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请功

出了正月十五, 朝廷开印,衙门开工。

年节的热乎劲儿还没过去呢, 江浙就有好消息递了上来——守备沈云殊,于年前接线报,连剿三处海匪,杀六百八十二人, 俘四百九十三人,抄金银器物若干;并捎带着查封两处非法赌坊, 亦抄没赌资若干。

一千来名海匪, 三个匪帮,虽说比不得剿海老鲨那一回, 但总人数却是在杜氏匪帮之上,也的确是不小的功劳了。须知若在西北那边, 斩杀北狄千人,那算得上大胜。海匪因还有拉家带口的, 比不得北狄精兵,但这数字也相当不错了。

这奏报却是袁翦上的。不但如此, 袁翦还在奏折中为沈云殊请功, 言其既能练军, 又能剿匪, 虽于海战还略有欠缺, 但连续建功应当封赏,请升其为游击将军。并自陈忽略倭患确为己过,请求剿倭。

“父亲这是怎么了?”袁胜兰一肚子火气地在寿安宫里念叨, “就算沈大郎剿了几窝海匪,加起来还不如父亲剿的海老鲨一伙人呢,怎么就要升官了?他才到江浙几年?再说,就算是要升官,升到都司也就完了,怎的竟要给他升到游击?”

她是武将之女,再不学无术,武将的品级还是了解的。沈云殊是正五品守备,再升一级就该是正四品的都司。而游击将军是正三品,那便是连升两级了。

“当初他们在西北打北狄人,不是报说杀了多少多少北狄人,连北狄汗王都死了,也才封个五品守备呢。这才一千来名海匪,如何就能往游击将军上升,父亲该不会是糊——”总算把最后一个字咽了回去。

但就这一句,已经让太后沉下了脸:“你说什么?”

袁胜兰对父亲本就有些惧怕,只是实在恼火才没忍住念叨,这会儿自知失言,连忙低了头:“姑母,我知道错了,并不敢妄议父亲的,只是一时昏了头……”

这些日子她实在憋屈。

许瑶有孕,她不但不能恼怒,还要听太后的,做出一副高兴模样去亲近。太后说许瑶若生子就让她抱到自己宫里养,可谁稀罕许瑶生的儿子啊?难道她就不能生儿子了吗!

可是自从许瑶有孕,宫里头渐渐就有传言,说她和梅若婉两人都居高位,承宠最多,却偏偏无孕,莫不是就因为位份太高了,已受了太多的福气,在子女缘上就差了那么一点儿?若不然,怎么皇后无出,顾充媛也无出,偏是许美人有了呢?

袁胜兰自是恨不得把传这闲话的人嘴都撕烂,在自己宫里责罚了好几个宫人了。可皇帝倒像是把这话听进去了,不但没给许瑶提位份,还增加了召幸几个才人宝林的次数。前者让袁胜兰高兴,后者可就教她恼火了。可连皇后都没表示意见,还对下头的小妃嫔们和颜悦色,更连连赏赐了东西,袁胜兰一个昭仪,还能做什么呢?

这么憋着憋着,直憋到听见江浙送来的奏折为沈云殊请功,这可真的憋不住了,结果一句话就说漏了嘴。

袁太后脸色阴沉,实在懒得跟袁胜兰说话。

袁翦这是在试探皇帝呢。

自沈家父子到了江浙,袁家简直是诸事不顺。如今不说袁翦,连袁太后都有些疑心,皇帝把沈家父子调去江浙,是真的只为削沈家父子的权柄,还是想一并连袁家的权柄都削了呢?

