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开战汝阳城

在刘福通缴获来的那个豪华奢侈的大帐之中,一身便衣的刘福通看着张世华从来的战报,脸上也不由的浮现起一抹微笑。

而见刘福通这般,帐中的杜遵道也不由好奇的对着刘福通问道:“元帅因何事发笑?”

刘福通听到这话,看了一眼杜遵道,面带微笑的对着他说道:“哈哈,伯昌果然是我军一员骁将,短短一月时间,他率军四千,竟然一连拿下了息州三城之地。现如今整个息州,都已然是我军的地盘了。”

杜遵道听到刘福通这话,眼中不由的露出一抹复杂的神色。

“能征善战,潜龙在渊。”不知为何,杜遵道在听到刘福通这话之后,心中便不由的如此想到,但此等诛心之言,杜遵道自然不会说出了,他反而是笑着对刘福通说道:“元帅帐下有此等勇将,真是可喜可贺啊!”

刘福通听到这话,也是呵呵一笑说道:“起初我还怕伯昌和显忠他们不能及时克敌制胜,但如今看来,反而是我这个元帅耽误了不少时间。这样吧,叶县小城我也不亲率大军攻打了,传令给前军千户李喜喜,命他率麾下将士进攻叶城。”

帐中的传令兵听到刘福通这话,立即到了一声遵命,便准备退下,然而还不等他退下,刘福通叫住了他,又接着说道:“再传令下去,除李喜喜部之外,余下各营,准备拔营,明日一早我军南攻确山。此次我定要一举那些汝阳府城!”

“遵命!”传令兵高声回道,而后见刘福通再次摆手,他便缓身退出了大帐。

而在这名传令兵退下不久之后,整个红巾大营,近两万余人马,也纷纷为不久后的另一场大战,活动了起来。

……

又五日之后,息州城外,数以千计的红巾军在张世华的一声号令下,集结在了息州的北城门外。

而城门处,张世华披甲戴胄,在众将士的簇拥下,对着奉张世华军令留守息州的张世辉和李重三说道:“世辉,我与王将军今日奉元帅之命,将率大军北攻汝阳,息州城,便交给你了。日后我不在身边,你行事且要三思而后行,又事要多向重三他请教,他为人稳重,经验老道,你切记不可鲁莽行事,明白吗?”

张世辉听到张世华这话,也一脸认真的对着张世华点了点头说道:“大哥,你放心,我与李先生会为大哥看守好息州城的,决不会让鞑子有机可乘。”

张世华听到自己兄弟的这话,点了点,而后又对着李重三说道:“重三,也拜托你了。”

李重三听到张世华这话,也立即在第一时间低头说道:“下官,必不敢有负将军所托。”

张世华听到这话,脸上一笑,说道:“有你们这话,我便安心了。”然后便见张世华调转了马头,对着一众传来兵高吼道:“传我军令,大军开拔,目标汝宁府,前进!”

“将军有令,大军前进!”传令兵,顿时策马高呼道。

是的,在七月初的这一天,张世华接到了刘福通传来的汇合命令,而早就准备了很久的张世华,也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便率领着麾下七千余大军,马不定蹄的向着数百里之外的汝阳府城开去,双方的大军将会在哪里汇合,一同进攻汝阳府城。

而与此同时,在汝阳府城,宛若困兽的汝阳府官员,也集结起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准备做最后的抵抗。

……

而在四日之后,张世华和王显忠二人率领着麾下七千余人,在马不停蹄的赶了四天的路之后,终于在第四天的下午时分,赶到了汝阳府的政治枢纽,汝阳府城。

“汝阳府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以建城,汉时汝阳城归属于豫州,而豫州为九州之中,汝阳又居豫州之中,故有“天中”之称,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中原之地。而“汝阳,汝阳”顾名思义也可知道,作为淮河流域的一座大城,汝阳府城便就屹立在汝水之阳,也就是在汝水的北边。

而且,又因为汝水屈曲而流的特殊河道,也使得现在的汝阳府城其三面抱水,因而汝阳府城自古以来便又一条大大的护城河。要知道,这可不同于新蔡城的那些个白痴官员挖出的小小的护城沟,这可是正儿八经的自然形成的护城河,河面极宽。二百余米的宽阔河道,在被汝阳府的守城官兵们拆掉桥梁之后,简直就形成了一处天险。

然而万幸的是,汝阳府城南边的城墙距离河道并不近,足有好几里路,那些守城的官兵没办法直接从城墙上直接进攻渡河的红巾军,倒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但是,即便是这样,在面对敌人完善无比的守城设施时,想要渡河也绝不容易。

而如此一来,宽阔的汝水河,便成为了此时的双方最先要争夺的一处战略要地。因而,现在的红巾军和汝阳府城的元蒙官兵,便都在河水的两侧驻扎了大量的军队,皆虎视眈眈的盯着对方。

