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正副失和(中)

“大人,出事了,”那位管事一边走还一边兀自喊着:“小的正想派人去通知两位大人!”

姜曰广见到管事在门口大呼小叫,面色一沉,训斥道:“喊什么!再大的事情也不能失了体统!”

那管事被姜曰广这么一喝,登时吓了一个哆嗦。他只是礼部一个小小的管事,平日主要负责使团的衣食住行的安排,跟姜曰广他们这样的大官隔了不知多少级别。这些日子他跟大人们熟悉后,觉得两位大人都还算好侍侯,不想今日就给训了。他忙拿出十二分的小心,待两位大人进去了,他才低着头去回话。

他给自己一个嘴巴道:“大人教训的是,小的脑袋长到裤裆去了,就是不长记性!”

姜曰广坐定后,意识到自己有点小题大做,但此时已放不下脸来。他也不看鹿善继的神色,仍冷着脸道:“记下就好,使团出使朝鲜,代表的是我大明的形象,不要在属国丢人!”

“是!小人记下了!”

待姜曰广说完,鹿善继马上问道:“你刚说出事,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回两位大人,吃过午饭没有多久,朝鲜国的王子就来拜访,小的说大人们外出未归,请他明日再来。”

“是二王子还是世子?”

“是他们的二王子!他的模样好像很焦急,在厅上等了小半个时辰才走!”

姜曰广皱眉道:“不就是一个王子来访嘛!本官不在没见着,这算什么大事值得你大呼小叫的!”

大明地域广阔,有百万之师,姜曰广身为大国使者,又挂从二品侍郎衔,朝鲜国主见了也要客气三分,何况是一个没有王位继承权的王子。那李淏主动拜访他们本就不合礼制,是以姜曰广根本没有放在眼内。

管事见大人不高兴赶忙又道:“是这样的,大人。二王子走后,小的便到外头转了一圈,发现酒家、茶楼有很多象似举子的人聚在一起唧咕咕不知说什么,后来我一打听才知道,他们说今日他们国主上朝跟群臣商议国事的时候,他们的领议政大人突然病倒不省人事。”

“是吗!”姜曰广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意外,不过前些天在朝鲜王宫里看到李元翼,他已白发苍苍垂垂老矣。上朝时身体不支也极有可能,人的生老病死非人力所能阻!官员每日四更起身上朝,晚上又要处理政务,哪样不耗费精力!不说他李元翼已经年过八旬,就是大明的首辅哪个不是如此!先前的刘首辅,韩阁老,还有现任的成首辅,那都是用命在拼。想到这,姜曰广心中一阵感触。

在旁的鹿善继倒没有体会这么深,他第一反应就是这件突发的事情对他们的计划会有什么影响。管事是在外边听读书人谈论得知的,这朝鲜的读书人大多是两班子弟,消息的来源应该不假。那个二王子急着来找他们,是不是为了这件事情呢?!鹿善继心思一动,马上问道:

“你可打听到这领议政是怎么突然病倒的?”

“听他们说是朝鲜的臣子在朝堂上吵了起来,一边说要移民南方避祸,一边说那是祸国殃民。大人,反对的那些人可是反对咱们大明啊!那个病倒的李大人听说是支持我们的,可是他争不过人家,倒把自己给气倒了!”

“西南之争!”姜曰广跟鹿善继同时泛起这个念头,今早闲聊的时候,姜曰广他曾跟鹿善继讲过此时朝中的西党跟南党,也料想过他们两派会以此来互相打压,只是没有想到事情居然闹到这个地步。李元翼是南人党的领袖人物,也是唯一尚在的四朝重臣。他一倒下,南人党将大受影响,西人党会不会在这个时候动手打压呢?内乱外患,朝鲜国便是多事之秋啊,姜曰广跟鹿善继开始为自己的使命能否完成而有点担心了。

就在大明使者得到朝鲜王宫里变故的时候,凤林大君李淏刚刚抵达弘文馆校理尹集的府邸。他自幼聪明好学,李倧便让他在伊集门下学习四书五经。伊集治学严谨,又以敢言闻名于当朝,是以李倧才选他作为李淏的授业师傅。夫子博闻多学,学生聪慧乖巧,师生二人相处的极为融洽,李淏更是隔日便到伊集府上学习《论语》。朝鲜举国上下极为推崇论语,都认为半部论语便可治得天下。不仅科考是以论语为重,就连国主时不时在宫里召集大臣讲解论语。在这样的氛围下,作为王子的李淏自然不能落于人后。

