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梦得神臂弩

且在经过招兵扩张之后,张世华与王显忠的联军也已然从四千人扩张到了七千人,其中张世华麾下四千兵卒,王显忠麾下三千兵卒,当然如果在加上韩兀奴罕麾下的一千余人马,那么红巾军在息州的兵马已然近万。

这样的一支人马,在此之时不可谓不强。因此,张世华和王显忠他们都选择了暂时平静的消化自身这股力量,并与此同时,耐心的等待着身为江北红巾元帅的刘福通,给他们下一步的汇合指示。

毕竟如果要攻打汝阳府城的话,张世华麾下的这股力量,在此之时,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不过就在张世华在官衙中安心的处理着各种军务之时,那名被张世华从韩咬儿帐下用三匹战马换回来的大匠师杨喜童,却是忙不迭的、满心欢喜的找到了张世华……

“大人,杨大匠在外求见。”见张世华正在和李重三、周四九等人处理军务,李五在外恭谨的对张世华禀报道。

张世华听到这话,先是点了点头对着李五说道:“我知道了,你先让老杨他等一等。”见李五应声下去之后,便又对着李重三和周四九等人说道:“军粮之事,乃我军重中之重,现在有你们在处理我也可以放心了。不过你们也不用事事都禀报我,该自己拿主意的就要自己拿主意,每月拿着账本到我这一趟,让我过过目也就可以了。”

“对了,吴伯(张家的那名老账房)交给你们的那种新的数字计算方法和记账法,你们也都学会了吧?”张世华一边拿着茶杯,一边对着他们这样问道。

“学会了。”李重三低着头恭谨的说道。“小人也学会了,将军真乃神人。”周四九也满脸堆笑的如此回道。

张世华听到他们二人这话,点了点,抿了一口茶,便接着说道:“既如此,你们便也找几个聪明点的,把这种方法尽快的在军中推广开来,毕竟这种方法更简洁,也不容易出错。”

“我等明白了。”李重三和周四九听到这话,皆也在第一时间便回答道。

张世华见此,也不由的点了点头,然后便对着他们摆了摆手,说道:“好了,都退下吧。”

李重三和周四九见此,点了点头,便也退下离去。

而等李重三和周四九等人退下之后,张世华才对着李五说道:“阿五,把老杨他带进来吧。”

李五听到张世华这话,道了一声“遵命”之后,便大步转身将在偏厅等候着的杨喜童带了过来。不过原本表情无比平静的张世华,再见到杨喜童此时的样子之后,脸上却也不由的一惊。

张世华看着杨喜童那乱糟糟还闪亮着头油的头发、好几天没洗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不由的皱着眉头,用着关怀的语气对着杨喜童呵斥道:“杨喜童,你好大的胆子,本将让你好好休息,你把本将的话全当成耳旁风了。”

杨喜童听到张世华这充满关怀的话语,脸上不由的闪过一丝感动,但是他却是依然用着惊喜的语气对着张世华说道:“将军,喜事,喜事。神臂弩的研制方法,终于被老朽给研究出来了。”

杨喜童一激动,连“下官”都忘了说了,竟直接对着张世华自称起了“老朽”。

不过张世华在听到杨喜童这句话时,被这空前的惊喜震惊到的他,显然也没工夫在意这点事。只见张世华在听到这话后,猛的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瞪着眼睛对着杨喜童问道:“你说什么,神臂弩可以制作出来了?”

杨喜童见向来喜怒不行于色的张将军如今也这般模样,心中不由的更加激动,只见其用着颤抖的语气接着对张世华说道:“将军神臂弩可以制作出来了。”

张世华听到这话,心中的狂喜再也按捺不住,只见其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背手笑着说道:“好!老杨,我的杨大匠你做的不错。阿五,给我传令下去,重赏研制神臂弩的十四名匠师,每人赏银百两,官加一级,位同百户;再赏大匠师杨喜童赏银三百两,官升一级,为同千户。”

“末将遵命!”李五高声应道。“下官……下官杨喜童拜谢将军大恩。”杨喜童也跪拜这谢恩道。

见他们这般,张世华此时,也将心中的狂喜之情按捺了下去,只见他又重新恢复了脸上的平静,缓身坐在了座位上,严肃的对着杨喜童说道:“老杨,神臂弩制作之法,为我军中机密,你要严守此法,不可轻易泄露。”

杨喜童听到张世华这话,也忙点头说道:“大将军放心,下官明白。”

张世华听到他这样说,也不禁点了点头,道了一声“好”后,接着对他问道:“老杨,给本将说说,你们是怎么想出的神臂弩研制之法?”

