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激战

发现自己的外围营地一个接一个的燃起熊熊大火,李皎不禁大惊失色,急忙调派中军大营的部队赶去增援,然而在燃油的助威下,粮草的火势已经无法扑灭,这些粮草是那些远道而来的部队携带的,为了取用方便,就没有及时地运送到明扬城内,却没想到被李明一把大火烧个精光,虽说不至于影响大部队的供应,但是这场大火带来的士气的低落和士兵的惶恐是不可避免的。

眼看大火无法扑救,增援的部队便将一团怒火发泄到了依然在火场外围游曳的那些骑兵身上,从装束上看,那些骑兵身上仅仅穿着半身的皮甲,战马身上也没有任何防护,看来他们遇到的不是那天晚上那些令人恐怖的重甲骑兵,人数上又是那么少,兵器也仅仅是一把细长的马刀,增援部队的将领们便有些心动了,自从双方开战以来,他们这一边还没有获得过一场胜利,如果能将眼前这些没有什么防护的骑兵消灭了,那等于是大功一件了,这个想法几乎在所有负责增援的将领脑海中闪过,让他们做出了几乎同样的举动,眼看敌人的骑兵就要远离他们了,于是从这些将领口中纷纷传出了攻击的命令。

首先冲出营地的是李皎部队的骑兵,几乎所有外围营地里冲出的都是骑兵,他们纷纷的向着他们营地外面游曳的敌军骑兵冲了过去。这些骑兵有些类似于李明部队的游骑兵,配备的主要武器是长枪和弓箭,只是他们的作用主要是配合步兵部队进行攻击,是为了防护步兵部队两翼而准备的,完全不像李明的游骑兵那样,是作为一个独立作战部队存在的,因此,他们也没有单独的战术和独立作战的经验,他们出营只是为了包抄李明部队的后路,好让他们营地中的步兵部队对对方发起冲击,因此他们一出营地便兵分两路,绕开游骑兵的前方包抄了过去。

带领游骑兵的将领都是在碧泉岛军事学院受过严格培训的,对于李皎部队的意图他们当然是一清二楚的,眼看对方自己主动的分散了兵力,所有的游骑兵将领都没有丝毫的犹豫,迎着一侧的敌军骑兵便追了上去。

游骑兵的优势就是高机动性和精准的远程打击,因此对方的步兵对他们没有任何威胁,唯一有威胁的就是眼前敌军的骑兵,这些骑兵同样配备了供马上射击的弓箭,而且他们的机动性丝毫不亚于游骑兵,因此,集中优势兵力将眼前的威胁尽快地消灭是游骑兵首要的任务,这在军事学院的教材中是一个基本的准则,李明部队中的所有将领都明白这一点。

李明这次出动的五万游骑兵分成了十个分队,分别抄向李皎外围的十个营地,如今,他们面临的是李皎增援部队派出的八万骑兵。

当然了,这是个游骑兵分队所遇到的敌军数量也是不同的,有些营地中出来的仅有四五千骑兵,但有些营地中出来的却有两三万,因此,这些分队所受到的压力是不一样的,不过,带领分队的将领都能够准确的依据场上的形势,随机应变地采取对策。

遇到敌军少的那些分队,就干脆兵分两路朝着敌军两侧包抄的骑兵杀了上去,凭借着他们手中手弩超远程的打击和精准的瞄准精度,很快的就能将他们眼前的骑兵消灭,然后便绝尘而去,赶到其他营地外面去支援其他的分队。

李皎的骑兵虽然同样具备远程打击能力,但是他们手中的复合弓的射程却远远赶不上李明部队配备的手弩,这些手弩采用的是高强度的弹簧钢,射程非常远,只要能正确的保持双方的距离,他们之间的战斗便是一面倒的屠杀。

不过遇到敌军骑兵比较多的分队就比较困难了,五千游骑兵本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所占的空间也很大,再碰上对方出动的一两万骑兵的包抄,这个位置的空间上就很少有腾挪的余地了,这个时候,双方的空间距离不能保证了,在比较近的距离下,游骑兵手弩那射程上的优势就没有了,李皎部队的骑兵凭借他们的弓箭照样能给游骑兵以沉重的伤亡,因此,在这些分队之中出现的伤亡也是很严重的,好在他们的手弩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发射,火力的密度上和准确性上zhan有很大的优势,因此,以一敌五的结果就是双方同样损失惨重,在这些分队中,伤亡率高达五成以上,很多分队被其他分队救出之后,剩余能战斗的士兵甚至都不超过一半。

