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草船借箭

第116章 草船借箭

张溪在十日内造成十万支箭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抄袭老秦人的流水线作业而已。

当年大秦的军械供应,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做到了军备齐整,让秦军不愁军械之用。

一名工匠制作一支箭可能需要半天的时间,那是因为从削箭杆开始到最后箭支成型,都需要占用这个工匠的时间,效率自然不高。

但你让五千士卒别的啥也不干,就专门削箭杆,恐怕一天就能削出两三万箭杆出来,如果再来各五千人专门制作箭头和箭羽,再来个两千人专门组装.十天造十万支箭,真的不是不可能。

就这,还是张溪考虑到士卒没有制箭经验,前期可能产生大量不合格箭矢,否则的话,可能五六天就能造完。

当然,这只是理论状态,实际如何也得试了才知道,但这总是一个说出去能让人信服的办法。

而且周瑜一共就只有五万多士卒,一下子被调走三分之一去造箭,还一造就是十天.打死周瑜都不可能同意,说不定这事儿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因此诸葛亮听完了张溪的办法后,当时脸色就不太好看。

真不怪诸葛亮,他确实不知道老秦人还有这种流水线作业的方式。

毕竟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获取知识只能通过书本,而汉朝的书,很少会有人去记载秦朝的军械是怎么制作的。

后世如果不是兵马俑的发现,现代很多人也不知道秦朝就有流水线作业了。

可诸葛亮一听说这个流水线作业,再加上张溪说是秦朝就有的当时就后悔了。

特么早知道自己就不要那么嘴快,为了装逼非说什么三天就够了如果真的按照张溪的说法去做,能不能造出来十万支箭不一定,但大概率能逼得周瑜收回造箭的要求。

毕竟,周瑜不可能让三分之一的军力浪费在造箭上,而张溪的办法听起来还真的可以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到时候违令的就是周瑜,不是他诸葛亮了。

可惜,现在没辙了,自己说的三天期限,只能自己含泪扛了。

造箭是不行了,还是得借箭。

只是诸葛亮也很好奇,张溪似乎一点都不着急自己能不能借来箭,他自己这会儿心里都没底呢。

毕竟借箭能不能成,先决条件是江上会不会有大雾。

冬天的长江,起雾是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凌晨的那段时间,长江上几乎每天都有雾气笼罩。

但诸葛亮要得是大雾,那种能见度不超过十米的大雾,这样才能降低借箭的风险。

这个诸葛亮都有点不敢保证,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因此,诸葛亮也没有藏着掖着,当下就把自己的计划,跟张溪一起商量起来。

诸葛亮的计划张溪自然早知道,就是利用大雾垂江,曹军不敢轻出的缘故,用草人做兵,稻草覆盖满船身,靠近曹营水寨,前去“借箭”。

但这里面张溪还是有几个小问题的。

当然,不是万一曹军用火箭这种蠢问题这年头除了张溪用火箭吓了一次李典外,就没有大规模使用火箭的习惯。

而且这年头的火箭属于特种箭支,造价很贵的,一般都用来引火,谁会拿来射人。

张溪主要想问的是

“曹操生性多疑,大雾垂江不敢轻出”张溪想了一下,问道,“此言虽然有理,但终究只是猜测,若曹军真的出寨迎敌,我等岂不是束手就擒?!”

对吧,万一曹操头铁,或者这会儿蔡瑁张允没让曹操给咔嚓了,他们也熟知水文天气,出寨迎战怎么办?!

