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虚位让贤

崇祯四年的这个冬季已经变得有些难过,各部官员都战战兢兢的打起精神来办差,唯恐有什么闪失,他们都知道最近皇上的心情不好。兵部已经是忙翻了天,各种所缺的补给都开始运往锦州。若不是现在正是冬季,只怕还要按着新的兵制开始义务征兵。最忙的还属内阁,各种各样的奏折都要先到这来拟贴黄,又要给出解决方案供皇上选择。

在先前几天,刘鸿训还强自撑着到内阁办公,但一场大雪后,就着了凉发起热来。作为次辅的韩枇θ萌怂退馗菅撕眯┨觳庞械闫鹕?br /

这样内阁只还剩下三个内阁大臣主事,忙得是一团乱。好在女真人没有继续南下,马世龙的增援人马到达宁远后,事情才渐渐少了。

这天大雪过后,吏部左侍郎成基命刚下值回家就接到首辅的请帖,请他到府中一叙。成基命拿着请帖看了又看,心中微觉怪异,这个时候首辅找他会有什么事呢?现在吏部还算安稳,又有李尚书坐堂,料来不应该是吏部的事情。难道是首辅大人闲不住,要自个去汇报下部里的情况?毕竟刘鸿训一直分管着吏部,让他这个左侍郎汇报工作再合适不过。想到这,成基命不敢怠慢,连忙乘轿前往首辅大人府邸。

至从当今皇上登基后,锦衣卫给发配到德陵作了护卫,特务刺探活动就极少了,大臣们也没有前几朝那么避忌。平日三两个相熟的大臣下了朝,一起喝酒吟诗,甚至谈论朝政,皇上也不以为忤。铭心堂的几位《明刊》主编就经常上朝下朝聚在一起谈论国事,有一回,黄宗羲带着几人跑到了天工学院和一心学院探讨本朝弊端,给御史抓了个正着,马上就参了一本,结果皇上只批下‘于制不合,其心也善’八个字,训斥一顿后不了了之。打这以后,大臣们知道了皇上的心思,除了不拿公事回来做,其他也就没有那么严格了。

成基命进了刘府,仆人一早就在等候,他刚进门就给引到了刘鸿训的书房门口。只见刘鸿训正坐在书桌前写东西,一瞥之下,发现却是在写奏折。成基命就在门跟前侯着没有出声打搅,静待首辅写完。

刘鸿训写了会,抬头略要思虑,却看到门外的成基命,他连忙起身,笑呵呵的道:

“行之来了,怎么不出声站在门口?来~来来,快坐下。”

成基命原字靖之,后避宣宗讳,改为行之。时人相见,唯有相熟才以字称呼。刘鸿训虽喊得亲切,但成基命还是按制行了两拜礼才坐下。

“下官看到大人正在写奏折,等一下也是应该的。”

刘鸿训一边答礼一边道:

“行之客气了,又非在朝堂,不用这么多礼数。来人,上茶!”

见有客人来,刘府的小厮们早就准备好了茶水,刘鸿训一吩咐,马上就有仆人端了茶上来。成基命刚下朝没有多久,热水都还没有来得及喝一口就过来这边,现在喝了几口热茶,暖了下身子,顿时觉得浑身舒服。

“上好的西湖龙井,觉得怎么样?”刘鸿训也喝了口道。

“好茶!大人今日气色不错,贵体无恙,下官就放心了。”

“有劳挂怀!老夫的身子,自己清楚,一时好一时坏的。老了,人就不中用了。”刘鸿训自嘲的笑道。成基命听罢不由打量了下,发现首辅这几年确实老的很快。与四年前相比,不仅两鬓霜白,额头的皱纹也深了许多。

“首辅为国事操劳如此,令我辈汗颜,下官以为,首辅身系中枢,还是要多保重身体才是。”

“老夫这身体算得什么,只怕耽误了皇上的大事。皇上年纪虽轻,但心高志远。你们身体健壮要多帮着点才是。”

“下官谨听大人教诲!”成基命依足了下官的礼仪。

刘鸿训放下手中的茶杯,感叹道:“行之你也别下官什么的,从岁数来看,我也不过痴长你一二岁,若从官龄来看,我还晚过你中进士。唉,我这首辅也是当得蹊跷,昔日皇上留我在内阁已是隆恩,又将首辅相授,我是以死相报才能对得起皇上。”