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李明的五万游骑兵全歼李皎部队的八万骑兵,自身损伤一万以上,这个损失对李明来说是非常巨大的,他的游骑兵总共只有十万,在一路上的战斗中总共的伤亡也不到一万,可是这一场战斗就伤亡了一万多,这让负责这次任务的那位师长有些怒不可遏了,看着蜂拥而出的敌军步兵,他不顾一切的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在游骑兵面前,那些步兵就像是待宰的羔羊,没有任何反抗能力,随着一批批弩箭呼啸着穿透他们的身躯,倒在阵地前面的步兵越来越多,也让负责增援的那些军官们感到心寒,眼看派出去的步兵还没走出营地多远就被打翻在地,根本连对方的影子都摸不着,让他们都丧失了胜利的信心,不知道从那个营地开始,敌军的进攻开始停止了,紧接着,其他的营地也纷纷停止了出动了步兵,转而在营地中严密防守了。

眼看眼前已经没有了打击的目标,游骑兵将领们将剩余的三万多游骑兵聚集在一起,排成两个方阵,对着两个营地发动了弧线攻击,密集的箭雨覆盖着敌军的兵营,使兵营中成为了人间炼狱,几乎所有躲进兵营的敌军都惨死在从天而降的弩箭之下,紧接着,他们拉开了营地的栅栏,策马冲进了大营,然而,不少人却纷纷掉入了营地中挖掘好的陷马坑和陷阱中,同时,密密麻麻的营帐阻碍了战马的前进,使得他们奔跑的速度大为降低,而从两侧兵营中杀出来的步兵就成为了他们前进的障碍,有营帐的阻挡,他们的机动性和远程打击能力大为降低,使得对方的步兵有机会靠近他们进行贴身厮杀,眼见得敌军两侧营地中冲出的士兵越来越多,负责进攻的军官急忙下令撤军,这一次攻击,丧生在敌军营地中的游骑兵又增加了三千多。

看到游骑兵撤出了营地,敌军的步兵没敢追赶,纷纷得退回了两侧的营地,在弩箭的掩护下,一部分游骑兵重新冲进营地,将己方士兵的尸体和手弩带了回来。

没有重装步兵的配合,游骑兵严禁独自冲击地方营地,这是游骑兵作战规则中的一条强行规定,然而作为游骑兵这次行动的总指挥,那个师长完全将这一条规定抛在脑后了,直到冲进营地的士兵受到重创,他才从狂乱中清醒过来,及时地将士兵撤了回来。

眼见得无法攻入敌军营地,那个师长无可奈何的下令撤军了,临行之前,他们将倒在地上阵亡的战友抬上马匹,捡起他们掉落的手弩,然后从容的拔出敌军尸体上的弩箭,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大摇大摆的打扫着战场,直到太阳西下时才缓缓的向着己方营地驰去。

这个时候,李皎的强攻还在继续进行,二十万大军不知疲倦的强攻了一天,攻破了李明十八座营地,但是却无法深入前进一步,在李明部队连营的前面堆尸入山,血流成河。

李皎这么疯狂的进攻也是大大出乎李明的意料,从两侧的营地中他已经派出了十多批重甲骑兵对对方的后续部队进行冲击了,但从李皎营地中冲出的士兵依然无穷无尽,双方营地间仅仅相距一公里,如今塞满了进攻的敌军和各式各样的攻城拔寨工具,将营地中间的这块地方挤得满满的,同时他们还是用上了临时制作的木制路障来阻挡骑兵,使李明的重甲骑兵都没有了发挥的余地,在这么密集的人群中,战马的冲击速度根本就起不来,相应的冲击力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威力了,因此,历经十次冲击,损失了一千多重甲骑兵之后,李明停止了骑兵的冲击,开始全力的对付眼前蜂拥而至的敌军。