杨喜童听到张世华这话,竟是一脸虔诚的对着张世华说道:“回大将军,下官也不知怎么的,昨日下官看着图纸,看着看着便睡着了,睡梦中下官做了一个梦,稀里糊涂的脑子一开窍,便想出了神臂弩核心机巧的制作之法。如今想来,或是冥冥之中有神灵护佑。”

“哦,是吗!”张世华听到这话,脸上也不由的带着惊奇道:“我明白了,看来你老杨,还真是我的一员福将。”

然而杨喜童听到张世华这话,却是忙对着张世华说道:“此乃天佑将军,下官粗鄙之人,那有此等福气。”

张世华听到他这话,也是不禁哈哈一笑,笑罢之后,张世华也不再纠结这个问题,而是对着杨喜童接着问道:“老杨,这神臂弩既然已可研制,那我军现在一月可制多少?”

杨喜童听到张世华这话,却是面色带着尴尬的对着张世华说道:“大人,《考工记》上有言,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冬析干则易,春液角则合,夏治筋则不烦,秋合三材则合,寒奠体则张不流,冰析灂则审环,春被弦则一年之事。”

“而神臂弩虽为弩,但以山桑为身,檀为弰,铁为枪膛,钢为机,麻索系札,丝为弦。其制作之法,与做弓之法实则大同小异。以我军现如今之工匠,倾尽全力,费一年之效,或可制弩百余。”

“什么!一年才能造出一百副!”听到这话张世华彻底淡定不了了,你妹啊,倾尽全力,还要花一年的功夫,才能造出来百余副神臂弩,你丫开什么玩笑。

原本张世华还想着:“要在自己麾下组建一支千人的强弩军,可你丫的,花一年的功夫才能造出百余副神臂弩,等你造出一千副神臂弩,天下估计都太平了,我还造这玩意干啥!”

于是张世华不由得沉着脸对着杨喜童问道:“老杨,就不能把效率提高些吗,钱不是问题。”

而杨喜童见张世华这般,也知道自己的话引来了自家将军的不满,但是身为一个合格匠人的他,在此之时却还是不由的硬着头皮对着张世华解释道:“回将军的话,制弓之术,传术千载,其尽善尽美,已然无法再行改进。且,我军中制弓之匠也不足百人,制弓也本就是慢工出细活,一年百余已然是极限,实在是难以提升。”

说完这话,杨喜童不禁抬头看了张世华一眼,见张世华的脸色越发难看,或许是怕张世华发怒,于是急忙又对着张世华说道:“将军,息州到还有一批制弓的好材料,加上这批材料,来年或许可制出神臂弩三百副。”

“来年三百副。”听到这话,张世华也不由的叹了一口气,现在他终于知道为毛到了明中后期,明明威力不咋地的火器,能这么快就在大明朝这个穷鬼朝廷(注1)普及开了,原来不是火器太好,而是弓弩实在太贵太费劲。

毕竟做一副合格的弓弩,动不动那就是一年的时间,一副好弓好弩的造价更是大的吓人。就比如神臂弩,据张世华所知,一副神臂弩的造价甚至不低于一副铁甲,一副铁甲,那可是几十两银子。这个价格可比后世的火统都要贵,这也就怪不得弓弩武器会这么快的便被火器取代。

毕竟弓弩这种武器的性价比实在是太高了。

因此,张世华心中虽然不禁感到很失望,但还是平静这面色对着杨喜童说道:“既如此,制弓之事便暂且先搁置下来吧。若可以,便让这些制弓之匠多为我培养出一些匠人来就可以了。”

杨喜童听到张世华这话,也立即低头应了一声“遵命”。

而张世华见此,也摆了摆手对着他说道:“好了,你先下去休息吧,看你都累成什么样子了。这回我给你放三天假,算是对你的奖赏,记住这是我的命令,明白吗。”

杨喜童听到这话,顿时也不由的满怀感激的对着张世华说道:“下官遵命,下官谢将军。”说完,杨喜童便也就退了下去。

而等到杨喜童退下之后,张世华也不由的摸着下巴上的短须,思虑着接下来的其他事情。

……

而与此同时,在息州西北方数百里的地方舞阳城,张世华在攻下息州后,发给刘福通的战报,马不停蹄的赶了好几天路,终于在今天中午时分送到了刘福通的手中。

你要说一开始刘福通不是说要攻打遂平、确山二县的吗,怎么现在都打出了汝宁府,跑到了南阳府舞阳xian呢?

哎!没办法,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就如同张世华一开始的时候也只是想着攻下新蔡、真阳二县,可是元蒙朝廷又不是傻子,等着你打还不还手。起初的时候,刘福通的确是计划着打下遂平、确山,就和张世华王显忠他们合兵,然后在一同攻打汝阳府城。

但是,他率领着大军,刚打下西边的遂平,南阳府和汴梁路的朝廷官兵就嗷嗷的扑来了。要知道南阳府和汴梁路这都是江北行省最富有、人口也算是最多的两个地区,他们组成的联军,那可不是息州这边区区的三千官兵比的了的。

足足八千朝廷官军,直接是压到了遂平和上蔡北边不远处的西平城,磨刀霍霍的盯着刘福通他们。而刘福通面对这种情况,自然也是不可能在南下攻打确山了,因而刘福通干脆一咬牙,直接带着大军提兵北上,向着西平城扑了过去。

