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日本人还没有意识到日本何时开战和中国的情况没有多大的关系,完全取决于欧洲战场的情况。德军自从在基辅歼灭苏军百万大军之后继续挥师向东直捣莫斯科。希特勒没有了石油来源不足的后顾之忧,在基辅会战结束后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分为A和B两个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从南方迂回莫斯科,B集团军群由德军率领罗马尼亚、匈牙利军队向斯大林格勒进攻,意在切断苏联红军的后勤供应。
此时的德军与历史上本来面目的德军相比更多了很多在中国经过锤炼的各级指挥官。他们从中国军队那里取得了如何充分利用缴获物资器的经验法。这些军官们在法国战场上把这种经验在一次运用,虽然受到德军中传统观念军官的压制,但还是被认为取得了成功。在战斗中德军成功使用缴获的机枪和火炮加强了火力,更快的解决战斗。这种经验受到了希特勒的肯定,因为一战中德国著名的“暴风突击队”在作战时就经常使用比较轻巧的刘易斯机枪,希特勒不可能不知道。于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军就印发了大量小册子介绍如何使用可以用来加强火力的苏军武器。现在德军有经验的老兵很快就能掌握苏军SVT-40步枪、DP26轻机枪、SG39重机枪、迫击炮和轻型火炮的操作。
由于苏军失败得太快,虽然苏军一再实施焦土政策毁掉了大量可供德军使用的物资,但是仍有大量仓库落入德军手中。苏军混乱的后勤管理更加加剧了这一状况,很多苏军缺乏装备和弹药,一些迫击炮、火炮和配用弹药却被德军成仓库的缴获。每当有空出的卡车,德军指挥官就会将它们装满缴获的汽油、弹药,在卡车后面拖上缴获的火炮。在下一次战斗中德军就会先用这些缴获的火炮和迫击炮对苏军猛烈轰击,然后再用坦克和步兵消灭剩余的苏军。德国坦克部队的修理分队甚至修复了一些苏军抛弃的T34和BT坦克,漆上德军涂装用于进攻作战。这种打法使德军始终保持强大的火力,不但减少了自身伤亡而且减轻了后勤压力。
只是越接近俄罗斯的土地苏军的抵抗越顽强,经常打到弹尽粮绝,基辅战役就是这样,德军并没有缴获多少弹药。
在苏军的抵抗中德军最头疼的就是遇到T34坦克和KV重型坦克。T34装备76mm坦克炮和大倾角厚装甲,1号坦克装备的50或57mm加农炮勉强可以应付,2号坦克装备的75mm炮使用穿甲弹时都必须在近距离才能将其击毁,在使用破甲弹和碎甲弹时才能勉强在正常交战距离将其击毁。德军从1940年末开始装备的3号坦克装备的30倍口径长身管75mm炮在使用穿甲弹时也勉强可以对等的击穿T34前装甲,可是3号坦克和T34一样稀少。当德军遇上重达45吨,装甲厚达90mm,装备152mm榴弹炮的KV重型坦克时就彻底束手无策。此时德军地面部队只能召唤斯图卡轰炸机用火箭打击KV坦克的发动机部位和顶装甲,否则就只能等待88mm高射炮前来救场。为此希特勒下达命令要求新定型的“虎”式坦克装备的88mm长身管火炮必须要能击穿KV坦克的前装甲。同时希特勒还命令要给新生产的2号、3号坦克和那些突击炮装备更强大的75mm和88mm火炮。
斯大林现在非常犯愁,因为苏联虽大却没有足够的兵力阻挡德军的进攻。由于获得日军将南下的情报,斯大林已经从远东军区调出三十余万部队和大量兵器部署在波兰和白俄罗斯,都在德军的第一波进攻中损失了。此后为了阻挡德军的快速推进他又从远东调出十几个师,已经全部打光。再从远东调兵远东就只能唱空城计,那样对日本无疑会是巨大的诱惑,谁也不知道日本是否会回过头来进攻西伯利亚。远东的部队是再也不能动了,大量工厂正在东迁,苏联必须守住远东拥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苏联已经进行全面动员,军队总数仍然超过500万,但是大多数部队由新兵组成,并且缺乏装备,根本不适于立刻投入作战。可不让这些部队上去拼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德军的推进。
