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官商不法

在去南京城外的港口路上,一主一仆正缓缓而行。后头的黄安大包小包的挂满了身子一步三晃的,还没出城多远就已经满头大汗了。前边作书生打扮的黄宗羲却是手持一把纸扇,边走边欣赏长江岸边的景色。因为已是漕运时节,江面上帆船往来不绝,这跟他第一次来南京的时候何其相似。当年皇上刚刚登基,他为了父亲黄尊素的冤案,想在南京集结被魏忠贤害死的大臣后人,然后一齐进京向新皇诉冤翻案。但结果还没有等到他们行动,皇上剪除阉党,撤除天启年间冤案的旨意就传来。其后他们这一批人在张溥的带领下结成复社,一齐在南京城谈书论道,清议朝政。后蒙皇上相召,复社领袖人物都招入铭心堂,复社的成员要么中了进士分在四方做官,要么回了原籍,南京士林再无当年复社集会时的声势了。

遥想当年,黄宗羲不由感触道:“当初在南京结社我们这批人还真意气风发,黄安,你还记得那时尹山大会的盛况吧?”

黄宗羲说完还在往前走,等了一会却不见后边有人接话。他把折扇一收,回头看去,只见黄安正停在后边,双手扶膝,气喘如牛的休息。黄宗羲不由笑道:“当初我就说不要买这么多东西,现在又舍不得丢。大包小包的,我们这一路奔波,你可有得累了。”

黄安苦着脸道:“少爷,您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您又不肯住在陈老爷那,我们吃穿用度都是用自己的,哪样东西不要买啊!您的俸禄又要自己吃穿用度,又要寄给老夫人,不省着点怎么过啊?!要是住在陈老爷那,可就省下不少银子。”

黄宗羲闻言正色道:“我尚未到任,原本以私交到陈文一那小住无可厚非,但毕竟身为巡查御史,跟其他官员结交过密容易落人口实。再者,既然我不宽裕,陈文一拖家带口的住在南京城内怎么好去叨扰他。”

说到这些原则性的东西,黄安知道自己少爷的秉性,自然不会说那些千里做官只为钱财的话。他再怎么不读书,也知道朝廷公布管理官员的新三条,当年明刊可是对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宣扬和讲解,少爷没少在他耳边念叨。他抹了抹额头上的汗,耸肩道:“少爷说得对,所以我才大包小包背着啊!现在时候也不早了,我们先搭船去扬州嘛?住在李老爷那总没有问题吧!”

黄宗羲摇摇头道:“我昨日不是跟你说了嘛,我们先去淮安!”

黄安不解道:“淮安?为什么?两淮都转运盐司不是在扬州城内嘛,那天去拜会李老爷的时候我都看到了!”

黄宗羲笑道:“这个本少爷自然知道,我们先前去孟明兄(李邦华字)那里,是私人之交。现在到了上任的时间,既然是巡盐自然要到有盐的地方去。给那些转运使们知道后,怎么可以查得到实情!上回听宋献策说官员如何到地方巡查,私访就是头一条。两淮盐政下边三个分司泰州、淮安、通州,以淮安离扬州最远,又是产盐最大的分司。若是盐政有什么问题,在淮安肯定可以查得出来。等查得底细后,我们再去拜会都转运盐使司里的大人们。”

黄安听得瞠目结舌道:“原来如此,少爷真聪明,那些官儿们可有得受了!”

“好了,时候已经不早了,咱们到港口租艘小船,从水路出发!”

黄宗羲他们就是要找一条小船去淮安,走水路比走旱路快捷,也省力得多。在江南一带的水乡有很多小船停靠在港口,他们以载客运货为生。黄宗羲主仆一到港口,那些船主就知道有客人上门了,都从船上站起身热情的围了上来。

“客官,搭我的船吧,我的船可是在南京城出了名的又快又稳!”

