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兵围大凌河

在距离锦州城东北三十里外的大凌河城,虽然女真人还没有攻城,但是总兵官祖大寿的心里绝不轻松。面对里外围绕着的四条沟壕,以城内的步兵阵根本就无法突围。而现在他们所能做的,就只能象当年随袁督师守宁远一般,打到鞑子们退兵为止。但是,女真人已非当年的女真人,他们拥有红衣大炮后,明军的坚城也变得没有那么牢固了。稍稍可以让他放心的是,城内有三万训练有素的人马,城墙上布置了大规模的火炮。

祖大寿每一次到城墙观敌的时候,总是抚摸着城墙上那些黑黝黝的红夷大炮。唯有它们发挥出火力来,这满城的将士才有生的希望。女真人远远的挖战壕围困他们,这么久围而不攻,估计也是在等火炮。只要鞑子的火炮到了,攻城大战便要开始。

“修城的土方石头准备好了嘛?!”祖大寿一脸严峻的问副将张存仁。

“禀将军,四城墙下都准备了土石。”

“嗯!”

祖大寿已经做好了敌人轰跨城墙的准备,一旦出现缺口,便要立即组织人员将口子堵上。太快给女真人攻进内城,势必造成要靠血肉之躯跟女真人硬拼。大凌河因为是军屯,内城没有错综复杂的小巷,无法象在广宁一般用火枪打巷战。为了防备外城破后女真骑兵冲锋,驻军在大凌河城内开挖战壕,采出的土方则用于补墙。甚至城内的积雪,祖大寿也命人将雪铲成一排排的雪堆作为障碍物。

祖大寿在城墙上转了一圈后,望着远方的天空道:“看来很快又要下雪了,嗯,下雪以后城墙上的积雪也要堆起来。”

“属下已经吩咐下去了!”张存仁连声应道。他们作为在辽东长期作战的人马,对于可利用的东西全部都用上了。城墙的堆雪作为城防并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却可以用来冷却发射后的红夷大炮,使得火炮可以连续发射。

“不过,城内缺少取暖的柴伙!“张存仁也说出了冬季带来的不便,天气寒冷,不生火取暖是不可能的。几万人过冬,城内哪有这么多东西来烧。现在又不知道女真人会围多久,过冬至少还有三四个月,如果没有足够的柴伙,即便女真人不攻进来,他们这些人也要给冻倒。

祖大寿点点头,吩咐道:“既然女真人还没有进攻,那就派人扮作百姓模样出城,将附近能烧的东西都收回来。另外将御寒的衣物全部发放下去,尽量少生火取暖。”

“属下遵令!”

副将高见、贺谦是赵率教手下,他们原以为祖大寿不过擅长率领骑兵,但见到祖大寿城防布置有度也大是心服。祖大寿巡完城才分遣各将回营,他正要回府时,转头间却看到身着白衣白甲的吴三桂背对着他往营里走。

三年了,至从他父亲死难后,吴三桂一直没有回家守孝,而是在辽东努力训练部卒。人虽然成熟了不少,但在同龄人间也显得很落寞,他知道父仇不共戴天,一日不平辽东,吴三桂心里的结就解不开!

“三桂!”祖大寿看得心头一热,忍不住开头叫住他。

吴三桂见祖大寿唤他,忙转过身快步走了过来,铿锵有力的躬身行礼道:“总兵大人,有何吩咐?”

祖大寿拍了拍他的肩膀,露出少有的温情道:“现在不是军中议事,就唤舅父吧!”

“舅父!”吴三桂轻轻唤了一声,言语中却是充满了感激之情,声音有些哽咽。

祖大寿抓着他的手臂一边往里走,一边道:“好了,莫效小儿女状!这几日军务繁忙,你来了这么久都没有带你回府。来,今日咱们几个爷们就大喝一场。”

“舅父,这”吴三桂有些犹豫道。

“不用怕,军中不给喝酒,但咱们是家宴。以后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在鞑子攻城前喝一场,就算妹夫知道了也不会怪罪你。今儿吃了饭就别回去了,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这个主我还是做得!”祖大寿知道吴三桂是怕回营的时候给裴国珍(亦是祖大寿的妹夫)发现他喝了酒,而且若被将士知悉,他以后无法起表率作用。

“那一切舅父作主!”