让斯大林略感欣慰的是今年的秋雨不但下得大而且持续时间长。苏联可没有西欧那么多良好的公路,秋雨一过路面泥泞,德军重装备经常陷在泥浆里无法自拔。而且德军越是深入俄罗斯境内,苏军的抵抗就越是顽强,不用过多的鼓动,最基层的官兵们就会出于保卫家园的朴素情怀和斯拉夫人的荣誉感拼死作战。这也大大降低了德军的推进速度。而且中国华北方面每周都会向苏方通报日军动向,还从7月下旬开始向日军发起了局部战术反击。对于弱小的中国来说能在此时有这样的行动牵制日军让斯大林甚是感动,一直到后来刘宗汉夺取外蒙的时候一直如此。
虽然一批批苏联军人义无反顾的战死沙场也无法弥补他们在军事技术上与德军的巨大差距。德军一直在艰难的快速推进,到10月中旬,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分出的A集团军群已经对莫斯科形成夹击之势,眼看莫斯科岌岌可危,这时美英两国
对日本的态度也严厉得就差最后通牒了。刘宗汉从各种迹象判断日本马上就要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动手。
这些迹象包括从9月初开始日军先后向徐州方向和武汉、南昌方向发动了两次大规模进攻。日军这次进攻不以占领实地为目的,一直想寻歼中国军队主力,华北人民军总参谋部判断这是日军对中国军队的预防性打击。从田中隆吉传递的情报看,日本陆军已经借着侵华的幌子将部队扩充到71个师团和大量独立旅团和守备队,海军航空队也装备了新型舰载机和陆上攻击机。在刘宗汉看来日本还借着这次作战试验新兵器和新战法,比如在两次战役中都使用了空降部队。在这个世界上人民军可以说是使用空降兵的先驱,对空降作战不是一般的熟悉,结果日军在人民军后方空投了两百多空降兵是有来无回。对国军使用空降兵的效果就不同了。第一次百十人的日本空降兵在日本轰炸机的配合下把守广济的曹福林的军部给端了,把曹福林身边的卫士几乎打光。第二次日军在田家镇要塞对岸的富池口后方空降三百余空降兵,严重扰乱了国军的防御,但是由于田家镇要塞的守军死战不退,正好赶上常凯申公调陈庚所部人民军反击广济,人民军及时出击歼灭了突入的日军才夺回了富池口。
你说你日本人本来就头脑不灵活不老老实实玩玩儿拼刺刀,搞什么空降作战呀。一个空降兵的价值能是普通步兵比的吗?竟然把空降兵当敢死队用,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不过这倒是让刘宗汉知道日军南下作战时肯定会有空降作战的戏码。
这两次战役除了日军的空降作战比较新颖以外,日军很多新兵器也纷纷登场。比如说轻便型的90mm迫击炮一看就是仿制的人民军82mm迫击炮,只是口径变了。再比如仿捷克式机枪的轻机枪、新式攻击机,在日本舰队逼近连云港炮击时,出击的人民军飞行员报告日本军舰装了新型防空火炮,这是来找人民军当陪练的啊。
有时候当当陪练也不错,可以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水平。这两年华北这边也没闲着各项工作正在按照计划稳步推进。从欧洲运来的二十万犹太和其他民族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加入使华北的制造和研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三个分布在山西、陕西、豫西重工业基地群已经初具规模,能够提供系列工业装备和武器装备。