旁边一艘船的船主也热情的抢生意道:“啊呀,这位公子一看就知道您是读书人,搭我的船吧。今年搭我的船去京师科考的举子中了三甲进士,您也沾沾进士老爷的贵气,下回会试也能高中!”

另一个船主也道:“我这船也载过进士,而且还不止一个,公子”

黄宗羲没有理会船主们的七嘴八舌,正想着选哪艘船的时候,突然看到不远处停着一艘小船,船主却没有过来拉客。他仔细一打量,那船主大约四十岁许,可能是常年在水上,面上一脸的沧桑,双手却是粗壮有力,手掌布满了厚茧。他虽然没有过来,但眼神却是望向这边,显然他也希望黄宗羲他们能搭自己的船。黄宗羲略觉得奇怪,便走过去道“这位大叔,你也是搭客的?”

那船主没有想到黄宗羲会过来跟他说话,有些慌乱的回道:“啊,是,公子,我的船也搭客,价格很便宜。”

还未等黄宗羲搭话,其他的船主又围了过来道:“公子,还是别搭他的船,您看,他的船都不是用来搭客的,是原先运盐的船,又脏又破,不合公子的身份啊!”

听到是运盐船,黄宗羲心中一动,便对那位大叔道:“我要去淮安,你的船能不能去?”

“能,我对那的水道很熟悉!”那位船主大叔连忙答道。

“大叔,就我们主仆两个你看要多少银子?”黄安首先问道,现在两人的钱都归他管着,提到银子他自然关心。

“五钱银子的船费,再加上一钱的过河费,就收您六钱银子。”

黄安还想讲价却给黄宗羲打断道:“好,那就一言为定!黄安,上船!”说着大步跨过舢板。

黄安翻了翻白眼,一副肉痛的样子跟了上去。

小船很快就出发了,船上确实很简陋,只有船舱搭了个竹棚,放置了几个供客人坐的位子,从宽敞的船头可以看得出来,这艘船更适合用来运货物。黄宗羲欣赏完两岸的景色后,挑了个时间道:

“大叔,我看你这船以前是用来运货物的吧?”

那船主一边划船一边笑着道:“公子叫小人大叔,小人可担当不起,这里的人都叫我老张,公子就叫小人老张吧。”

“哦,老张啊,刚才听那些船主说,你以前是运盐的,运盐可是一个赚大钱的买卖,怎么会来运客呢?”黄安直接问道。

听到这,老张原来的笑脸变得黯然起来,过了一会才道:“不瞒公子,小人的船以前确实是运盐的,就是在淮安那运盐到湖广。后来没有了盐引,这盐就运不成了!小人没了生计,只要在运河附近运货搭客为生。”

盐引就是朝廷批给商人买盐的凭证,在大明开国之初,大明的盐政都归官府管理,煮盐的灶户所产的盐都归朝廷所有,然后再由朝廷组织到大明各地方贩卖。但由于备受剥削的灶户对此制度不满,发生大规模的逃亡,盐法难以为继。与此同时,九边军粮空缺,于是有了开中法,商人运粮到边关便可获得盐引用来购买食盐贩卖,每一盐引四百斤。其后,嘉靖年间叶淇变法盐政,商人只需缴纳一定银子便可获得盐引。贩盐逐渐从官府里剥离出来,除了正课的实物盐外,其余的都直接承包给商家。

黄宗羲奇道:“这盐日日都要吃,断没有卖不出去的,怎么会没了盐引?”

老张叹了口气道:“转运司的官老爷没有发下盐引,即便有处卖也没有处买。”

“你们不是世袭运盐嘛?转运司的人怎么会不发盐引的?”

此时小船已经进入直线航道,可以顺着江水直下。老张把好船舵后,坐近黄宗羲他们道:

“听公子的口音,你们也是江南这一带的人吧。现在反正也是空闲,既然公子有兴趣知道,小人就唠叨几句。”

黄安插话道:“老张你猜得真对,我们是浙江余姚人氏,你到过很多地方嘛?你家怎么作上盐商的?”