瞧瞧宫里,偏就许氏有孕,偏她的娘家妹妹嫁到了沈家。袁太后自来也是多疑的——在这宫里,没点心眼如何活得下来——不得不疑心一下,皇帝可不是她亲生的呢。

如今袁翦是已然铁了心要除掉沈家父子了,是以故示大方,试探一下皇帝。若是皇帝针对袁家,自然顺水推舟允了奏折,好叫沈云殊自袁家手里多抢些兵权过去。袁翦并不怕他多领兵,反正人过些日子就死了,一个死人,就算封他为一品将军,又能掌什么兵权呢?到阎罗殿里去领阴兵吧。

这些话,袁太后都不打算跟袁胜兰说。如今她算是看清楚了,这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与她说这些,一则费尽了唾沫都未必能讲清楚,二则她嘴巴不牢,没准什么时候就漏了出去。与其让她坏事,还不如什么都不叫她知道,自己倒省心呢。

罢了,蠢货也有一个好处,至少没那么多心眼儿,好哄好骗,翻不起大浪来。袁太后只能自我安慰,毕竟她如今要的也不是一个在后宫之中能争宠的助力,只要外头有袁家父子就行了。

“这是宫里,不是你在娘家的时候,说话要仔细些。方才那些话,若是被人听见了,皇后说你一个不孝,连我都不能反驳。”袁太后耐着性子训诫了袁胜兰几句,也不管她有没有听进去,便转头对善清道,“皇上可允了这折子没有?”

说是后宫不得干政,但前朝的事儿,只要是明旨公示的,哪有后宫打听不着的呢?善清忙就答道:“听说皇上是不允的,说沈守备年轻,手下用的兵还都是他父亲训出来的,岂可独占功劳?于是只允升一级,另外往沈大将军处赏了些金珠也就罢了。”

袁太后的眉头就舒展开了一些:“皇上处置的是。这太年轻了,升得太快也未必是好事。”沈云殊原是个七品武官,在对北狄那一役中,他是先锋,直冲北狄王帐,重伤北狄汗王,斩杀北狄两个小王子,才一下子升到五品的。

老实说,冲沈云殊立下的功劳,只升到五品其实低了一点儿。若换了先帝主政那会儿,凭他这份功劳,封个不世袭的三等伯都足够了,虽说爵位是虚衔,到底好看呢。只是当时先帝身子已经不好,由刚立为太子的靖王监国,就只给升了个五品官儿作罢,把大胜的功劳都归于了沈大将军——横竖他已经是大将军了,没得可升,多赏赐些东西就是。之后皇帝驾崩,举国哀悼,自没有人再提什么西北大胜,自然也就不必封赏了。

这些事儿,袁太后心里都门儿清。如今两下里对照,可见皇帝对沈家父子确是忌惮不喜的。如此她也能放心,遂对善清又道:“沈家父子做着朝廷的官儿,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剿匪杀敌虽有功,却也是本份。只那梅汝清难得,一袭布衣之人,却能千里迢迢自岭南去江浙教授倭语,以备朝廷剿倭之用,实在是忠心体国。虽说他一个白身不好封赏,但也不能不嘉奖。就依着大将军所奏,宣他家女眷来京城,我也见一见,多少赏些东西,也是朝廷的意思。”

善清忙应喏了,笑道:“能得娘娘宣见,实在是梅家的荣耀呢。”

袁胜兰更不解了:“姑母,那可是皇后的族叔……”做什么要给皇后这个脸面?

袁太后懒得与她多说:“你去看看许美人罢。这些日子皇上怕是有些忘了她,你正好去瞧瞧。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你也该多学着些。”把袁胜兰给撵走了。

寿安宫能得消息,交泰殿自然也一样,而且有些消息比寿安宫还要灵通些。

“若明与沈家大姑娘定亲?”梅皇后露出笑容来,“这倒是件好事。”

梅皇后也是爱读书的人,小时候也跟这位族叔请教过。梅家不像别人家,净说些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话,梅汝清也愿意给侄女们讲讲学,故而还挺亲近的,就是梅若明梅若坚兄弟,梅皇后也都见过几回,只是后来嫁了人才离得远了。

捧雪有些犹豫,但还是道:“可奴婢听说,沈家大姑娘是庶出的……”

“若明是续弦。”梅皇后轻叹一声,“且若明那脾气,只怕是不会出仕的。以后一家的前程都在若坚身上。可若明若娶了,又是长媳,不可太心大,却也要压得住场子才好。”