三个大型氮肥厂已经进入正常运转期,几百万亩旱田兴修了水利设施,农村合作社中牛马已经比较普遍。宁夏、甘肃和新疆的哈密、迪化周边地区已经完成土改,这那里若有人还用族群矛盾挑拨离间的话一定会被大口啐一脸唾沫。谁不知道是人民政府分给老百姓土地,让老百姓不再受地主和巴依老爷的欺压?那些汉人和洋人是占了地,可是人家教咱怎么种粮食收成更高,人家盖了工厂要用当地工人,只要你识字会说汉话就能当工人拿工资。再说盖工厂的时候当地人去干活是少拿钱了还是政府少给谁家置换出工了?有了这些社会的进步打底,后方绝对是稳固的。
中外技术人员经过两年的努力总算解决了铁路在风区遇到的问题,把兰新铁路修到了哈密。铁路一通,内地的人员和工业装备就可以运进新疆,新疆出产的粮食棉花毛皮也可以运往内地。铁路修进新疆让华北的实力大大增强。江天阔得以在新疆布局工业,为利用犹太人的资金和技术开发新疆奠定了基础。
在兰新铁路暂停建设的一段时间里,修筑兰新铁路的铁道兵被抽调到东线。在这里从张家口到前线之间一条窄轨铁路已经铺设完毕,向前线输送物资的能力大大加强。往日摩肩接踵向前线运送物资的挑夫队和小车队已经不见了,代之以每天在铁道上奔驰的小火车。由于内蒙古勘探出大型煤矿、铁矿,通往归绥等地的铁路也开始规划。
金属产量仍然卡脖子,但是经济委员会还是强制停止小矿井和小冶炼作坊的生产。这些小规模开采和冶炼污染太大,效率太低。为了避免污染土地、节约资源和人力必须要关停。现在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么紧张的时候了,不但华北的几个钢铁基地持续扩产,而且四川刘湘创办的炼钢厂被常凯申扩建已经达到年产量一万吨的规模。常凯申公为了从华北换取更多的武器和物资还在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大量开矿并让华北派遣技术人员就地建厂冶炼在卖给华北。广西的李宗仁也邀请华北技术人员到广西去帮助开矿建设冶炼厂。这样华北现在理论上是在运用全中国的资源,压力自然小了许多。至于技术人员则有很多现成的,从1927年以来已经培养了数万大学毕业生,再加上从欧洲来的万余技术人员,华北的技术力量空前雄厚,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生产能力的积累。
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新装备的研发。随着飞机飞行速度越来越高,飞行员在飞机高速状态下生存几率很小,于是1940年底,华北空军开始装备弹射座椅。这大大降低了飞行员损失率。1941年初,华北空军的对空火箭装备了近炸引信,大大提高了对敌机的毁伤效率。因此,在日军对中
国进行的预防性打击中没有敢深入华北进行轰炸。
技术人员数量的增加和水平的提升使航空研究院能够一次拿出两种新战斗机型号。一种类似“歼6”的放大型,很多零件和“歼6”通用但是采用新翼型,比“歼6”飞得更快、更敏捷,火力更强大,作为前线战斗机和截击机使用。另一种战斗机装备1725马力气冷发动机,新翼型、空战襟翼,就连发动机的废气也向后喷出增加了十几公里的时速。其最高时速可以达到699公里,并且水平机动性接近日本零式战斗机,爬升性能则超出甚多。其以空战为主要任务时只使用机内燃油作战半径就可以达到一千五百公里,是真正的制空战斗机。空军决定用新型前线战斗机替代原来的“歼6”各种改型,不过新飞机仍被命名为“歼6大改”,制空战斗机则被命名为“歼7”。航空院还给“歼7”同时设计了加装空中加油装置的改型,只是刘宗汉认为现在还没有必要便没有生产。
