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细说军工

陈海松早就从情报中获悉,政府战略储备基本见底,内迁兵工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恢复缓慢,苏联的援助只是杯水车薪,价格也不低。()而包头太原兵工厂恢复生产以来储存了大批武器弹药,八路军改用日式装备并不需要太多毛瑟系列弹药,陈海松准备全都卖给国军,一方面让国军依赖上八路军不敢轻易翻脸,另一方面换取资金发展根据地。

他见蒋先生为此生气,大度地说:“那就算了,国家困难,卑职体谅,那就给我些人吧,我看武汉有很多青年学生和爱国华侨,在战地服务团结触了一些都是有文化的年轻人,抗日热情很高我很喜欢,反正后方他们也无事可做,我那机构全无,干脆都送到第七战区来吧!”

蒋先生正为这些人头疼呢,要吃要喝要职位要工作要发薪水,哪有余力管他们呀,他见陈海松想要,巴不得早点搡出去,痛快地说:“他们愿意去我没意见。你找李涛商量吧。”

你只要同意就好办,到时候把战地服务团两万人全弄到江苏安徽去,张峰挑走三千、延安、张掖送去四千,剩下的全留在第七战区,扩充新四军到新八军五个军。陈海松开心地不得了,把话题转移到正事上:“多谢委座成全!国军缺少弹药我倒可以帮帮忙。”

陈诚忙凑上前来急切地说:“你有办法?快说说。我都快愁死了!”

“陈长官应该还记得太原兵工厂吧。中国三大兵工厂里的老二。当年阎锡山匆忙撤退,扔在太原无人问津,差点落在鬼子手里。幸好八路军120师、129师拼命挡着鬼子掩护工人们把设备原料转移到了陕北,辗转又到了包头,现在叫八路军包头兵工厂。

经过修复今年四月已经恢复了正常生产,月产步枪1000支,子弹20万发,现在储存了五千支79步枪、一百万发79子弹、两万发75山炮弹、十万枚晋造手榴弹。”

陈诚是军人,第九战区的正牌司令,眼看大战将至。手头弹药不足,让他心中不安。陈海松一下可以提供这么多,还有完整的兵工厂持续支撑,起码解决了燃眉之急。他欣喜万分:“太好了,虽然枪和子弹少了点,不过炮弹、手榴弹很需要,你们抓紧运过来。”

“国家需要卑职自当支持,没说的,明天起运一个月后差不多就该运到了。”

“什么!一个多月?黄花菜也该凉了!”挨了瓢凉水的陈诚气得不轻。

陈海松无辜地说:“陈长官,我军地处北方,不是大山就是荒漠,人烟稀少交通落后,基本要靠身背肩扛。效率很低。政府为开发玉门油田拨款两百万修建玉门到兰州的铁路,路基才完成一半资金就用完了,苏联专家估计还得投入五百万元才能建成铁路,再有两百万元用来采购机车车皮,整条铁路投入运营还得三年总投资一千万元。”

蒋先生一听,又着了小狐狸的道了,石油国家是需要却掌握在共产党手里,天高皇帝远的政府无力控制。***中央社军统探员来报,河西保安部队除了给八路军19军输送了两万多受过严格训练的新兵外自己还有两万多正规部队、五六万武装民兵。

内迁的民众超过百万、安居乐业,推行五年义务教育。大批青年学生进入新办的20多所学院、技校学习。民营的工商企业数不胜数,日用品、军需品质量好、价格低,销往重庆、成都、昆明、西安、迪化、西宁、拉萨等地,国军也在大量使用。

张掖酒泉新建了3座飞机场、两个坦克训练场、汽车训练场,戈壁滩里还有许多无法靠近的神秘的军事设施。大型炼钢、采矿、化工、机械加工业企业远远超过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的总规模,大批白种人在其中工作。据说是受迫害的欧洲犹太人。

这样的发展势头让蒋先生忧虑重重,遭到十几年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的苏联不就是靠着快速增长的工业实力获得了美欧的认可吗,难道共产党也准备走这条路?斯大林虽然信誓旦旦不支持延安搞土地革命,可他们中间肯定有秘密协议,弄不好这些白种人就是苏联人。

自己虽然不懂经济,但工业发展必然带来实力增强这个道理还是明白的。国内正在经历战乱、后方毫无秩序,他真羡慕毛某人得了个陈海松,提前布局整体规划,有一群吃苦耐劳的干部稳扎稳打有条有理。而自己急的上房揭瓦,底下就是毫无进展,让他黯然神伤。

为了限制共产党在经济、军事、政治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他可谓费尽了心机,停止向张掖提供建设资金就是其中一条,没想到被陈海松借机拿出来做文章。

他略显尴尬地问:“交通的确制约了国家的建设和战备,部队集结物资运输都很困难,只是国府资金也很紧张,到处都伸手要钱。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如果国府急于使用这批弹药最简单的方法是派运输机去拉,其次可以派出卡车走陕北拉往潼关改为火车运输。第三就是雇佣民夫赶着马车慢慢运送。当然也可以在包头设立采购站采购一批运送一批,储存在陇海铁路沿线随时调用。”

蒋先生默默盘算了一下,有总比没有强吧!如果能长期供货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虽然支持了共产党的工业建设,也算为国军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弹药生产地,他盯着陈海松问道:“包头兵工厂生产能力可以达到多少?价格怎么算?”

