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又是平型关

9月2日下午,一队汽车开进了雁门山南麓一条干河槽的东侧村庄里,这里距山顶的雁门关约十里地。车队停在一个大庄园门口,陪同的上校军官对后座的两位中将说:“周将军、彭将军,太和岭口到了,阎长官就住在这里。”

汽车声惊动了院子里的人,几个人迎了出来,当头的一位中将向先下车的上校问道:“化之,客人到了?老汉等了很久了。”

上校叫梁化之,是晋绥军中的后起之秀,薄一波的同学,阎锡山的心腹,专程赶到万荣黄河边去迎接第八路军入晋的。看见来人敬礼报告说:“报告参谋长,第八路军周将军、彭将军等五人奉命请到。”

第二战区参谋长朱绶光高兴地与走下汽车的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聂荣臻、陈海松等人见面,和续范亭、梁化之一起陪同客人走进院子。远远地就见到一身戎装体形臃肿的一级上将阎锡山站在台阶上,身旁站着一位中将。

阎锡山哈哈笑着走下台阶,握着周恩来的手说:“庐山一别才一个月,又见面了,老汉我很高兴。恩来兄气色不佳,肯定是没休息好。化之,不是让你安排周将军在太原休息两天嘛。”

周恩来说:“前方军情紧急,听说鬼子已经进入山西,坐不住呀。不怪化之,是我催他备车,连夜赶过来的,只是沿路都是开进的部队,汽车跑不快,耽搁了时间。”

“来了就好,对你们的古道热肠,百川万分感激,欢迎之至。治安,来认识一下周将军。”

他身后的中将向周恩来敬礼到:“晋绥军19军军长王靖国参见周将军。”

周恩来回礼握手:“久仰王将军威名,幸会幸会!以后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还请王将军多多关照。”

伸手向阎锡山介绍说:“这位是第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将军。”

“哈哈,虽是初次见面,也算老相识了。贵军东征时的主将,打得我晋绥军丢城失地,佩服的很哩!”

“这位教导师师长徐向前将军。”

阎锡山热情握手寒暄说:“向前是我的五台老乡,还是我的学生,你过往的战绩令人赞叹,一代将才呀,久仰!久仰!长期在外征战,这次总算是回来报效桑梓了,要带着你的虎狼之师多打胜仗哟!”

“一定!一定!家国危难,敢不效命死战?”

“这位是115师副师长聂荣臻将军。”

“林-彪的老搭档,幸会!幸会!”

“这位是独立旅旅长陈海松将军。”

“果然是少年英豪,如雷贯耳。你的巡演团不到太原来让山西民众很失望呀!”

“巡演团很快就会到山西来的,沿路见山西民众抗日热情很高,积极支援前线,山西一定会成为抗日堡垒的。”

相互见礼寒暄已毕,众人跟随阎锡山进入会客厅。

“周将军,诸位一路辛苦,休息一下再谈如何?”阎锡山一边落座,一边关切地说。

“谢谢阎长官的关照,请不必客气。”周恩来欠了欠身子,谦逊地说:“第八路军正在开往前线,一师一旅已过了太原,正赶往这里,还有三个师很快就到。许多事情需要立即与阎长官面谈。第八路军属于第二战区战斗序列,我们全军愿意接受司令长官的指挥,以后还要请阎先生多多指教。”

“好说,好说,以后就是一家人,多有仰仗处。”阎锡山显出一副极为高兴的神情。

阎锡山让朱绶光介绍了山西的战局,接着谈了自己的看法。

“日军向山西进攻势在必行,随着南口、张家口失守,东条、板垣六七万人对晋北虎视眈眈。天镇失守只是早晚的事。届时,大同将面临威胁。大同一失,敌人就会沿着同蒲铁路大举进犯,战局并不乐观。我决心在大同、雁门关一带部署全部兵力,以多年修建的防御工事,堵截日军。到时还请贵军帮忙防守。”

周恩来不亢不卑地回答道:“我们认为,日军是想速战速决。尽快占领包括山西在内的华北是他的作战重点。敌人希望我们集中兵力与他决战,这样他可发挥他飞机大炮等武器的优势,大量杀伤我军,达到速战速决目的,我军不能上当。要发挥我之长处,利用熟悉的地形主动出击,实行侧击和伏击,破坏日军的进攻计划,不能死守一处硬拼。”

他看了看对方不自然的表情,接着说:“关于八路军入晋后的作战区域和作战方针,在庐山已获得国防委员会批准。我军来后,将在晋察绥冀四省交界地区,在以阜平为中心的11个县活动,以山地战和游击战侧击西进和南下的日军,配合贵军作战。我们要在五台山一带建立作战根据地,依托险峻的山势牵制打击敌人。”

王靖国对红军东征时吃的败仗耿耿于怀,对八路军入晋作战有很强的戒心。出言讽刺道:“贵军入晋不是协助我们打鬼子吗?怎么跑到连鬼影子都没有的五台山去建立根据地呢?”

