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九章 等效

人类大脑的单线程特性,是出于怎样的物理、生理方面限制,方然并不太关心。

至于其成因,在生命演化的过程中,人类为何没能具备一种原则上可行的能力,没办法分心二用,在他看来,主要还是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不同于大脑掌管思维,小脑掌管运动,人的意识,在除近、现代几百年之外的漫长岁月里,需要处理的情况其实都十分简单,活动,觅食,躲避敌害,繁衍生息,这些活动差不多就是一个原始人生命的全部,真正需要思考的时候,着实寥寥。

需要同时思考两件事的场合,想一想也知道,简直就极罕有。

这方面的思考,并不深入,方然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断定,人类大脑没能获得分心二用的“多线程”运作能力,究竟是出于自身架构的限制,还是演化条件的缺失,但在思考此前想起的核心问题时,这一点也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管单线程、还是多线程,大脑的处理能力究竟怎样。

人,对比机器,身处西历1480年代的今天,哪怕远离IT领域的联邦民众也知道,前者是很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不需要对信息工程、微电子、软件工程或计算机有相当的造诣,只消看一看身边的智能设备、机器人,承担从医疗护理到盖亚大战的诸多事务,种类繁多的机器人,性能之强大简直就前所未有,人类则越来越相形见绌,甚至在传统的“智慧”领域也节节败退。

按照惯例,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每当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完成了一种原本只有人才能做的工作,就可以将该系统的算力,视作人承担同类任务时的等效算力。

换句话说,如果某计算机与人的功能一致,就认为大脑在完成此类工作时,处理能力与该计算机的算力相若。

这种对比,想一想也知道并不太准确,却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按照这样的思路,譬如说,自动驾驶系统的典型算力需求为100GFlops,而一个普通成年人也能完成驾驶的任务,差不多可以和自动驾驶系统做的一样好,那么可以判断出,人类大脑的等效算力不会低于100GFlops。

再譬如说,实时翻译系统的典型算力需求为1TFlops,对同样能完成实时翻译工作,工作质量与计算机差不多的人而言,大脑的等效算力便不会低于1TFlops。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更多,但方然的思考并未止步于此。

他知道,这种等效的办法不太靠谱。

但凡考虑一个很浅显的问题,人,即便都是成年人,彼此间的智力、能力等方面,差距也往往大到难以置信,撇开智力伤残者不谈,普通联邦民众与资深同声传译者,在实时翻译方面的表现必定相去甚远。

按这种等效法,岂不是说普通民众的大脑算力,要远逊于资深翻译吗。

ZZ不正确的言论,也许吧,然而事实却正是如此。

大脑,不同人的头脑,哪怕在生理构造上一模一样,微观结构也几乎毫无区别,表现出的能力与等效算力,差别却会大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要评价大脑的处理能力,显然,应该选择最优秀的头脑,来作为标尺。

不过以人的一生之短暂,生命的不同阶段,大脑的状态也会动态变化,同样的,要衡量出大脑的算力上限(下限显然是0),就需要寻找盖亚表面最杰出的专业人士,将其工作能力与计算机相比较,再根据计算机的算力来得出结论。

即便如此,在衡量大脑能力方面,这一方法仍然是十分勉强、价值可疑的。

大脑与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在基本架构方面,区别很大,前者可粗略的当做一台有机材料构成的模拟式计算机,这种构造的运行过程,与后者截然不同,能否用后者的算力、处理能力等指标去衡量前者,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何况这种办法,一般而言,只能确定大脑算力的下限,而(几乎)不可能测得其上限。

这一判断,原理其实并不复杂,但即便信息技术领域的行内人,也不一定明白,甚至在历史上还得出过很多错误的结论。

譬如说,将构成人脑的约一百四十亿个神经元,与电子计算机CPU中的一百四十亿个晶体管相比拟,进而认为人脑的等效算力,就差不多相当于晶体管规模14,000,000,000的CPU之算力。

且不论神经元与晶体管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单看一看微电子、集成电路的进步,就会知道这种类比方式很荒谬。

随着技术、工艺与设计的进步,同样的一百四十亿晶体管,不同年代设计并制造出来的CPU,实测算力的差别还是比较大,对比Intel公司在十年前和今天的产品,同样数量的晶体管,所能实现的算力差距至少在三~四倍。

CPU的算力,显然不能只用一个“晶体管数量”来衡量,又怎能以此度量大脑呢。

这还仅仅是硬件的情形,不仅如此,软件方面同样有类似的情况,同样的功能,任务需求,采用的软件架构与算法不同,所需的算力也会有一些差异。

最后则是本质的缺陷,时至今日,类似科学研究这样的尖端任务,仍然只能由人、而无法由计算机来完成,那么在缺乏同性质之计算机的情况下,就没办法用等效法去衡量科学研究者大脑的算力。

考虑到所有这一切条件,就不难理解,对曾频繁出现于媒体的所谓“预测”,关于人脑之处理能力的新闻、消息,方然都会一笑置之。

大脑的等效算力,二十年来,在联邦的网络、媒体上,数字已变动过不知多少次。

预测数字,从最初的10GFlops,到后来的100G、1TFlops,再到后面一些更夸张的数字,总体而言,基本上这一指标每年都会增长。

原因很明显,超级计算机的算力,一直在持续提升;

而能够完全模拟人类思维、能够取代大脑的AI,任凭一代代研究者如何努力,却始终未曾问世。

第二八九章 稳定第八三〇章 睡眠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四〇六章 互殴第四五八章 霍肯第二五四章 贸易第四章 学习第五十八章 货币第三八八章 东西第六二二章 机车第一八一章 旅程第六二二章 机车第一二六章 感染第五十七章 枪击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四七七章 苦难第八〇九章 文明第六九四章 同类第十一章 中学第六四八章 回音第三十九章 合流第二九二章 反抗第二六四章 岗位第四八六章 抵触第三〇六章 对策第八七三章 探讨第一〇七章 膨胀第二八〇章 缺陷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三三七章 脱离第八九八章 蹊径第五四七章 掩面第二六七章 人质第三七四章 双赢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六〇一章 名称第二四五章 全产第八六〇章 明白第三四四章 战火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七十二章 平衡第六十三章 种群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三五九章 延拓第五七〇章 木船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二四四章 链条第五三二章 牢记第七四八章 规划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一一八章 怀疑第二章 消失第八六四章 浩渺第一三九章 留言第七九八章 火种第四八七章 替代第六十三章 种群第五九五章 筹码第四〇二章 坚壁第二一九章 公寓第七三三章 服务第五三六章 借口第六七四章 遏制第六五三章 办法第八十五章 避难第二五一章 意志第三二三章 冷僻第一二一章 算力第四十四章 坚守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五八四章 成败第三九五章 拦截第五四〇章 迥异第四八八章 愤怒第一〇四章 依赖第二十七章 端粒第一九七章 城区第五六二章 永续第二三九章 辩论第二八四章 悬崖第二一〇章 时间第一八〇章 报名第二十六章 窥探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一三〇章 后果第五三三章 指挥第七三五章 少年第四七四章 区别第四〇八章 弱点第六二五章 辐射第一八七章 退货第七二一章 故人第二三三章 养老第八二五章 波束第六二三章 工厂第八六〇章 明白第四〇七章 脚步第五四二章 阶梯第七六四章 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