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女真内政(下)

“玉米?”皇太极疑惑的重复了一句便不做声了,他等待着范文程的解释。

“大汗,正是玉米!”范文程也不顾笨拙,亲自到地里捭下颗玉米呈上给皇太极道:“此物味道甘甜,可蒸煮炒烧远胜于高梁,既可充饥又易于储藏。微臣命人在庄园种了数十亩玉米,今年夏天始有收获,微臣让人计了下每亩可产六石有余。比之米麦要多产,比之高梁则味美,且无需杂拌其它粮食。辽东地广而民稀,辽河之畔土地肥沃,若悉数开辟种植,则我大金无粮食之忧了!”

“好!”皇太极越听越兴奋不由大喝一声!大金现在缺的就是粮食,特别是汉人众多,一旦出现粮慌,汉人就会逃亡,而军粮则囤积不够无法出征。如果能够解决粮食问题,则大金就无后顾之忧。以后无论出兵还是坚守也无需考虑粮食的问题,这为大金立足辽东奠定了首要基础。

“大汗,除玉米之外还有一个名曰番薯的,微臣亦种了十余亩,其功效与玉米相仿,但亩产却更高。”

“哦,此物长于何处?”皇太极打量了下,周围却并没看到有什么其它作物!

“大汗,此番薯长于地下,农人翻挖便可得。”范文程使了个眼色,很快有下人挖出番薯呈了上来。

皇太极仔细打量,甚至还品尝了些许,果然甘甜异常。他欣喜不已,不住道:

“好啊,范先生为我大金立下大功了,朕即刻命民屯广为施种,这样我大金来年将无饿死之民!对了,范先生,此二物来之于何处?”

范文程低头望了皇太极一眼,轻声道:“回大汗,此二物来自明人之手!”

皇太极闻言笑容顿止,久久没有出声。

范文程接着小声解释道:“这几年微臣打探得知明人灾害连年,特别是陕西一带无年不灾。但除了早先年听闻有百姓暴动,但后来却渐渐都没了,打听到的都是朝廷如何赈灾的消息。微臣想着,即便明廷的小皇帝内库再有钱,也有见底的时候,何况救灾更在于筹粮。万历年间,户部赈灾粮食已然告急,此时竟能源源不断,是以微臣着人打探。发现明人不仅在江南到海外藩国换取粮食,更重要的是在北方大种玉米、番薯,使得百姓能够自力更生,民不得死,自然也就不会四处作乱。微臣想着既然此二物如此有着大利,何不引入我大金,解决我大金缺粮之困!是以微臣命暗探入明,学得耕作之技携种子辗转回国。滋事体大,臣不敢贸然上奏,是以收获之后才禀明,望大汗恕罪!”

听到范文程娓娓道来,皇太极神色更是凝重。想不到明人早已经有了此神物,方才他还以为是上天眷佑他大金,让他大金从此脱离困苦鼎盛起来。不过现在有总比没有得好,解决了粮食的威胁,女真人便可得到长足的发展。皇太极缓过神来笑道:

“范先生有功无罪!呵呵,此时耕种亦不算晚,盛京北面有的是土地,少了粮食的制约,我大金的八旗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范文程点了点头迎合,皇太极突然想起一事便问道:“现在大明已经没有叛军了嘛?”

“回大汗,现在明廷境内已经无大规模的暴动,残余的估计也是流窜到穷乡僻壤,于我大金扰敌之计已无多大作用。”

当崇祯初年明廷出现天灾**的时候,范文程就已经注意到了,而且他给皇太极上了一个奏折,专门分析了明境内乱贼的作用。是以,在乱贼初期的时候,大金要在边境给明人极大的压力,迫使大明将精力集中到边疆,让乱贼有发展的空间。其后,乱贼成了规模,则可使明廷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这样更有能拔动明廷的根基。

虽然计划是如此,可惜那些暴动的乱贼还没成规模就给小皇帝干净利落的解决了,而且还从根源上彻底解决--让老百姓填饱肚子!皇太极现在想的是:不管明廷是否解决了内忧,但是大金却是要没有后患才行。现在有了粮食耕种,汉人还好管理,老百姓而已,只要有粮食吃,他们不会管谁做他们的皇帝!但是新收进来的蒙古人、还有野人女真则需要一段日子来消化。

皇太极边骑着马前行边思考,他望了眼范文程道:“明人那边的事情也就不强求了,何况天事难料,若大明再有异灾也未尝不能。现如今我大金八旗多了诸多蒙古部落,范先生认为如何才能使之成为我大金之民啊!”