“首辅这几年为皇上尽心尽力,满朝文武都有目共睹!”成基命客气的应对道。

刘鸿训摇头微笑道:“这不算什么,没有皇上支持,我这首辅早给人打下台了。为臣者总要替君分忧,行之老弟这几年在吏部将考功司整顿得不错,虽不能完全杜绝下边官员徇私舞弊,但比之先前要好了很多。”

“多谢首辅夸奖!下官也是尽绵薄之力”

“老弟,吏部的事情任重而道远,大明经过数百年的侵蚀,这下边官员们…只怕是象海忠介这样的人少之又少了。”刘鸿训顿了顿又道:“皇上虽然给文武百官增加俸禄,但是人心不足,官场的贪污之风不是一下就可以刹住的。现在卷宗上说得好像官员们都清廉如水,实际上不问也知。就是老夫,每年人来客往的,要辞谢的书仪也有几千两。吏治乃是朝政根本,下头的官员若是贪赃枉法,层层相护,朝廷纵有良策也给弄成四不象。咱们在朝为官,地方上如何都是靠下边报上来,行之,这里可要心中有数啊!”

成基命不知道首辅请他来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是暗示他有什么事情发生,还是要他去做什么呢?他一时又想不明白,但这当头他也不能不答话,便含糊道:

“首辅大人说得是,下官在考功司整顿,也是让四品以下的官员依据政绩来补缺。这地方政绩历来都是上司考核,要想知道有没有作假,除了巡查御史到处走动,下官对此也是头疼得紧。”

“嗯,老弟总要另寻他策,有机会可以跟皇上通通气。吏治总是要翻倒再来的,历年的整顿也是杀鸡敬猴。月前老夫曾跟皇上提及此事,皇上曾言,要想各地官员洁身自爱,须得用回太祖皇帝的方法,狠狠惩治一批。老夫也深以为然,欲将此事交付与你,把全国各府的官员都实查一遍,有过错者严惩不怠。”

“这…”成基命一时不知如何接口,若真的查抄起来,只怕没有多少人能躲得过。本朝太祖皇帝为惩治贪官,几乎将地方官员都杀了个遍,其中不乏一些好官也枉死其中。现在大明形势不如当时,这些支撑大明王朝的地方官虽不少是朽木,但要是一下子将官员杀尽,王朝不是倒得更快?首辅找他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吗?成基命极不赞成这种作法,虽刘鸿训说这是皇上的想法,但他还是鼓起勇气反对道:

“首辅大人,皇上存有此心,下官明日便写奏折谏议,请皇上慎重其事。下官以为,吏治有如治病,所谓病去如抽丝,不可以猛药伤了本原。遽然惩治大批官员,朝廷震荡便违了肃清吏治的本意。吏治是需整顿,但不能过急,不如从一省做起,分数年完工。吏治的事还望大人三思!”

刘鸿训哈哈一笑,起身道:“好,说得好,我真没有看走眼。”

成基命愕然道:“大人,这是…”

“行之,你不迎合圣上,有自己的主见识大体,这很好!我没有看走眼啊!先前那些话,皇上是对我说过,但已经给劝谏回去了。”

成基命也非笨人,瞬间就明白刘鸿训的意思,刚才说的话自然是为了试探他而说的。

“下官愚钝,还请大人赐教!”

刘鸿训也没有多做解释,走到书桌前拿起面上的还未写完的折子,递给了成基命:“这是方才我还在写的折子,你先看看!”

成基命双手接过折子,只看了一会便吃惊道:“首辅大人,怎的你要致休?”

刘鸿训微点点头:“嗯!”

“这是为何?”

刘鸿训苦笑道:“唉,自己的身子自己清楚,做了四年的首辅,身体大不如前,皇上虽恩宠依旧,但我还是决意致休归里。”

成基命不禁有些疑惑,开头首辅还在讲要以死相报皇上,怎么现在又提出致休归里?当然这话他也不便相问,便道:

“首辅大人身体方好,又在多事之际,岂可轻言身退,皇上必然不允!”

“正是因为皇上恩重,老夫才想着致休。现在精力不足了,再坐在首辅的位置上,只怕耽误了皇上的正事。入冬后,我就跟孙慎行大人商量过,他也是年老多病,准备让贤了。明年开春,就有许多事情要办,内阁让我们占着虚名不做事是不行的,现在内阁实际只还留有三人,岂不是要将他们也累垮了!”