老张似乎回忆了会才道:“这就说来话长了,我们原本就是淮安府的渔民,世代都在江边讨生活。后来在小人曾祖父的时候,我们三乡八里的三十六家渔民一起凑钱接了朝廷的盐引,然后再分批运往指定的府县贩卖,已经有百余年了。我老张原以为自己会干一辈子,然后再传给儿子。没想到今年我们领出盐后,在港口装运时被转运司查出我们的船里带了私盐,司里的老爷马上就取消了我们承运的凭证。”

“原来是带了私盐被惩治!”黄宗羲知道江南这边的小商民为了能够作大生意,往往会几家联合起来推举一人出面成立商行,赚取的钱财就按约定分配。

“不,不,”老张分辩道:“不是啊,当时我一直陪着老会长去领的盐,那都是验检所称过的,上头标着秤重、日期。老会长怕有什么意外,每年都会留在盐场码头亲自看着。我们的盐袋根本就没有人作手脚,可是官爷巡查的时候,却秤出我们的盐比朝廷定制的重了,说我们夹带私盐。”

事情出乎了黄宗羲的意料,他不由道:“有这样的事?你们可以到他们说清楚啊?”

“公子,这样的事情怎么说得清楚。老会长没办法,想找司里的老爷说情,可他们连们都不给我们进。老会长觉得对不起大伙,断了几十户人家的生计,结果一病不起就这么去了。”

黄安却是个鬼灵精,想了想便道:“我看啊,肯定是那些官老爷们想讹你们的钱,要你们去送礼。你们这么多人,凑份子送礼不就行了”黄安还没说完就给黄宗羲瞪了一眼,剩下的话顿时吞回到肚子里去了。

“啊,我们都是小本的买卖,每年要交盐引的钱,路上过河进城的都要给银子,一趟走下来,也赚不到很多钱,勉强养活一家老小。今年也不止我一家被罚,也有的人去送礼,全给轰了出来,钱没了,还坐实了运私盐的罪。”

黄宗羲又道:“既然不是你们一家被冤枉,那为何不一齐去扬州两淮都转运司那上告呢?”

“民告官,哪有赢的!何况这么多家运盐的难保就有人运私盐,运私盐本就是大罪,转运分司的人说放我们一回,吊销了凭证,若是闹到上边去,各个都要抄家发配。这样,谁人还敢出声。”老张搓着手掌,神情已是认命。

黄宗羲听了心里满不是滋味,可又不知怎么说,只好问道:“你们没有运盐后,那官府将盐引交给哪家商行了?”

“听说所有的盐引都交给了江南商行!”

“江南商行?!”黄宗羲心中隐约有印象,当年他在南京的时候也听闻这个商行的名声,应该是一个以出海到南疆海域贸易的商行。“他们不是出海跟红毛人互市嘛,怎么会牵扯上贩盐呢?”

“现在江南商行越做越大,能赚银子的自然会加进来。听他们商行的伙计传出来说,因为他们的东家跟管盐政的老爷们关系很好,有交情,所以才将盐引给了他们。”

“是这样!江南商行的东家是何人?”

老张道:“这个小的就不知道了!江南商行分铺极多,听说都是些管家在打理,东家很少出面。”

“是吗?!”黄宗羲想不到大明除了田家,还有一个江南商行如此大规模。这江南商行的幕后东家倒也可疑,居然能让盐官把盐引改到他名下,难道是朝中的大臣?此刻这个问题老张也答不上来,索性问些别的:

“老张,方才听你说运私盐的事,难道有商家敢运私盐嘛?”