“起初兵工厂只保证八路军使用。现在八路军因为深入敌后大多换装了日式装备。需求减少,产量也下降了许多,如果国军需要采购,估计可以达到月产3000支步枪100万发子弹10万枚手榴弹的水平,质量绝对可靠,他们还能生产81迫击炮、75山炮等装备。

至于价格,都是国家军队,造出来就是打鬼子用的。你就出个原材料、人工费,比进口同类产品低三成来结算,厂房、机器折旧、电费水费维修费就当我党支持政府抗战吧。”

太好了。没想到阎老西攒下的家业让八路军捡了个大便宜。这个小狐狸肯定抓住就不撒手,搬迁是不用想了。怪只怪上海、南京、武汉、巩县、德州内迁的兵工厂不争气,一年了就是生产不出合格产品,到头来还得跟小狐狸买。买就买,总比跟外国人买便宜。

蒋先生心情大好,共产党作出这么大的牺牲总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吧,他大方地说:“那个,海松啊,你让包头兵工厂开足马力全力生产,有多少要多少,75炮、迫击炮也大量生产,咱们部队的火力急需补充加强。

河西铁路、陕北公路我会督促财政部尽快拨款,麻烦你们抓紧勘测、招集民工、尽快落实。石油很重要。咱们的飞机、坦克、汽车现在还在喝洋油,很吃亏的。”

心满意足的陈海松心里乐开了花,见一旁的周副主席也是满意的表情,忙说:“委座放心,共产党人说一不二、说到做到。一定把委座交办的事情办好,保质保量满足前线的需要,研发出新武器一定优先提供给国军。不过咱们亲兄弟明算账,款到交货,包头穷啊!”

你个小狐狸一点亏不吃,口口声声为了抗战。还没开始就怕我赖你的帐,老子堂堂一国元首还在乎你那点小钱,不屑地说:“这一点你放心,政府再穷也不会让工厂无米下锅的,你们政府。政府也不会拖欠你们的。你说你们还在研发新武器,说来听听。”

陈海松神神秘秘地四下看了看才说:“委座。前年开始,德国人苏联人不知发什么神经开始大规模驱逐犹太人,上千万人倍受歧视、流离失所,上海也过来了好多,苏联更多。我听说以后觉得这些人都是有文化有技术的产业工人,今年为了发展工业就接收了一批,没想到苏联闹饥荒陆陆续续赶过来上百万人,给河西、绥远造成很大的生存压力。”

蒋先生暗自得意,你小子也有吃瘪的时候,给斯大林帮忙还不帮到沟里去,很是同情地说:“你河西、绥远本就是蛮荒之地,哪里养活得了那么多人吗?纯粹是自讨苦吃!”

“是啊是啊,开始想着能来个十几万就不错了,没想到越送越多,身体虚弱、营养不良,要吃饭、要住宿、要看病,让后方的陈主席、李主席忙的不可开交。”

蒋先生越听越开心,原来是被老毛子给耍了,并不是共产党之间的什么阴谋,这就放心了。语重心长地教训道:“你这个爱占小便宜的毛病可得改一改,犹太人全欧洲都反感,要是好他们还能往外国赶?美国都管不了你偏要伸手,这下吃亏了吧!年轻人可得听人劝!”

“我也挺后悔,不过看在他们孤苦无依是一群没有祖国的可怜人,就算是做善事吧。不过这些人身体恢复以后,对咱们民主政府很感激,主动要求到工业基地里去做工,一试技术真不赖,把我们工厂的技术力量、制造水平提高了不止一个层次,每个人还带3个中国徒弟。

其中有不少是在德国、苏联兵工厂工作过的老军工,见多识广,提出了许多设计思路全是欧洲各国最新的武器装备。可惜包头工业基础太薄弱,钢铁不过关、好多种合金材料制造不出来、机械加工设备太落后,没有办法把它们变成咱们中国军队手里的装备。”

蒋先生听得一惊一乍,这小子不会又撞了大头运得了宝吧,先进武器要是制造出来肯定会装备八路军,那还不要如虎添翼了。正紧张呢,听说没能成功想想也是,江南兵工厂、汉阳兵工厂、金陵兵工厂、巩县兵工厂有大批留洋博士、技术工人,积累几十年了也就生产点枪炮轻武器,钢材火药大部分依赖进口,你才有多少技术工人、几个工程师?