为了能够轰炸东京,航空院研制出了空中加油装置,并把两架TB3轰炸机改装成了空中加油机,一个中队的“轰3”正在进行空中加油训练准备给裕仁点颜色看看。“歼5”战斗机现在则被改得面目全非。航空院新设计了更加纤细的机体和半埋式弹仓,更加装加厚重的装甲和两门25mm加农炮以及10个火箭发射导轨让“歼5”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强击机,以“强2”的序号入役。
陆军的新式武器也在不断涌现。人民军在完成7mm口径子弹的换装后已经开始逐步给一线部队换装以63式步枪为原型设计的自动步枪,再配合7mm班用机枪和7.92mm通用机枪、7.92mm狙击步枪以期形成完善的班组火力配系。刘宗汉下一步准备开始进攻,攻击手段就必须完善,让战士们抱着爆破筒去炸碉堡的事情要尽量避免。采用德国技术的57mm和82mm无后坐力炮已经设计定型,自有技术的40mm火箭筒及其弹药早已经存了一仓库。炮兵部队开始列装新型75mm山炮、105mm山炮、85mm加农炮、130mm加农炮、152mm加榴炮和12管90mm火箭炮、6管127mm火箭炮。所有的新型身管火炮都设计有炮口制退器,使用轻型炮架,使火炮能够尽量跟随攻击部队前进。
命名为“狮”的新型主战坦克也完成了测试。“狮”式坦克的作战条件想定是进行集团突击,劈开敌方防线或迂回进行大纵深突击。这种想定肯定会使“狮”式坦克必须经常正面突破敌人的阵地,面对敌人的坦克和反坦克火力,抗打击能力必须要强,而且其损耗肯定比“虎”式坦克要大,所以被设计成既有强大的火力和装甲又尽量成为低值易耗品。由于“狮”式坦克采用发动机横置的布置使坦克长度降低,需要装甲包裹的面积较小,如此“狮”拥有27吨的战斗重量的前部装甲达到75mm。其拥有一个类似T54坦克的半蛋形炮塔,装备85mm坦克炮和一挺并列机枪,装备的400马力柴油发动机和宽履带让“狮”在各种地面上行走如非。但是半蛋形炮塔限制了火炮的俯仰角,无法在企图较大的地形作战。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坦克的行走系统和操纵、观瞄系统相比“虎”式也比较简易。但是作为集团作战的坦克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援,简易的系统也将就能用。当然,“狮”还有一个全面提高版的兄弟被命名为“雄狮”,只是价格更高,需要更多的生产工时所以没有投产,只是计划用其底盘生产一批122mm和152mm自行火炮。
这些新式武器的效能相对于日军同类武器来说已经很强大,但生产速度太慢。其中原子弹的开发在原子研究所实际观察到原子裂变会产生巨大能量后已经实质性实施阶段。要建立核工业需要大量投入,江天阔不得不挤占军工生产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核工业建设中。在秦岭、太行山和戈壁中要建立一系列工厂和试验场的工作象巨兽一样吞噬着本该供应部队换装的物资,这已经让前方的将领甚多怨言。开发原子弹是个绝密的工作,华北政府和军内高层知道此事具体情况的也不超过20人。由于人民党和赤党高层在此事上高度一致才把将军们的怨气压下去。姚松志从欧洲一回来就消失了,因为他被任命为原子弹研制的具体协调人不能见光。
1941年10月底德国中央集团军群逼近莫斯科,仍然看不到苏军遏制德军前进的势头。此时英美对于日本的态度已经强硬到无以复加。10月17日,英国重新开放中缅边界,允许中国购买的任何物资通过。这明白无误的就是表示和日本决裂,当然也可能有希望中国加强一点力量,能在日本和英美开战之后起到牵制日本的作用的想法。
10月27日,英美宣布将在12月前对日本实施完全的石油禁运,这是在逼着日本宣战。刘宗汉一边担心南洋那边的安排一边随时准备听珍珠港的炸弹响。
果然,11月16日,星期日,世界各国的电台疯传日本袭击了珍珠港,日本也对英美宣战。终于打起来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