范文程早就料到皇太极可能会问他这个问题,因为随着辽东蒙古的加入,这个矛盾会渐渐凸现出来。特别是那些以武力俘来的部众,要想着让他们真心为大金死战可就不是简单的事情。现在融入了诸多部族的八旗可不是努尔哈赤晚年时期的精锐,是以大汗频频下令提倡骑射便缘于此。范文程理顺了下思路才回答道:

“大汗,微臣有些愚见供大汗参考!对于加入女真八旗的部众,微臣以为应该分而待之。那些部族残破的百姓应该分散打入各旗之中,和睦共处必然可以让他们无心去想着脱离大金。而那些举族迁入大金的部落,微臣以为更多需要在意的是在出征兵力上。他们自成一甲喇,只需按军功分配粮草等物事。再者,大汗可将境内依附我大金的蒙古部落一一书明,共同盟誓对抗明人。如此一来,他们后路已断,自然要死心塌地的为我大金效力。不过何种方法,大汗,微臣冒死再进言一句:唯有将各族之民平等待之方能成为各族之主!”

范文程的话自然把大金的汉人也包括了进去,不过他最后一句‘各族之主’很得皇太极的心思。皇太极点点头道:

“此言甚善!既是我大金之民自然一视同仁,昔年大元何等辽阔,蒙古骑兵又何等凌厉,可惜占据中原不足百年,其因便是歧视汉人。我大金既然立国,自然要保有立国之根基。范先生的话,本汗记着了,回去之后便命秘书院起草文书,不日即发布下去!”

“大汗从谏如流,真乃英主也!”

皇太极微微摇头道:“本汗登基已有九年,但是相比父汗之时只有寸功,而我女真勇士却战死了一批又一批。本汗真是有些愧对女真的先人啊!”

范文程不知皇太极为何说起这个,还是一时的感叹,只好小心翼翼的安慰道:“大汗不必如此妄自菲薄,如今我大金拥有辽东,又占有朝鲜,西边虽为明人所拒,但蒙古已然溃败,形势较之天命年间要好得多。”

皇太极似乎想到甚么道:“蒙古西去本来对我大金有利,但青龙城的朵颜部落却着实可恨,帮着明人对抗我大金!若时机成熟,首先要剿灭的便是他们!”

“大汗明鉴,不过微臣以为,不管是明人还是蒙古人未必是真心结盟。他们两家已经相斗了数百年,即使现在短暂和好,但不能长久。势弱的蒙古人必然担心明人趁势侵入草原,而明人则会担心蒙古人重新强盛起来。只要我大金不去逼迫他们,他两家必然会自己起内讧。”

范文程的话让皇太极不由沉思起来,现在明廷、大金、蒙古犹如三国一般,明人实力最厚,金蒙联合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现在蒙古最强的朵颜部是不可能靠向大金的。皇太极不是一个容易气馁的人,建州女真部落崛起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拉拢打击其它部落的过程,他自然清楚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突然灵光一闪,一个计划的雏形开始在皇太极脑中开始构成。

范文程见皇太极没有说话,他也不敢再说只是在后边骑马跟着,不一会便出了民屯。皇太极却是边走边想信马由缰的走去,过了一会便来到一个蒙古部落的营地。皇太极陡然看到蒙古人的帐篷才意识到自己走远了,他醒悟过来后便拉马转头打算绕过这个部落便回宫了。他想起后头的范文程,一脸歉然道:

“方才本汗想事情出神了,怠慢了范先生还勿见怪!”

范文程连忙道:“大汗客气了!”

皇太极本还想说甚么,突然听到附近的一个蒙古帐篷外有人在争吵。范文程他们听不懂蒙古语,不知道发生了甚么事情,皇太极却明白那两个蒙古人在争吵甚么!一个瘦削的汉子对着一个孔武有力的蒙古人似乎竭力的劝说着什么,那么孔武有力的蒙古人身穿八旗盔甲,是应征的披甲人!

“伊德勒,为什么我们蒙古勇士要听从女真人的话,我们是草原的雄鹰,他们是森林的狼群,鹰和狼是不合伍的,加入他们最后却是攻打自己的同胞。伊德勒,我们不要应征他们的八旗,我们应该重新回到草原重现大元的雄风。”

“必勒格,我知道你说得对,但是我一家大小都在这又怎么走呢?!这几年女真人从草原掠来了多少察哈尔人,但又放过哪个走!现在女真人施行按军功发放,不加入八旗出征就没有足够的粮食。如今女真人势大,俗话说胳膊不会跟大腿较量,小羊也不会跟野狼相斗。必勒格,你也不要多想了,这种话说多了会带来祸事的!”

“伊德勒大哥,如果蒙古的勇士都跟你这样想法,那我们蒙古哪还有希望?!”必勒格不甘心自己蒙古的勇士为女真人去拼命。

那伊德勒显然也不是毫无思想之人,他反问道:“必勒格,不是我胆小,可是我们这些小部族有谁要呢?当年喀喇沁、喀尔喀的人不都是来抢我们的牛羊,黄金家族的察哈尔早就跑得没了影子。我们投过去,只怕给他们当作叛徒,拿去喂了野狼!”

