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苏联的防范

对边境战事心知肚明的陈海松从对手口中了解到了日军反攻作战的部分细节,对王凯、李景林等人率领的特战大队的作战过程比较满意,从苏军的态度上他意识到这场反攻的胜利相当侥幸,日军并不擅长机械化突击,如果不是特战队的致命一击很可能打成胶着,拖到天亮,苏军飞机就能协助陆上部队完成逆转,即使不能全胜也能将日军赶回河东。

可以说已经取代了小岛部队却打着小岛部队旗号的八路军特战队是整场战役的胜负手,摧毁了苏军前线指挥部,偷袭了塔木察格布拉格的物资和空军基地,使严重依赖上级指挥、车辆机动、飞机坦克大炮火力的苏军彻底陷入被动。估计仅飞机就抢了200架,一半的弹药、油料、食品储存在沙漠深处工程兵修建的秘密基地里等着我入蒙部队使用。

日军正面部队的顽强和勇猛、工程兵部队的巧妙配合也掩盖了特战队的行动,消除了我军的所有嫌疑,苏军的残破给了我军入蒙作战的最佳时机,接下来就要看自己的努力了。

他很是痛心地对苏军遭受的巨大损失表示同情,回忆起在索契马采斯塔温泉与日军特战队惊心动魄的战斗,他和他的三名警卫全都身负重伤,而此前华北日军小岛部队在对冀东我军作战中就展示出惊人的战斗力,一个野战师基本打残也没能消灭这个200多人的特战队,后来这支部队在冀中、山东连续出现相当难缠。给根据地带来很大杀伤和破坏。

如果伟大的苏联红军需要中国特战部队出动实施有效打击,八路军总部特战大队可以迅速集结。五天后可以动身,八天后可以赶到乌兰巴托,十天左右能够陆续开赴战区展开侦查,一个月后在人员装备全部到位、对敌情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制定作战方案展开袭击行动。

铁木辛哥大将对这样的进展很不满意,他说苏联红军后续部队和物资正在紧急援助当中,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要求集团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完成部队的集结、物资发放、作战计划的制定、兵力部署等工作,最好是在一个月内发起猛烈地攻击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然而,我军现在只知道敌人滞留在塔木察格布拉格一带。敌人的兵力部署却一无所知,桑贝子、温都尔汗等地兵力空虚随时面临日军的打击,那将对我军的兵力装备集结、战役准备构成严重影响,为此我们需要你的特战部队在一周以内赶到日军控制区展开侦查和袭扰。

陈海松为难地说,八路军特战大队总共就五百多人,以中队、小队为单位在各大根据地周围敌人控制区活动,虽然他们有电台。从各地集结到一起是需要时间的,在中国人员机动主要靠步行,我说五天集结完毕其实都是最快速度,山东中队、华东中队、华南中队半个月后能赶到归绥就算快的了,您不能用苏联的机械化水平要求落后的中国部队。

其实对付日本特战部队不一定非得用特战队,绥远的八路军陆军部队也能完成这个任务。不同的是他们需要整体出动,以营为单位行动就不会惧怕特战小队的攻击,每个师的侦察连也具有潜伏侦察、敌后游击袭扰的能力,完全可以为苏军提供所需要的战场情报。

另外苏军现在在整个蒙古地区没有成建制的部队存在,调集的部队还在动员中。万一这时候日军乘胜进军,我很担心桑贝子、温都尔汗的那两万官兵是否有能力成功拦截。

“绥远八路军有多少人?”铁木辛哥正为兵力发愁。也为特战队不能按他的计划赶到而沮丧,陡然听说不远处就有可以改变当前被动态势的友军部队可用不免心动,出言询问。

“绥远是我党西北工业基地和延安大后方的守卫部队,也是八路军集团的战略总预备队,按照苏军机械化军队的模式进行编练,现在有一个坦克师、一个摩步师、一个炮兵师,另外还有两个骑兵师、一个步兵师、一个空军师可以协同他们作战,总兵力将近八万人。”

“出动需要多长时间?”兵力还真是不小,铁木辛哥兴趣大增。朱可夫的集团军也就是这个数吧,可是他缺少蒙古骑兵的部队的有力配合孤军作战后防空虚招致失败,自己调集的兵力不会超过12万,有这八万人在前面牵制也行后方守卫也行,肯定多了一层胜算。

“因为随时准备支援蒙古方面的作战,所以他们的驻地基本都在边界附近,如果是摩托化开进需要三天赶到乌兰巴托或是直接赶到步行塔木察格布拉格附近,不过绥远的汽车都派给了工程兵部队帮助苏军运送物资,所以步行需要半个多月、骑马需要八天、机械化部队也需要五天。如果能得到苏军装备、弹药、粮食的补充,他们轻装出发可以在十天左右赶到,两天换装补充,半个月后陆续开赴前线建立起临时防线,并以此为基地向敌后渗透侦察。”