诸葛亮却摇头,解释道,“彼若真出,我等便撤回南岸.现今西北风盛行,又有大雾弥江,曹军必不敢轻易追击。”

“呃万一他要真的敢追过来了呢?!”张溪有些抬杠的问道。

诸葛亮则笑着,说道,“这便是我让江夏近半水军跟随的缘故。借箭,只需小船二十只便足以,剩余水军在后路埋伏,彼若追至,则杀出.虽不能获众,但少许箭矢总能收获。”

张溪想了下,好像也对怪不得诸葛亮这次要了近半江夏水军,足足六七十艘战船呢。

只是

“若如此,亦不得十万之数,那周瑜真要按军令状行事”张溪担心的提醒着诸葛亮。

诸葛亮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故此,隔夜再令江夏水军出阵,依然是以草人为兵,稻草裹覆船身,前往曹营水寨前击鼓。彼时曹军忧虑江上伏兵,当不会再出,只会以弓箭退敌,则我无忧矣。”

好家伙,原来诸葛亮的借箭,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整套的计划啊。

曹军不出时是什么安排,曹军追出来时是什么安排,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完全不是罗贯中写的那样,就小船二十只出发借箭。

“现在唯一所虑者.不过是江上雾气如何,若连续两日皆是薄雾,曹军能窥得我等虚实,则此计亦不可用也!”诸葛亮对着张溪感叹道。

可张溪能说啥,难道告诉诸葛亮,现在是演义线抽风,你有罗贯中罩着,没事儿。

只能安慰一下诸葛亮,然后陪着诸葛亮一起喝酒,等着鲁肃协调的江夏水军到位。

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对二十艘战船进行了改装也就是江南地区种植稻米的面积比较大,否则要找这么多稻草也是真的不容易。

改装完毕后,诸葛亮留鲁肃在船上喝酒,一直等到后半夜,大江上起雾了,诸葛亮才吩咐陈就开船,前往江北曹营。

这时候的鲁肃并没有跟演义线里那样惊慌失措,只是有些愕然。

但随后,鲁肃看了一下大江上越来越浓的雾气,再看看船上的稻草人和船四周覆盖的稻草,顿时已经明白了诸葛亮的打算。

随即,鲁肃拉着诸葛亮,问了一大串跟张溪类似的问题。

借箭这事儿,本身不难想象,真正麻烦的,是如何把这事儿给办成了。

而鲁肃听完了诸葛亮的所有安排,再想想诸葛亮在周瑜提出督造箭矢后却说三天可以备齐顿时肃然起敬。

这说明诸葛亮在周瑜提出要求后,瞬间就想到了借箭的方式,而且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作战计划,这才是真正让鲁肃佩服的地方。

反正他鲁肃做不到。

不是想不出借箭的主意,而是不可能这么快的就能想到,还能把事情想的这么周全。

鲁肃一直到江上起大雾才隐约猜到点诸葛亮的计划,之前诸葛亮在船上覆盖稻草和用草人做兵的时候,鲁肃还始终摸不清状况呢。

现在嘛.鲁肃也是胆子大,跟诸葛亮和张溪一起就安坐在船舱内,坐看诸葛亮草船借箭。

很快,陈就指挥的草船就靠近了曹军水寨,引起了曹军的注意。

而这时候,大江之上的雾气很浓,浓到张溪透过船中的窗户望出去,甚至看不到自家的战船在哪儿。

能见度十米都不到,在江面上,就跟瞎子没什么区别。

就这种情况下,别说曹操,就是蔡瑁张允都不敢轻易出寨迎击。

诸葛亮一看老天这么配合,当即让军士开始击鼓呐喊,鼓噪声势。

而对面曹军水寨也不甘示弱,没一会的功夫,一大堆箭矢就此袭来。

曹操真的不愧是家大业大的,那个箭矢跟不要钱似的往江面上撒,闹得张溪赶紧关闭船上舱门,省的万一飞进来一支流失,把自己当场给交代了。

船舱外矢箭如雨,船舱内三人则乐呵呵的互相敬酒,顺便吐槽一下曹军.这也太败家了,弓箭白送啊。

等到船舱外传来的敲击声小一点了,张溪才小心翼翼的打开舱门,查看一下舱外环境,然后令传令官用火把通知附近船只上的军士也从船舱里出来,继续鼓噪呐喊,等箭矢又密集了,再躲回船舱去。

