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归来辞去

曹文衡今天觉得有些奇怪,怎么来到翰林院没有看到傅山。傅山可是《明刊》的主笔,自己都两天没见到他了。到了学院,他径直去了铭心堂。这铭心堂是皇上专门拨给他们用来撰写《明刊》的,这惹得几个老翰林极大的不满。毕竟曹文衡他们不过是刚来的翰林,就如此受皇上的恩宠,不由得嫉妒几分。

曹文衡进得门来,只看到李邦华一个人,正坐在书桌前赶文章,两眉深皱也不知给什么难到了!

“呵呵,李大人好努力!不知作何文章,给小弟观摩观摩!”

李邦华看到曹文衡,把笔一扔,起身道:

“好啊,你们各个都躲懒去了,把我一个人留在这算什么回事?”

曹文衡也不答一屁股坐到椅子上,侍立的小厮去端了碗茶上来。他们几个自从科考后就聚在一起,彼此都是年轻人倒也志趣相投。几个人在一起也不拘束,就是在翰林院只要没有外人也不会端起官架子!

“哪,我可是累得要死要活,你不是不知道,现在收夏税,户部人手紧张,我不是去帮忙了吗!陈文一和傅山那两小子跑到哪去了?”

“去去去,你别提他们了,皇上给了陈文一个好差使,去各地巡查卫所了。傅山就更不用说了,居然告了两天假,人都不知去了哪,还是主笔呢!前几天皇上给了个题目来,要做一篇策论,曹兄是状元之才,是不是该露两手。”

说着把文章递了过去,曹文衡顺手接了。一看题目是:“何以为官!”后面是李邦华写的数十个字。这题目倒是有些斤两,难怪就是李邦华也皱眉不已。看完,曹文衡笑嘻嘻的把文章放到桌上道:

“呵呵,这不是正和老弟的心思嘛,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在你面前我哪敢提笔写啊!”

李邦华叹了口气道:

“皇上是要我写出点新意来,而不是代圣人立言。这为官之道却要我这个新丁来写,真是犯难。”

“哎呀,有什么好烦恼的。皇上要你写这篇策论不就是配合时下的改制嘛!你想下我们当初及第面圣的廷训,只要融会下不就是篇好文章了。”

李邦华想了下,顿足道:

“唉,怎么这都没想到!还是曹兄大才,不然小弟可要辛苦一晚了。我这就写!”

“别吖,你看到这个时候了,走,去聚福楼喝酒去。不过你请客!”

“行,曹兄请!”

两人来到聚福楼,只见里面人来客往,生意兴隆得紧。掌柜的看见曹李两位,忙笑着迎了过去。他们几个可是皇上提上来的新贵,而且又是《明刊》的撰写者,一时间整个京城里人尽皆知。

“两位大人,是来找傅大人的吧,傅大人就在天字一号雅座。”

曹李两人对望一眼,没想到傅山这小子跑到这喝酒来了。

“走,咱们去打打秋风,讨杯酒喝。这小子居然一个人躲在这来了。”

两人随着小二到了天字一号,但他们走进去,却看到傅山一个人,一个人独自在那喝闷酒。两人想捉弄他的心思马上丢到了爪哇国,他们看到傅山的情形,知道他心里有事。曹文衡挥退小二,和李邦华在桌旁坐了下来。

“傅兄!”

傅山看到他们两个来,人已经喝的大醉。结结巴巴的说道:

“好…你们来了…来,…陪我喝一杯…”

曹文衡知道傅山心里有事,也没有多问,斟酒就陪着傅山喝。喝了酒的人往往这样,不知不觉的就会跟人说心中的苦闷,这也许就是酒后吐真言吧。傅山有一句没一句的说道:

“曹兄…李兄…我等也算少年得意…这一年来也不知多人人往我…往我府里串门。可我根本就不在乎,对,不在乎!”

曹李两人听得一头雾水,面面相觑!傅山还在那接着说:

“我们…认识也有…有一年多了,我们关系…都很好…很融洽!你们说…是不是?”

“当然很好!”