吴三桂知道祖大寿说的是事实,因为这次困守孤城,谁也不知道情况会怎么样!作为武人,马革裹尸是很寻常的事情,他的父亲不就战死在广宁嘛!他恐阻了舅父的兴头,也就没有继续坚持。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菜式,但祖家子弟一起谈武论兵,喝烈酒,却尽兴得很。祖大寿也非常乐于将自己行伍的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子弟们,说到高兴处,各个都开怀大笑。祖大寿喝空一杯酒后,喷着酒气对吴三桂道:

“三桂,在众多后辈中,我最是看好你!带步兵阵实在是委屈了你,依你的资质,还是到关宁铁骑来更能发挥你的才能。”

“舅父过奖了,三桂驽钝,怎比得诸位表哥们!”吴三桂连忙谦虚道,他可不想为了这个虚名,导致跟表哥们闹矛盾。

祖大寿却道:“泽溥他们几个资质平平,虽习武够勤力,但成就有限,能做到总兵一职就已经是上限。这几年我观三桂带兵,不是也更喜欢带骑兵嘛?!”

祖泽溥、泽远、泽沛等几个堂兄弟原本有些不喜祖大寿说他们成就有限,但听到最后居然是可以做到总兵一职,他们心里倒放开了,认为方才只是自谦之语。大明重文轻武,武人出身的将领最多也只能做到总兵一职,再也无法往上升。说他们能做到总兵,那是很高的期许。祖大寿向来对子侄们极为严厉,能得到他的认可,泽溥他们心花怒放,也插话道:

“就是,表弟,我看你还是来我们骑兵营好了。步兵怎么比得上骑兵呢?”

吴三桂原来倒是有些心动了,至从崇祯二年随袁督师东巡领过骑兵后,他开始着迷于骑兵的突破作战能力。但他所在宁远镇都是步兵营,后来吴襄将本部所有骑兵集合起来给他指挥也只有两千人马,跟祖大寿他们满营都是骑兵相比,完全是天差地别,如果能进关宁铁骑确实是一个好机会。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吴三桂又犹豫了。因为辽东的关宁铁骑分为了两部,一部由满桂率领,一部由祖大寿率领。满桂那一部暂且不说,祖大寿这一部人马却是在祖家的统领下,里边不仅有祖大寿的三个弟弟,还有他十几个表兄弟们。虽然自己跟他们是亲戚关系,但毕竟祖家是祖家,吴家是吴家。即使以后到了祖大寿致休,下任关宁铁骑的总兵也只会是祖家的人,泽润、泽溥这两位表哥可是被视为祖家下一任家主的人选。总兵之位,自己身为亲戚也不好相争,那么最终他在关宁铁骑的前途也有限!相反如果是在宁远镇,他现在虽然还只是一个游击将军,但是宁远总兵是他的姨夫裴国珍,裴国珍没有儿子,一向视他们吴家三兄弟为自己的子嗣,他们这一部人马里的军官又多为吴襄的旧部,他们吴家子弟接任宁远镇总兵一职倒不是空想。

与人做副手跟自己独立为一军将帅,相较而言,吴三桂认为自己在宁远镇更有作为。况且在兵力配给上,他也不想单纯的率领骑兵,经过广宁之战后,女真人的作战模式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虽然他在的是步兵营,但他内心认为步兵营只是用于攻城或者守城,真正战场主力应该是骑兵加火炮的组合。以数十门火炮对敌方的阵地进行轰炸,待敌方慌乱后,再用骑兵进行突袭,步兵营随后掩杀,这样的模式快捷而有效,才是他所想用的兵种配置。

吴三桂在脑海里计较了一番后,才婉转谢绝道:“三桂也极想到舅父麾下聆听教诲,但父亲去世后,姨夫待我如子,三桂不敢轻言离去!”

祖大寿知道裴国珍膝下无儿,他点点头叹息道:“也是,那儿又有你父亲的旧部。嗯,好好干,封荫妻子才是我辈的理想。”

“三桂听从舅父教诲!”

吴三桂又给祖大寿满上了一杯酒,祖大寿扬起酒杯道:“好,咱们都是驻守辽东的好男儿,过不了几天就会跟鞑子恶战一场。咱们生死由天,嗯,只是可惜了大凌河城里跟我们一起驻守的两万多百姓。若是我们守城失败,这些百姓可就会被鞑子屠杀干净!为了他们,也为了咱们像个老爷们,决不能再重蹈广宁城的覆辙。来,干了!”

