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规划

回到转运使司衙门,见到谭虎带着张立平正在等自己,徐平问道:“怎么,有结果了?”

“已经查得清楚,要承揽三司铺子活计的是天津桥附近一伙闲汉,为首的一个叫什么病尉迟。这几个闲汉见三司铺子每日进出财货不少,便就想着承揽下搬货物的杂活,承机顺手牵羊偷点东西。再者在铺子里做得熟了,有人做眼,以后或偷或抢,都方便下手。”

徐平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徐平怕的是不知道那些人有什么打算,只要把事情搞清楚,地方自然会去处理,并不需要自己去过问。

见张立平站在一边有些局促,徐平对他道:“十二郎,可想清楚要做些什么?”

“回都漕官人,小人想来想去,还是只有卖酒这一条路。洛阳城人户稀少,其他营生都不易做,惟有卖酒,因为城中大户人家不少,不缺主顾。”

说完,张立平眼巴巴地看着徐平。有转运使帮忙,而且要照顾张府一大家子,他原来想的从酒楼里赊酒担着零卖就不合适了,那只能赚个辛苦钱,养活浑家孩子就不错了。要支撑起张家,最少也要开个小脚店才行,当然最好是自己买了曲来酿酒。

徐平想了想,对张立平道:“卖酒确实可行,只要人警醒一些,最少不会亏了本钱。不过你想好在哪里开店没有?这生意人少了可不行,得选个热闹所在。”

“小的还没有想好,再说洛阳城里除了天津桥北岸,也没有什么热闹地方。那里不是我这种小门小户能去开店的,还是走一走,别选一处地方。”

Wшw★т tκa n★C O

徐平看看天气,对张立平道:“你且在衙门里等我一等,一会与我一起去洛阳城里看一看,顺便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开店。”

“这种小事,小的怎么敢麻烦官人?”

徐平笑道:“只是顺便而已,我到洛阳上任,也需要知道这城市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你是本城土著,刚好给我分说一番。至于开店,路上顺便看看。”

张立平应诺,与谭虎一起在小花厅等着。

徐平回到后衙,换下朝服,问了手下公吏并没有什么公事,便就回到小花厅。

谭虎招呼了几个随从,与张立平一起随着徐平出了衙门。

洛水穿城而过,把洛阳城分成两部分,河的南边便为河南县,北边便就是洛阳县。河北为阳,河南为阴,洛阳本就是洛水北岸的意思,正与河南相对。

自隋炀帝时候宇文恺规划建造现在的洛阳皇城,便就依天上星相而建。皇城在西北称为紫薇宫,洛河比拟天上的天河,连接皇城正南门和外城正南门的定鼎门大街,对应天上的“天街”星,称为天街,天上横跨洛河的大桥,便就是天津桥。

与其他王城不同,洛阳城不是规整的四方左右对称结构。宇文恺精通天文,是按照天上的帝王星相来规划城池的,这是一座真正的地上王城。

皇宫在洛阳县,相对来说,洛阳县管的地方比河南县小得多,但也繁华得多。

不知不觉就到了天津桥,张立平指着桥头的亭子道:“都漕官人,这亭名为就日亭,桥南头也有一座叫朝宗亭,都是钱相公在的时候建的。”

钱惟演是文人气息很重的官员,就喜欢建个亭子修个池子什么的。天津桥上有一胜景名为“天津晓月”,是在合适的日子,凌晨漫步桥上,红日未升,晓月高挂,面对着桥下的洛河水,让人心生暇思。这两座亭子,最大的用处就是欣赏此景。

徐平没这份诗情,他更关心普通百姓的民生,对他来说,这就一处休息的地方而已。

进了亭子,只见两边白壁上题了不少诗句,大多都是吟咏胜景的,水平参差不一。

徐平站在亭边,看着桥下奔流的洛河,水面上不时有一片白帆,慨叹道:“唐朝时候这里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所谓神都。天津桥两侧,宗正寺、太史监等衙门众多,王公大臣如太平公主、歧王宅都在这里,景象便就如现在京城里的州桥一般。不过区区三百年,便就破落到这个地步。当年的王公旧第,废为花圃菜园,甚至还有大片稻田,世事沧桑啊!”

