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两手都要硬

李若谷微闭双目,靠在椅子上久久不语。他跟徐平不熟,两个人之前几乎没有什么接触,也说不上是喜欢还是讨厌。如果只是自己,李若谷也不会去争什么,就跟徐平不跟他争班次一样,他又何苦去争那一口闲气?都是半截入土的人了,有什么必要去得罪一个新贵?结一个善缘,也为子孙留下一条后路。

可河南府不是李若谷一个人,只要开了这一道口子,转运使司就会逐渐参与到河南府的事务中来。洛阳和河南两个附郭县与府衙同处一城就苦不堪言,以后河南府衙也会面临一样的问题。李若谷不但是无法对下属交待,也无法向后任交待。

沉思良久,李若谷才道:“此事关系非小,还是容我回去慢慢想一想,再回答都漕。”

徐平点了点头:“如此最好。现在正是秋雨时节,还不急,留守可以慢慢想。”

面对州县,转运使司代表朝廷,面对朝廷,转运使司代表地方,这是这种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而中央集权越强,派出机构的权威越重,会慢慢侵夺地方权利,甚至向新的地方权力中心转变。安抚使司管军政,与民政无涉,在其他几司中转运使司设置最早,侵夺地方权利的现象也最严重,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地方权力中心的趋势。

大体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转运使司的地方色彩越来越浓厚,其后设置的提刑司更多具有中央色彩,又慢慢侵夺转运使司的权利。历史上后来设置的提举常平也是一样,越晚设置越是代表中央利益,带有监视地方的用意。

对这一点,徐平比这个年代的所有人都看得清楚。矛盾的对立与转化,这是必然的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别说这个年代,一千年后的省级派出机构地区行署还慢慢变成地级市了呢,常设的地方派出机构,向地方权力中心转化是必然。

提点刑狱设了又废,废了复置,变来变去。说到底,是因为现在的转运使司还只是具有某些地方化的苗头,没有特别严重。天圣年间提点刑狱就废了几次,徐平刚到邕州任职就碰上一次,现在的各路提刑,是明道二年又重新设置的。

提刑司被废的时候,职权便就归转运使司。此时提刑司刚刚重新设置不久,还立足未稳,徐平不趁着这个机会夺地方州县之权,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如果朝廷给提点刑狱监督转运使的权力,再做事就要受到很多束缚。

徐平也一样对李若谷没有成见,但出于自己的部门利益,必须要借助这次开渠,让转运使司参与到河南府的地方事务中去。做不到这一点,自己要搞的一系列经济举措也就无从谈起。河南府是京西首州,所有的经济改革都要以这里为中心。

李若谷看着徐平胸有成竹的样子,感到无奈。河南府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他哪有什么底气跟徐平对抗?整治河道,开沟治渠,这种事情是无论如何也接不下来的。只有回去之后想办法,让朝廷拨钱下来,至于借口是用整修洛阳皇宫,还是修皇陵,那就再想了。

徐平喝了口茶,看了看李若谷,转过话题:“留守,前些日子朝廷有诏令,让选州县清廉能守的僚官,主持各州常平仓,不知河南府可有人选?”

李若谷淡淡地道:“此事我再想想,过些日子再议吧。”

本来想与徐平谈的就是管理常平仓的人选,没想到提起修河的事情,让李若谷一下子没了心情,也就懒得再说了。

常平仓设置于太宗当政时期,规模一直不大。在京城主管常平事务的是司农寺,三司不得过问,更加不能支用常平钱物。但另一方面,三司下面又设有常平案,自己记账,作为对司农寺的牵制。这是衙门之间常有的事情,叠床架屋,各有打算。

地方上常平仓一般随着劝农使,提点刑狱带劝农使,常平仓就隶提点刑狱,转运使带劝农使,便就由转运使司主管各州常平事务。徐平是兼任本路劝农使的,京西路的常平仓自然就归他管辖。前些天发下来的诏令,本来就跟他有关。

要以路一级统筹搞经济变革,必须要有一个机构作为依托。转运使没有行政职能,没有这样一个依托,下面的州县根本就不会理自己。徐平大约还记得课本上王安石变法,其中一条便就是在地方上用了常平仓,直至新设了提举常平这一个监司出来。这是历史的经验,徐平自然要借鉴,实际上路一级也没有比这一机构更合适的机构了。

