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军人责任

俞济时想起张灵甫的遭遇,也是颇有同感,微微点头说:“想想九江突击之夜,再想想你的特种兵,我们服气,咱们虽比地方军正规比鬼子还是有差距,回去我们也学陈明仁狠狠练!那个你刚才说了两条,还有吗?”

“哦,第三吗就是灵活的战场指挥,各位手里要么有一个军要么有一个师,怎么使用部队很值得推敲。是一股脑推到前边还是前后各放一半还是在拿出三分之一侧翼迂回包抄全在于你的选择。日本人很善于侧翼迂回,第二军已经开始了,他们每战都会有一部分兵力出现在我们的侧翼,可以说成了一种战斗习惯。

一年多来咱们没少吃亏,可我们就是不长记性也不善于学习。对于一个军事指挥员来说战术的僵化呆板是致命的。我们的作战目标就是消灭鬼子,与其都死在战壕里,为什么就不肯奔着他的结合部、炮兵阵地、指挥所杀出去呢?这一点上我一直很不理解。

所以等诸位把战士们的能力练上去以后,就要琢磨琢磨主动打击鬼子的办法,咱们不能总是被动地等鬼子攻击,他能攻我,我也要攻他,咱们人多,一部分守阵地、一部分搞穿插、一部分袭扰后方,才能有效地制约住他的进攻,甚至打乱、击溃他的进攻。

我相信经过九江的一系列战斗,部队都经受了磨练,诸位也都有所思考。这样的战斗多了我们的思想会丰富起来、指挥也会灵活起来。

至于华中局势。诸位大可不必担忧,日军遭受重创,震惊慌乱可想而知。即使继续向九江攻击短时间内调整部署、运送部队、弹药、熟悉战场怎么也得十天,我再挡他们20天,保证给你们争取一个月的恢复时间,但愿你们把握住这段宝贵的时间,练兵、反思。”

眼看天色将晚,陈海松让参谋警卫们打开几十个日本罐头,打来两大盆米饭,招待毫无去意的国军将领们。2、30人围成一大圈。有说有笑、倒也有滋有味。

俞济时夹了一块鱼肉,尝了尝不好意思地说:“本想请长官到城里酒店里给你饯行,谁知九江城里的酒楼全都撤到后方了,两个日本人的酒楼从掌柜到伙计都参战被打死。没酒没菜实在不成敬意。等有一天咱们收复了杭州。我请你吃西湖醋鱼。”

陈海松也夹了块鬼子鱼罐头,端详了一番说:“西湖醋鱼、南京熏鱼、济南红烧鲤鱼、上海的大闸蟹都等着咱们吃呢。所以咱们都要好好努力,一点一点地收复国土最终把小鬼子赶到海里去喂鱼,最好能占领东京、大阪,天天吃他的生鱼片。妈的,吃了也不给他钱!”

引得众人一阵哄堂大笑。

这么豪气的长官真的很少见,目的如此明确,语气如此轻松诙谐,强烈地感染着同样热血的军人们,在他们心里渐渐引起共鸣。

一张娃娃脸略微发福的霍揆章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牛肉罐头。一边问:“长官,咱们跟小鬼子打了一年多了,一直顶不住他的进攻,我的54军已经换了两茬兵了,马上又要换第三茬,你说咱们真能打败小鬼子吗?”

陈海松知道这不是个别人的想法,在国军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疑问,必须消除这种长期积累的失败阴影,反问道:“霍军长不是参加了九江战役吗?你说我们打败他们了吗?”

“这一仗是打赢了,台儿庄咱们也赢过。最后还是退下来了,这一次还会这样吗?”

“这要看在座各位想不想打赢了。”

“我们当然想赢了!”众人一下吊起了胃口,七嘴八舌道。

“想赢就要做好赢的战斗准备。诸位都参加过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后想过没有为什么徐州会放弃?哪些因素导致我们不得不放弃?”

“咱们固守徐州,三面被围、敌人飞机大炮数量太多。部队损失太大。”

“战线太长、一字排开缺乏战略纵深。”

“没有明确的作战目标,敌人从哪里来就在哪里挡。档又挡不住,有被合围的危险只好放弃。”

……

听着国军将领们七嘴八舌地探讨,陈海松听了一阵,觉得这些人对败局还是有一定认识和反思的,等他们停息下来,归纳说:“诸位,徐州台儿庄一战堪称经典,毙敌一万很不简单,既有川军、西北军正面阻挡的功绩也有中央军侧翼杀出雷霆一击的贡献。

虽然因为装备差距造成重大伤亡,但最终取得了局部胜利,为后边可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处于弱势的国军探索出打败强敌的好方法。