成基命听了不由肃然起敬,他掌管吏部多年,知道官场中人都是巴不得削尖脑袋往上钻,特别是象刘鸿训坐到首辅位置的大臣,已经是到了为臣的极致。若没有人为难,一般都是要坐到老为止。刘鸿训在恩宠之际却主动让贤,不得不让人敬佩。

“首辅胸怀宽广,下官拜服!”

刘鸿训摆了摆手道:“不说这些,老夫行事只求对得起皇上,对得起天下就行了。老夫致休后,内阁需要补充,若无意外,韩象云(韩瑁┙尤问赘āN乙馔萍瞿闳肽诟蠓止芾舨浚圆沤袢涨肽憷匆恍稹!?br /

这番话对于成基命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首辅推荐多半是可以进内阁的,从左侍郎升到做内阁大学士就是升了两级。成基命虽不热衷官位,但心底还是泛过一阵喜悦。

“蒙大人错爱,下官何德何能!六部的各位尚书治国经验老道,廷推必然以各大人为主,下官不敢存这妄想。”

刘鸿训自负的一笑道:“你倒不要妄自菲薄,虽是廷推,可也要皇上的同意。你在朝中官声不错,再加上老夫的推荐,应该没有问题。”

成基命知道他说的是实情,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下官不明白,大人为何要举荐在下入内阁?从名望,资历来看,比下官好的人不说在野的,就是朝中也有许多。”

“按你所说,好过你的人却是不少,但却不是我要找的人。”刘鸿训敲了敲桌子答道:“皇上欲励精图治挽回大明的颓势,这自然是天朝之幸。但皇上毕竟年轻,许多事情需要快刀斩乱麻,也需要辅以文火,慢慢煎熬。内阁中,韩大人为人稳重,但却接近保守。贺大人年轻俊杰,其他都没得说,只是历事少,容易将事情办过头。若天子有什么决断,老夫恐韩大人一味劝谏拒绝,伤了皇上的进取之心;又恐贺大人只是听命行事,最终将事情办砸。所以老夫希望找一个能够明白皇上苦心,又能顾全大局,帮着皇上拾缺补遗之人。老夫任首辅四年,也没有拉结过什么党羽,就是跟行之老弟你也是私交有限,此番找你说这些话绝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为皇上找寻一位吏治改革的人才。老夫观察你也有段时间了,不会看走眼的!”

听了刘鸿训这番肺腑之言,成基命着实感动了,他起身行礼道:“下官必不负首辅大人的重托!”

刘鸿训连忙还礼:“咱们都是为了国事,不必如此多礼。来,坐下喝茶。”他自己也喝了口又道:“皇上行事每每都有出人意表,望行之以后奏对国事,都以天下为重,若皇上所作所为实有益于大明,即便不合祖制,也要支持。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拘泥不化只会让大明越陷越深。”

“下官受教了!”成基命说得甚是诚恳,之前他象朝中许多人一样,对刘鸿训当任首辅,多少都有些替韩璐虮Р黄剑暇沽鹾柩挡攀峭蚶氖荒甑慕浚圩世趺幢鹊蒙虾.现在他却是知道以刘鸿训的胸襟做这首辅当之无愧。

成基命与刘鸿训再无隔阂,喝过一轮茶后,成基命也不避忌的问道:

“首辅大人,这次若是荣归后,内阁将还有谁补进来?”

刘鸿训思虑一会道:“嗯,现在英国公风头正健,孙承宗大人又去了辽东,只怕入内阁是意料中的事情,就算朝臣不说,皇上也会提出来。”

“内阁是要有一位知兵的大学士,英国公入阁正好!”

“至于还有一位,只怕如你所说真的是要廷推了。工部左侍郎刘宗周倒是条件不错,资历,才识都是有的,老夫先前也很看重他。可惜他少年得志为人太傲,若他掌权,只怕与皇上不得相处。你看他从万历二十三年中进士,一语不合就引疾归里,为官的时间还不足老夫。他这样的人,或许为仕林清流所重,但作为辅臣,意气用事乃大忌。是以老夫不选他!”

“吏部右侍郎何如宠倒也不错,只不过稍差于你,既然吏部进了一位,那么就不好在取他了。礼部左侍郎李标条件也可以,不过年纪偏大了些,右侍郎温体仁呢,只怕得不到大臣的推荐。剩下这一位,只怕还是要听皇上的决断。”

成基命消化了刘鸿训的分析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人选多半还是看孙大人举荐的是谁?”