必勒格却露出狂热的神情道:“咱们不去喀喇沁,也不去察哈尔,咱们可以去朵颜部落,那才是我蒙古人的希望!”

Www_ттκan_¢ o

“朵颜部落?”

必勒格更是自信道:“嗯,朵颜部落的斡赤伦虽然也是小部落出生,但是他能够集结众多分散的蒙古人一起。我向人打听过,他们说朵颜部落已经有二十万的部族。不管原来是哪个部落的,只要加入朵颜部有军功便可提高身份。”

伊德勒还是犹豫:“可那斡赤伦毕竟不是黄金家族的人!”

“哈哈,汉人有句话叫做时势造英雄!你看那朵颜部落里哪个是黄金家族的旁系,他们都是原先依附几个大部落的小部落而已,跟我们是一样的。要是说起祖先,有哪个没有立过功劳呢!现在的黄金家族剩下区区万人部族,已不可能对抗明人、女真人这样的强敌!朵颜部的斡赤伦为何就不能成为一统草原的新大汗?!”

伊德勒被必勒格这样的言论说得瞠目结舌,历来蒙古草原只有孛儿只斤氏的人才能称汗。必勒格说出这样的狂言,他真不知道怎么去劝服他。伊德勒还没有想着怎么说话,却听到帐篷侧有人高声赞道:

“好一个时势造英雄!”

必勒格跟伊德勒被人意外插入顿时一惊,听到是蒙古语心里还稍安慰,毕竟是本族人,就算有什么大逆不道也不会去告发。但他们转过头来向来人望去的时候,顿时犹如掉进了冰窟。在大金别人可能不认识,但经常带兵马出战的皇太极--大金的汗王怎么可能不认识!后边还有几个如狼似虎的亲兵侍卫,伊德勒吓得顿时跪倒,必勒格却面如死色的站着。

皇太极笑盈盈的下了马,几个侍卫寸步不离的跟在后边,毕竟谁知道这两个蒙古人会不会暴起伤人!必勒格知道今天祸事来了,伊德勒也不是怕死,只是他一家大小都在这,一人死了也就罢了,可一家子都会给拖累。必勒格一力承当道:

“方才那些话是我一人的主意,不干他的事,大汗要我必勒格的命,我绝不吭一声!请大汗放过他!”

“哈哈,伊德勒起来吧!”皇太极用蒙古语道:“伊德勒是战刀的意思,看你强壮有力也知道是我大金的勇士,你下去吧,本汗不为难你!”

伊德勒听到大汗宽赦他,顿时一喜便要退下,但他又回头看了眼必勒格,眼中充满了担忧,必勒格却使眼色让他赶快走!

伊德勒最终却是回来跪下道:“尊贵的大汗,请你放过必勒格吧,我愿用我的性命作为交换!”

必勒格不禁泪流满面叫道:“伊德勒,你个傻子!”

“好,你不肯丢下朋友逃生,果然是重情意的汉子!本汗就答应你,决不会动必勒格的!”

伊德勒听到皇太极这么说,欣喜的大声道:“真的,伊德勒愿为大汗做牛做马!”

“本汗还有些话跟必勒格说,你先下去吧!”

“遵大汗命!”伊德勒先退了下去,他们都是重承诺的人,大汗既然说放过必勒格,那自然不会为难他,马上的勇士可把信用看得比生命要重得多。

伊德勒走了,皇太极才回头打量这个削瘦得蒙古人,个头不是很高,两眼有着不同于一般蒙古人的神采。皇太极微微一笑道:

“必勒格是智慧的意思,看得出你跟其它的蒙古人也大不同,必勒格是你阿爸取的嘛?”

必勒格不知道大汗打得什么主意,居然放过他这个煽动逃亡的人。不过现在雄鹰落在了猎人的手里,他不得不回话道:

“这是我的老师取的!”

“你的老师?”

“他是一位佛爷!”

“哦,难怪你的见识高过诸人!”皇太极点点头,随即使了个眼色,那些侍卫立刻将其他闲人都赶开,范文程听不明蒙古语,只好呆在马匹旁边。

“你方才所言确实如此,现在正逢乱世,自然是强者为王。几百年前,成吉思汗兴起,就是我女真也被打得亡国。但几百年后,我建州部兴起,却将成吉思汗的子孙赶走了!很久以前,有个汉人就说过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呼?!它的意思就是没有哪个贵族是天生下来的,就象我们大金,也是靠军功才能够封王封侯,这样才能使我大金更加旺盛!”

