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兵临许昌

陈泰和陈群不一样,他其实对大魏,并没有什么太深刻的感情。

陈泰出生的很晚,他从记事开始,自己的父亲就已经是曹操麾下的重臣,他也没有多少经历乱世的记忆,而且随着自己父亲的权位越来越高,他的地位和待遇也变的越来越好。

因此,陈泰并不认为自己现在的一切,是曹魏朝廷给他带来的能有现在的地位,陈泰觉得是依靠着自己的能力,靠着颍川陈氏的底蕴,是靠着自己父亲的庇护得到的。

真的,如果不是陈群的家教很好,给陈泰灌输了还算正确的价值观,恐怕现在的陈泰,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坚守,而是举郡而降。

现在陈泰还在坚守,只是因为职责所在,也是作为一个儒者,他有自己的坚持和操守,跟是不是忠君爱国,没有多少关系。

因此,陈泰虽然还没有要顺势投降的想法,但是弃守颍川这个问题,其实陈泰也是考虑过的。

没办法啊,守不住啊。

面对这么大的兵力差距,以及已经相当不稳定的内部环境,陈群真的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守住颍川。

再者,颍川士族如果选择投降季汉,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能够保全家族利益的,而蜀汉那边也不可能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对颍川世家太过逼迫这种情况下,他陈泰守不守颍川郡,对家族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弃守颍川,退入兖州,保存实力继续作战,在陈群看来,其实是一个还算不错的战略选择。

只是,这么做的话,陈泰以为,郭淮应该是不会同意的。

郭淮不同于陈泰啊,那可是大魏的老将,深受大魏两朝君主厚恩的人.还没开打就弃守颍川这种事情,陈泰觉得可行,但陈泰估计,郭淮不会认可。

为此,陈泰虽然一直有这个想法,但一直没有在郭淮面前提起,甚至,他也做好了在许昌坚守待援的准备。

可如今,郭淮这个老将军,居然主动提出了让高堂隆镇守后路的事情这确实是让陈泰感到很惊讶。

而郭淮呢,自然也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作为一名战略眼光还算出色的统帅,郭淮也很清楚,就现在颍川郡内部和外部的情况,都不适合用来坚守。

既然这样的话,倒不如保存兵力后撤,尽量拉长蜀贼的后勤补给线,寻找蜀贼其他的破绽这才是一个军事统帅应该做的事情。

但是呢,颍川郡这个地方吧,也不能不守。

毕竟,现在的征西大将军司马懿正在反攻洛阳,人就在巩县要是招呼都不打一声的直接弃守颍川郡,把司马征西的侧翼完全暴露给蜀贼,那麻烦可就大了。

因此,郭淮给出的想法和建议,是暂时收缩兵力在许昌坚守一阵子,同时赶紧通报司马懿,让他撤军回收过虎牢关到了那个时候,郭淮和陈泰就可以在颍川边打边撤,撤入兖州。

而在这种情况下,鄢陵的得失就非常重要了,这事关郭淮和陈泰的后撤路线,不能没人防守让高堂隆领兵进驻鄢陵的目的,也就在此。

陈泰在听完了郭淮的想法后,对此也表示了认同,两个人略作商议后,就开始征调各县散布的郡兵,到许昌集结,全力防守。

而等到这两人把各地郡兵都集结到许昌,做好死守准备的时候.这时候徐庶才刚刚领兵,抵达襄城。

没办法,十五万兵马的行军速度,怎么也快不起来的。

当徐庶率军抵达襄城,从张嶷处得知最近颍川郡的兵力调动后,立刻明白了陈泰的战略意图。

行吧,既然你想死守,放弃了外围防线,那么自己不顺手收了这些县城,岂不是对不起你这片苦心?!

徐庶当即下令,全军兵分三路。

北路军由姜叙为统帅,王平为副将,以无当飞军为前部,三万秦州郡兵为中军,北上抢占阳翟,长社两县,切断许昌和颍川北部的联系,然后在转向东进,进攻颍川和陈留连接部的鄢陵,切断颍川郡兵撤入陈留的退路。

中路军由徐庶亲自率领,带领毌丘俭,胡遵等将,领兵十万,渡过汝水和颍水,进驻颍阴,逼近许昌。

南路军由寇封率领两万襄阳郡兵,配合庞德所部的两万凉州骑兵,沿着当年姜维绕道偷袭许昌的路线,一路攻略各县,最后跟徐庶在许昌城下汇合。

你陈泰既然选择坚守许昌,那么我就成全你,彻底把许昌给包围起来,看你这次还往哪儿跑。

安排妥当后,姜叙,寇封各领军令,准备出发。

寇封和庞德的那一路,徐庶倒是不太担心,毕竟那一路过去,真没啥困难的地方。

但是姜叙这一路,徐庶有点不太放心,亲自对姜叙进行了一番叮嘱。其实主要是叮嘱一下姜叙,这一路行军,务必要做到“秋毫无犯”.不仅要对百姓做到这一点,对世家大族,也要做到这一点。

没办法,阳翟和长社这两个县,是除了许昌和颍阴外,第三,第四大的世家大族聚居点。

这次进军颍川,徐庶和诸葛亮已经商量过好几次了,都不认为会遇到什么太大的战阵考验,最大的考验,还是怎么安抚颍川世家大族,让这些颍川世家大族们能够接受大汉的统治。

因此,这一路军马,徐庶不得不对姜叙多加叮嘱。

虽然说吧,姜叙也是天水世家大族出身,对世家大族的做派非常了解,但是吧西凉的世家大族和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多少还是有些作风上的区别的。

姜叙虽然也算是天水世家中难得的才俊之士,但在这帮中原世家大族眼里,连贾诩这样的大才都算是凉州土鳖,区区一个姜叙算什么?!