沈云婷是庶出,就嫌弃不得梅若明只是个举人;但她父亲又是二品的大将军,出身也算够高,说起来倒还真是个合适的人选,只看本人人品究竟如何了。

“七叔是个稳妥的人,且家中长媳,他自会慎重,想来沈大姑娘若是不好,他也不会同意。”在这点上,梅皇后倒是不担心的。梅汝清都跑去江浙好几个月了,想来沈家家教如何,他也应该看明白了。

捧雪自不会与梅皇后辩驳。何况这也不是梅皇后的亲弟妹,她一个奴婢,该提点的提点一句,主子知道就行了,当下说起刚打听来的消息:“太后那里传召七太太来京城呢。”

“由她去。”梅皇后不在意地道,“能给七叔添些彩头也是好的。”太后无非是想拉拢梅汝清罢了,可梅汝清到底姓梅呢。

不过,太后这般给梅汝清脸面,不免让人想到她的父亲。承恩侯梅汝志这些年来就跟没这个人似的,别说当作皇室姻亲走动了,就算在勋贵之家里,也仿佛没这一号。梅皇后不由得苦笑了一下,若她是梅汝清的女儿——罢了,有道是子不嫌母丑,她做女儿的,又岂有嫌弃自己父亲的道理?更何况父亲再怎么才学平平,总比那些斗鸡走狗之辈强得太多了。

“前些日子皇上赏了我一盒贡墨,你拿出来,再挑几盒湖笔,再有年前贡上来的澄心堂纸取两刀——你代我回府去看看父亲。”过年宴饮频频,不过承恩侯入宫领了一两回就有些感了风寒,后头便再未入宫。没出正月也不好请大夫,如今正在府里慢慢养着呢。

“是。”捧雪应了,又道,“要不要再挑些药材?”既然是探病,总该送些药的。

“我倒忘了。”梅皇后笑了笑。其实她猜得出来,父亲多半不是真病,只是应付不来这种场合,装病在家歇着罢了。不过对景的,她也得赏点药材才是。

“有那高丽参,挑一盒好的。这东西虽补,药性却温和,父亲母亲都用得。另外把那对玳瑁镶珠的簪子取来,送给母亲。”险些忘记给承恩侯夫人的赏了,这若一疏忽,怕不又要惹得父亲耳边不清净。

捧雪就有些不大情愿:“那玳瑁簪子,娘娘戴着多合适,不如换那对象牙的……”玳瑁还好,只上头镶的珠子是金色的,实在稀罕难得。统共得了两对,镶大珠的皇帝给了寿安宫,珠子小些的就给了皇后。

“母亲既然喜欢,就给母亲罢,一对簪子罢了。”

捧雪扁了嘴,细声嘀咕:“哪里是夫人喜欢……”只怕这东西,今天赏出去给承恩侯夫人,过几日就好送到梅若婉那里了。

梅皇后便笑了:“你若是担心这个,大可放心。”她戴过的,又是没看在眼里“赏”下去的,梅若婉绝不肯戴。

就这样捧雪也不大情愿呢。这样好东西,一则是皇帝亲自给皇后拿来的,二则,过年时候承恩侯夫人进宫见皇后,关心的话没说几句,倒是有些埋怨她不帮梅若婉固宠,叫许美人占了先。

真是笑话,华昭容自己肚子不争气,也怪得皇后?难道皇后能弄个孩子给她塞肚子里不成?

“对了——”梅皇后又想起一件事来,“皇上昨夜召的是苏才人吧?苏才人生得秀致温柔,那匹蜜合色底的提花缎子赏她。还有那对水晶耳坠子,一并赏过去。”这宫里赏人东西没有单赏一样的,总归得凑个双数。

“您是看准了苏才人?”捧雪真有些好奇,皇后怎么就看准了苏才人能得皇上喜欢呢?而且,不但要得皇上喜欢,还得能生养才行啊。

梅皇后微微一笑:“你当平安脉都是白请的?”这些个嫔妃里头,许氏第一个有孕,并不全是走了狗屎运。她年纪最长,身子发育得好,这才是能拔头筹的原因呢。

她已经问过了给苏阮请平安脉的御医,苏阮身子不错,即使没那么好的运气,皇上多召幸几次,也总会有孕的。相比之下,有几个宝林才人瞧着气色好,可毕竟年纪小了些。至如像她那位妹妹,文采相貌是都有了,只是身子却弱,真要想有孕,可未必就那么容易呢。

