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徐昌的生意

像徐昌这种,虽然在徐家算是仆人身份,但也没有什么明确的主奴关系,自己一样可以在外面开店设场。有钱了一样可以居高第,再招奴婢使唤。这种帮着主家照管生意自己又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一般称为干人,有的甚至富比王侯。

说来说去,这个年代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强,只是金钱雇佣关系。

徐昌道:“是说要开什么交引铺,这生意我只是听人说过,非是权要之家做不了,内中行情却一无所知,也不敢随便答应。”

“什么?交引铺?这生意万万不能做!”徐平脸上的笑容瞬间散去,“若是要钱使用,我们家里还有好几条路子。等到年后,我跟石阁长会替官家开间玻璃场起来,这方法本来就是我们家的,到时我便把场里的碎玻璃废料要下来,作为条件。你领着在京里开间卖玻璃制品的铺子,就用这些碎玻璃制些玩意,也能得利不少。”

徐昌见了徐平的表情,知道交引铺的生意只怕不简单,便道:“他们来找我,我也不知道交引铺到底是干什么的,才没一口回绝。既然大郎说不做,那就不做,我在家里领的工钱也足够我们一家衣食无忧了,也没一定要做什么。”

徐平看着徐昌,又看看孙七郎,沉声道:“我如今在朝里做着盐铁副使,跟我职责有关的生意,你们都不要碰,免得落人口实。我们家里来钱的路子多,用不着用我的官来换钱,以后要做什么,记着一定要跟我商量。”

徐昌和孙七郎见徐平态度认真,急忙恭声答应了。

交引铺专门做的是买卖盐引茶引等一些专卖物资的凭证,也兼做汇兑业务。自实行沿边入中法以来,商人在边境交付粮草牛角等等各种战略物资,边境不直接给钱,而是给他们交引,有换茶的茶引,换盐的盐引,也有直接换钱的钱引。商人拿着这些交引,到京城三司专设的榷货务兑换盐茶和现钱。

但榷货务里并不总是有货或者钱,商人便要在京城等候,有的等不起,便只好把交引低价转卖给交引铺。交引铺绝大多数都开在榷货务旁边,自然不怕等不起。换句话说,交引铺实际上从事的是证券业务,以雄厚资本坐获高额利润。

以前入中商人要兑换现钱还需要交引铺担保,因为弊端丛生,天圣年间废除这一制度,交引铺受到了一定的打击。虽然如此,交引铺生意依然是京城交易额最大的行业,一笔生意往往动辄千万,数十万贯的交易额,骇人听闻。

而且最近十几年,交引铺的生意发展得越来越复杂。商人在沿边获得交引,根本就不到京城里来,而是在外地就近卖近,然后由二道贩子再次转卖。

沿边入中初行的时候,本意是诱使商人从内地向沿边贩粮,那时候也确实起到了作用。而到了最近几年,为什么没有粮食向陕西运了?交引铺功不可没。

现在实行的三说法,茶价虚估甚至可以达到十倍,也就是说商人在沿边交一文钱的粮草,可以获得十文钱的交引。要知道陕西粮价本就是京师的数倍,再加上虚估,这一行业的利润已经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朝廷花了如此大的代价,结果却是没有一石粮运往陕西,钱到哪里去了?趴在这条利益链条上吸血的人数不胜数,这也是为什么徐平发现了猫腻,却顾虑重重,轻易不敢把黑幕掀开的原因。搞得不好,他会得罪满朝文武官吏。

交引铺生意看似只要有本钱,就可以平白获得高额利润,实际不然。如果在朝廷里面没有人脉,这生意实际是做不得的。大宋朝廷向来是恨不得把每一枚铜钱的利润都抓在自己的手里,可没有与商人分利的觉悟,交引铺如此有钱,自然是有关部门眼里的肥肉。只要一次交引法的变动,交引铺商人的千百万贯本钱就可以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所以开交引铺的,一定在朝廷里面有不得了的人脉,即使影响不了朝廷的政策,也能在政策变动前采取措施,把损失降到最小。

