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善后处理

袁崇焕将他的战略禀报给我的时候我就笑了,这种办法无疑也是我最喜欢的。硬刀硬枪的拼下来是没问题,但同样也会损耗不少关宁骑兵,这是我不想看到的,因为这支骑兵我还有另外的地方用得着。豪格他们被困住后,沈阳附近的局势就彻底控制起来,这让我放松了许多,至少已经没有人马能够威胁到我的安全了。

辽东军被调走后,京军经过几天的休息整顿,也开始分摊些任务给他们了,最重要的就是埋葬战死的京军!虽然百姓都讲究人死归乡,但是这次战死的接近五万,从东北运回关内是不现实的。所以最终决定在沈阳城外建立陵园,统一埋葬。一切只能是简单从事,由孙承宗撰写祭文,然后在陵园中央建立纪念碑,将战死的将士名字悉数刻录在上边,以供后人祭拜。上头还有本人的亲笔题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至于战死的女真人可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他们被民壮悉数运到了城东角的乱葬岗,挖一个大坑后悉数抛了下去。按着不少人的想法,对于鞑子应该抛尸荒野才是,但皇上命他们埋,他们也只好将人埋了。

当然,也有人可以不用干这个苦力,那就是受伤的京军。京军比大明其他的人马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很多士兵都接受了郎中的培训,所以京军伤兵的存活率比其他部队高了许多。

架设在城南的伤病房里,两个重伤病号浑身包扎,正眼对眼的盯着。这两人一个就是在南城头受伤的李自成,一个赫然就是吴三桂。

吴三桂统领的是京军唯一的三千骑兵,这里头还夹杂了不少的蒙古人。大战开始后,他们一直躲的远远的。当时女真人的骑兵实在太多,他们这三千人根本就不够看。吴三桂虽然明白明军占着优势,但沈阳能否守住,他心里还是没有底。察哈尔的福晋更是早早就避开了,连沈阳都没有来。

大军作战,个人的性命就如蝼蚁。女真鞑子骑兵来的时候,吴三桂的探马最先发现,他们本就是发散开来打探鞑子的动向。但鞑子真的来了后,吴三桂迅速派人回去禀报,自己却收拢人马躲在一边。吴三桂当然不会说自己不愿回城,而是表现得鞑子来的突然,他们无力收齐人回去。吴三桂本能的带着三千骑兵游离在了沈阳北门外,如果他们在城内,估计早被孙承宗调到缺口堵鞑子骑兵去了。当时战况如此惨烈,那么他吴三桂的性命能否保得住就是未知之数了!

等到热气球出现后,两黄旗跟两蓝旗迅速溃退,吴三桂就知道自己的表现机会来了。他马上带着他的骑兵在后头尾随追击,当时女真人如同惊弓之鸟,吴三桂杀起来简直势如破竹一般。若事情照这样发展下去,吴三桂也不会在伤病房了。

偏偏溃逃的鞑子遇到了前来支援的两万人马,前头受阻,后边的两蓝旗就稳住了阵型。吴三桂追得太急,加上里头的蒙古人打起来野,人马都跑散乱了。吴三桂带着一队人冲进了两蓝旗的步兵里头,等发现的时候差不多被人家包围了。

吴三桂哪还敢停留,带着人就拼死突围。鞑子虽然是步兵,但弓射委实厉害,吴三桂背后中了三箭才逃出生天。于是乎,他就来跟李自成作伴了!

一个被砍了两刀,一个中了三箭,都是半斤八两!

两人望了半天,李自成叹了口气道:“他***,阎老大跟老三都去了招安,咱们窝在这里算怎么回事!”

吴三桂撇撇嘴道:“都伤成这样了,叫你去也没那个力啊!”

“靠,论武功咱比他两个强多了,想不到受伤最重的还是我!”

“这叫擅泳者溺于水,知道不!那鞑子上来看你厉害,还不找多几个人招呼你?!”

“那你呢?大战的时候没看到你,结果大战一结束你就来了?”

“诶,我怎么跟你说呢!你们在城头拼死打,我在城外也不好受。你知道鞑子多少人的,几万骑兵啊,我就那点人马,给鞑子追得到处跑。到后来好容易胜利反攻了,只有我带着三千人追了下去,辽东的骑兵都是后来的。要不是傅大人的兵马拦住了鞑子,他们还会一路溃逃下去,我根本一点事都没有!”

“你这叫人算不如天算!”

吴三桂也不想跟李自成再扯这个,他怕扯多了露出破绽,他转移话题道:“咱俩算是歇到这了,还是看人家立功劳吧!我说李老二,当初你参兵的时候怎么不去参加禁卫的选拔,凭哥们的功夫,说不定就当上了侍卫!看看人家谷刚,现在给派出去挣功劳了,说不定很快就升副将总兵了。这谷刚听说之前也就是山东的一个破落户,后来机缘巧合遇到了皇上才提拔进去的。崇祯元年,大内从各军招禁卫,老二你没去太可惜了!”

李自成跟人对比一下,心里也很眼红,但怎么好流露出来道:“靠,这等事谁知道,老子又不是神仙!”

