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将功折罪

李顺继续扩张,北抵剑关,南距巫峡,十几个州府全部被他占领。

然后急攻剑门。

剑门只有疲兵数百人,正好成都监军宿翰带领属下逃到剑门,与剑门都临上官正奋力御战,大破数千李顺部,只有三百人逃到成都,李顺怒其惊众,悉斩于东门。

观微知著。

就从这件事上,那怕他们喊出的口号多少响亮,宋九也认为此人是李自成之流,一旦此人成事,祸害国家,祸害民族!

试问同样是起义发家的刘邦会做出这种事吗?朱元璋会做出这种事吗?甚至大半也能算是起义军发家的刘秀会不会做出这件事?

正是两人的英勇奋战,保住了剑门栈道。

不然朝廷就大麻烦了。

于是朝廷以上官正为剑州刺史,充剑门兵马部署,宿翰为昭州刺史。

又让王继恩前去四川镇压起义军。

然后又让裴庄与雷有终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刘锡与名臣周渭为西川随军转运使,河北勇将王杲兵趋剑门,尹元由峡路水路并进。

三月诸军临行,赵匡义一定叮嘱王继恩:“戒前军所至,若贼党敢搞王师,即当诛杀。若偶被胁从而能归顺者,并释之,倍加安抚。”

接着下诏,让李继隆知定州兼飞狐军,各个堡砦还没有修好呢,必须由李继隆坐镇,张齐贤判太原,将宋九调回。

……

“李将军,此行谨记我一句话,汉武帝扬威大漠,乃是文景二帝多年的积累。若无文景之治,就无汉武扬我大汉之威之时。”

“然唐太宗何喻?”

宋九微微一笑。反问道:“李将军,我且问你,不说李靖李绩,就说唐太宗,我朝武功有几人能及之?”

李继隆默然。

李世民不仅是一个明君,更是一流名将。

不要说李继隆,就是赵匡胤在世的时候,也不敢自夸军事能力能及李世民。

“唐太宗有没有胡人血脉?”

“有何关系?”

“有啊,不然何来天可汗之名?至少有了这个血脉,胡人不会因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对唐王室,至少对开始的唐王室产生多大排斥。他是名将,因此能抓住机会。虽屡次击败突厥人,但你再想一想那一次不是抓住机会才开战的。况且唐初产生了那么多杰出的将领。李靖等人一去世,唐太宗硬伐高丽。最后是什么结果,国家又成为何种光景?”

“财力?”

“正是财力。为何我在朝堂上再三说节流。无论怎么开源。若不节流,财帛都浪费地用下去,真到了用钱帛的时候,国库却拿不出钱帛了。当今之即,难道是君王昏庸乎?难道是吕蒙正无能乎?难道魏羽在三司不称职乎?都不是。几年有灾害,又因为战事不停。国库积余不多,勉强支持这场浩大的战役。于是百姓苦疲。”

“好可惜的机会。”

“无妨,虽错过,以后还会有。而且凡事有利有弊。巴蜀盗贼蜂起,也有好处……”

“好处?”李继隆惊讶道。

“想一想巴蜀的旁户吧。不经此,不大破就不能大立。一旦巴蜀平定,太阳便能普照到那个风景美丽的所在。”

宋九在李继隆临行前说这番话,就是害怕李继隆好大喜功。

向上,敢战,是好事。

但这时候宋朝同样有些苦逼了。

因此必须要迅速休养息。

……

益王赵元杰尝作假山,花了不少钱。假山成,请僚属观赏,众皆叹其美。唯益王府翊善姚坦不视,赵元杰强迫他看,姚坦说道:“但见血山,安得假山!”

赵元杰大惊,这可不是好话啊,问其故。

姚坦答道:“坦在田舍时,见到州县督税,上下相急以剥民,里胥临门,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血流满身,愁苦不聊生。此假山皆民租赋所出,不是血山是什么?”

赵匡义正好也在命人造一假山,听说后说道:“伤民如此,何用山为!”

命人将两山一起毁去。

赵元杰一有错,姚坦便进劝,因此王府上下皆不喜。左右便教赵元杰称病不朝,赵匡义派御医来看,也看不好。于是召乳母入宫问情况,乳母不敢隐瞒,将真相说出。赵匡义大怒道:“吾先端士为王僚属者,固欲辅王为善,今不能用规谏,又诈称病,欲使朕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也。且王年少,未必如此,必尔辈为之谋。”

于是派人将王府胥吏抓起来,杖数士,又召姚坦说道:“卿居王宫,为群小所嫉,大为不易,卿但能如此,无患谗言,朕必不听也。”

姚坦从容答道:“臣闻宋公回,以为有边功。但不见自去年至今年,多处百姓流离失所,巴蜀乱象环生。若无此边功,用此钱帛宽民,何来患乎?”

