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驻军奉天(二)

就在国内因为王宾收复奉天而庆祝的时候,王宾可没有那么多的闲心思,刚接手的奉天简直就是一个烂摊子,刚接手的奉天因为日俄战争的原因,日俄双方都顾不得治安的问题,于是就导致了很多的治安问题,首先光是王宾到奉天城的这几天里就发生了很多起当街伤人的事情,不过所幸巡警都及时的赶到才使得没有让事情失控。

而王宾在到了奉天城之后,又深感诸多不便,于是又命令原本在锦州的诸多机构全部搬到奉天城中来,这样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浩浩荡荡的人员从锦州赶到的奉天。

随后王宾开始对于奉天的治安形势定了一下对策,首先是城中的治安问题王宾让巡警来负责,然后便是这辖区内胡子的问题了,王宾向来对于这个胡子是有多少剿多少的,从不留情这个还在锦州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了,对于剿匪王宾向来是不遗余力的,这一次更是如此,为了保证奉天全境的治安状况,王宾这一次特意抽调出了一个步兵标外加两个骑兵营的力量来进行剿匪,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剿灭奉天的匪患,使得奉天全境的治安焕然一新。

王宾提出了这些之后,最为明显改观的便是奉天城中的治安问题了,三天之类奉天城中发生了数起关于治安的问题,为此刚开始的时候王宾直接加强的巡警的巡防力度,把刚开始的力度增加的两倍,效果也是十分的客观,这些天里原本三天两头就要发生一次的治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再加上现在的民风还是十分的朴素的,只要稍微的教化一下这些情况便可以得到极大的改善。

而且对于巡警王宾还特意在城中购置了一批民房,当然这批民房自然是不会出现强买强卖的事情,这购置民房可是王宾一手关注的,又有那个人敢在王宾的关注下面这么做?

于是这些民房里的老百姓自然是得到了充足的补偿,而且这些补偿的款项也足够这些老百姓在奉天城中重新买下一间民房了。

在买下了这些民房之后,王宾便立马将工程营抽调了过来,将这些民房全部拆除,拆除之后在原地建立了一个巡警厅(局),而且在巡警厅(局)的一旁王宾还特意建立了一个拘捕所专门用来拘捕一些犯了错误的人,拘留时间从七天到半个月不等。

至于拘留的时间王宾还有另一个方法,初犯之人可以酌情拘留但是会留下记录的,如果说是第二次拘留的话则要根据上一次拘留的时间进行翻倍,还有一个就是巡警现在接管了原来属于衙门的牢房,不过现在这个并不叫做牢房了,在改革之后这个便开始叫做监狱了,而且这个监狱也是做出了一些改变。

在当这些准备做好了之后,王宾在第一时间就让巡警接手了原本属于衙门的事物:刑事权力。

这巡警接手了这个刑事权力有些就会说,这个巡警有什么能耐按照律法治罪要知道这些巡警可都是一些大头兵,对于这个王宾也早就有了对策,在将刑事权拿到了手上之后,王宾便从袁世凯哪里借着奉天城百废俱兴的借口,从袁世凯的手下挖了一批精通律法的人才,这样一来也至于这些巡警在抓了犯人之后不知道该怎么定刑。

随后的几天里面,王宾便将巡警把衙门手上的刑事权拿到手中的事情通过告示的方式贴满了全城,总之就是一句话:有困难找巡警。

就像后世的妖妖灵一样,不过这个告示虽然贴了出去,但是这个百姓的心里面可并不是怎么想的,这个出现了纷争还是人命案什么的,这些老百姓早就习惯了向衙门进行诉讼,所以乍一开始,这些老百姓对于这个是并不相信的,要知道在这些老百姓的眼中衙门可是顶大的了,突然出现了这个一个什么劳子的巡警,竟然站在了衙门的上面!这不是老太爷吃砒霜——找死吗!