不得不说,这信仰坚定的红巾军,在战无不胜的初期,有着坚定信仰的支持,这战斗力真的是没的说。八千官兵联军,面对刘福通的万余红巾军,竟然连三天都没能坚持的住,就被刘福通杀得大败。

足足三千官兵折在了西平城,而余下被刘福通打的丧胆的五千官兵联军,竟然不敢在与刘福通再战,反而是兵分两路逃,一路逃回了汴梁的项城;一路逃回了南阳府的舞阳。

不过刘福通是何等人物,“打蛇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刘福通可是明白的很,因此,在面对兵分两路逃的朝廷大军,刘福通先是传令给了在上蔡重镇镇守的韩咬儿,命韩咬儿他率军攻打汴梁的项城逃兵。

而自己,则是亲率着大军向着南阳府舞阳城浩浩荡荡的扑了过去。

想一想就知道,那些被打的丢盔弃甲的朝廷败军,在此之时,怎么可能是士气正盛的红巾军主力的对手。足足三千舞阳守军,在面对刘福通大军的进攻,竟然连一天都没坚持住,便扯白旗投降了。

而这些官兵以投降之后,刘福通便准备着收编完这些人之后,就打道回府再去攻打汝阳府城,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叶县百姓因为受不了元蒙朝廷的压榨,竟然接着红巾军大胜之威,也扯着红巾造反了。

不过很可惜的是,叶县百姓的运气并没有这么好,此次造反失败,被叶县县尹和监县残酷镇压了。但刘福通在知道这事之后,却依然是大怒,毕竟叶县的老百姓既然扯了旗子造反,那怎么说也算是他刘福通的人,他们被镇压,刘福通自然要为这些死去的百姓出口气,打下叶县来。

但也就是此时,刘福通接到了张世华从息州发来的战报……

怎么说呢,大明朝的税收制度,因为朱重八这个大天才的原因,存在这极大的弊端,反正不是一两句话解释的清楚的,大家只需要知道,在明中后期的正德年间,大明朝一年的国库税收也只有白银三百万两。至于为什么说他穷,那是因为在几百年前的大宋,宋神宗时期,国库一年的收入达到了六千万贯,差不多也就是白银四千万两。没错,十几倍的差距。

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炮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阳城破第一百六十章 罗文素奸计害人 张世华取舍有道第四百六十四章 教子 来使第九十九章 勇士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战斗第四百四十二章 察罕善战周铁忧 大王定计有理由第二百六十八章 射鹿台第一百八十章 南阳之战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炮第二百八十八章 强敌 乱局第二百二十五章 追亡逐北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才第四十一章 决定第六十九章 出兵(二)第二百零九章 暂避锋芒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与丞相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衣溃败第二百七十七章 众人心思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炮第一百六十一章 再次启程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兵们的训练日常第十九章 杀俘第三十九章 冬天第二十二章 南去剿匪第二百七十七章 众人心思第十一章 匪来第二百四十二章 脱脱与太不花第三百九十三章 接舷血战第四百六十五章 交易丁口第一百四十二章 拿下息州再论功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二百二十五章 追亡逐北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兵们的训练日常第三百四十二章 蕲春之战第一百零七章 勇士死第二百八十一章 绝路第二百五十三章 战前论战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进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战斗第二百八十一章 绝路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势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业决胜(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处罚第二百八十章 局势危急序章第九十七章 攻城(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答失八都鲁第一百九十章 狭路相逢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 行军第四百零三章 夺城之战(一)第一百六十章 罗文素奸计害人 张世华取舍有道第二百一十三章 万民台前立誓言第三百九十二章 交战第二百零七章 突围之计第三百八十七章 反击 抓周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战不休第四百一十三章 擎天柱崩 江夏城陷第二百五十三章 战前论战第四百一十一章 多智之虎第四百二十九章 血腥攻防战第二百一十三章 万民台前立誓言第四百四十五章 治官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炮军第四百二十一章 谈判无悬念 故人已南来第四百一十一章 多智之虎第五十二章 催税第二百一十三章 万民台前立誓言第四百一十六章 刑场之上 贤士折服第二百二十二章 计策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战第七章 训练第十五章 扩招第二百九十八章 心路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险计第三百二十三章 朱元璋第二百零二章 绝处求生第四百三十九章 建立武院第三百零一章 失败第四百七十六章 领军十万战天完第四百八十八章 军衔制第十二章 大胜1第十一章 匪来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下风云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撤第四百七十一章 西川事罢第一百二十一章 将错就错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兵(新书上架,求支持)第一百章 受阻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十章 过年(二合一)第三百五十章 初战受挫第八十二章 颍州城的反应第一百六十六章 平顶山第四百四十一章 校规 添女 败将第三十一章 县官第二百八十三章 奸佞昏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