汉朝的时候,便就开始有了常平仓,但真正完善起来,还是要到宋朝。太宗时候设常平仓的时候,功能相对很简单,就是收获的季节用市价收购粮食,遇到荒年或者青黄不接的时候比市价略低出售粮食。在这一段时间,常平仓有作用,但作用不大。

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常平仓的储存不多,也就是能够覆盖州府,下面的县里基本就享受不到好处。再一个朝廷主管的司农寺地位不高,挡不住下面州县的支借挪移,往往实物与账面数字不符。这道诏令出来,便就跟这现状有关,就一步就挡住地方伸来的手。

但徐平的用意不仅是在于这些,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由转运使主管常平仓,不再单纯地买卖粮食,而是可以用这些作为本钱经营,经商也好,开场务也好,都可以。这样一来常平仓便就成了一个有经济功能的单独机构,很多经济措施可以借这个壳子推行。

此事过于重大,朝廷里还没有决断,只是下诏令选择管理常平仓的人员。

此时下边州县的钱粮,一般来说,除了州一级的公使库等少数,基本都是由三司掌控的。一部分要送到京城,还有一部分是留在地方,留在地方的也在三司账上,地方只是代为保管,称为系省钱物。系省钱物州县无权动手,支配权在转运使司。

正是握住了钱袋子,转运使便就掌握了地方的经济命脉,可以在本路各州之间调配钱物。徐平正是借助这一条,明明白白地要插手河南府的政务。

一手用常平仓在路一级做统筹规划,一手用系省钱物侵夺地方之权,这是徐平上任之后首先要做的。只有把地方权力收到自己的手里来,才能够大刀阔府地做事情。

而用来掐住地方脖子的,就是那一条引洛入汴的河道。

(备注:常平仓由转运使经营,历史上是景祐三年淮南转运副使吴遵路提出来的。

今天只有这一更了,读者见谅,这一两天我会把欠的补上。)

第103章 必要严惩第78章 要知耻第21章 众人到来第163章 两府议事第206章 全力堵截第110章 政事不过耍把戏第109章 恩例同执政第186章 小人大恶第26章 余波第96章 改天换地第186章 世道要变第98章 民思无邪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38章 文明之师第58章 步步为营第225章 新消息第200章 谨守其成第96章 改天换地第56章 官督民办第180章 重召旧部第28章 殿中议事第86章 考虑问题的角度第119章 断尾求生第57章 两只大肥羊第49章 天津晓月第1章 宰相第35章 三轮车第11章 回庄第258章 拆借第4章 风雨邕州路第273章 示威第30章 男儿立功在边关第310章 死局第173章 布置第39章 待以客礼第210章 有来有往第39章 先来后到第185章 倾国之战第252章 惊梦第71章 两只鸡惹出的惨案第187章 时差第27章 不羁的黄河第82章 不好的预感第256章 身上的刺第2章 秀秀(上)第307章 万事皆要本钱第232章 狼烟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98章 定策第23章 秋意第125章 归正人第277章 狼狈为奸第7章 第一权臣第57章 孙二郎的生意经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97章 流年第306章 货币循环第272章 打就是了!第47章 法外之地第270章 以仁为本第225章 新消息第20章 送行第231章 陇右游骑第2章 父老第234章 导洛入汴第83章 猛虎入狼群(一)第181章 天章阁夜对(中)第166章 初战第49章 天津晓月第14章 茶法第138章 要考核了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56章 铜版第26章 庆祝第87章 言官的反击第29章 其心可诛第247章 大变将临第122章左弼右辅镇南关第12章 烟花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58章 桃花运第245章 亡周室者秦第63章 天大的功劳第285章 军制大改第37章 阶级法第139章 锄头要挥好第1章 宰相第33章 迷惑第4章 许愿第100章 铸钱第278章 杀人越货第211章 权三司使公事第33章 你是官了第103章 必要严惩第275章 税役改革第280章 善后最难第44章 打起来了第266章 我们等得好苦!第80章 花开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