那就是正面阻击、侧翼包围、主力出击,外围拦截增援。虽然会付出较大牺牲,却能有效地杀伤鬼子有生力量、阻止鬼子进攻的步伐。九江战役其实就是沿用了这个战法。

可惜台儿庄取得胜利后,国府上下以为敌人会被云集徐州的重兵集团吓着知难而退,对和平抱有幻想,国军没有顺势把战线推出去,没有继续在外线放置强大的机动兵团。

一个占领了咱们首都的敌国怎么可能会因为一个战役的局部失利而放弃侵略的图谋,一直没有爆发出强横战斗力和连续打击能力的部队怎么可能吓退鬼子。所以战略上我们就吃了亏,以至于对敌人的围歼国军主力的图谋缺乏思想准备和应对方案。

敌人就是沿公路、铁路向心攻击,进攻线路显而易见,如果在徐州外围的枣庄、藤县、新沂、东海、商丘、开封、宿县、蚌埠建立起战略支撑点,从这里开始节节抵抗。引诱其中一路进入我军腹地。精锐部队突然杀出肯定可以再打一两场围歼战。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推测,实践中会有较多变数不好把握。但这样的布置起码可以再阻敌三个月以上,多消耗鬼子有生力量。

但统帅部把部队一字长蛇阵排在铁路线上,没有明确的战役目标,坐等敌人来攻,各部队没有清晰的任务,等着填补到各个突破口上去。战略上陷于被动,战术上没有主动性。”

关麟征参加过围堵14师团的战斗,全军伤亡惨重愣是堵不住横冲直撞的土肥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长官你是没参加徐州会战。不知道小鬼子冲的有多快、攻的有多猛,跟疯了一样,14师团冲到兰封,我们也想收拾他的。可惜没能成功,想来很是遗憾。”

“这就是战争初期暴露出来的我军的差距,十几个师分守要点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作战部署。如果情报准确、及早发现14师团是孤军,定下消灭土肥原的坚定决心,集中各位正面拦截的拦截、侧翼包抄的包抄、后边围堵的围堵,14师团即使不能被全歼也要固守待援,无法四处乱窜,给整个防线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

俞济时当时也在开封,74军被行踪不定的14师团牵扯的疲于奔命。损兵折将毫无战果:“想想也是,十几个师无法形成一个整体,对敌人兵力、动向不明,每一个局部都是少数兵力拦截,其他部队唯恐攻击到自己阵地上来,没有人主动突击支援。战场确实挺乱。”

陈海松很是理解地点着头说:“所以,我军与日军的差距不仅仅是兵员素质、武器装备等方面,关键还在于战场情报、通信联络、后勤保障、战役组织。

战争初期,我们对鬼子的高速机动力、强大的地空火力、凶猛的战术打法不适应,就要在敌人的必取之地建立坚固阵地。以强大部队包围他限制他的机动力。像14师团这样的常备师团任由他野战突击以我们的反应速度和战场协调能力很难阻拦住它。

好在通过一年的交战,国军部队对日本军队的战术打法、进攻特点有了实际的了解,再次相遇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织。

国军部队也从战火中的到了磨练,对日军进攻没有了恐惧心理,这次九江战役各部队接受任务向各个作战区域集结就比当初快了许多。出击包围也很坚决,虽然个别防线出现破围。其他部队也能主动支援,总体上始终处于上风压着他打,这样积极的变化表明我军的进步。

一直这样进步下去,我想14师团在我军包围下左冲右突的现象再不会出现。”

见众人频频点头,陈海松继续说:“敌人虽然吃了败仗伤了元气,可依他们不见黄河不死心的秉性不会放弃夺取武汉的图谋,他的战争潜力巨大、后备力量雄厚,短时间内拼凑出一二十万攻击兵力还是可能的。各位还是要做好艰苦斗争的准备。

我个人感觉,敌人还是会沿长江西进,我军的战略还是应该依托沿江山区进行阻击,在预定战场对孤立之敌进行伏击包围,再次组织九江战役这样的大反攻可能性不大,鬼子非常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相同的错误不会重犯,疏忽大意轻敌冒进一次就差不多了。

小鬼子很善于学习我们的成功战法,我估计他们会在华中之外选择一些出乎意料的攻击线路,一是广州、二是洛阳,分散我们的防守兵力。在九江周围也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线路,大别山、皖南山区都能通到九江侧后,对这些地区应保持足够的机动兵力。”

“那里是第三、第五战区的作战范围,我们不可能派兵过去的。”

“不用派兵过去,就是要做好鬼子从其他方向突击到九江身后的应对之策,免得到时候惊慌失措、狼狈溃散。他即使攻过来也就是一个师团的兵力,我军只需要几个军将其团团围住,他也很难发挥出奇兵的效果,我所担心的是未战心怯、失去组织,任由其控制要隘。”