于是这些老百姓一个个自然是不相信了,其实王宾这么做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从古自今这个知府和县令在任的时候都是掌握着绝对的权力,这样一来自然是会有人想进行贿赂了,纵然这个当官的刚开始是一心为民的,但是到最后往往都是被金钱腐蚀了初衷,于是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往往只有那么几个可以被称之为清官的人名垂千古,而大多数的官都忘记了厅堂之上的“明镜高悬”这四个字,于是一个个都开始贪赃枉法。

不然的话在后世也不会有这么一句话来形容当官的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是势在必行的。

所以为了分流知府(县令)的权力,王宾便想出了这样的一个方法使得这些当官的只剩下了一个管理民生的权力,纵然这些知县有所不满也没什么用,如今的王宾正因为收复奉天风头正盛,即便是这些当官的将这个事情传到了朝廷之上还有袁世凯一手遮天的替王宾压着,自然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所以到最后奉天便出现了这样的的一个奇观:老百姓在出现了纠纷之后,便一个个的前往衙门里面申诉,却被衙门告知必须要去巡警哪里才行,于是老百姓又开始跑到巡警哪里寻求帮助,这样的情景也就只有在王宾的辖区和袁世凯的直隶可以见到了,其他的地方该是衙门还是衙门。

然而王宾的这一举措极大的改变了知府(县令)一家独大的问题,不敢说可以彻底解决贪腐的问题,但是这个遏制还是可以做到的。

一时间奉天开始风风火火的改变着,但是很快的又有一个问题摆到了王宾的面前。

第105章 二零三高地(一)十六章 下马威二第44章 会后第18章 我也不知道该叫什么标题第127章 幕僚(一)第70章 军事会议(三)第45章 历史的拐点(一)第62章 那个计划(二)第243章 二选一第250章 一探究竟(二)第83章 找日本人的麻烦第86章 夜谈(二)第145章 结束第47章 兵工厂第166章 阴谋(一)第15章 下马威(一)第322章 最后一战第68章 军事会议(一)第205章 图穷匕首见第187章 小动作(续)第187章 小动作(续)第5章 迟来的福利三十五章 反手一击一第137章 崔富贵入朝鲜第173章 佐藤一郎的阴谋(一)第288章 乱(续)第197章 会议(一)第293章 谋其国(三)第295章 所谓共和与宪政第291章 谋其国(一)第153章 密谈(三)第80章 交易达成第99章 挑选(一)第130章 合作(一)第188章 决断第44章 会后二十六章 锦州日常第88章 夜谈(四)第159章 东三省总督第160章 准备剿匪第125章 驻军奉天(一)第271章 青霉素第148章 税收第157章 慈禧的后手二十八章 火炮与纱厂第52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203章 补充标第116章 改革第58章 迫击炮的出现第96章 事后第309章 战端启第249章 一探究竟(一)第283章 慈禧真的病了三十一章 战争的进程第283章 慈禧真的病了第111章 机遇第242章 朝鲜大起义第318章 投降主义第194章 复制军火(续)第66章 迫击炮的威力(二)第213章 撤退第315章 东平州的危局第253章 安平渡口的陷落第198章 军事会议(二)第7章 进击的马自楷第119章 资本家的联合第260章 南满我收回了第140章 训练事宜第139章 心服口服第304章 南清的谋算(上)第251章 突袭得手第87章 夜谈(三)第322章 最后一战第75章 差距悬殊的战斗(三)第79章 三方会谈(二)第76章 战后反应第62章 那个计划(二)第170章 剿匪(一)第258章 调停开始第169章 收服段祺瑞(二)第50章 招安(二)第95章 乱民结局第49章 招安(一)二十八章 火炮与纱厂第两百九十七章第236章 要扩军的王宾第127章 幕僚(一)第131章 合作(二)第305章 南清的谋算(下)第218章 试探(二)第213章 撤退第155章 骤变第126章 驻军奉天(二)第151章 密谈(一)第287章 乱第234章 立见尚文的反击第272章 那年那人(上)第101章 最后的比试(一)第213章 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