刘鸿训点头道:“极是,极是!不过是谁入阁影响有限,现在大明最紧要的就是兵,吏,户三部,一旦女真人的攻势减弱,皇上必然会再拿吏治做文章,行之要早做准备。”

刘鸿训已然将成基命作为自己的后继之人,成基命也大是佩服这位为国为民的首辅大人。当下两人相谈甚欢,直到傍晚时分才离去。刘鸿训原本还想留着他在府中吃饭的,但转念一想,大臣相交虽然皇上不追究,但毕竟惹人闲话,还是慎重点好,也就没有再挽留。

见完成基命,刘鸿训心情大好,吃过饭,连夜将奏折写好。在奏折中,刘鸿训不仅推荐成基命入内阁,还将他们这次会面的经过也写了进去。毕竟有些事遮挡不住,还不如直接上报圣上绝了后患。过了两日,他又去了趟孙慎行的府邸,两人商议一起上书皇上,致休归里。

至从广宁兵败后,两位内阁大臣因病出缺,孙承宗又去了辽东,朝中不少人都把眼睛盯到了内阁大学士的位置上。毕竟崇祯朝的内阁大学士不比以前,不再是一个正五品的小官,而是从一品的朝廷重臣,权力已然凌驾在六部尚书之上,内阁大学士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

是以,刘鸿训的折子还没有递上去,那些串门路的人陡然多了起来。人去得最多的便是韩璧母。媸倍加腥嗽谔锕Ш颍愕煤不厌其烦,索性让家人把求见的官员一律挡在门外。最惨的还是贺逢圣,论资历他是最浅的,前来拜访他的官员无不都是远胜于他,他又不能象韩杷且谎锤霰彰判豢停缓每嘈σ徽帕秤Ω丁?br /

我听了贺逢圣的诉苦不由大笑不已,那些前去他门前走门路的也太笨了,不知道贺逢圣于我无话不说,纯粹是自讨没趣。少不得我还要给他们一顿训斥!

看罢刘鸿训两人递上来的折子,让我有些意外。他们能够主动退位让贤,不由得我不感动。特别是这几年他又尽心尽力的帮我打理朝政,若不是他主动提出,我倒还真不好开口让他致休。对于这样的一个臣子,我也不能让他太吃亏。沉吟一会,就有了想法。至于新进的内阁人选,倒让我颇费了一番心思去思量。

第264章 两位国公第8章 南粮北调(中)第173章 再起争执第170章 惊天计划第189章 何处寻君第17章 皇权造势(上)第289章 官商第108章 两个阴谋第110章 北国恩怨第240章 选择第269章 情由第4章 出宫第59章 损兵折将(中)第132章 兼职说客第159章 再接再励第87章 鼎立局势第115章 模拟实战第298章 应势(上)第27章 出航第174章 傅山归来第76章 风雨欲来第267章 远图布局第129章 对酒当歌第186章 明荷战争(下)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2章 是梦非梦第67章 臣子的无奈第155章 改行建庙第136章 网开一面第173章 听案(下)第27章 出航第99章 广宁之失(三)第106章 峰回路转第13章 意外惊变(下)第186章 明荷战争(下)第67章 臣子的无奈第51章 各施其道第83章 南北对峙(上)第89章 秋赋时节第174章 傅山归来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14章 越俎代庖第182章 两头敲打第137章 两向夹攻第51章 进退两难(上)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九十六章第150章 注定的缘分第129章 远方客人(下)第134章 方案图纸(下)第117章 热闹诗会(上)第157章 绝不妥协第187章 疑云重重(下)第191章 快刀乱麻第290章 难处第71章 两位巡抚第153章 五点要求第155章 纨绔子弟第261章 驻兵第285章 构建平衡第113章 演习开始(下)第152章 再据优势第297章 报纸第232章 扶持计划第160章 强硬政策第71章 两位巡抚第44章 进犯朝鲜第180章 放假&演戏第64章 烦事一堆第132章 兼职说客第142章 谁有着数第161章 迁移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166章 苦等第167章 围城第63章 各自息兵第139章 呼啸而来(下)第56章 退兵(上)第78章 河南之变第111章 攻占双方第66章 出发第141章 发配东南第28章 海战第120章 另起炉灶第124章 身份悬殊第161章 迁移第191章 快刀乱麻第41章 会战第290章 难处第149章 碰巧邂逅第86章 女真内政(下)第11章 应对计策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132章 一场虚惊第105章 疑点难点第92章 风花雪月夜(中)第304章 复职第83章 扬州风波第8章 南粮北调(上)第206章 暗含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