“他们的战斗力怎么样?”还真是个好主意,刚好填补了苏军集结力量的真空期。

“当然他们无法和伟大的苏联红军相比,在现代化武器的使用上、机械化装备的操作上存在很大差距,如果把退守温都尔汗的苏联红军编入这些部队,相信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与铁木辛哥的积极响应不同副总参谋长赫梅利尼茨基大将对陈海松的主动态度产生了怀疑。他虽然挂着副总参谋长的头衔却是副国防人民委员,地位甚至超过了纯军事指挥干部的铁木辛哥,作为斯大林提拔在军队高层的一个政治工作者,他的任务就是确保红军永远忠诚于布尔什维克、忠诚于斯大林同志。不折不扣地维护苏联党和国家的战略利益。

来之前,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同志、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同志分别与他谈话。严肃地指出边境作战的失利严重损害了苏联在蒙古的长远利益,日军的威胁骤然增大,以乔巴山为首的亲苏势力受到意外的有针对性的沉重打击让党和国家多年的努力面临夭折的危险。

虽然重新改选的人民党中央几位主要负责人还是前一届中央的政治局常委,新任总书记鲁布桑沙拉布、总理丹巴也致电联布中央表示将继续巩固加深与苏联的亲密合作关系,但他们忙于救助被隔离在温都尔汗的蒙古族民众,置苏联的军事行动于不顾,思想上很成问题。

他们一改多年来不与中国方面发生任何关系的做法,要求绥远方面派出医学专家帮助缺医少药、缺乏疾病防控能力的外蒙古治疗在北方蔓延的霍乱、伤寒、鼠疫。并提供大批药品、粮食和其他物资。虽然他们也向苏联方面发出了类似请求,由于苏联远东地区也陷入细菌战的恐慌当中缺乏相关药品和技术,瘟疫正在更大范围内蔓延,严重影响到了苏军的集结和物资的运输无力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援,可他们对中国态度的转变是超乎寻常的。

中国绥远地方政府虽然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权,然而其创建者和实际领导者陈海松是民族主义倾向极其严重的沙文主义者,缺乏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远大理想和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宽阔胸怀。一切以本国利益、本民族利益出发,奉行改良主义、调和主义错误思想,暗中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敌人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眉来眼去谋求好处,是不折不扣的修正主义分子,在共产党内部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势必把第二大无产阶级政党引入歧途。

斯大林同志已经察觉到他的存在的严重危害。之所以继续任由中国共产党重用他是考虑到战争年代需要他的军事才华和坚定的抗日立场,放眼中国唯有他领导的西路军所属部队作战最积极、战果最丰厚、对日军威胁最大。伟大苏联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西线,利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尖锐矛盾扩展西部、南部边境,同时做好应对德国法西斯越来越明显武力进攻的战争准备,不得不借重他的勇气和才能拖住日本法西斯试图进犯远东地区的脚步。

由于蒙古人民军遭受严重打击。加上瘟疫流行,事实上已经无法为红军的蒙古作战提供帮助。我军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绥远方面提供后勤辅助支援,但这种支援只应限制在小的技术部队、后勤部队、工程部队范围内,严禁任何团以上作战单位进入战区,即使这样对这些允许进入蒙古的辅助兵力的武装也要慎之又慎,蒙古不能有红军之外的其他国家军队存在,中国更不行,要知道中国人对蒙古的独立一直持反对意见,陈海松不会没有想法的。

去年以来,在陈海松主导下大批工业设备、政治犯流向绥远,粮食、肉类、蔬菜、轻工产品运往国内全都经过外蒙古境内运输,现在看来经贸的发展虽然是必要的,却打开了蒙古通向中国的大门,几十万吨粮食、几万吨肉食、几百万政治犯让绥远获得了进入蒙古的机会。

大批中国商队在外蒙古地区活动,他们有着相同的语言、共同的祖先、相似的文化习俗,交流起来相当方便,他们不像红军只是驻扎在铁路沿线几座大城市里,而是不辞辛劳、忍受严寒酷热深入到广阔的边远地区,在许多地方建立了货栈、物资交换点,中国的影响力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扩大,这不能不引起苏联内卫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极大的担忧。

因此为了苏维埃政权始终牢牢控制外蒙古,必须扼杀人民党中央的亲中倾向,杜绝中国力量继续向内部扩展,在兵力充足时可以考虑把中国工程技术部队遣送回去、逐步限制商队的活动范围和人员规模。使用陈海松特战部队对付日本特战队,兵力不得超过五百人。