因此,徐庶只能是再三叮嘱姜叙,让他以礼相待.哪怕受了些许委屈,也不要轻易动怒,以损“王师”威严。

没办法啊,要想尽快平定颍川郡,那么这些世家大族就是大汉需要耐心争取的对象,现在给他们足够的面子,有什么问题,等到这次北伐结束后再算账,也不是来不及。

徐庶都这么说了,姜叙还能说什么?!

姜叙现在的身份也不同了,他已经是一州刺史了,将来也不是没有希望进入中枢朝廷任职,位高权重的,没必要跟一些在野世家们多计较。

再一个,就算姜叙不为自己考虑一下,也该为姜维考虑一下.如今的姜维,不仅是天子心腹,也已经在名义上取代了吴懿,成为大汉北军的最高指挥官。

姜维的前途,可比他姜叙的前途还要宽广,站在天水姜氏的角度来看,姜叙也不会给族侄姜维添麻烦的。

因此这次领兵攻略长社,就算有人指着他姜叙的鼻子臭骂他,他也得忍下来。

抱着这样的觉悟,姜叙和王平一起领兵,直奔阳翟县而去。

可事实却证明,徐庶和姜叙,都有点想的太多了。

当姜叙率军距离阳翟还有十里地的时候,斥候发现,阳翟城外聚集了大量的百姓,这些百姓手里还拿着类似吃食和酒壶的东西,伏跪在道路两旁。

王平没啥学问,他率领的无当飞军也一直都是在打硬仗,所以他根本没见过这是啥场面可姜叙认识啊。

出城十里,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流程,可真够标准的。

而一看到这个架势,姜叙立刻下令全军止步,然后让王平帮忙约束军队,自己则带着十余亲卫,亲自上前,跟阳翟县令和本地世家家主搭话,受降,入城。

嗯,该走的流程是要走一下的。

走完这些流程,姜叙才在县令和本地世家的陪同下,率领五百士卒入城,象征性的接管城防,剩余的军卒,则在王平的率领下,屯驻在阳翟县城外。

一来,这是给阳翟的本地世家面子,不进城骚扰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

二来,万一这个阳翟县有什么猫腻,导致姜叙有什么意外的话,城外的军中也有王平镇守,不会耽误大事。

两全其美。

而随着姜叙入城,安抚民心,阳翟,就这么兵不血刃的攻下了。

顺着阳翟往东,过来颍水,就是长社县。

在长社,姜叙和王平又遇到了这样的戏码这次连王平都有经验了,不用姜叙吩咐,他都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样的情况,在颍川郡各地,到处都在上演。

徐庶领兵进入颍阳,颍阴二县,寇封领兵占据临颍,都得到了这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待遇某种程度上来说,陈泰的做法还真的是正确的,就现在颍川郡内部的人心所向,他再分兵据守,只会被各地的县令和世家大族们彻底给卖了。

但即使如此,当陈泰得知蜀军一路无阻,轻松占领颍川各县的时候,也是惊讶的无以复加。

蜀贼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彻底平定了许昌周边诸县,现在十几万兵力包围了许昌这帮混蛋玩意儿,投降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些吧?!

不是,好歹要点脸吧.这么挨个的投降,是不是显得咱们颍川世家太没有节操了点?!

第734章 方向之争第1092章 共议第613章 进攻第380章 南中规划第152章 鱼鳞图册第60章 授徒第894章 撤离第648章 迁民入关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459章 变故第314章 骑兵突袭第596章 正面较量第1176章 郭淮的盘算第151章 赵累第1229章 荆州世家的难处第622章 谋士和武将第265章 蝗灾第511章 曹丕的谋划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201章 拖延时间第758章 司马懿的焦虑第811章 前后夹击第236章 造纸第706章 拖第604章 收尾第218章 各种变故第1228章 练兵第956章 影响第261章 成都议事第634章 张辽决意第1148章 司马懿的困境第1182章 曹爽在犹豫第848章 潼关之战(三)第152章 鱼鳞图册第820章 骑兵对决第185章 应对第639章 关羽观阵第1135章 接应第425章 寻仇第565章 画风清奇的眉县世家们第1196章 识破和突围第791章 防御体系第64章 博望之战第9章 寇封第1191章 瞒天过海第461章 孟达对曹真第849章 潼关之战(四)第800章 郭淮的疑虑第1196章 识破和突围第1096章 兵临许昌第802章 援兵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1162章 三年后(三)第1120章 秦朗第1083章 登门造访第811章 前后夹击第692章 争论第62章 诸葛初点兵第773章 刻板第949章 孙权的固执第590章 还有一条路?!第356章 五虎将第646章 议事(三)第963章 东吴的进度第180章 迎亲第1071章 重整第339章 陆逊之计第485章 搞事儿的孙权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671章 战事停歇第685章 考题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641章 练将第1014章 寇封来援第616章 王双的绝技第115章 察觉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308章 吕蒙的计划第1159章 分工第1058章 过江第2章 面试第784章 调整第1006章 开战第969章 占便宜的东吴第1149章 三线战事第988章 巧合第80章 水战第827章 魏延诈关第511章 曹丕的谋划第1181章 河东战事明朗第365章 点兵点将第68章 试探第207章 好事连连第581章 切入第1119章 成功阻敌第176章 误解第925章 误会第90章 声东击西第69章 江夏变故第28章 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