而再说张世华,当张世华率军赶到此地之前,其实刘福通就已然率领着麾下的大军,对着河对岸的近万官军,发动了三次强攻,但很可惜,三次强攻纷纷失败,至今,刘福通他们都还没能摸到河水北边的土地。

因此,当张世华和王显忠率领着麾下的大军赶到此处之时,兴奋的刘福通甚至亲自迎接了出来……

“哈哈,伯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短短的一月时间,你可真是为我军,为我圣教,立下了好大的一份功劳。”人群前,见到张世华的刘福通,把这张世华的手臂,亲切的对着张世华这般说道。

而张世华听到这话,则是低着头,面色恭谨的对着刘福通说道:“此皆赖将士用命,天佑我军,末将微末之功,不敢当元帅如此盛赞。”

而刘福通听到张世华这话,则是哈哈一笑,拍着张世华的手说道:“伯昌你,还是这般不居功。来来来,伯昌你们一路赶来想必也辛苦了,咱们先进帐说话。”

说着竟然亲切的拉着张世华的手臂,在众将士的簇拥之下进了大帐。

而被他这样对待的张世华至此,心中却也不由的生出一种感动,但是一想到太和城中的家人,这种感动随即又被张世华压了下去。毕竟他现在早已不是一个人活着,他身后还有亲人和无数跟随着自己的将士,他不可能在乱世中去全心全意的效忠一个日后注定了会失败的人。

不过对于张世华内心深处的这种想法,刘福通却丝毫不知,他依然是满脸笑意的将张世华和王显忠他们带进了大帐,并在进帐之后,向来喜欢开门见山的他,破天荒的对着张世华和王显忠乃至于韩兀奴罕等,说了一大堆的体己话。

不得不说,此时的刘福通在各个方面绝对是完美的体现了一个好老板的形象,至少在此时的红巾军中,除了张世华这个知道后来结果的穿越者之外,余下红巾军的所有将官,对于刘福通都是无比的崇敬。

毕竟,红巾军还从未经历过任何的失败,刘福通此时的威望,在军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而在言归正传,当刘福通和张世华他们宛若唠家常一般的开场白说完之后,铺垫的差不多的刘福通也便端起了茶杯,抿了一口茶,对着帐中的诸将官们说道:“今日,伯昌、显忠他们以率领这麾下大军前来,现如今我军兵力以近四万。而汝阳守军,顶天不足二万,却不知汝等,可有何渡河破敌的良策?”

帐中诸将官听到刘福通这话,皆是一片沉默。毕竟啃了三次硬骨头后,刘福通帐下的将官已经知道敌人不好打了,因而自然不会再轻易的开口。而至于张世华他们,则还没见到敌人的面,不熟悉敌情的他们自然也不会轻易开口。

因此大帐之中唯有杜遵道为了缓解冷场站出来,对着刘福通朗声说道:“启禀元帅,下官以为,此次渡河,并无取巧之法,唯有打造出足够的木筏舟船,再选取精兵勇将,以堂堂正正之法碾压过去。敌军短兵交接、白刃之战并不如我,敌之依仗,无非也就是这三十丈水,但这区区三十丈水,又岂能阻我数万健儿。”

不得不说,杜遵道此次的说法,当真是对极了罗文素此人的胃口,只见罗文素在听到杜遵道此言后,毅然的站了出来,对着刘福通道:“启禀元帅,末将以为,杜先生此言在理。区区三十丈宽的一条河,我军将士随便找条筏子就能过得去,之前三次,无非是因为舟船不足,我军无法尽全力罢了。元帅若信得过末将,待舟船齐备,末将愿为元帅开路先锋,必要为元帅拿下此河!”

刘福通听到罗文素这话,看了一眼罗文素,脸上也不由的露出了笑意,只见他面带微笑的对着罗文素说道:“好,将军好胆气,既如此,三日后舟船齐备之时,此战便交由将军了。”

罗文素听到这话,面色一喜,立即也便高声呼道:“末将遵命!”

