的。我还以为,他会忌惮沈家父子与端王的交情,却没料到——也是我错看了他。”

卢节叹道:“这也不是娘娘的错,臣也没想到,皇上真能对沈家全无忌惮。”自来功高震主,朝廷上都有人说,西北只知有沈家,不知有皇帝。饶是如此,皇帝竟然还能信任沈家。若依此来说,袁家输得不亏。

“这会儿说这些也没用了。”袁太后阴沉地道,“袁翦父子三个一死,袁家一时都起不来了。若不是这样,我也不必借珏儿开府之事调你回来。现在怎么办?”

卢节再次默然了。袁太后看他这样子就知道,卢节一时也没有办法,毕竟袁家这么一倒,手中的兵都被沈家接管,他们真的没有另一支这样的人马了。

“西北那边如何?”袁太后打破沉默问了一句。

卢节轻轻叹了口气:“臣这几年先往西北,后到川陕,沈家虽离开西北,可这两年,西北仍旧掌握在他们父子用出来的人手里。虽不说针插不入水泼不进,但……”也不是能随便动摇的。

“难道还要等吗?”袁太后有些焦躁了,“珏儿很快就要出宫开府了!”

卢节又叹了口气,抬起头来:“娘娘,其实之前的法子,在皇上有了子嗣之后,就已经不能用了。”皇帝若无子,还可以设法让他立敬亲王为嗣,可皇帝有了自己的儿子,哪怕不是嫡出的,也不可能再以别人的血脉为嗣了。

这一点,要说就只能怪袁太后做得不好了。皇帝后宫频频传出喜讯,就等于封死了敬亲王的路啊。

袁太后阴沉着脸。这次轮到她沉默了,良久才道:“之前一直有太医在私下里说,皇帝身体不好……”皇帝尚未登基之前,身边除了皇后也还有一两个人的,比如说顾充媛就是那时候伺候的人。可除了皇后曾经小产过一次,其余的人都没动静。给皇帝请脉的太医私下里就说过,或者是皇帝的种子不好,所以妃嫔们难以有孕,就是如皇后这样怀上了的,也坐不住胎。

卢节低声道:“若是如此,怕是皇上早就防着娘娘了。”这明显是传出来的假消息啊。瞧瞧皇帝选秀之后,这都生了两个儿子了,哪里像是种子不好的样子?

“是。”袁太后不得不承认,“皇帝是个有心机的。”以前,她实在也是太小看这个庶子了。

不单皇帝,皇后也同样狡猾。从前做王妃的时候不显山不露水,好容易怀了一个孩子又小产了,以至于袁太后觉得她是个无能的。谁知一朝做了皇后,没用几年就把后宫掌握了大半,不说别的,单是长春宫和交泰殿两处,袁太后如今已经伸不进手去了。别的宫她倒还可以试试,但既然梅若婉生下皇子,就算她对别的妃嫔做手脚又有什么用呢?只不过是更便宜了梅氏而已!

关于这些事,卢节在入宫之前已经考虑过了:“娘娘,从前的法子确实不能用了。”

“难道要放弃?”袁太后抬起眼睛,眼白上泛起了血丝。她的儿子,她亲生的儿子,又英俊又能干,原本是可以稳稳坐上这九五之尊的宝座的。可是就因为先帝宠爱贵妃,让端王生为长子,起了那样的野心!

端王固然是被杀了,连他的妻妾子女们皆以谋逆被杀,可是那有什么用呢?她的儿子也已经死了啊!而她的亲孙子,又因为年纪太过幼小,不能承继东宫,最终只做了一个郡王。

原本她想着,皇帝无嗣,那么她可以设法让皇帝以敬郡王为嗣,那么日后,这个皇位至少还能回到她的儿子这一支来。可是现在,皇帝已经有了两个儿子,而她却失去了袁翦父子手握的兵马。

此时此刻,皇帝已经占了上风。而她看起来虽然还是威风的皇太后,甚至皇帝和皇后都被一个孝字压着,可,她已经落在下风了。

“娘娘不要太过着急。”卢节却镇定地摆了摆手,“只要敬亲王还在,我们便有希望。”

袁太后叹了口气:“所以我才提出让珏儿出宫开府。”只要皇帝不疑心敬亲王就好。

“娘娘这样做是对的。”卢节点头赞成,“其实,皇嗣虽多,可最后能留下几个却不好说了。如今后宫里,未免太安静了些。”这些女人难道都不知道嫉妒的吗?尤其是,如今皇后还没有抱皇子到中宫抚养呢。

“除了梅贤妃生的那个,还会抱谁?”袁太后冷冷地道,“如今那梅氏是越发张狂了,听说今天还寻了你的不是?”