捧雪是个姑娘家,这些子嗣产育上头的事儿自是不大明白,不过看梅皇后也没有多说的意思,她自不会再问,只管自己准备东西去了。

苏阮在明玉阁里往交泰殿方向磕头谢了赏。

皇后手松,她们这些小妃嫔被召幸之后,皇后时不时地就有赏,而且每人赏的次数和东西也都差不多,并看不出偏重谁来。故而与她同住的两个小宝林只打趣了几句,看了看皇后赏的东西,也就散了,只留苏阮自己对着东西沉吟。

赏东西是很有讲究的。别看价值都差不多,适不适合收东西的人,那可就是另说了。比如说正月十二的时候有个宝林头一回被皇帝召幸,皇后赏了两匹缎子一对镯子一对簪子,很是丰厚了。

可苏阮就听说,那两匹缎子一是藕合一是湖绿,偏偏那位宝林是个黑里俏,这两匹料子做衣裳穿身上实在是不衬人。

相比之下,皇后每次赏她的东西,都是极合适她的。比如说这对金镶水晶石耳坠子吧——皇帝在年夜宴上赏的金钗,钗头上就是一朵水晶莲花,可不正好相配?

一次也就罢了,次次如此,这次更是巧到这般地步,那就绝不可能是巧合了。

清商看屋里屋外的没别人,小声道:“皇后娘娘这是什么意思呢?”要说这应该是在拉拢苏阮吧,可苏阮有什么值得皇后特意拉拢的呢?

苏阮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的小腹:“娘娘既是有赏,我们接着谢恩就是。”宫里无非就是宠爱与子嗣,还有什么难猜的呢?

“那,若是娘娘……”

苏阮轻轻笑了一下:“别说我现在还没这福气,便是有了,难道还能自己养吗?”那,若是真能养在皇后宫中,对孩子倒是极好的前程呢。

“罢了,不说这些。”苏阮岔开话题,“听说沈家又立功了,许妹妹才真是好福气呢。”

觉得许碧福气好的,真不是一个两个。

因有钦差被杀的事儿,江浙一众官员这个年也过得收敛许多,虽说年礼一份都不少送,宴饮之事却是少了。结果一开年,沈家先得了升擢的旨意,少不得有相熟的要上门道声恭喜。

董夫人就是第一个登门的。

到这会儿,沈夫人才觉得董夫人有那么点儿不好了——太贤惠!

董夫人是真心觉得,便是前头原配所生的儿子,也是一家人。何况沈云殊对沈夫人,也并没有什么摆在明面上的不孝什么的——沈家对外总是一团和气的——所以董夫人竟是真心来道喜的,觉得沈云殊的风光就是沈家的风光,沈云殊的喜事,就是沈夫人的喜事。

沈夫人真觉得一口血都堵在喉咙口了,可还不能吐出来,只能硬咽。董夫人这个性子她是晓得的,董夫人与她结交,一则是敬重沈家守土卫边,二则是觉得她贤良淑德,对前妻之子、庶女都一视同仁。倘若这会儿她因为沈云殊升官而露出嫉妒之色来,董夫人对她的印象必定大打折扣,说不定捎带着对沈云安的品性都要有些疑心了。

“您说的是。”沈夫人只能咬着牙把这话接下来,“唉,那可是刀枪丛里搏出来的功劳,实在是不易。这不,说是肚子上挨了一刀,在外头养了大半个月的伤。”一指旁边的许碧,“大郎媳妇跑去了宁波照顾,连年都没在家里过,前日才回来呢。”

董夫人还是不大喜欢许碧。但许碧从嫁过来就一直本分得不行,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董夫人素来不仅严以待人,也同样严以律己,自觉自己有些以貌取人,未免有违圣贤教导,便和气地夸赞道:“你是个好的,也着实是有福气。听说诰命都下来了?”

