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百善孝为先

三王三十万军队,渤王主攻北门,刑王主攻西门,赵王主攻东门。

还有留下一个南门让许正先撤离,当然了,除了让许正弦撤离,这样的围法也是很著名的一个战法,叫做“围师必阙”或者说“围三阙一”...这种战法从中国古代用到中国现代,而且屡试不爽。

这就是一种心理战术...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城中人看到一点希望,如果真把城围死了,敌人深陷重围,看不到生的希望,必然会背水一战地跟你玩命,能不能挡得住,那实在很难说。还不如留个缺口,给敌人留个希望。而敌人看见了生路,可以逃命,战斗的意志就会瓦解,就会彻底绝望而放弃抵抗。

还有一个成语叫穷寇莫追,和围师必阙有些相像。

因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士气。穷寇莫追,这个“穷”字,应该做“穷蹙”讲,也就是狼狈而绝望的意思。

士气不好的部队,其士兵往往把保命视为第一要务,因此打起仗来很容易就会一触即溃,结果被胜利方尾追堵截,形成“穷寇”局面。但若被四面围死,那么其最初的“保命”意愿便无法达成,在绝望之下,他们必然会转而拼个鱼死网破,“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反正怎么都是死,临死前不拼死几个敌人就亏了!在这种心态下,即使是最窝囊的人也会被这种豪气所感染,变成悍不畏死的热血汉子!

相比之下,胜方在开战之初士气高涨,人人效死,才会最终获得胜利。但是其后士气却会有一段低潮期,因为士兵们清楚,最艰苦的战争都已经挺过来了,活下来很不容易,谁也不愿意在追击穷寇这种小规模收尾性战斗里挂掉(要不也太衰了!)因此,若敌军的残兵突然拼命一般地掉头杀来,惊恐之下,常会付出较大的伤亡,甚至比在开战之初时伤亡还大!

一个典型的例子,二战时**入侵法国,第一周内节节胜利,法军几乎没怎么抵抗就被击溃了,一周的时间内德军只阵亡数千人!但当德军已占领法国大部,开始清剿法军残部的时候,法军的抵抗反倒日渐增强,这时德军的伤亡开始激增,平均每天就有近四千人阵亡!法军被击溃后,实力可以说微不足道,反而达到了较大的战果,这就是士气的作用,由此再次验证了那句老话:穷寇莫追、归师勿遏、围师必阙!

..........................

“先生...这次我要亲自守北门,劳烦先生去守东门,西门就让许正先去...此次三王不顾骨肉之情攻打于我,阳文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和蕴城同生死,不过,先生不必这样,如果城有破相,就请先生立即带着我的母后,速速从南门离去。

前往青山城,要知道青山城的余侯爷乃我长兄,他一定会收留你们的。”看着城下那黑压压的军队,周阳文很是坦然对辰儒交待这自己的后事。

“糊涂...!”只是就在周阳文说完之后,辰儒立即喝骂道:“到现在你还不明白,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亲情可言,青山城的那位草民侯爷,如果真的是你长兄,我们被围成这样,他为什么不来援救。

阳文...到现在,你还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亲情可言,先生告诉你,这个是世界上,王者是没有亲情的,你必须要活下来,因为如果你不活下来,你的母后还有我,都要死。

即使逃到青山城,你的那位所谓长兄也一定不会庇护我们的...!”

辰儒的这些话,一半真一半假,因为刚刚周阳文是在立死志,这不是辰儒想要看到的,如果真的守不住,他还是想带着周阳文一起逃离蕴城。

现在要是让周阳文将死志给接下来,那如果战事不利,周阳文真的会不顾一切。

这不是辰儒想要看到的,所以辰儒攻击余夏,想让周阳文消除死志,一定要活下去,因为自己还有周阳文的母后,还需要他的照顾。

只是让辰儒没有想到的是,周阳文却露出微笑的表情道:“先生,你还不了解我的长兄,如果我去求救,我的长兄一定会来救我,只是,我不愿意长兄卷入这里。

虽然我和长兄相识仅仅只有短短的一月有余,但是长兄的温暖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长兄对我的情感也不会有假,所以先生,不要怀疑我的长兄,这个世界上除了你和母后,长兄就是我最信任之人。

如果不测,先生带着母后前往青山城,长兄定会照拂。”

辰儒一个荒唐,周阳文死志坚定,居然如此相信青山城的草民侯爷,这让辰儒不知道该说什么。

就在此时...一群骑兵冲向了蕴城城门,不过,在两百米处停了下来,跟着就听有一骑兵大声的对着城楼上喊道:“周阳文无德,毒杀亲父,窃取王位。

渤王,刑王,赵王,顺天应民,对弑父之子周阳文讨伐,限尔等明日午时之前立即开启城门,否则到时视尔等为叛逆,定斩不饶。”