他不无感慨地劝陈海松:“知道你心强,庐山上就说要发展军工,证明你有眼光有魄力。可是咱们底子薄、基础差、人才少,搞工业急不得。

那兵工厂从曾文正公、李文忠公开始到袁世凯、北洋再到国民政府,也发展了六十六年了,跟明治维新差不多的时间。可整来整去还是这半死不活的一副样子。

咱们是个农业国,种地读书是把好手,整那些看来不是咱们的所长,慢慢来吧。你整些犹太人来也许能帮你一时,可终究还得靠咱们自己不是,咱们的人懒散不是做工业的料。”

“委座此言差矣,当时咱们两国同时起步,日本人比咱们还要封闭落后,为什么六十多年它走进了列强的行列,而我们原地徘徊进步不大,根本原因是日本是自上而下的变革,领导人决心大,而我国始终是民众要求变革而统治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不肯改变国家体制,专制、独裁的封建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解放、军阀割据分散了国家的力量、农村宗法制度捆绑住了劳动力。

辛亥革命后政府弱小短视,沉溺于权利的争斗、地盘的扩展,没有下决心发展现代工业、制定出工业发展的规划、不尊重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待遇低苛捐杂税沉重,工企业者难以承受,生存都成问题,自主经营扩展业务更是无从谈起。

巩县兵工厂、金陵兵工厂都是国家重点兵工企业,管理还是沿用李鸿章、袁世凯时的官办私有封建制的模式,委派心腹、滥用公款、任用私人、都是把工厂当做摇钱树看待,谁是真心发展国防、强盛民族的?有才情有能力的上位者不喜不用。

我那就有两位老军工美国留学德国深造,水平一流,可在国内各兵工厂谋职,处处碰壁,不得已避入天津租界为洋人制造局效力。我军打下天津时被延请担任19军兵工厂厂长和总工,接连生产出多种新材料、新装备,尤其是八二无坐力炮在战斗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因此在卑职看来,并非是中国人天生不善于生产,而是没有重视工业、尊重能人、科学规范的工作氛围、没有给能工巧匠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宽松安定的工作环境。”(未完待续。。

———————————————————————————————

第593章 稻田让步第122章 制造混乱第637章 浙北恶化第11章 河西大学第409章 南国故人第335章 陷阱与棋子第270章 新三国论第8章 李家营子第146章 安庆会师第167章 继续膺惩第1章 延安访友第218章 两岛合作第359章 两败俱伤第330章 陆上雄狮第557章 重新启用第74章 蒋介石的烦恼第458章 优势不再第230章 跟国民党竞争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527章 派出援兵第10章 夺取法库第311章 钱到处都有第326章 渗透科尔沁第666章 四面楚歌第472章 算计飞虎师第291章 抵达重庆第496章 指望不上的法国第527章 派出援兵第349章 冀中和山东第61章 徐州撤退第81章 各有千秋第640章 鲜人联队第669章 借机敲诈第411章 拼血本第562章 衢州机场第543章 跃跃欲试第500章 危害严重第27章 撤离广灵第492章 低调处理第50章 屯兵王家湾第655章 军工建设第199章 嫁祸于人第514章 激烈交锋第367章 进入新疆第101章 神兵天降第543章 跃跃欲试第545章 水唇夜战第304章 拜访林森第580章 大浪淘沙第245章 洛阳告急第33章 步兵打大炮第2章 激战第367章 进入新疆第439章 被迫反思第206章 烈火焚魔第269章 迷信苏联没有出路第537章 燃烧的港湾第273章 党政分工第276章 日军的检讨第516章 战争叫嚣第60章 设伏雁门关第242章 论功行赏第479章 请君入瓮第211章 自我救赎第589章 边境纠纷处理纲要第31章 培训1第15章 连夜行动第526章 难以决断第428章 错失良机第20章 中固镇第16章 开原城破第257章 击毙桑木第48章 战后大势第102章 庐山4第38章 最后的疯狂第38章 准备2第75章 斯大林的决断第327章 进入外蒙古第468章 轰炸黄土崖第2章 血洗讨伐队第35章 牛刀小试第215章 杀敌祭旗第280章 志在必得第75章 陈独秀的嫉妒第1章 进入凌源第372章 小野偷袭第190章 华南众将第613章 沦陷的温州第383章 调虎离山第115章 该是被消灭的时候了第636章 联合起来第273章 党政分工第30章 统一战线第406章 整顿后方第580章 大浪淘沙第523章 秘密协议第317章 转折关头第508章 斯大林的不满第46章 民兵队和无坐力炮第177章 小艇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