不过今日伊集府中跟以往有些不同,原本只有伊集一人的书房里却多了好几位朝廷重臣。他们见到李淏进来,都站起身行礼。李淏虽然只有十七岁,但心性却极为早熟,他一看书房内的几位大人就明白了。这里边有工曹判书赵翼玉,大司谏李敏求,大提学李显英,礼曹参议李景仁,台谏官洪翼汉,若再加上礼曹判书伊昉,病倒的领议政,平日里在朝堂上明中暗里支持自己的人都齐了。

李淏在伊集的教导下,对朝鲜的史记,中华诸朝历史多有涉猎。他知道自己想谋得王位的话,就必须得到一部分朝臣的支持,而且支持自己的人必须压过世子那边。谁让他不是嫡长子!

如果世子李溰英明神武,那么他会老老实实做他的凤林大君,但他跟世子生活这么多年,丝毫没有感觉到。某些人推崇的世子仁厚,在他眼里更像是胆小、懦弱、毫无主见的代名词。这样的国主到最后只能是沦为权臣们手中的玩偶,到了下一代更有可能出现外姓臣子夺位的危险。这类的事情在中华历史上发生过太多了,他不能让历史在朝鲜重演。当然他也认为自己会比世子做得好,自己更适合作国主而不是一个大君。再做国主之前,他需要得到世子的位置,自然也就需要得到这些靠向自己大臣的支持。他面带微笑道:

“众位大臣免礼,若论起来,李淏对伊大人执学生之礼,各位大人与伊大人同辈,李淏应给各位大人见礼才是!”

众大臣知道大君是为了表明自己礼贤下士的态度,但朝鲜最重等级,他们忙道不敢!两边互相礼让,僵持不下。身为主人又是大君师傅的伊集岔开话题道:

“大君此来前,可曾见过大明使者姜大人?”

李淏叹了口气道:“未曾见到,驿馆的人说他们出去未归,让我明日再去拜访。李大人突然出事,我心中不安急着过来。”

伊集又问道:“那大王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李淏仍旧是摇了摇头。

李元翼在朝堂上突然倒下后,李倧便马上命太医会诊,但结果却是领议政大人很难再康复,而且能否脱离险境还是未知之数。这就意味着领议政大人的位置将会空出来,那么谁会是下一任的领议政呢?

当时国主的神色也是面无表情,后来便中断了朝议,到现在还没有一点消息。西人党那边却是高兴开了,一直来,李元翼仗着自己是四朝的老臣,霸着领议政的位子不放。偏西人党这边又无人跟他抗衡。现在他自己倒了,下头的左右议政李适、金自点又都是他们西人党的人,只要占据了领议政,以后朝中便是西人党一家独大了。李元翼早上病倒,到了下午,两班官员府间就已经有传闻,说是西人党一派已在推举领议政人选,准备向皇上举荐。

听到消息,南人党这边急得不行,主要骨干都齐集在伊集的府中商量对策。选择在伊集这,主要原因是南人党第二号领袖,礼曹判书伊昉是伊集的族叔,而伊集又是他们所拥护凤林大君师傅。南人党的人更是希望借助王上对凤林大君的宠爱,让凤林大君从中影响王上的决定。

但是,就连王上最宠爱的凤林大君都没有得到丝毫消息,皇上会属意何人呢?!众大臣顿时愁眉不展!他们来这就是为了商议出个法子来,工曹判书赵翼玉是当中资格最老,隐约是南人党的第三号人物。他咳了一声道:

“凤林大君殿下,下官以为此事当从三方面下手!”

众人顿时都望向赵翼玉,李淏自然希望下一任的领议政也支持自己,便做了个请的姿势道:“大人请说!”

“第一,既然金自点那边推出了举荐人选,那么我们也要推一个出来。这一点大家不言自明,你我这群志同道合的同僚中,惟有礼曹判书伊昉大人的威望、资历方能胜任,不知大家有无意见?”