必勒格没有搞清大汗跟他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他忍不住试探道:“可大金最大的敌人却是明人,以前的女真人没有灭掉宋,现在大金能够灭掉明嘛?!”

“哈哈哈,马儿总是一天天在长大的,又有谁能够知道明天会怎样呢!你说得对,大金最大的敌人是明人,但蒙古人呢?蒙古人跟明人打了数百年,是明人将蒙古人赶出了中原,现在蒙古人势弱,察哈尔被明廷掌控,不知你口中的蒙古大业是否会很快给明人毁去?!”

听了皇太极的话,必勒格顿时沉思起来。

皇太极没有时间给他发愣,顿了顿道:“今天就跟你讲到这里,不过你的想法很合我的脾气,这几天你也不用干别的,就到弘文院学习下汉人的历史,本汗还会再找你,等你学得差不多就可以走了。你可以离开大金,那个伊德勒你也可以带走,大金要的是全心臣服于本汗的勇士!”

必勒格无疑是个聪明人,可他却没有想明白大汗打得是什么算盘!是欲擒故纵想收服自己?!还是想用自己在蒙古人面前作个榜样?!他还没有回过神来,皇太极已经走远了。这个时候伊德勒跑出来道:

“大汗跟你说了什么?没有为难你吧?!”

必勒格摇摇头,心里不知想着什么!

在回去的路上,范文程默默的跟在后边。最后还是皇太极忍不住出声道:“范先生,方才本汗跟那个蒙古人多说了两句,没有冷落先生吧!”

范文程欠身道:“大汗这么做必然有大汗的用意,微臣观那蒙古人桀骜不顺,不利于内但可利于外,不知微臣相人之术可对?!”

皇太极哈哈笑道:“嗯,知我者乃范先生尔!”

范文程却没有接着往下明说,有时候有些事情说出来反而不好了。范文程没有说话,皇太极却接着说了:

“范先生,本汗听闻最近你收拾了不少钱财,甚至还有人密告于本汗说你要南归,本汗都将那些人乱棍打了出去。当然了,本汗向来以师礼对待先生,先生如真觉得大金不适合先生居住,本汗可以亲自送先生南归!”

范文程啊一声道:“大汗这么说可折杀微臣了,微臣世代居于辽东,如今生是大金之人,死亦是大金之鬼!微臣准备钱财是另有用处,此事待准备好后,微臣再行奏报!”

“好,本汗是信得过先生的,有什么事情你就便宜行事吧,本汗会支持你的!”

“谢大汗!”

“今天出来收获颇丰,咱们回城吧!”皇太极兴致很高,拉着马缰飞奔而去,侍卫们赶忙跟上。

第4章 出宫第103章 再建二军第270章 伤兵第318章 双管第318章 双管第231章 取与舍第12章 文华殿的雷厉风行第31章 到收网的时候第309章 请旨第87章 鼎立局势第242章 劝说(下)第89章 秋赋时节第165章 美女的诱惑第215章 整军再战第127章 物尽其用第156章 出发赤峰第146章 辽东换帅第303章 手段(下)第275章 争夺(上)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36章 一度失利第164章 福晋的决定第87章 朝鲜使者第290章 难处第87章 鼎立局势第140章 有点意外第212章 夺气第172章 听案(中)第190章 最后的对话第77章 皇后理事第18章 皇权造势(下)第95章 事发突然第114章 预设奇兵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190章 最后的对话第121章 淮南雨旱第137章 两向夹攻第257章 团聚第134章 中央银行第114章 预设奇兵第75章 逼迫第25章 廷训第90章 收与不收?!第160章 强硬政策第63章 各自息兵第105章 疑点难点第146章 合纵之策第283章 富余粮食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149章 三败林丹汗第127章 不经意之间第30章 忧天杞人(中)第128章 远方客人(上)第176章 揭破第68章 京察(上)第186章 疑云重重(上)第169章 过招第277章 暗中布局第72章 南辕北辙第14章 越俎代庖第181章 会盟之行第217章 适得其反第30章 忧天杞人(中)第49章 买卖第273章 反应第210章 攻与不攻!第245章 详情第68章 太原第51章 进退两难(上)第12章 意外惊变(上)第240章 选择第212章 夺气第6章 再回宫中第17章 皇权造势(上)第280章 出发远行第136章 网开一面第13章 意外惊变(下)第37章 二度失利第172章 谁在得益第57章 退兵(下)第15章 两方责难第201章 另类策略(下)第277章 暗中布局第109章 启蒙老师第101章 当头一棒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86章 明荷战争(下)第16章 另设太学第76章 风雨欲来第87章 朝鲜使者第139章 呼啸而来(下)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100章 危机四伏第307章 接连不断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113章 畅所欲言第29章 忧天杞人(上)第23章 女真对策(下)第203章 算计(下)第161章 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