宋九要回来了,同时还带回来一批立功的将士,有的可能也会调到巴蜀平叛。不过要考虑到前线的情况,哪里更需要将士,特别是拿得出的名将坐镇。

因此诏书未下,要等宋九回来决定。

但京城里很热闹,张灯结彩。

主要毁掉幽州,让赵匡义狠出了一口恶气。

这个城池让他伤心了,以至每当天气恶劣之时,他的腿伤发作,让他痛得生不如死。

还有就是感激。

虽然赵匡义缺点不少,但一个大臣做到宋九这一步,岂能不喜欢?

因此准备隆重地欢迎宋九。

姚坦进谏便是指出这件事做得不对。

倒不是他刻意找宋九麻烦,他还没那资格,然而不能好大喜功,不顾老百姓一味开边了。

赵匡义叹息一声,说道:“明天朕告诉你答案。”

风刮过了,没有保密的必要。

赵匡义第二天刻意将两府两制三司以及其他重要的官员。包括姚坦,一起喊到西府,将那个计划打开。

然后赵匡义面色沉重地说:“宋公有功,朕都不忌也,诸卿就勿要忌其功。朕不欲使宋公心寒,也不欲使天下功臣心寒。之所以得功,乃是朝廷谋定而后动。若非盗贼,北方未必不可平……”

赵匡义说完了不由地摇头。

就是到这地步,赵匡义与李继隆一样,还是想打一打。使辽国彻底的雪上加霜。毕竟辽国才是最大的边患。

然而宋九说了,赵匡义便收回了这个想法。

因此又说道:“宋公言不能再用兵,朕也听取了,然每当想起,心中也十分惆怅。这样的良机并不多啊。不过朕亦不想子民饱受创伤……”

“陛下英明。”

大多数人附和。

不过吕蒙正等少数人同样很是惆怅,若是让他们站在宋九的角度。如何选?

如果不是考虑到百姓。乘势再刮一场风,很可能就会建下奇功伟业,名垂青史,然而放弃了。

但宋九没有这种后悔。

古胜州神武军飞狐军建制,这三个要地要么是群蕃杂居的凶悍场所,要么就是易守难攻的山区。加上诸多高大坚固的砦堡关卡竖起,边境从地形上已占据有利的位置。

一些军事改革落实,军队会变得更强大。

连番大捷,以及政策舆论风向的改变。宋朝不会象史上那样重文黜武,渐渐内取保守。

西北安定,再无西夏这个隐患。

即便不催毁幽州数州城,掳走近半百姓,宋辽强弱之势已经开始互换了。

与张齐贤交接后,宋九带着家人迅速返回京城。

快要到京城了。

大苏兴奋地问:“官人,这一回朝廷得封你什么官职啊?”

“重要吗?”

窅娘抿起小嘴乐。

小苏道:“应当是真正的首相吧。”

宋九至今未担任真正的首相,成了宋朝一大风景与奇闻。

“见好就收吧。”

“谁敢对官人不利?”

宋九摇头。

莫要小看了这些人。如史上的小寇,澶渊之盟后,功劳大不大?肯定比自己大吧。然而不谦虚,于是上上下下。不过这个小寇现在还未成长起来吧。

寇准一度的折腾,让宋九有些火大。

然而他还没有看到小寇的性格,认为他未成长起来,就象吕蒙正,第一次为首相,虽还行,多少也有些不称职。然而现在担任首相了,赫然有名相风采。

小寇如何,他迟早会领略到其滋味。

大小苏不会想那么多,她们幸福满满,昔日潘家陪嫁诸女,都让宋九送人了。只有她们爱慕宋九才华,东不成西不就,一直到陪玉苹去辽国。这一生以为再也不能回来了,没成想不但回来了,还得偿心愿。

这让她们很开心,左右搂着宋九胳膊紧紧不放。

终于回京城了。

尽管宋九很低调,然而京城百姓听闻他回来,还是夹道欢迎。无数百姓涌过来,高呼宋公。

宋九无奈,立即去中书述职。

赵匡义却率领群臣迎到了宣德门前,是出皇城迎接的。

一见面拉住宋九的手说道:“宋公,朕又有两年多未见你了,心中十分挂念。”

以前他与宋九交谈时,宋九曾开玩笑,说吕馀庆是宋朝的救火衙役,哪里有危险哪里去。赵匡义大乐。

但现在宋九才是宋朝的救火衙役。

并且宋九为人低调,不夸功,让赵匡义更欢喜。

宋九呆住了,喃喃道:“宋公……”