众人都点头称是,不仅是下边南人党内的人这么认可,就连李元翼原来也是希望伊昉能够接替他。只是比起金自点、李适来,伊昉职位上稍差一点。若按位置的顺序来看,伊昉处于劣势,但南人党里边已经再找不出更好的人选。

“第二,王上宠爱大君,大君亦聪慧过人,下官希望大君能够从旁协助。伊大人为官如何,满朝有目共睹,下官此举绝非私心,大君殿下明察!”

李淏点头道:“这个小王理会得,伊大人为官廉明清正,小王向来敬慕,推举他作领议政,也是小王的心思。”

赵翼玉躬身行了一礼道:“下官替百姓们谢过殿下!”他顿了顿后又道:“这第三点便是大明来的使者姜大人!昔年姜大人来朝,下官方巧是礼曹的参议,奉王命接待,算是与他有三分旧交,下官打算明日前去套点交情。只要大明的使者站在我们这边,事情的胜算就高了几分!”

“赵大人所言极是!”众人一听纷纷赞成。南人党向来就有跟大明结好的传统,昔年宣祖的时候,南北相争,南人党失势,后来便是在倭乱中跟明军结好,使得南人党重回朝堂。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天子所了解的朝鲜都是从使者口中所知,是以朝鲜王对于大明来的使者都不敢轻怠,对他们的意见也是需要考虑的。

当下商议已定,赵翼玉他们便告辞出来回府,一方面不愿打搅凤林大君读书时间,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太过招摇会留人把柄。

第二日一大早,赵翼玉便来到驿馆拜访姜曰广他们。姜曰广没有想到大清早的就有客来,更没有想到会是赵翼玉这个故人来访,他陡然想起昨日的事情,心思一动忙将他迎了进去。

“姜大人,别来无恙啊!”赵翼玉拱手作揖道。

“还好,还好!”姜曰广也拱手回礼。

两人见面都不由一阵唏嘘,当年两人一个是翰林院的编修,一个是礼曹的参议,几年不见如今都已是六部的大员了。

“赵大人可是来看望我这故交的?昔日你我煮酒赏花,谈诗论道,今日可是又来约我!”

“姜大人风雅得紧,不过今日在下却是来作说客的!”赵翼玉知道姜曰广的脾气,与其拐弯抹角还不如开门见山来得有诚意!

姜曰广还未答话,只听到旁边有人道:

“这位赵大人可是来托我们推举朝中某位大臣做领议政的?”

第50章 会兵城下第48章 率兵拦截第2章 是梦非梦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42章 独断专行第190章 最后的对话第265章 分工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99章 广宁之失(三)第143章 女真踪迹第69章 京察(中)第98章 愈演愈烈第22章 女真对策(中)第170章 人员调防第260章 召回第77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第134章 中央银行第182章 两头敲打第17章 皇权造势(上)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302章 手段(上)第156章 君臣相争第168章 斗法第71章 变数第2章 是梦非梦第116章 意外耽搁第55章 压力第4章 巡视三营(下)第98章 广宁之失(二)第87章 朝鲜使者第81章 行路难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31章 到收网的时候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161章 自找麻烦第109章 启蒙老师第23章 女真对策(下)第229章 该给的才给第8章 南粮北运(下)第280章 出发远行第59章 归来辞去第279章 决裂(下)第6章 再回宫中第47章 惊惶失措第45章 募捐第241章 劝说(上)第192章 下任首辅第266章 时机第142章 谁有着数第107章 作壁上观第47章 通州之行第174章 傅山归来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145章 简单任务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62章 酝酿第170章 人员调防第173章 听案(下)第26章 正副失和(上)第295章 舆论分化(下)第86章 援手第103章 一箭双雕第175章 皇子监国第76章 风雨欲来第42章 南退第63章 各自息兵第65章 唯一合格第100章 危机四伏第176章 一招妙棋第22章 余尘未了第236章 转机第268章 不化之人第126章 人尽其材第169章 后宫听政第104章 虚位让贤第143章 新建船厂第289章 官商第138章 呼啸而来(上)第179章 马有失蹄(下)第285章 构建平衡第4章 出宫第51章 各施其道第322章 展望第32章 初闻战报第48章 率兵拦截第93章 歃血第39章 皇太极的打算第20章 大同会盟(下)第179章 提议第31章 忧天杞人(下)第113章 演习开始(下)第68章 京察(上)第149章 碰巧邂逅第127章 物尽其用第125章 地理画策第194章 破城(中)第7章 突生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