满桌的人都举起杯子一口喝了,吴三桂一边给祖大寿添酒,一边道:

舅父,现在城内缺少柴伙,外边又给女真人撅土围了,这只怕是我们最难解决的问题!”

祖泽溥也道:“如果是先前外围碉堡没有废弃就好了,这样至少女真人不敢明目张胆的在外边挖沟壕。”

祖泽远附和道:“就是,城外有碉堡作为依托,咱们也不会成为孤城被围。真搞不懂当初孙阁老为什么要撤回碉堡的人马!”

祖大寿道夹了口菜,嚼了两嚼吞下去才道:“你们知道什么,那是因为女真人有了远程的红衣大炮,外围简易的碉堡已经不足以防守,与其白白损失兵士,还不如收缩防守。”

祖泽溥不服道:“即使不能有效防御,但是也可以阻慢女真鞑子进攻的速度,等他们推进到大凌河城的时候,咱们可以准备的更加充分,至少可以收集更多的柴伙。再说,他们用大炮轰外围几十个堡垒,也需要大量的弹药。上次女真人攻下广宁之后,没有继续南下的原因不就是因为弹药缺乏嘛?!如果用堡垒浪费他们的弹药,等他们进攻大凌河城的时候,便会缺少弹药。父亲大人也不是说有时胜负关键在乎于一点。或许,就是因为最后缺少弹药造成他们无法打破城墙!即便这是少许的可能,作为主帅也值得去做!”

祖泽溥还是第一次在父亲面前讲这么多话,也是第一次如此反驳父亲的观点。之所以这样,一是泽润这个大哥所带来的压力,他们都是祖大寿的嫡子,谁能继承族长的职位一直来祖家各房就有不同意见。虽然最后决定权在祖大寿手里,但祖大寿一直都说孩子还小,要继续锻炼。这么一来,不可避免造成两兄弟会相互竞争,以求在父亲那能有个好的表现。第二个原因是祖大寿方才夸吴三桂,让他也有了跟这个表弟比较的念头。

祖大寿哈哈笑道:“嗯,你能想到这般也算不错了!”

吴三桂对于碉堡的布防同样跟祖泽溥持同样的意见,只是这批评上司方略的话,他觉得还是少说得好,毕竟说了也改变不了什么。不过他看到祖大寿竟似有更深的见解,忍不住出言问道:

“舅父,三桂也觉得泽溥表哥说的很有道理,难道这里边还有什么不妥嘛?!”

祖大寿拿着筷子敲了敲碟碗道:“当然不妥!在外城设置碉堡,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里边不仅要准备火炮,弹药,也要储存大量的粮食,光这一笔就是庞大的开支。再者,女真人也无需炮轰各个碉堡,如果象你等这般放弃外围的碉堡,你认为碉堡之内的人还会死守嘛?!只要有人投降,然后好生款待,再派他们去招降其他据点,只怕鞑子不费一箭一炮便破去这些花费极多的碉堡。同时还平白资助了鞑子一笔,这就是为什么孙阁老跟袁督师都没有恢复大凌河外围碉堡的原因。你们明白了嘛?!生死大事,并非人人不惧!”

祖家子侄从小参军,自然知道武人的心态,都心服道:“孩儿明白了!”

“好了,来,我们继续喝!三桂你也多喝点!来来来!”祖大寿又拍开了一个酒坛。

吴三桂此时却因为祖大寿的回答而陷入了迷茫中。诚如,大凌河外的碉堡不值得驻守,那么他们这座孤城呢?对于锦宁防线,对于大明而言,这大凌河城也是不是也属于不值得驻守的‘碉堡’呢?一旦鞑子围困日久,袁督师会派援军来嘛?!还是作为消耗女真实力的碉堡舍弃掉呢?舅父今天喝酒,是早就知道了,还是?!