说完,这些骑兵掉头就走,

“混蛋...!”听着这些骑兵说的话之后,周阳文狠狠的骂了一声,就像是周阳文这么一个儒雅的人,也是第一次骂出了一句脏话,因为对方实在是太恶心了,给周阳文按的罪名居然是弑父。

要知道大多的古代国家都是以孝治天下,人们对于孝道极为看重,在科举制还未出现的年代,有名的孝子甚至可以被举“孝廉”,从此走上仕途。

皇帝都要尊敬这些人,最著名的就是孝子董黯“为母复仇”的故事。

董黯的母亲被王寄百般辱骂,并且拳脚相加。黄氏从此卧床不起,没多久就去世了。

母亲的死对董黯打击很大,他发誓要为母亲报仇。但董黯想到:王寄的母亲年纪也大了,若现在杀死王寄,王寄的母亲便会因为没人照顾而无法安详余年。所以他决定等王寄母亲去世后再手刃仇人。

没过几年,王寄的母亲便因病去世了。等王寄为母亲办完后事,董黯取出家中早就备好的利刃杀掉了王寄,并割下了王寄的首级,在母亲的坟前祭奠,还写了一篇《歼仇告母文》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同乡的人都劝董黯逃命,但董黯没有听从,他自缚双手,到官府投案自首了。当地百姓纷纷向官府求情,希望赦免董黯的罪行,地方官也佩服董黯的孝子之心不忍治他的罪,将案子上报给了汉和帝。

汉和帝在知道事情的经过后,下旨赦免了董黯的罪行。不仅如此,汉和帝很赏识董黯的孝心,想征召他为朝廷的郎中(古代的一种官职)。但董黯志不在做官,婉拒了皇帝的任命,从此隐居在山野之间,直到终老。

这就是古代人对孝的崇敬,而三王给周阳文定下一个弑父的罪名,那就是彻底要亡了周阳文。

..................................

第八十章 复合弓,马刀,步人甲第二百三九章 百姓喊城第一百四五章 青山军远程打击力量第八十九章 四级战备第三十五章 山匪袭击第一百一八章 瓮城前的见面第二十八章 肥皂的大卖第一百八一章 一场足球赛第一百五六章 芜王世子李正炘第一百三八章 贺容溪的奇遇第一百六四章 铁鹰卫士第一百四二章 所有人卧倒第一百六七章 正气大明第一百八八章 五石散第四十一章 李葳蕤的崇拜第五十四章 上将军李语汐第五十七章 不惧一战第二百一七章 偷看第六章 鸠鹚城第二百零八章 项上人头第一百五二章 竹纸第十六章 制作肥皂第一百六二章 香火的重要第六章 鸠鹚城第八十九章 四级战备第九十九章 英雄不问出处第二十七章 余家救村子第二十三章 夏梢长弓第二百零八章 项上人头第一百二八章 恨意滔天第一百八六章 与民争利第三十一章 田鼠和鼠疫第十四章 简易吊机第一百二二章 上交给朝廷第二百七三章 宰相的连环招第六十八章 我乃皇亲国戚第一百二五章 冲动的童心萍第二百七九章 魏幅计中计第二十八章 肥皂的大卖第一百六一章 欢乐父母第二百零四章 留下一万人第三十章 第一次扩张第一百一七章 李皓月的大怒第二百零八章 项上人头第一百八八章 五石散第八十七章 魏虎攻来第二百一三章 空想家园第二百六四章 三辅九卿第二百五四章 进退两难第一百二二章 上交给朝廷第二十六章 自救第二百七六章 闹饷第一百六九章 帐篷和方便面第一百二六章 骗子辛畴第二百四四章 营啸和大败第二百七一章 难吃的御膳房第五十三章 两位可爱贴身侍女第九十一章 死亡在身边一百二九章 意外第一百八九章 竹纸成功第八十九章 四级战备一百二九章 意外第二百三四章 蕴城攻防战第一百三八章 贺容溪的奇遇第一百六一章 欢乐父母第七十七章 青山二团和苏钢第一百一十一章 青霉素第二百一一章 大虎的心愿第十三章 活着很重要第一百七一章 射穿龙旗第一百二六章 骗子辛畴第十六章 制作肥皂第五十六章 被官兵包围了第二百二六章 秦凉雨第二百二六章 秦凉雨第二百章 起义首领迟秋萍第六十二章 发现铁矿矿脉第十五章 李葳蕤(weirui)第七十五章 大吃一顿第四十一章 李葳蕤的崇拜第二百六七章 龙雀军第二百三五章 刀斧加身第一百零六章 治标之法第二百七六章 闹饷第一章 扯淡的穿越第一百五二章 竹纸第六十五章 丁大山的心思第一百零六章 治标之法第二百五四章 进退两难第二百五一章 调查和围捕第一百零九章 瘟疫来临第一百三三章 无书可教第二百七十章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第六十五章 丁大山的心思第九十一章 死亡在身边第三十章 第一次扩张第一百七六章 周阳文的道歉第一百二一章 青山侯第四十六章 建造瓮城第一百零九章 瘟疫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