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改制

在经过了这一次的幕僚会议之后,奉天的步伐顿时走了起来,尤其是在这种大变革的时代之下,在会议之后王宾立马开始着手对盐务、农业、工商业进行了改革。

就在改革的同时,王宾手下的巡警也传来了一些问题。

目前这个巡警的事情是由林浩负责的,这几天林浩提出了让这些巡警配枪的事情,原本王宾在初创巡警的时候是按照袁世凯的天津巡警制度来的,巡警并没有配备步枪而是统一配备的警哨和警棍,但是在东北这个地方却有些行不通了,关外这个地方虽然说民风淳朴,十分的欢迎外人做客但是这关外人的脾气也不是太好的,要是一言不合的发起脾气来打人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有些时候对于这样的情况巡警的人数除非比较多,不然的话不怎么好拉开冲突的双方。

于是林浩便向王宾提出了让巡警配枪,再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如果无法拉开是可以朝天空鸣枪示警的,对于林浩的的话王宾却是皱了皱眉头后说道

“这鸣枪示警的却是一个好方法,但是又怎么能够保证这枪不会乱用?”

对于光天化日之下鸣枪示警的话,多多少少对周围的环境有影响的,试想有一天你在大街上突然听到远处有枪声想起,你自己会怎么想?

林浩在听听了王宾的话之后并没有做出什么不知道该怎么接王宾的话的样子,在王宾看来自己的这一句话看来有些多此一举了,林浩此次前来必然是有了对策的。

于是林浩随后开口说道:“回大人,职部对于这个也早就做好了准备,对于配枪巡视的巡警职部准备当这些巡警持枪巡视的时候,每个人只能带五法子弹,巡视回来之后还要核对子弹的数量,即便是开枪之后回来也要做出一个口头的报告,以及老百姓对开枪的看法。”

王宾在听了林浩的话之后也是点了点头,这样的方法对于子弹和枪械都会有一个较为完备的处理方法,于是王宾也就同意了林浩给巡警配枪的建议。

在王宾同意了之后,林浩则是还在眼巴巴的朝王宾望着,那种眼神看的王宾都有些心慌就好像自己做出了什么对不起林浩的事情一样似的。

于是王宾又咳嗽了几下朝林浩问道怎么还不走,没想到林浩却眼巴巴的说道这光同意了没枪怎么去配枪?

被林浩这么一问,王宾也是有些尴尬,于是王宾立马批了一张条子让林浩去军械库领1000支步枪和相应的弹药。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在各项改革的不断进行之下王宾的奉天开始逐渐的羽翼丰满,奉天常备军的两个镇的架子也基本搭了起来,其中还有一个镇已经基本上编练完成了,而且这编练好的一个镇,统制的人选王宾也早就做出了抉择。

此人便是马龙标,马龙标此人原本是王英楷的心腹,所以以自己和王英楷的关系来说马龙标目前是最有资格担任统制的人选了,至于马龙标空下来的协统一职在经过上报之后则是由徐大军担任。

于是在王宾的实力越来越大之后,在北洋一系当中已经开始有人将王宾这一派称之为“王系”了,这一系不过是代指奉天的王宾和驻扎在山海关的王英楷了,在北洋一系当中对于王宾和王英楷之间的亲戚关系早就知道了,不过对于这些人的称呼,王宾跟喜欢自己这一派被称之为“奉系”。

可以说目前王宾这一派在北洋军中是除袁世凯这个头子之外最大的一派了,不过除了实力大了之外,王宾还是有着一件颇为烦恼的事情那就是:旗汉并治体制。

东三省的行政体制是以八旗驻防为主、州县民政为辅的旗民并治二元结构体制:一方面是八旗驻防系统,以盛京为陪都,设盛京将军为最高军政长官,置户、礼、兵、刑、工五部,各设侍郎主持。

到了清末,随着清政府封禁政策的松弛,流民陆续出关垦殖,移垦社会得以发展扩张,清政府不断地在移垦地区添设州县民官,使东三省原有的旗民并治体制逐渐趋向内地行省官僚行政体制。