张立平也跟着叹了口气:“可不是,洛阳父老时常还念着唐朝时候,说那时候的洛阳城比如今的东京汴梁还要繁华。只是王气不再,现在破败了而已。”

徐平笑道:“父老们又念的什么唐朝,自晚唐起,这城火烧水淹,都不知道毁了多少次了。当年洛阳城里的老居户,只怕是万不存一,父老们也是从其他地方迁过来的。正是因为其繁华,所以才毁得彻底,这城只怕难有再起的机会了。”

依着前世记忆,唐朝是洛阳城最后的繁荣时光,以后就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很快就沦落成为一个内地普通城市了。现在的洛阳城也只剩了个空架子,勉强算个大州城而已。

感慨完了,徐平问张立平:“洛河宽广,极易行船,怎么河面上不见什么船只?除了这桥旁边的小码头,也没见装货卸货的地方。难道平常都是这样吗?”

“回官人,自小的记事起,就是如此了。洛河看着宽广,实际河道不深,到了秋冬枯水的时节,还经常行不了船呢。再者说了,洛河上游都在山里,船难行不说,也没有什么货物要外运,河上的船自然不多。”

“原来如此,这样一条河道,如此荒废着实是可惜了。”

洛河发源于陕西路商州,一路都在山区穿行,进入河南府才算是有平原。河南府平原地区人口都这么少了,山里的人户更加稀少,哪里有什么船来?当年漕运的繁荣,靠的是城里的皇室和王公贵族,从汴河黄河运货物过来,现在自然也没了。

空白的纸上好作画,冷冷清清的洛河,正是徐平所看重的。开封城里很难找这样一条水利丰富的水道,惟一的那么几个点,还都建了水磨务。洛阳便就没有这些问题,只要摆平了河南府,徐平尽可以在这水道上建各种设施,利用水力建场务。

洛河、伊河、谷水、瀍水,都是从山区流出来,汇集到洛阳城周围,这里的水利条件极其丰富,甚至可以说是中原地区绝无仅有的。利用这些水力,规划得当,甚至能建起一个工业中心。再借助洛河、黄河到汴河的水运通达四方,这是徐平心中的理想之地。

如果一切顺利,徐平倒真可能让这座城市重新兴盛起来。

沉默了一会,徐平对张立平道:“天圣年间,我家里得罪了刘太后的亲戚,不得不举家搬到白沙镇去。那个时候,我们家在白沙镇里卖酒,你知道是怎么卖的吗?”

“这个小的如何知道?官人提起此事,莫不是有什么诀窍?”

徐平摇摇头:“也谈不上什么诀窍,因为白沙镇是个小地方,虽然在金水河岸边,也并没有多少客人。特别是那些不缺钱使用的,要么到中牟县城去安歇,要么到八角镇,因为那里歇一气,就可以直接到京城了。因为这个,我们家只做穷苦人的生意。那个时候家里刚好酿了烈酒出来,做苦力的喝了最是解乏,生意也还不错。”

张立平认真听着,知道徐平是在指点自己,不敢有丝毫大意。

徐平笑了笑:“这种生意就是辛苦点,利钱虽少,好在卖的量大,熬过了那段最难过的日子。十二郎要想卖酒,一是少本钱,二来你是生手,也不好把摊子铺得大了。你若是不怕辛苦,不妨就照着当年我家的样子来,专做穷苦人的生意。我跟你说,洛河如此大好河道不能白浪费,很快就会整理出来。那个时候河上有运货的船,要有码头,码头要有装货缺货的工人,让这些人认了你的生意,也足够维持一家生计了。”

张立平没想过这些,不过徐平说自己家以前就是这么做生意的,自然就错不了。想了一想,问道:“官人,你说你们家里卖的是烈酒。烈酒我知道,也有人从京城偷偷运到西京来卖,价钱不菲。不过那酒据说在京城里并不贵,只是洛阳没有卖的啊。”

“这个你不用担心,过些日子我家里的人也会到西京来。都是老手艺,自然也会在洛阳城里酿酒,到时赊给你就是了。只是之前这些日子,你要选好地方,也要找好人手,总之一切都准备妥当。没有本钱,我家里借给你就是。”

张立平急忙行礼:“多谢官人提拔!”