好在双方士兵的接触面非常狭窄,使得李明剩余的七万多重装步兵有了轮流休息的机会,在对方投石机、巨木、吊斗等攻城武器的打击下,李明这边的损失也非常大,虽然不时有一团团火球从李明的营地中间飞出,落到李皎进攻队伍的里面,但是眼前的风向对李明非常不利,大风正好是对着李明营地这边狂吹,为了防止大火反噬,李明并不敢采用大规模的火攻。

这场拉锯似的战争在太阳落山之后才渐渐的结束了,眼看自己的部队无法前进一步,李皎无可奈何的鸣金收兵了,李明阵地的前面,堆满了一人多高的尸体,地上的血水甚至都能够淹没人的脚面。李明的十九座营地被破坏得七零八落,营地里面同样是人间地狱,由于难以发挥重甲骑兵和火攻的优势,这场战争全靠七万多重装步兵来抵抗,因此他们的伤亡非常大,虽然他们身上有坚固无比的盔甲,手中有无坚不摧的砍刀,但是他们的体力是有限的,很多人都是在精疲力尽之际被踩在敌人的脚下活活踩死的,有一部分也是被敌人重创没有防护的眼部而死的,总之,这是李明领兵以来所经历的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入夜后,部队一边连夜修补被破坏的营地,一边忙于救治伤员,同时,也在忙于统计伤亡,从李明的估计来说,这一天李皎部队的损失应该在十五万以上,但是己方的损失李明不敢估计,只有等待着手下人的统计结果上来之后再说了。

中军大帐中,李明的心情非常不好,本来以为李皎的主动出击会给自己带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的机会,却没想到李皎会有这么疯狂,居然将二十多万大军聚集到了两军阵前这么狭窄的地方,而且还用上了自制的路障,让李明的重甲骑兵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让七万重装步兵单独抵挡敌军士兵的局面。更有甚者,上午出击的五万游骑兵居然带着一万多具尸体回来了,这个损失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他本来是想要用这五万部队在敌军外围骚扰上十天以上的,但按照这个损失的速度,三两天就会全军覆没,自从他领兵打仗以来何曾有过这么大的损失,一时之间,这个意外让他有些怒不可遏了。

那个游骑兵师长不安的跪在李明面前,紧张的不敢抬头,虽然知道李明肯定会为今天巨大的损失感到愤怒,却没想到李明会动这么大的火气,当场就将手中的茶杯砸到他的头上,将他的脑袋砸得头破血流,吓得他当场就长跪在地。

李明来回不停的踱着步,极力要自己平静下来,他知道,今天他遇到了太多不顺心的事情,这已经影响了他的判断力,如果因此造成了他的判断失误,那将是他终生的遗憾,因此,他极力的忍住要将那个师长推出去斩首的命令,在心中默默的念起了金刚经,这是他一年多来摸索出来的一个经验,似乎金刚经对他的心情有很好的平复作用。

二十分钟以后,李明停下了狂乱的脚步,在他的座位上重新作了下来,脸上的怒火已经消失无踪,在召集军医给那个师长包扎后,他仔细的询问起了白天的战斗情况。

那个师长不敢有所隐瞒,非常仔细地将一天各个分队发生的情况以及他自己的命令都汇报给了李明,他知道,这次游骑兵有这么大的损失,同他的指挥失误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如果不是他的一时冲动,后来的三千多人就不会阵亡在敌方的阵营中,单凭这一点,他的师长职位就不要想干下去了。

果然,李明听完他的汇报,当场指出了不少他在指挥中的失误,然后宣布撤销他师长的职务,交给统帅部专职人员重新拟定他的职位。

这一次,由于圣手王要负责江湖两州的防务、防止李嵩和李清趁机偷袭,因此就留在了碧泉岛统管全局,负责军队日常事务的是他的几个手下,再将那个师长交给这些人之后,李明默默地站起来,走出大营望着血红的天空,久久都没有说话。

负责统计伤亡的官员匆匆忙忙地赶到了李明的面前,望着李明阴沉的脸怯怯的不敢说话,李明将脑袋转向他,努力使得自己脸上的表情表现的柔和一点,然后轻声地说道:“说吧,据实汇报,我能承受得起。”