尽管大凌河城里的将士们都已经做好了跟女真鞑子血战的准备,但是女真人在外围立营七八天了,仍旧没有行动的迹象,只是派出小股骑兵在四周侦察。不过,他们对于出城砍柴的明军却毫不留情,经常进行偷袭。明军也为此将城内为数不多的骑兵抽调出来进行保护,甚至利用伪装成砍柴的百姓吸引敌人靠前,然后再进行截杀。在互有伤亡的情况下,小规模的接触战就在大凌河城下时有发生。

守在大凌河的祖大寿委实不明白这一次女真人打的是什么算盘,但皇太极绝不会这么有雅兴带着十万人马前来打猎!他想不通就干脆不想,只是每日加强戒备,随时迎击敌人的攻城。

这件事不单是祖大寿等明军搞不懂,就是女真各旗的贝勒们也不明白皇太极是什么个打算!他们抵达大凌河差不多半个月了,除了围住他们,却不让各旗人马出战。

“父汗,儿臣愿率本旗人马攻城!”豪格又一次热切的请战!

“大汗,臣也愿意去协助大阿哥!”正蓝旗主阿巴泰也出来道。

坐在大帐汗位上的皇太极仍旧是老一句话:“时候未到,现在还不是攻城的时候!”

“父汗”豪格还想再说!

“退下!到帐外吹吹风清醒一下!”皇太极皱起了双眉喝道,他对自己这个长子是又爱又恨,他喜欢豪格的勇猛,却恼怒于他的冲动。作为先可汗最有谋略的继承人,他的儿子怎么就没有遗传到他的聪明呢?!皇太极对此总是遗憾得很,在他诸多兄弟中,成年的侄子们已经有几十个,但是他这一脉却只有豪格一人成年,前边生的都是女儿,其他儿子都还小。现在能帮他手的也只有跟他亲近的兄弟侄儿们。

豪格见父汗发怒,哪还敢说,怏怏退了下去。

皇太极双手一合,对着满帐的贝勒旗主们道:“好了,今天就议事到这。这战肯定是要打的,但不是这个时候,等马光远将红衣大炮运来再打不迟!现在都退下回营,记得各自戒备防止明军袭营!”

“是!”众贝勒见大阿哥也碰了个老大的钉子,哪里还敢出声言战,都行礼后便退了出去。

“多尔衮,你留下来一会!”皇太极叫住了正要走的多尔衮。

第89章 遣使第88章 等待归来第2章 巡视三营(上)第173章 再起争执第163章 困扰第107章 作壁上观第261章 驻兵第159章 朵喀一战第91章 南国方略第273章 反应第75章 知己难求(上)第181章 风平浪静第284章 较劲第58章 损兵折将(上)第200章 另类策略(中)第263章 变革之年第50章 迂回策略第241章 劝说(上)第277章 暗中布局第227章 慢刀割肉第89章 秋赋时节第213章 阴招第67章 不进则退第292章 心里话第274章 归来第39章 东巡第54章 被逼出城第16章 另设太学第244章 誓约第62章 酝酿第255章 探视第122章 红袖不添香(上)第112章 演习开始(上)第284章 较劲第85章 南京兵部尚书第301章 意第207章 接应第75章 逼迫第300章 转变第5章 皇帝病了第147章 私下协议第45章 募捐第229章 该给的才给第60章 收获第36章 一度失利第6章 额哲归国第31章 忧天杞人(下)第155章 纨绔子弟第188章 一线机会第29章 安南之行第79章 朝议第55章 压力第47章 通州之行第11章 应对计策第63章 杀伐第134章 方案图纸(下)第295章 舆论分化(下)第261章 驻兵第37章 学生,老师第179章 提议第43章 西回第173章 听案(下)第51章 各施其道第244章 誓约第134章 方案图纸(下)第295章 舆论分化(下)第13章 辽东局势第322章 展望第316章 试探第65章 唯一合格第116章 意外耽搁第186章 明荷战争(下)第242章 劝说(下)第177章 峰回路转第127章 不经意之间第300章 转变第83章 南北对峙(上)第278章 决裂(上)第311章 乱子第54章 险胜第168章 斗法第63章 各自息兵第296章 下一步第120章 另起炉灶第175章 遇见第144章 两个侍卫第136章 皮岛开始第168章 斗法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76章 风雨欲来第110章 北国恩怨第9章 改革开始第65章 预谋南巡第83章 扬州风波第10章 官商不法第113章 演习开始(下)第7章 突生横变第1章 夜看明书第270章 伤兵第27章 正副失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