陈海松对阎锡山的保守战法、晋绥军中将领的敌意早有心理准备,起身说:“王将军小看日本人了。他明明知道雁门关重兵云集,还会去攻打雁门关吗?要我看,晋东北我军防守松懈,那里一定会成为鬼子的突破口的。”

“何以见得?”

“板垣征四郎去年前来看望阎长官,提出去五台山上香,走的就是平型关,那时他就筹划进攻线路了。此人一向诡计多端,最爱走偏锋,钻口子。而我军在平型关地区仅仅摆放一个旅显然是没有估计到敌人的奸诈。不仅平型关,还有茹越口,还有娘子关,从图上看,兵力都很单薄。一旦遇袭,根本来不及作出增援,已经杀到雁门关身后了。”

“咝!”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传来,所有的晋绥军将领无不吓出一身冷汗。小鬼子要是真按这条线路去走,晋绥军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多谢陈将军提醒,我那日本士官学校的教官很有可能这么干。只是我大军都被牵制,傅作义镇守大同,杨爱源防守雁门关隘,我手里只有治安的十九军,兵力单薄呀!周将军,老汉厚颜请贵军移师平型关,帮我抵挡一阵如何?”

“阎长官应该知道我军并不赞同固守死拼的打法,提倡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山地游击战。固守平型关与我军战术不合。我军配备以轻武器为主,面对敌人飞机大炮,很难支撑太久。”

“周将军,我对贵军的战斗力是非常了解和钦佩的,目前国共合作,不分彼此,你们只要守住平型关,我为你们补充一百万发子弹,给你们装备一个山炮团。”

“此事关系到山西安危,我还是建议贵军从雁门关抽出兵力加强两处防守,我军深入到敌后骚扰,配合贵军的正面防守,待敌人攻击受挫时,我们两面夹攻,消灭来犯之敌,你看可好。”

“我看日军攻击重点还是在雁门关一带,那里的守军不可轻动,最多能抽出一个师加强茹越口,再无可用之兵,所以还是请贵军去平型关较为稳妥。”

陈海松看他们推来挡去,有心开口接下平型关,板垣狂妄之徒,以大半个师团两万人就横扫了大半个山西,实在是晋绥军指挥混乱、军无战心之故。以八路军当前实力,以游击战运动战袭扰在前在后,关前包围一举歼灭并不是没有可能。但这也就是心里想想,可不敢轻易表态。

他有心帮阎锡山调整一下战略战术,建议道:“其实还有一个办法,不仅让鬼子无力进攻山西,还有可能损兵折将,我军则顺势夺回南口。”

阎锡山眼前一亮“蒋委员长也有这个命令,可我无力实现呀,你快说说。”

“阎长官为何坐等日寇来攻呢?为何不趁敌未至,抢先攻出?”

阎锡山等一阵气沮,能攻我们早攻了,还用你来提醒。

陈海松不管他们怎么想,指着地图说:“长官请看,板垣此来,当以河北蔚县为出发阵地,向西直接攻打大同,与东条两面夹击包抄第七集团军。向西南可攻涞源、广陵,进而占领灵丘,攻打平型关。

我建议,第七集团军固守大同,缠住东条四个旅团。第六集团军脱离防御阵地,三个军提前在蔚县广灵之间山区预设阵地伏击板垣师团,我部断其退路,合力将其包围消灭在来山西的路上。”

一群晋绥军将领趴在地图前推演着,周恩来等五人也在紧张地商量着阎锡山建议的可行性,周恩来、聂荣臻倾向于独立游击战,彭德怀、徐向前、陈海松则认为可以接受,部队需要一个独立的战场,防守平型关不一定非要死拼,完全可以层层阻截、多处伏击,诱敌深入,一举歼灭。

过了好一会,朱绶光遗憾地摇着头说:“周将军,根据我们的推演,认为此举太过冒险。我军一旦离开防御阵地,东条部队放弃大同,直插雁门关怎么办?我军重兵设伏,板垣不来怎么办?他从别处绕过怎么办?以我军作战能力和火力还是凭借工事防御最为稳妥,这么多年以来,我们晋绥军都是打防守的,不擅长运动战。”

陈海松听他说的理由简直缺乏军事常识,争辩道:“大同之敌有一个军就可凭险拦阻,傅作义衔尾追击,又是一个两面夹攻的包围战,岂不是将平西日军一扫光的大好机会吗?”