卢节微微一笑:“也是臣不够恭敬。娘娘不必气恼,梅贤妃张狂,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臣可是听说了,承恩侯夫人对梅贤妃十分宠爱呢。”

袁太后没好气道:“这倒是。听说因为只升了贤妃,还有些不满呢。”

卢节轻笑道:“娘娘觉得,梅贤妃愿意让皇后抱养自己的儿子吗?”

“这有什么不愿的?”袁太后莫名其妙,“妃嫔所生皆为庶子,谁能养在中宫膝下,身份便格外尊贵。”

卢节摇手笑道:“臣的意思是说,梅贤妃愿不愿把儿子交给别人抚养教导?”

袁太后沉吟一下,明白了他的意思:“这事,只怕由不得她吧?”

卢节摇头:“可如今皇次子已经半岁了,为何仍未送去中宫呢?”

袁太后近来心绪不佳,也没怎么去关注长春宫和交泰殿之间的那些个事儿,此刻听卢节这么一说,才发现确实是这个问题:“你是说,贤妃不愿?”

卢节想起梅贤妃张扬的模样,以及出来赏个花还要戴在头上的七尾凤钗,微微一笑:“梅贤妃并不是个甘居人下之人哪。”

袁太后目光一闪:“她难道是想争中宫之位?只怕不可能。”皇后是原配,且素有贤德之名,无子可不是废后的理由。

卢节沉吟了一下:“臣斗胆问一句,昭仪是有孕了?”

这个问题其实一半也是出于他的私心。毕竟袁昭仪若生出皇子,那也是有袁太后血脉的,万一袁太后觉得支持这个皇子也不错呢?

袁太后却没听出他这话里的意思,不假思索地道:“什么有孕,她是吃外头弄来的求子方儿,上当了。”虽然如今袁胜兰已有两月未来癸水,又整日胸闷欲呕,看着很像有孕的样子,但其实她的脉象与真正的有孕还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她并不是真的有孕,而是吃的那种求子方里头有些药物,令她停了经水,有了假孕之象。

“求子方?”卢节对此事倒是不清楚。

袁太后嗤了一声:“她看着梅氏有孕急了,就叫她那个妹妹在外头给她寻什么求子秘方。那些方子哪里有个准儿?”

“民间秘方,也有灵验的。”

袁太后嘴角一撇,拉出两道尖刻的法令纹:“她生不了。”

卢节心里猛地一跳。袁太后如此说法,显然是有十分把握的。到了这会儿,卢节才算是真的放下心来了。也是,娘家侄女生的孩子,比起自己的亲孙子来,还是有区别的。

“既是这样,依臣看,此事可以做做文章。”

袁太后眉头微皱:“我倒是想过,只是皇后极其谨慎,到时候要骗那蠢货容易,要令皇帝也相信是皇后所为,那就难了。更何况,即便真是皇后做了这事,我看皇帝也只会高兴。”

卢节笑笑:“娘娘,只要昭仪相信,那就够了。”蠢货好呀,蠢货才够冲动呢。

“另外,既然贤妃不愿意把儿子送给皇后抚养,娘娘何不促成皇后抚养别的皇子呢?比如说,既然昭仪自己有孕了,那原本抚养在昭仪宫里的皇长子,可交由皇后抚养啊。”到时候贤妃就该着急了。这梅氏姐妹两个,可不能让她们姐妹同心啊。

袁太后叹道:“别提了,那个蠢货前日把皇长子送回许氏处去了,说是皇长子八字不好,只跟自己亲生母亲相合,若是换了别人,是要冲克的。”

卢节张了张嘴,只觉无话可说:“已经送回去了?”这才有孕呢,都不知道是男是女,就把一个儿子还回去了?

“若不然怎么说她是个蠢货呢。”袁太后冷笑了一声,“难怪袁家败得那么惨,单看他们养出这样的蠢货,就知道一家子都蠢!”她真是恨极了,袁家自己倒了不要紧,可坏了她的大事啊!

“罢了——”卢节还能说什么呢?送都送回去了,还给扣了个八字不好的帽子,这下皇后就是不肯养,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wωω ▲ttκan ▲C〇

“不过还有个苏美人已经有孕了。”袁太后简直不想再提袁胜兰,“再说,那许氏的儿子,皇后不养也好!”许家,跟沈家可是姻亲!

卢节笑了一笑:“其实臣在外头打听到,许沈两家这亲事,其实中间有些蹊跷。”

“这我也听说过。”袁太后一听就明白卢节的意思,“可那许碧是个有本事的,虽是庶女,又是去冲喜,却在沈家站稳了脚跟,听说也是把那沈云殊牢牢拢在手里的。”

卢节不慌不忙地道:“可沈家这样的姻亲,别人也会想要的。比如说,梅家若是能与沈家联姻,想必梅家求之不得吧?”