……

三日后,舟船齐备,红巾军的大营中,罗文素也率领这麾下五千精兵,赶到了汝水河岸。汝水河及其宽阔,在张世华目测,即使是这段最窄的河道,看起来也差不多要有六十丈宽,因此当日杜遵道所言的河水三十丈,其实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不过对于这么宽的一条河,罗文素却丝毫不在意。毕竟在他想来,河水再宽,但是只要士卒划船划得快些,一百步的射程内,敌军顶多也就是射出五六轮箭。

要说这五六轮箭雨,对于其他人或许是一个大威胁,但是罗文素自己却并不放在眼里。因为他麾下的士卒中,那可是足有这三千披甲兵,区区一些箭矢,能对这些精兵造成多少伤害。

在罗文素想来,只要只要麾下的精兵能登岸与对面的鞑子展开白刃战,鞑子就没有不败的道理。

因而,在河岸边,罗文素在得到刘福通的进攻命令之后,立即便让人敲响了战鼓。而披甲戴胄的他,也站在河岸边抽出了战刀,高吼着想士卒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杀!”等到战鼓声的红巾军,三五成群的纷纷跃上了舟船,一只只小小的舟船就像一支支离弦之箭一般,分布在宽阔的河道上,密密麻麻的向着河对岸的官军攻去。

此段河道并不算太宽,六十余丈的河面,一些箭射得好的弓箭手,绝对是可以从北岸将箭射到南岸去的,不过这样的箭矢显然是不会有什么威力的,因而在红巾军这边纷纷上船准备要渡河时,河对岸的官兵只是让近四千的强弓手,拉开了手中的强弓,却并没有下达放箭进攻的命令。

“冲啊,将军有令,先登河岸着官升一级,赏银百两!”

“杀啊!~~”财帛动人心,听到这话,五千红巾军士卒,纷纷拼命般的滑动着身下的舟船。

近千舟船,距离对面的官军越来越近,不过当红巾军的舟船冲到距离河岸还有三十余丈之时,河对岸的守城将官米裳,也举刀高吼道:“弓箭手,放箭!”

“嗖~~嗖~~”箭矢穿破空气的声音瞬间响起,近四千箭矢组成的箭雨一瞬间便覆盖了红巾军的前头部队。

“啊~~~”舟船上的惨叫声顿时响成了一片,这一轮箭雨下来,差不多便有近三百人被射杀。

不过这样的伤亡却并没有使红巾军畏惧,反而在鲜血的刺激下,无数的红巾军高吼着,划着船,向着河对岸扑去。

然而河对岸的米裳见此,脸上却是露出了一丝不屑,只见他高举着战刀又下了一个命令,而后竟有近千名神臂弩手抬着神臂弩从军阵中冲了出来。

看着这些神臂弩手,米裳脸上也不由的露出一丝残忍,只见他高吼着说道:“放箭,送这群红巾贼,去喂王八!”

第二百一十六章 奇兵断粮第四百二十一章 谈判无悬念 故人已南来第二百三十六章 布王三第六十五章 筹谋与动荡第一百八十六章 游说第三百七十五章 醉酒误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阳城破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溃败第三百六十章 赏赐的变革第三百五十七章 黑衣溃败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炮军第二百二十九章 虎士第三百六十一章 兄弟第三十四章 抚恤第九十六章 李先生第四百五十六章 走水营啸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第二百一十四章 再次发兵入西平第三百七十七章 面善心黑第一百七十章 矿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官无胆气援军现第二百四十二章 脱脱与太不花第一百六十九章 争先第四十一章 决定第三百一十六章 大阅兵第四百八十四章 问道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腥激战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势第五十二章 催税第七十九章 革命之言第三百零一章 失败第一百四十章 深夜奔袭第二百二十一章 用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乱世求活第四百二十九章 血腥攻防战第一百六十三章 翻脸无情第三百六十七章 计第二百四十六章 汝州城破第二百零四章 入主西平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仆街作者的一些小感言(必看)第九十八章 攻城(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五百零一章 两张联合第三十章 恶战第四百三十四章 阳谋布天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撤第二百零七章 突围之计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炮军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 行军第二百一十章 善战伏击第三百二十二章 荒唐的战斗第二百七十八章 回攻邓州第二百三十一章 必败之计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军务 分析第三百二十章 招降与俞君正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临许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军出动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四百零一章 威行天下之法第三百六十二章 勾心斗角第四百二十六章 闹剧 变计第四百六十八章 良臣择主而事第四十八章 低调的生活第四百八十六章 移驾 封赏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 行军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诚归降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人第五十二章 催税第三百六十六章 孤注一掷第二十章 组建新兵第二百八十五章 嗜血悍将第一百九十五章 板甲初战显威第四百零三章 夺城之战(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临近年关第一百零三章 夜袭1第三百零七章 逼迫第一百四十六章 开战汝阳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臂弩第六十四章 风暴来临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称王第四百一十六章 刑场之上 贤士折服第二百七十五章 南撤第三百三十章 匠师失踪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兵们的训练日常第六十六章 乱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思变化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胜第三百三十九章 满月宴及火炮改造第五百零五章 战太平(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杂记第五百零五章 战太平(三)第四百七十五章 雪中送炭?第六十章 大婚(一)第三百章 水军的差距第三百九十四章 安然第四百九十二章 血战第二百零五章 初次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