“长官放心,现在咱们第九战区有了信心、有了战斗经验,再也不会出现混乱。”

“那就好,你们相互之间需要经常通报敌情、交换作战看法,提出好的建议。统帅部、战区司令部有不妥的命令,你们也应该及时提出来,这不是抗命,是帮助长官完善计划。切不可被服从命令所束缚,丧失军人为国为民、全力争胜的职责,保护士兵、友邻的义务。”

“长官似乎对统帅部、战区缺乏信心呀。”

“中国军队的当家将领主要来自于保定军校、日本士官学校,在我看来这两所学校都是一战以前相当传统的学校,军事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些将领带兵以来没有经历过国家间的战事,都在国内军阀武装里盘桓,习惯了小规模低强度政治为主军事为辅的军阀争斗。

而我们现在面对的是编制、装备、后勤相当现代化,训练有素、侵略成性、富有献身精神的军国主义的正规军队,指挥灵活、军令统一、装备自给、步炮协同、行动快捷、攻击凶悍,除了人少点,哪一方面都超过我们许多。

我们大部分高级军官没有现代战争的经历,面对强悍的敌人除了恐惧就是茫然,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制约敌人,往往作战思想偏于保守、丧失主动精神和进取心。拖累的部队也无法发挥出自身优势和特长,这在以往的历次战役中都有表现,很让人无奈。

诸位是新式军校培养出来的革命军人,虽然受训时间不长,但革命的精神深深地植根于各位的心间。不容许敌人肆无忌惮地占我土地、掠我财物、杀我民众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在这一思想激励下我们决不应像军阀们那要保存实力、消极避战。

我们有责任把部队训练好、把战斗组织好,利用有利的地形、发挥出我军英勇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吃苦受累、敢于近战夜战的优势,让侵略者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百倍的代价,迫使敌人放弃进攻赢来战略相持阶段,为后期的反攻奠定基础。

我始终认为抗战的胜利要靠千千万万真心爱国爱民的革命战士真刀真枪的拼杀,而绝不把希望寄托在昏庸无能、保守胆怯、失去勇气的达官贵人们身上。诸位是军中骨干,切不可随波逐流忘记丢失的国土、遗弃在敌后的黎民,军人一定要承担起保卫国家保护民众的责任。”(未完待续。。)

第20章 统帅部的决心2第49章 准备决战1第180章 死保武汉第195章 第八师团第121章 混进九江码头第457章 大难不死第34章 兵临平型关第160章 大局已定第277章 东条英机的分析第542章 谋算104师团第466章 检点损失第389章 空中遇险第20章 统帅部的决心2第18章 山西兵工厂第669章 借机敲诈第374章 杀奔宋家庄第94章 北平锄奸2第24章 接收平型关第608章 暗中准备第603章 文体事业第22章 为了西路军第226章 戛然而止第62章 部队编制1第205章 转战北大营第46章 主持决战第468章 轰炸黄土崖第264章 陈布雷的趋势论第51章 你们自裁吧!第305章 蒋先生的烦恼第175章 山地作战第321章 磨刀霍霍第38章 最后的疯狂第599章 飞临梅州第220章 报仇雪恨第45章 国民革命军第19军第106章 露馅了第314章 螳螂捕蝉第249章 西安在望第462章 川军接战第429章 知耻后勇第448章 都得调整第597章 依法处置第74章 蒋介石的烦恼第603章 文体事业第113章 一群财迷一百零三章 庐山5第433章 整肃风暴第167章 继续膺惩第27章 撤离广灵第72章 斯大林授勋第455章 战役部署第355章 愤怒的手榴弹第11章 独立团第38章 最后的疯狂第51章 你们自裁吧!第56章 展望未来第150章 冈村的建议第562章 衢州机场第613章 沦陷的温州第79章 自己的军工第675章 不是侥幸第595章 血债累累第651章 脱离接触第571章 东紧西松第582章 陈海松的战略构想第557章 重新启用第71章 春节茶话会第371章 攻向南宫第351章 将星云集第224章 澎湖基地第26章 战术推演第97章 震慑老汉奸第603章 文体事业第58章 蒋介石永远的痛第194章 历史旧帐第42章 五常自卫军第42章 战后第24章 接收平型关第11章 河西大学第627章 山城永安第465章 进攻遇挫第62章 死里逃生第95章 主角配角第343章 领袖的变化第314章 螳螂捕蝉第68章 各方反应第161章 抽兵归建第51章 决战1第232章 战争准备第282章 临别寄语第563章 浙赣路大乱第10章 夺取法库第349章 冀中和山东第347章 辻参谋的计划第64章 会战尾声第472章 算计飞虎师第21章 寿一来了第51章 决战1第157章 功高遭忌第60章 设伏雁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