吴三桂似安慰李自成又似安慰自己道:“只要是皇上看重的人,升迁总是很快的。不管怎么说,这次会战咱们京军算是立了大功,在京军中,我们四虎算是皇上最着重的了,听说你们这次又在皇上面前露脸了!”

李自成知道吴三桂指的是抢攻北门跟轰垮城墙的事,没好气道:“又不是什么功劳,皇上不怪罪就算好了!”

其中的事情吴三桂也知道,就没有往下说。吴三桂陡然想起他们四个人的情况,突然道:“你说,皇上在我们四个人之中,最是看重哪个?”

李自成愣了下道:“这个我怎么知道?你说呢?”

吴三桂思量了下,觉得皇上最重视他跟李岩两人了,他吴三桂是军人世家,而且在崇祯二年巡视辽东的时候就崭露头角,皇上又亲自将他从辽东调到京军,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而皇上重视李岩也是有迹可循,因为李岩每次升迁变化都跟皇上有关。不过吴三桂心里这么想,但话到嘴边就转道:“呵呵,我觉得皇上重视阎大哥跟李三哥,不然也不会在这么多人中,单单找他们去招安百姓!”

李自成却不以为然道:“他们去招安百姓有什么出奇,论冲锋陷阵,他二人也自问不如我,这点就是皇上也明白。但是说到些民生政事,你我都不如他们两个。若是叫我们两个去,你还不头大?!”

吴三桂想了下也是面露苦色,有没法子那是另外一回事,光想到那么烦琐,吴三桂就放弃了,只有阎应元跟李岩才有那个耐心去处理百姓的事宜。

两个人在病房呆着,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感情倒比之前要好了许多,时间一长,彼此的一些底细,幼年糗事全部爆了出来。

李自成跟吴三桂两人舒服的养病,阎应元跟李岩则干得累死累活。要怪只怪当初神策军将汉民赶得太远了,太狠了。当初为了驱赶汉民,前来驱赶的京军采用了屠杀的策略将汉民惊走,那些汉民顿时拖儿带女的往东北跑了。

事实上这也属于人算不如天算,如果来的是皇太极,或许他会借用汉人的力量来攻打沈阳。但是豪格却不会,豪格没有那样的魄力相信汉人。结果明人苦心驱赶的一招最后变成了砸自己脚的石头,阎应元跟李岩辛苦几天,结果是召回数千人,而且大多数都是老弱残幼,是些根本就跑不动的人。

阎应元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只好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喊,又让当地的百姓去传话。

这事摊到谁身上估计都有得搞,听了阎应元他们的奏报我也没太在意,现在百姓们自己跑到山里藏匿起来,对于辽东的局势没有什么影响,我也就放任之流了!

前去辽阳的傅宗龙总算给我带回来了好消息,因为他们五千人成功的捉住了皇太极。

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277章 暗中布局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131章 家事国事第89章 秋赋时节第23章 女真对策(下)第256章 封赏第128章 意外相遇第9章 改革开始第206章 暗含杀招第206章 暗含杀招第84章 南北对峙(下)第104章 发回重审第45章 募捐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185章 明荷战争(中)第195章 破城(下)第13章 辽东局势第239章 整顿第7章 新皇登基第171章 疑心重重第24章 朝鲜局势第126章 人尽其材第174章 判决第111章 攻占双方第37章 学生,老师第154章 利益抉择第79章 朝议第51章 各施其道第303章 手段(下)第23章 女真对策(下)第195章 破城(下)第67章 不进则退第5章 亲自挑选第168章 斗法第133章 方案图纸(上)第15章 整顿后的三营第12章 意外惊变(上)第3章 巡视三营(中)第139章 战果辉煌第86章 援手第248章 怠慢第68章 京察(上)第77章 春风又绿江南岸第123章 要的是钱第128章 远方客人(上)第131章 家事国事第314章 提审第56章 退兵(上)第33章 要保的内阁第147章 论谁对错第156章 出发赤峰第48章 率兵拦截第124章 敛财大计第162章 运粮第28章 海战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11章 -兵部渎职第133章 繁忙九月第28章 海战第52章 亲征第16章 另设太学第231章 取与舍第191章 兵临城下(中)第33章 要保的内阁第84章 南北对峙(下)第16章 困难时期第102章 竭力应对第101章 当头一棒第143章 女真踪迹第72章 冷处理第233章 敌酋之死第18章 皇权造势(下)第84章 钉子第65章 唯一合格第187章 不平等条约第115章 模拟实战第72章 南辕北辙第104章 虚位让贤第190章 兵临城下(上)第162章 运粮第139章 战果辉煌第300章 转变第258章 册封第164章 福晋的决定第141章 发配东南第38章 朕是校长第175章 遇见第89章 秋赋时节第273章 反应第199章 另类策略(上)第38章 坚守待援第224章 郁闷女真(下)第248章 怠慢第196章 屠戮(上)第109章 年内计划第286章 回京任职第13章 意外惊变(下)第288章 重点在南(下)第97章 广宁之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