袁太后一时没有明白他的意思:“梅家?如何能让梅家与沈家联姻!”若是那样,梅家岂不如虎添翼了?

卢节又笑了笑:“娘娘别急。如今,沈家实在是我们的大敌。尤其是,沈家深得皇上信任哪。”这才是最麻烦的。

这个袁太后如何不知呢?只是她没有办法罢了。

“若是沈家与皇上离心,那一切都好办得多。”

“你刚才还说让梅沈两家联姻……”

卢节笑道:“娘娘,臣记得我朝开国之时,曾有一桩夏宫惨案来着?”

夏宫惨案,袁太后自然知道。说的是本朝开国有位功臣被公主看中,欲嫁于他。可此人家中已有妻子,且夫妻情笃。结果皇后宣其妻入后宫,赐了一杯茶,其妻回家便暴毙身亡。此功臣既悲且怒,却又无计可施。

次年皇帝携重臣及宫眷至夏宫避暑,恰值此功臣妻孝已满,公主便跑去他面前,说要嫁给他,且以其子女为要胁。结果该功臣一怒之下,将公主当场掐死,即为夏宫惨案。

惨案发生之后,皇帝念在这功臣几次救驾的大功上,最终只判了他削爵流放,虽说未曾杀他,可当初的君臣之情,又还剩下几分了呢?幸而此事发生在天下已定的时候,若是当初诸强相争,这功臣妻子惨死,还会继续效忠于皇帝吗?

“梅家会做这种事?”袁太后皱眉,“再说皇后也没有妹妹了。”

卢节轻轻一笑:“皇后没有亲妹,却有堂妹族妹啊。”

袁太后敏锐地看着他:“你可是知道了什么?”

“也是凑巧罢。”卢节微微垂下眼睛。那天在灯节上,他真是偶然间碰上了沈云殊一行。原是想看看此人究竟是如何的三头六臂,短短几年就能算计得袁家家破人亡,可却凑巧发现了一点很有趣的事情——那位梅姑娘,看沈云殊的眼神很有趣,后来遇上人贩子,她劝沈少夫人的话就更有趣了。

袁太后皱皱眉:“皇后与皇帝是一条心……”这点她不能不承认,皇后为了皇帝颇能隐忍,要让她动皇帝的心腹沈家,这恐怕不易。

卢节仍旧微笑:“皇后娘娘不肯,别人未必不肯。再者说,若是梅家能与沈家联姻,对梅家岂不更有利?”

袁太后被他说动了一半:“可不要弄巧成拙了……”若是沈家愿意舍了许氏呢?

卢节笑得意味深长。许氏也许不重要,但有些人天生就不喜欢被人强迫被人算计,那位沈佥事,偏偏就是这样的人啊。

第119章 回京第32章 态度第58章 位份第113章 姻亲第83章 我不第78章 私赠第39章 爬床第171章 做媒第132章 大比第131章 事发第95章 归来第145章 相看第82章 及笄第177章 同归第90章 选择第126章 生辰第101章 死讯第15章 婚前第19章 反复第96章 请功第9章 求救第180章 举丧第58章 位份第71章 连环第155章 嫡子第42章 争功第38章 茶园第39章 爬床第17章 洞房第68章 报捷第98章 良配第112章 皇子第82章 及笄第135章 有孕第1章 待嫁第157章 思量第156章 恨意第77章 说亲第180章 举丧第90章 选择第173章 寿宴第14章 结拜第69章 又遇第122章 冲突第21章 心思第74章 过节第100章 上钩第100章 上钩第7章 旅途第33章 庶女第91章 过年第136章 拐子第34章 正位第130章 林家第56章 辩论第29章 刺探第134章 朝贺第5章 镇压第63章 府里第9章 求救第173章 寿宴第150章 假孕第156章 恨意第26章 内情第1章 待嫁第154章 钟情第89章 有喜第48章 入京第84章 摊牌第2章 议定第7章 旅途第142章 赔礼第2章 议定第48章 入京第20章 眼熟第58章 位份第16章 出嫁第135章 有孕第19章 反复第36章 挑拨第69章 又遇第176章 失火第54章 郡王第103章 请罪第134章 朝贺第170章 风暴第140章 花朝第2章 议定第126章 生辰第157章 思量第127章 糊涂第171章 做媒第82章 及笄第47章 上当第87章 日常第145章 相看第110章 潮音第164章 权衡第96章 请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