突然傅山有些奇异的望着他们两个,问到:

“你们也知道?你们…什么时候知道的?”但他没有等曹李两人回答,又自顾自的说下去。

“大家都知道,这…也不用其他人,就自己去就行了。可这算什么,他居然不答应,推…推给…”

话还没说完,傅山就倒了下去,在那呼呼大睡起来。曹文衡和李邦华只能苦笑,两人好像就是来抬他回去似的。没办法,将就着胡乱吃了点。然后叫小二雇了顶轿子,把傅山送回去。

打这之后傅山虽然没有再跑出去醉酒,但是老心不在焉。同僚聚会也推了,哪都不去!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往往发愣,到点后也是打道回府。曹李两人试探了几回,都没有得到什么讯息。

自从我让礼部发文召来当世大儒,很快就有了回应,尤其以江浙为盛。此时金陵复社势头正火,在南方的士林影响颇大。这次复社的两个带头人张溥,张采都来了,东林人的领袖钱兼益也在,还有北方声名最有威望的孙奇逢。其他如朱舜水,谈迁,王泽,陈确,胡正言都是一方名士。其他还有些都不尽认识,最让我吃惊的是黄宗羲居然也有份来,此时他也不过弱冠。想到以后他可是什么明末三大家,我就忍不住想把他留下来。

我按原先的想法让他们跟明刊的几位主笔见面,果然他们看到明刊的主笔如此年轻,不由吃了一惊。一时间文人墨客的习性都发挥了出来,连着几日他们在翰林院期间,相互辩驳,争论。翰林院的人看到有人到自家来砸门,自然齐心协力御敌。好在朝中还是有不少饱学之士,像刘宗周,我特意安排他进去,去引导这些大儒争论的主题。很快他们就争到了什么‘圣人之言可立不可废’,什么‘孔圣六艺,只剩其一’,接着又论程、朱、陆、王,流派。因为来人流派不尽一样,结果绕在这个话题出不来。

孙奇逢便站起来总结道:

“诸儒学问,皆有深造自得之处,故其生平各能了当一件大事。虽其间异同纷坛,辨论未已,我辈只宜平心探讨,各取其长,不必代他人争是非求胜负也。一有争是非求胜负之心,却于前人不相千,便是已私,便是浮气,此病关系殊不小,不如罢了!”。

话一说完,其他人便不好相争了,孙奇逢在此时声名最盛,而且年纪也大。就算不服也不好当面说,何况孙奇逢讲的是正道,没有偏袒哪家!众人沉默下来,刘宗周看时机已到,便乘机起身转变话题:

“我辈读书人,常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治天下’,独善其身尚且好说,各位以为如何方能兼治天下?”

众人不由得思虑起来,突然只见一年轻学子应声答道:

“读圣人书得做圣人事。孔圣人以仁治天下,予以为,治天下者需以民为本,昔魏征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为之民,舟为之君。便是这个道理。心怀仁德,百姓方能依附。小民之力荧荧,合之则重。例代来都只重豪族,无视民生,最后不免宗庙尽毁。再者此言虽然人尽皆知,奈何古人明知而不为?予以为清谈之风不可扬,昔孔孟周游列国,后人只晓闲谈生事,却不知躬亲。如此,又何来兼治天下?!”

刘宗周一看,原来是好友之子黄宗羲,脾气就跟他父亲一样。方才一番话得罪了不少人,但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还是秉承了父风。此子年轻气盛了点,刘宗周想了想接着问道:

“呵呵,好一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年轻人,老夫问你:你所谓的仁德指什么?”

“自是关心百姓,使之不得缺衣少粮!”

“好,再问你,如你是一县父母,你如何确保你治下子民不缺衣少粮?”

“不扰民,不暴敛!”

“你可知百姓一家年需几何?一亩之地又产米粮几何?治下百姓有多少需父母官救济?何处修堤,何处屯田可有定见?”

“这…这自有主簿在。”

“呵呵,你就不怕下属蒙蔽你吗?如你事事依赖他人,又何必你来做这父母官。为官者,除有德外,需精明干练,而不单只会吟诗作对。本朝文官得带兵征战,沙场之上,事事问人如何领军?前辽蓟都督王化贞你们也知道,其人也是才华横溢,最后又是如何?老夫以为,读书之人,不单只读圣贤书便以为天下之事尽知,更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黄宗羲后面的话就说不出去了。

刘宗周来到书桌前,挥笔就写了几个大字。众人只见他写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

刘宗周写完道:“此是皇上赐给天工学院的对联,众位以为如何?”

此联虽非对仗,而且言语浅显,但仔细思量却又是如此。往往一件简单的事情书本也未必描述得详尽,惟有亲历亲为方可明了。而且此联又是贴在天工学院,那更是妥帖,大家对此称道不已!