但是现在的这个旗民并制的体制却是给王宾出了一个比较大的难题。

因此王宾开始第一次在朝堂之上真正的放出了属于自己的意见,提出了种种的方法,在王宾给出的奏折当中是这样说道的:“现在三省办法虽有图新循旧之殊,行政用人亦复互有得失,而其不足以为起衰之剂与救亡之策则一也。何者?国家统治领土之法,莫要于行政机关有指臂相使之效。

而我三省官制则以军署为之长官,以州县为之僚佐,夫以治兵之职而辖理民之官,所务不同,利害亦异,隔阂既甚,牵制斯多,其终乃无一利之能兴,无一弊之不出,所以数百年来有最良之殖民地,而曾不能一收殖民之效。”

因此王宾主张彻底改革旧的官僚行政体制,以为补救之法。

如果要这样做的话,“必须大加改革,于用人行政诸大端,破除成例,以全国之人力财力注重东陲,乃可望补救挽回于万一。”

其实以王宾的文笔自然是不可能用这个古文的,前世的时候王宾连语文都还没学好,虽然在到了这个时代之后这个文言还是能勉强看懂了,但是让王宾用文言来写奏折简直是一种莫大的折磨,因此这篇关于奉天的体制改革的奏折乃是王宾自己用白话口述,然后由幕僚代为捉刀写成的。

总之在奏折上面王宾提出了旗汉并治体制的不妥之处,以及面对这样的体制的改革方法。

王宾的奏折刚到朝堂之上便通过了决议,这关外的旗民是个什么样子朝堂之上的人都是知道的,特别是在这个日俄刚打过仗的时候,这些旗民不惹事就行了,朝堂上的诸公本来就没有指望这些旗民能做出什么贡献,因此这一次王宾的改革自然是在改革的大浪潮中得到了通过。

第181章 黄雀与螳螂(二)第173章 佐藤一郎的阴谋(一)第214章 撤退第119章 资本家的联合第293章 谋其国(三)第321章 长驱直入第201章 谈判第245章 对策(续)第210章 安平渡口攻防战(一)第4章 军演前的准备第193章 复制军火第253章 安平渡口的陷落第187章 小动作(续)第131章 合作(二)四十章 征兵第136章 入朝人选第83章 找日本人的麻烦第305章 南清的谋算(下)第282章 慈禧病重?四十章 征兵第267章 签订协议(续)第277章 肺痨?小事一桩!第90章 驻军新民府第236章 要扩军的王宾第18章 我也不知道该叫什么标题第155章 骤变第140章 训练事宜第245章 对策(续)第124章 结束的战争第238章 段祺瑞的誓言第214章 撤退第226章 谁人得利?第160章 准备剿匪第285章 天变了第44章 会后第190章 泄密第42章 晚宴二十三章 空间变化第78章 三方会谈(一)第88章 夜谈(四)第133章 合作(四)第168章 阴谋(三)第90章 驻军新民府第97章 141的建立(一)第50章 招安(二)第301章 工商业的发展第318章 投降主义第126章 驻军奉天(二)第67章 战后总结第241章 王宾的反击第151章 密谈(一)第125章 驻军奉天(一)第149章 倒霉的岑春煊第70章 军事会议(三)第94章 镇压(二)第315章 东平州的危局第280章 视察新兵营第230章 九连城之战(一)第70章 军事会议(三)第316章 九里关的陷落(一)第二百零六章第128章 幕僚(二)第248章 查探结果第256章 立见尚文的困境第272章 那年那人(上)第97章 141的建立(一)第271章 青霉素第135章 来自朝鲜的请求(二)第163章 土地的改革与利用第5章 迟来的福利第137章 崔富贵入朝鲜三十七章 反手一击三第20章 交易第313章 解围(下)第234章 立见尚文的反击第20章 交易二十一章 宪兵队的成立第74章 差距悬殊的战斗(二)第225章 俄国人的反应第257章 日本政府的决定第83章 找日本人的麻烦第266章 签订协议第92章 民变第74章 差距悬殊的战斗(二)第17章 训话第304章 南清的谋算(上)第120章 讲武堂第121章 学堂第276章 肺痨第65章 迫击炮的威力(一)第315章 东平州的危局第131章 合作(二)第246章 重新恢复的补给线第145章 结束第71章 愿岁月静好第106章 二零三高地(二)第98章 141的建立(二)第285章 天变了第305章 南清的谋算(下)第5章 迟来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