那个官员犹豫了一下,然后小声汇报道:“禀主公,今天我们一共损失了两万三千重装步兵,一千一百重甲骑兵,三万游骑兵,另外,为了抵挡包抄过来的敌军,今天运送后勤物资的后勤人员阵亡五万人,粮草被烧被抢三十六车。”随着那个官员的声音,李明只感到自己的心脏都在抽搐,一天的战斗,使他的作战部队减员五万多人,这么大的损失是前所未有的,一天时间,让李明的主力作战部队减少到了二十多万,这让李明产生了一种心灰意冷的感觉。

不过,那个官员随后的回报又让李明找回了一点自信,根据他们的粗略统计,在今天的战斗中,李皎的部队在李明的阵前损失了大约十四万,另外,在外围作战的游骑兵消灭了敌军八万骑兵和两万步兵,使得李皎在当天的总损失在二十五万左右,这么一来,李皎从开战以来一共减员了五十多万士兵,使得他的兵力优势在瞬间荡然无存了。

李明大致的对比了一下,发现李皎目前的总兵力居然已经同他相当接近了,这个比例已经可以让他下决心发起总攻击了,依照李明部队的作战能力,纵然李皎有营地的掩护,那也不是相同数量的李明部队的对手,从己方士兵伤亡的悲痛中清醒过来的李明猛然意识到了自己的优势,使他转而仰天长啸了起来,这下看得一直保护在他身边的庄崖担忧不已,他真得很担心李明由于受到过渡的刺激从而造成精神异常。

李明在原地思索了一阵,然后走回营帐,召集所有的将领召开了三四个小时的会议,详细地制定了明天部队的作战方案,双方没有了人数上的差距,让李明终于下定决心发动总攻了,目前他还有四万多的重装步兵,五万多的游骑兵和四万左右的重甲骑兵,以这些兵力,再加上随后跟进的投石兵,强行将李皎的部队消灭在营地中还是有很大的把握的。

第三百零二章 敌友(三)第八十章 出山第八十五章 合作第七十一章 面谈第二百零三章 鬼引第二百九十一章 权力(一)第一百零七章 重逢(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拥立第八十七章 易容第二十八章 剧毒 修第二百九十八章 捷径(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偷闲(三)第二百七十章 险地第三百零二章 敌友(五)第三百零一章 大海(五)第二百九十六章 搜索(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威力第一百五十五章 讲述第九十三章 转机第九十二章 妥协第三百零三章 唇齿(十五)第一百零四章 逃生第三百零一章 大海(十五)第六章 任务第二百九十七章 神殿(十)第三百零二章 敌友(九)第二百七十九章 谋定第三百零三章 唇齿(八)第三百章 牛刀(三)第三百零一章 大海(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战略(一)第三百零二章 敌友(五)第二百一十八章 曲折第三百零二章 敌友(五)第一百三十章 锄奸第二百九十九章 聚会(八)第二百九十八章 捷径(二)第六十九章 车床第二百三十六章 燕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出山第二百七十四章 藏龙第九十五章 真相第九十三章 转机第二十七章 惩奸第二百八十七章 战略(二)第二百一十章 故地第二百九十三章 止战(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聚会(七)第二百三十八章 会师第三百零二章 敌友(八)第十八章 掳掠第二百六十七章 巧取第二百八十章 营救第七章 传送第八十六章 出卖第三百零二章 敌友(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出兵第三百零一章 大海(十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发展第二百九十一章 权力(二)第三百零三章 唇齿(十三)第三百零四章 渔翁(九)第三百零二章 敌友(七)第二百一十五章 打入第二百三十八章 会师第一百零三章 行动(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权力(二)第六十一章 问罪(全)第十章 意外第二百三十九章 枪战第一百九十五章 猜疑第三百零三章 唇齿(一)第三百零四章 渔翁(五)第二十二章 聚会第二百七十章 险地第五十二章 礼物第一百三十一章 发展第一百八十五章 疑惑第三百章 牛刀(十三)第十二章 心弦第一百一十一章 皇宫第一百四十章 劝降第二百二十五章 重逢第三十一章 报仇第二百八十六章 补充第七章 传送第二百五十章 重会第一百零五章 围困第七十三章 帝师第六十章 醋意第三百零二章 敌友(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偷闲(三)第五十章 拜师第八十二章 城外第六十一章 问罪(全)第三十四章 挑战第一百一十章 回城第一百七十章 增援第七十七章 生计第一百五十八章 威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