作为政工干部,赫梅利尼茨基大将是坚决站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立场上的,带着整顿蒙古人民党的打算来了两天,既没有见到新当选的人民党中央的领导人也没有见到中国方面负责人乌兰夫等人,据说都去了温都尔汗为30万隔离中的蒙古工人、牧民提供各种帮助。

从伊万诺夫那里获得的各种情报没有发现中国方面阴谋分裂、颠覆、控制外蒙古的图谋,中国工程部队还在战斗中为保护物资、营救苏军死伤数千人,他渐渐放松了戒备。没想到需要严加防范的陈海松一到乌兰巴托就提议由中国军队参与对日作战,一下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从军事意义上看他的提议是对苏军有利的,但政治上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他冷冷地看着悲天悯人满脸真诚的中国人问道:“陈将军,你似乎做好了参战的准备?”

陈海松之所以急于把自己的实力暴露出来是要让苏方知道中国八路军部队有能力在蒙古作战中发挥出重要作用,至于用不用、怎么用可不是一句话就能决定的。苏联视外蒙古为禁脔,在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是不会轻易允许中国军队插足其中的,对此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必须让苏联人在山穷水尽时能想起旁边还有一支实力不俗的中国军队。

他在索契疗伤时以学习借鉴的理由跟斯大林交流过苏联的政权结构、军队编成,通过斯大林的评价对苏联党和军队的重要干部都有深刻的了解,赫梅利尼茨基大将其实是契卡演变而成的国家安全总局的一名善于钻营的政工干部,迎合斯大林和贝利亚得以提升,安插在总部强化对军队的监控,是一个阴险、多疑、愚蠢、冲动的领袖至上的狂热分子。

陈海松的计划无疑会给苏联的南下战略造成阻击,苏联要是毫无防备那可真是小看北极熊的天赋和能力了,所以他并不需要跟这些只相信实力、虎视眈眈盯着靠近自己领地者发出低吼的家伙们讲历史谈传承,他需要的是智谋创造出来的机会,他有的是底牌不怕你不入套。

第595章 血债累累第123章 控制‘安宅号’第669章 借机敲诈第394章 援兵来了第465章 进攻遇挫第541章 粤东兵团第83章 暂别华北第176章 还得靠他第293章 有些跋扈第220章 报仇雪恨第77章 中央委员第439章 被迫反思第125章 顶过这一周第1章 进入凌源第552章 遇到了麻烦第32章 培训2第300章 痛斥投降派第536章 组织反攻第320章 绥远的变化第418章 借机脱离第221章 中埔村机场第404章 国军也要露露脸第582章 陈海松的战略构想第303章 受领任务第477章 新兵碰撞第517章 态度好转第57章 不一样的阳明堡第531章 黑虎掏心第126章 苦斗水上飞机第39章 42联队完了第173章 顾祝同和板垣第536章 组织反攻第67章 反思历史1第446章 悻悻而回第53章 决战3第64章 会战尾声第495章 只是个摆设第8章 一见马元海第27章 代价惨重第387章 桥本群的对策第536章 组织反攻第74章 按我们的设计来打第372章 小野偷袭第51章 决战1第464章 强大的防线第16章 山西局势2第8章 一见马元海第143章 靠自身的强大第351章 将星云集第444章 陈章 驾到第550章 怒其不争第183章 窃取绝密第322章 福星?煞神?第63章 撤离南京第475章 以我为主第297章 汪兆铭第15章 天罚第224章 澎湖基地第42章 五常自卫军第562章 衢州机场第259章 惨烈的白刃战第660章 擦肩而过第141章 围歼36旅团第492章 低调处理第86章 演习4第259章 惨烈的白刃战第378章 各打各的第42章 战后第42章 战后第173章 顾祝同和板垣第55章 旱地育苗第239章 安藤利吉第40章 21旅团覆灭第196章 柴世荣伏击军列第48章 ‘莱欧’落网第121章 混进九江码头第6 百六十一章 苏军落败第6章 阜新煤矿第363章 课题研究第125章 顶过这一周第431章 《光复三灶岛》第20章 繁忙的一天(4)第455章 战役部署第591章 八路军的影子第263章 国军羡慕第68章 王明回国第71章 规劝张主席第49章 露出破绽第237章 致命的锁链第273章 党政分工第516章 战争叫嚣第10章 盘点家底2第535章 等待夜晚第16章 山西局势2第197章 失算了第152章 陈玉成第226章 戛然而止第427章 替罪羊第518章 强硬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