“这个嘛”老张有些吞吞吐吐了,毕竟这些是牵连甚广,虽然自己现在不贩盐了,但也不能乱说。

黄安哪有不明白,笑道:“老张,你不用怕,我家少爷可是”

“黄安,你要说什么!”黄宗羲不由喝道,既然是去私访,哪有将自己身份暴露出来的。

黄安吐了吐舌头道:“我家少爷就对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有兴趣,老张,你也讲讲看,让我们这些外行人知道点。”

老张打量了他主仆二人一会,以为大概是这公子哥儿听着有趣才问,他们是自己的船客也不好拒绝,便道:“好啊,既然公子想知道,那我就说说。这盐在我们淮安不值钱,但要是运到内地那可是贵上几倍,如果是私盐不用交税那可就赚得多了。我们老会长最忌讳这件事,说做人要踏实,所以我们商行从没做过这些事。这运私盐啊,听老一辈人讲”

老张大概是说话多了,有些口渴,从船舷边拿起个碗就在江里舀了碗水,咕噜咕噜的喝了几口才道:“听老一辈人讲,运私盐,首先就要找到相熟的灶户,私底下买来他们的余盐。有的是藏着掩着,躲过搜寻运过去;有的就是找来手艺人,悄悄将封好的袋子挑开,将多余的盐装好;当然你要是有钱,也可以给老爷们送点礼,多拿几张盐引,过秤的时候多加一点;要是商行有官老爷们的名剌,甚至可以不用检查就可以过关。这些都是小人听人讲的,真不真就没见过。”

黄宗羲自然知道老张所谓的听老一辈人讲是托词而已,但他所说的却是实话。老张他们的商行被封,明显就是内有隐情,看来这个淮安分司可不太干净。江南商行能拿到盐引就有官商勾结的嫌疑,还有盐商们是不是贩运私盐呢?!

老张见黄宗羲想的入神,不知这位公子待会还要问些什么,便起身道:“前边就快到运河口了,我去掌舵,很快就到扬州境内了。”

说着,老张回到了船尾,黄宗羲看着滚滚而去的江水,若有所思!

第2章 是梦非梦第260章 召回第51章 各施其道第55章 回程第217章 适得其反第231章 取与舍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137章 突围而出第38章 朕是校长第251章 会师第65章 预谋南巡第105章 疑点难点第294章 舆论分化(上)第259章 独角戏第240章 选择第319章 待命第93章 风花雪月夜(下)第82章 夏季攻势(下)第115章 吃亏买卖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179章 马有失蹄(下)第165章 演戏第209章 推算第248章 怠慢第163章 阴谋论者第131章 混水摸鱼第33章 锦州城内第29章 忧天杞人(上)第248章 怠慢第206章 暗含杀招第264章 两位国公第195章 破城(下)第16章 另设太学第170章 惊天计划第九十六章第216章 强行拦截第3章 巡视三营(中)第183章 结果一样第100章 危机四伏第106章 峰回路转第56章 烦人的兵制改革第214章 有进无退第103章 再建二军第231章 取与舍第9章 改革开始第64章 烦事一堆第222章 惊秫第101章 当头一棒第270章 伤兵第130章 盘山选址第295章 舆论分化(下)第130章 盘山选址第58章 为难第209章 推算第239章 整顿第23章 女真对策(下)第13章 辽东局势第95章 平沈战前第81章 行路难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230章 皇太极第276章 争夺(下)第94章 调动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64章 烦事一堆第207章 接应第260章 召回第143章 新建船厂第254章 到京第240章 选择第284章 较劲第240章 选择第243章 协议第124章 敛财大计第60章 收获第88章 公主第258章 册封第87章 朝鲜使者第188章 借用第158章 天工改组第164章 福晋的决定第128章 远方客人(上)第301章 意第144章 两个侍卫第129章 远方客人(下)第259章 独角戏第209章 推算第259章 独角戏第131章 混水摸鱼第82章 夏季攻势(下)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82章 杀惩第285章 构建平衡第94章 决不简单第128章 远方客人(上)第136章 皮岛开始第34章 秀儿进宫第9章 改革开始第8章 南粮北运(下)第291章 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