刘宗周面露微笑,捋了下胡须接着说:

“各位都是饱学之士,如今皇上求贤若渴,何不为民出仕?既可一展胸中所长,也可尽忠为民。”

此时在座的大儒们才知道,此番皇上召来是为了让他们出来做官。他们中每个人的表情不大一样,有的振奋不已,有的默然。刘宗周看在眼里正要说话,却听得外面一声高喊:

“皇上驾到~”

在座的人都起身行礼,我是因为听到他们在争辩不休才过来看下的。

“大家平身吧,来,都坐下,今日就不必拘礼。”

我现在首席上坐了下来,刘宗周低声跟我汇报了情况,我点了点头。我对于这些人也不是说一定要全部收拢的,而是要找些适合我新政的人才。听刘宗周说完,我心里有了主意。

“各位,你们都是当世的大儒,朕请你们来,是想你们相互交流,也和朕的翰林院相互验证一下。嗯,泛泛而谈还是太空了,朕这里有几篇文章,是翰林院的手笔,要发在明刊上,各位不妨看下,这只是习练之作,各位有何不同见解可以写文章辩驳,一律发在《明刊》上,这《明刊》这个月改为三天一发吧!”

曹文衡他们应声遵旨。

然后我寒暄几句就溜了,因为他们讲的都不是我能明白,大多是引经据典,而且他们是说个人也是只喊他的字,号什么的,搞得我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谁。我还不如做点自己的事情,当日我让刘宗周作陪代我设宴款待这些大儒。

我走后可就热闹了,文人相斗那是寻常之事,特别这些人心中有股傲气,非得与御选的文人见下高低。明刊上可是百家争鸣!数日后,曹文衡他们把写好的明刊呈上来,我看了下还不错,特别是有几篇在辩驳‘为官之道’的。大肆批判贪官污吏,甚至建议设立一个墨吏堂,把贪官们的名字写进去,供世人唾骂!还有的揭露了不少官员舞弊的方法,以及一些政策的欠缺。这些人没有做官,但是对当时的一些时政还是有些心得,也代表了在野文人的心声,我让内侍把这些发给内阁六部,让他们看看,然后照发到各府县。

看来他们三个做得不错,我到翰林院嘉奖了翰林院的大小官员,特别是这几日一直在应付各地大儒诘问的傅山,曹文衡,李邦华三个。我特意到铭心堂看望他们,大家年纪相仿,少不得说了阵闲话。

嗯,怎么今天傅山不说话的,我抬头看去,只见后面的傅山无精打采的,没有一点习武人的神采,心里一奇怪就问:

“傅爱卿,怎么了?不舒服吗?”

傅山正魂不守舍,听到皇上叫他,回过神马上回答道:

“没有,回皇上,最近只是有些劳累。”

“哦,那就好,注意下身体!”

“多谢皇上关心,”说完,傅山欲言又止的,过了小会儿,他彷佛做了决定似的,鼓起勇气又对皇上奏道:“皇上,臣请辞去明刊主笔之责,愿到大明各地考察民生,望皇上恩准。”

第143章 女真踪迹第36章 角逐第129章 远方客人(下)第313章 观望第207章 接应第117章 热闹诗会(上)第13章 辽东局势第149章 三败林丹汗第120章 另起炉灶第192章 下任首辅第140章 有点意外第139章 呼啸而来(下)第226章 调动第190章 最后的对话第15章 两方责难第162章 法不责众第80章 多事之秋(下)第105章 非我族类第33章 锦州城内第201章 另类策略(下)第137章 突围而出第189章 何处寻君第137章 突围而出第302章 手段(上)第292章 心里话第64章 烦事一堆第243章 协议第98章 愈演愈烈第55章 压力第105章 疑点难点第38章 坚守待援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难第192章 兵临城下(下)第107章 作壁上观第2章 是梦非梦第251章 会师第126章 人尽其材第32章 初闻战报第80章 喜事第289章 官商第35章 攻城初战第253章 回銮第306章 问案第180章 图穷匕现第306章 问案第95章 平沈战前第12章 文华殿的雷厉风行第295章 舆论分化(下)第181章 会盟之行第134章 中央银行第184章 明荷战争(上)第139章 战果辉煌第46章 势如破竹第175章 遇见第152章 畅谈局势第290章 难处第64章 烦事一堆第27章 出航第86章 女真内政(下)第177章 峰回路转第210章 攻与不攻!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12章 文华殿的雷厉风行第79章 朝议第219章 填土作战第26章 算计第200章 另类策略(中)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57章 心事第134章 中央银行第140章 有点意外第198章 屠戮(下)第304章 复职第157章 交锋第88章 等待归来第175章 遇见第16章 另设太学第94章 调动第43章 西回第118章 骑兵之战第143章 女真踪迹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229章 该给的才给第224章 郁闷女真(下)第248章 怠慢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58章 为难第316章 试探第50章 会兵城下第119章 热闹诗会(下)第166章 苦等第74章 噩耗第31章 忧天杞人(下)第84章 钉子第148章 公平交易第19章 到宫外走走第70章 河道第74章 噩耗第286章 回京任职第166章 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