徐平叹了口气:“我这是报答张相公当年的知遇之恩,你们只管记着张相公的好处,不用谢我。本来一点本钱也没有多少,直接给你们家里就是,不用说借不借的。不过呢,我想着一旦是送到你们家里的钱,只怕就会零零碎碎地花了,到时又没本钱做事情。”

“官人想的周到,确实是如此。现在张家一大家子人,只要有了现钱,都吵着要赶快分掉,有时候夫人也挡不住。若是借的钱,明言是做本,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

徐平前些日子送到张家的礼物,比做个小生意的需要本钱多多了,又怎么会在乎这点小钱?不过大家族关系复杂,钱一到手,不知怎么就用掉了,无底洞一样,填不满的。要想让张立平做事,只好用借的名义,别人不好说什么。至于到时候还不还,那就另说了。

没有保人,没有抵押,徐平能够借钱已经是了不得的恩情,张立平对此心知肚明。而且徐平说明白了用借的名义,只是方便他做事,张立平还有什么说的?

在徐平看来,只要张立平认真做事,真地做点小事业,把张知白的那一家撑住,也便圆了自己的心愿。人要知恩图报,以前在开封不方便,自己只能四时三节派人送点礼物过来。现在有了机会,便就应该保住张知白的家族延续。

徐平这次到洛阳来为官,第一件事便就是要报答张知白当年的恩情,了了心愿。完成了这件事,便就再无牵挂,要开始大刀阔斧地开始做正事了。

第47章 法外之地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第140章 党项细作第141章 留你两天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162章 枢密院都承旨第77章 未虑胜,先虑败第54章 将要离去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37章 阶级法第91章 猛虎入狼群(九)第65章 名将第18章 农田辑要第329章 私下奏对第232章 培训中心第277章 威力惊人第193章 拔牙第140章 党项细作第157章 考察的外商第15章 摆摊第268章 幕中的年轻人第25章 对决第69章 山雨欲来(下)第69章 做做样子第111章 准备渡河第7章 实际演示第17章 干脆搞大第5章 岁除第112章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第201章 两个合一第148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62章 风波骤起第43章 第一笔横财第300章 相国寺书会第89章 猛虎入狼群(七)第40章 军令之外第126章 你在骗我们?第156章 铜版第22章 忠州来人第258章 有一种态度叫沉默第61章 入社第31章 攻略(三)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47章 跑了的状元第69章 做做样子第39章 按律当斩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147章 破绽第144章 挖渠引水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1章 太后崩殂第12章 权在手,跟我走第223章 小术还是大道?第163章 邕州旧军第18章 春忙第4章 风雨邕州路第163章 准备应对第170章 文人的优越感第189章 棉花推广第48章 现场演示会(上)第102章 首告第74章 政事堂的分歧第59章 夜战(下)第177章 用番钱的人第61章 按户配炭第203章 打铁趁热第67章 挖三司墙角第40章 军令之外第178章 货币之战第2章 这个技术不好细说第167章 有虚有实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41章 串香第30章 殿试第247章 谁不知我高提辖!第37章 夜对第167章 情报第244章 孤单应对第22章 三司集议第18章 内无寇,外无民第77章 岁币不须再提第303章 崇善州进士第7章 杂谈第40章 清香白酒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45章 京城故事第92章 可以招兵第134章 假于阗国第133章 广源州南衙王第25章 官场浮沉第105章 同流合污第90章 猛虎入狼群(八)第52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第198章 演练第199章 我给你换尊佛第159章 新的考验第47章 法外之地第147章 此事极易为第199章 外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