徐平任着盐铁副使,论这一行业的人脉谁能比得过他?茶法要改刚刚有了风声,就有人打上了自己的主意,要把徐昌拖下水去。

这一次无非是试探,如果被拒绝,后边肯定还有很多手段使出来。这一个行业牵扯到的利益太大,陷在里面的大臣贵戚不知有多少,哪里是那么容易能够动摇的。

如果不是赵祯亲自问起,如果不是徐平实在不想在这种事情上撒谎,不知要多少时间他才会下定决心,来揭开这个盖子。

太阳渐渐落下山去了,冬天的晚风带着刺骨的凉意,白天曾经无限风光的暖棚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徐昌和孙七郎指挥着下人把暖棚的门关上,密封严实,让棚里的绿色躲避凛冽的寒风的侵袭。

徐平站在后院里,任寒风从自己身上刮过,怔怔地看着远方。

第一次感觉到了这个时代官场有多么难以立足,徐平甚至心生惧意。一恍惚间,他甚至有些后悔自己当官,使自己立到了这个时代的风浪口上。

本是想着平平安安地富贵一生,却不想总是风波不断。徐平不怕做事,两世为人,满肚子的知识,再难的事情徐平都觉得自己能够办到。可徐平真地不想跟人斗,尤其不希望跟这个时代最顶尖的那些人杰在这种事情上斗智斗勇,哪怕自己斗得过,那种日子也过得太累。徐平不是丁谓,不能在那种事情上还乐在其中。

自从高中探花,徐平便希望自己能像前朝探花冯拯一样,人人都讥笑他没学问,最后却位至宰相,生前生后都得享殊荣。在生命的最后岁月,联手钱惟演扳倒丁谓,又联手王曾扳倒钱惟演,还顺手放了一生都瞧不起自己的寇准一马,最终位至首相。哪怕就是身后被人玩弄,闹得自己儿孙被街上小人骗一回,那也心甘情愿了。

本来一直以这个年代的聪明人丁谓为戒,可不知不觉间,徐平发现自己走错了路,开始踏上了丁谓的足迹。盐铁副使这差事如是,要做的事也竟开始相似。

(备注:冯拯去世后,开封有人家生了一头小毛驴,驴肚上隐约有“冯拯”二字。为免被人讥笑,冯家高价买回了这头驴,又怕真地是冯拯转世,好吃好喝养到死。这实际上是个常见的骗术,用来嘲笑冯拯虽位至宰相,但却没有所谓学问的。)

第70章 南下大道第107章 以伪收假第175章 李觏的作用第132章 疯狂时代(三)第128章 换相第223章 小术还是大道?第166章 前线指挥第182章 你是金子做的第5章 报恩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87章 地方耆老第95章 看自己的人第53章 万民云集第144章 僵局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102章 一针回魂第280章 狄青离去第48章 下忠州第239章 别做书呆子第10章 治术(一)第84章 沿边入中的弊端第109章 代君受过第29章 孙沔的麻烦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91章 大势第189章 左右各不同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189章 棉花推广第5章 公路第60章 新的门路第210章 狄青第14章 故人第175章 农事八字第97章 试探第53章 秦二第193章 烟雨三月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32章 各怀心思的同僚第110章 过河拆桥第66章 以民为师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299章 桃园三结义第5章 报恩第45章 白砂糖第79章 一剑平乱第67章 挖三司墙角第47章 带毒的饵第246章 轩然大波第95章 垂钓黄河第170章 早晚会反第152章 纠缠第212章 满载而归第277章 威力惊人第143章 我回来了第144章 阿申归来第6章 召对第97章 黄金彪的难处第115章 阿申的信第22章 两个小孩第100章 小人难防第58章 军政结合第288章 斩了就是第88章 纸醉金迷第268章 惊天噩耗第49章 应有权变第51章 绿影亭第23章 蔡襄之错第72章 废后风波(中)第158章 高丽商路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54章 做事过急第175章 农事八字第35章 三轮车第176章 拼死一搏第17章 卿非别人可比第183章 演一场戏第294章 养起来第57章 孙二郎的生意经第54章 心有不足第290章 刀拿在手里挥砍才有用(上)第66章 文臣武将第24章 嫉妒第45章 安抚第46章 收割机第254章 出路第325章 系统性失职第71章 少取多予第38章 统计学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57章 夜战(上)第14章 治术(五)第22章 清路第14章 赐名第13章 蛮人第51章 新的消息第227章 超市第24章 嫉妒第142章 勿谓言之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