有些蒙头。别人喊无所谓,可老人家你不能当着诸臣的面喊啊。

“当居之。”

宋九先是苦笑,说道:“陛下,有一种杀人,名曰捧杀。陛下莫要捧杀臣,还是让臣有始有终吧。”

有的大臣眼红,有的大臣听了这句话后偷乐。

宋九又道:“并且臣一路回来,心中有愧有罪。”

轮到赵匡义蒙住了。

“陛下,此次谋划,乃崔彦进首先提议,由陛下居中谋策,群臣出力辅划,到前线又是诸将士浴血奋战,举国百姓血汗钱帛支持,不知多少人家因此流离失所,然臣一路回来,看到许多流民,却由臣居首功,臣心中有愧,更是不安。”

“王继恩去西川,陛下诏曰,戒前军所至,若贼党敢搞王师,即当诛杀。若偶被胁从而能归顺者,并释之,倍加安抚。何故,不知者不罪,不主动者不罪。但四川之豪绅凶恶,臣早有所闻,也隐约感到出大事情。然而臣先是在中书为副宰,后来居西府之首枢,又一度权领三司,却没有想出良策应付。以至有今天之巨变,无数百姓遭到殃及,更导致朝廷失去一举定北寇之良机,岂能无罪?”

说完宋九伏了下去。

“这个罪……也不能怪卿啊,快快请起吧。”

但宋九说的不是这个。

当真有罪啊?

就包括这场风也要刮的,虽然百姓苦一苦,但长久来看,它为宋朝打下了多好的基础。

一是为了避功,再多的功劳,对宋九来说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甚至添的是恶花,没那么必要。另外还有一个目标。

宋九又徐徐说道:“巴蜀之乱,一错在哪里的恶绅贪得无厌,逼得百姓不得不反。二错在朝廷没有作为。三错在臣知道它的危害,没有想出好的良策。因此唐太宗说君是舟,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臣恳请陛下再诏书王继恩,除在战斗中抵抗官兵者,除首恶者,其他人等无论他们有没有沦为盗贼,也勿得追究,更不得象王全斌那样胡乱杀人!这样吧,要么陛下给臣将功折罪一回,臣在巴蜀略有名声,让臣去巴蜀平叛。”(未完待续……)

第352章 安定第31章 到处是黄金第35章 第一张画(下)第299章 爱情问题(上)第395章 枭雄末落(上)第531章 军事家(中)第367章 相才第177章 夜探第384章 雁归来第428章 乌鸦嘴(上)第491章 狼来了第119章 变化(上)第204章 老韩第493章 原因第264章 人才第447章 野望(下)第26章 宋九赵匡胤的豪赌(上)第281章 可怕的误会(中)第237章 宋无敌(上)第24章 父辈(下)第527章 好邻居(下)第420章 飘摇(上)第371章 那一年第102章 好东西第69章 神奇(上)第507章 求和第373章 原因第215章 贺礼第253章 大过第258章 天堂的**第30章 这世界太危险(下)第220章 夜宴(五)第474章 背嵬第259章 枪杆子第328章 怜奴第432章 神的黄昏(一)第519章 病第65章 温度第141章 又是豪赌(上)第464章 前戏(下)第14章 陌生的小苹第64章 糊涂第61章 爱因斯坦第288章 春行(下)第434章 神的黄昏(三)第319章 五字第49章 盛况第331章 青蛙的死法(下)第16章 约战(上)第57章 可怜的老师(下)第396章 枭雄的末落(下)第508章 口袋第314章 才子(下)第401章 铁血之路(一)第42章 真小人第62章 我的地盘第434章 神的黄昏(三)第301章 高下(上)第191章 女人二百十八章 归来下第393章 持续性的打脸(上)第243章 插花第54章 独一无二第59章 七幅画第409章 铁血之路(九)第159章 核心第334章 契丹恶梦之始(上)第155章 清明(中)第408章 铁血之路(八)第193章 朝会第205章 简单如何演绎成复杂(上)第397章 自作聪明(上)第120章 变化(中)第91章 地图(上)第160章 提亲(上)第143章 事了(上)第397章 自作聪明(上)第399章 未卜第475章 一(上)第383章 中策(下)第178章 开业(上)第363章 弃子(上)第363章 弃子(上)第500章 破骑军第404章 铁血之路(四)第32章 刁难外国去第18章 君子第57章 可怜的老师(下)第463章 前戏(中)第53章 比较(下)第475章 一(上)第410章 铁血之路(十)第142章 又是豪赌(下)第293章 小鱼(中)第279章 二敲第361章 黑辽河第403章 铁血之路(三)二百十八章 归来下第159章 核心第15章 非奸即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