说到诰命,沈夫人倒有点幸灾乐祸了。才请封了五品宜人,丈夫就升了四品,可是这诰命可不能跟着下来呢。要再请封四品恭人,且有得等。

许碧倒不在乎这个,含笑道:“都是我份内的事,不敢当夫人这样夸奖的。若说福份,能嫁到家里来,就是我的福分了。”

董夫人少跟许碧说话,之前来拜访沈夫人的时候,许碧也多不在旁。这会儿听她说话,倒觉得颇为得体,不由点头,倒真心又夸奖了几句。

这下沈夫人心里又不痛快了。也不知这许氏究竟是开了哪一窍,忽然间礼数周全起来。从前董夫人来访,她从来不叫许氏过来,虽对外说是她体恤新妇,可许氏总脱不了一个侍奉婆母不够勤勉的嫌疑。偏许氏不知得了谁的提点,听说董夫人到了,竟自己跑了来,摆出一副妇孝姑慈的模样,竟是来卖乖了。

董夫人此人,江浙一带官员家的夫人们背后多有笑她古板的,却又都对她有些服气。凡她有好评之人,众人便都认可其确是好人,仿佛被打上了个金光闪闪的标签似的,质量便有了保证。

沈夫人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因此心里明白,若是董夫人出去夸一句许氏本分贤淑,那许氏的名声就好比镀了层金,她这个婆母都不太好批点了呢。

这可不是她高兴看见的事儿,故而沈夫人连忙补了一句:“可不是。如今她进了门,大郎那边儿我也放心。只等着他们添了儿女,我就再没心事了。”

若换了往日,董夫人少不得要说几句无子就要给丈夫纳妾什么的,但她如今眼看着要嫁女儿了,还是要与许氏做妯娌,那许氏在前头是个什么规矩,到了董藏月那里,必也是一样的规矩呢。

董夫人再心里守着圣贤的教训,对自己女儿总要心软几分,故而听了沈夫人这话,竟没立刻说出纳妾的话来,而是默然片刻,点了点头道:“确实的,这娶了儿媳妇,就要操心孙辈了。”

说罢,顺口就转了话题:“倒是听说,袁家大少奶奶有喜了。她也是进门好几年才有了喜信,不知今年袁家花宴,她还出不出来忙呢。”

沈夫人万没想到这样方正的人居然也圆滑了,一口气顿时又堵在胸口,上不来下不去……

第171章 做媒第30章 行刺第72章 中秋第154章 钟情第97章 圆房第5章 镇压第161章 祈福第121章 入宫第126章 生辰第71章 连环第175章 夺宫第10章 绑架第129章 巴结第141章 小产第149章 公主第32章 态度第37章 行动第163章 小产第5章 镇压第90章 选择第121章 入宫第80章 冲突第116章 花会第118章 抚养第61章 前途第21章 心思第47章 上当第54章 郡王第7章 旅途第75章 前程第150章 假孕第105章 红白第62章 表妹第50章 回门第140章 花朝第110章 潮音第92章 年关第157章 思量第138章 提亲第14章 结拜第56章 辩论第45章 应召第159章 阴谋第64章 私心第112章 皇子第161章 祈福第57章 舌战第12章 杀人第172章 庆寿第4章 谈判第40章 恶客第79章 夜课第57章 舌战第149章 公主第92章 年关第82章 及笄第182章 已定第104章 回家第180章 举丧第96章 请功第15章 婚前第143章 坑人第52章 赏花第85章 谈心第70章 教导第89章 有喜第159章 阴谋第114章 好事第77章 说亲第109章 观潮第108章 揭开第99章 设局第83章 我不第175章 夺宫第177章 同归第177章 同归第44章 舍身第171章 做媒第9章 求救第112章 皇子第138章 提亲第97章 圆房第34章 正位第80章 冲突第13章 获救第28章 游春第5章 镇压第100章 上钩第1章 待嫁第159章 阴谋第112章 皇子第40章 恶客第152章 一见第157章 思量第116章 花会第24章 偷听第164章 权衡第123章 抓周第178章 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