“太过冒险,雁门关一个军万万不能相持,最少得三个军。”王靖国生怕自己留在雁门关,紧张地反驳。

周恩来心里一阵鄙视,可也不好多说什么,看着阎锡山等人可怜巴巴地等着他答应防守平型关,无奈地说:“军事委员会明确答应我们自主选择战场,开展敌后游击战。我党也指示我军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此事让我们很为难。这样吧,我们这就请示延安,最终结果由延安决定。请放心,我们不会坐视日军猖狂的。”

“那好,你们先休息,老汉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阎锡山也知道第八路军是党指挥枪,一切要听候延安的决定,也不好勉强,自己动了半天脑筋,身心疲惫,只好先放在一边。

来到一个小院落里,几个人面对着陈海松勾画出的地形图进行了多种推演,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敌人分批投入战场,在两个方向一次不大于一个联队的话,通过一系列的伏击可以逐次消灭它。在平型关前面对第五师团剩余部队,通过炮火、地雷的杀伤,伏击、包围、偷袭敌炮兵阵地等方法,可以最终消灭这股敌人,我军伤亡控制在五千人以内。并且可以顺势攻向灵丘、广灵、甚至蔚县,获得大量物资。打响我军的名头,鼓舞全国军民的信心。

周恩来又仔细推敲了一遍,向陈海松询问了许多战术问题,几个人又找了半天漏洞,对各种假设进行分析,形成了基本作战原则:敌人不多于一个师团则坚决消灭之。多于一个师团,则逐步将阵地交还晋绥军,八路军继续执行敌后游击战略。由陈海松拟定了战役构想计划报请中央批准。

当晚,几人围着电台,不停地与延安沟通战场形势、讲解我军战术安排、说明晋绥军的困难。一直商议到午夜,延安最终同意第八路军接受平型关防御任务。要求指挥部及时了解战场变化和敌情,利用地形确保不做无谓牺牲,力争打好抗日第一战,取得开门红。

第二天,忐忑中艰难熬了一夜的阎锡山见到了同样没有睡好的周恩来。热切地问:“恩来这么早来找我一定是好消息,延安怎么说?”

“我党坚决抗日的政策绝不动摇,我军积极配合友军,打击侵略者的态度绝不改变。我党中央考虑到贵军的实际困难,愿意提供支持。”

“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们是真正的朋友。”

第255章 夜袭高陵第593章 稻田让步第388章 逼出来的毒计第9章 盘点家底第185章 谜团揭开第19章 统帅部的决心第427章 替罪羊第348章 对策第169章 争夺皖南南第428章 错失良机第273章 党政分工第24章 迎接考验第30章 杀向山西第85章 东京大火第190章 华南众将第642章 无人领取的勋章第29章 调动敌军2第119章 蔑视领袖第52章 苏美的反应第182章 他更冒险第278章 山本五十六的目标第387章 桥本群的对策第5章 谋划胜利2第432章 薛云龙发飙第12章 天皇的使者第39章 会合第111章 东北换帅第311章 钱到处都有第482章 国军的整编第7章 只有自己救自己第40章 21旅团覆灭第314章 螳螂捕蝉第238章 陈海松的无奈第16章 开原城破第589章 边境纠纷处理纲要第59章 杀个回马枪第521章 不做牺牲品第66章 表彰2第398章 激战官场村第78章 先打延庆第548章 难得开心一回第74章 按我们的设计来打第557章 重新启用第17章 抗联往事第553章 伏击成功第486章 卫立煌的决心第638章 镇海要塞第4章 邓文山第36章 初到哈尔滨第263章 国军羡慕第11章 独立团第305章 蒋先生的烦恼第62章 分兵发展第586章 天大的笑话第187章 贼不惦记第313章 注视新疆第396章 把事搞大第246章 关中危急第479章 请君入瓮第637章 浙北恶化第31章 关东军的对策第123章 控制‘安宅号’第96章 天津38师2第174章 收拢散兵第112章 搬不动的兵工厂第219章 拿下南澳岛第332章 俄国爱国同盟第675章 不是侥幸第18章 繁忙的一天(2)第70章 雨中张鼓峰第69章 各方反应2第400章 航空机枪第64章 部队编制3第392章 引火烧身第287章 回归理想第673章 斯大林的烦恼第252章 截断归路第154章 74军来了第61章 击毙笠原第594章 土豪劣绅第519章 应运而生第47章 相逢一笑1第88章 斯大林的疑惑第621章 抓住机遇第18章 山西兵工厂第23章 大意了第622章 庆祝大会第39章 42联队完了第100章 庐山2第478章 顾头不顾尾第361章 政委免职第619章 军政分离第249章 西安在望第236章 南洋军第266章 明抢暗偷第63章 今非昔比第435章 有实力才有合作第15章 连夜行动第310章 减租减息第308章 最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