就这么一来一往了三四回,天色也渐渐亮起,江上大雾开始消散,张溪再次出舱查看的时候,发现船身上已经插满了箭矢,就跟一只在江面上的大号刺猬一样。

粗略的估计了一下,一艘船上大概有五六千箭支,如果二十艘战船上都是这样的话,那么十万支箭已经齐了。

而且这些箭矢,基本都完好无损,甚至都不需要更换箭杆就可以直接使用。

这年月的箭矢,北方多为脆木所制,南方多为竹条所制,都比较轻便,但也比较脆,一般来说是无法重复利用的。

因为箭矢的动能加势能,让箭矢在触碰到硬物后,会因为反作用力导致部分箭杆出现裂痕,再次使用会让箭矢的射程和威力都下降。

但诸葛亮这次借箭用的是草人,船身也用稻草覆盖,导致箭矢的动能和势能都被柔软的稻草吸收,并没有受到什么反震之力,箭杆基本都完好无损,大部分箭矢甚至可以直接使用。

诸葛亮和鲁肃也出船查看,看到如此完好的箭矢,诸葛亮也相当的满意。

“传令,收兵回营!”诸葛亮志得意满的大手一挥,就下了军令。

但张溪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赶紧的对诸葛亮说道,“军师.不想跟曹操说点啥么?!”

诸葛亮和鲁肃都很奇怪的看着张溪,甚至鲁肃问道,“元长,我等与那曹贼,又有何话可说?!”

不是不打算搞一波心态就走么?!

张溪看看诸葛亮和鲁肃,发现这俩依然懵懂,只好凑过去,对着两人说道,“我等借了曹军十万箭矢不道谢,与礼不合吧?!”

诸葛亮和鲁肃闻言也是一愣,然后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尤其是诸葛亮,指着张溪,忍不住笑着说道,“元长啊元长,未曾想,你竟如此.也罢,传令将士,齐声高呼“谢曹丞相赠箭”,然后撤军。”

张溪那个纳闷的.我怎么了?!这本来就应该是伱的台词啊!

不是,怎么感觉好像我替这个腹黑诸葛背锅了?!

(本章完)

第308章 吕蒙的计划第478章 争论第403章 凉州军团的威胁第1199章 援兵去哪儿第464章 总动员令第1104章 郁闷的曹肇第419章 马儿的行踪第715章 救灾第1126章 互相犹豫第1067章 战长沙第1078章 交易第75章 离去的准备第209章 山间小道第818章 凉州骑兵第1165章 平策第734章 方向之争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412章 郭淮的反应第3章 招贤馆的目的第519章 攻略西营第390章 杂章第1136章 出卖第581章 切入第1184章 急袭第309章 江东在行动第515章 伪木牛流马第145章 文聘归心第808章 添油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84章 沉船截江第471章 苏则的选择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1141章 濮阳失守第228章 战与和第867章 定性第777章 来者可是第743章 人事第950章 诸葛亮的冒险第1211章 六伐结束第1126章 互相犹豫第1221章 东征准备(二)第115章 察觉第371章 孟获的反应第546章 纠缠第665章 突围第412章 郭淮的反应第1173章 东郡渡河第729章 空城计第659章 持节军令第413章 冀县城内第61章 想对大家说的一些话第375章 战事渐平第807章 夜战第796章 曹休的处境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1232章 劝降司马懿第1140章 退兵和追击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120章 秦朗第65章 攻击和防守第290章 战报第1006章 开战第179章 准备第214章 劝降?第27章 论将第277章 矿营第576章 截击第291章 失败的诱敌第275章 成都来信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961章 邺城的决断第26章 找原因第211章 豪赌第30章 对比第1237章 解释和问策第638章 身后事第570章 曹真的难处第620章 溃败第938章 求战第412章 郭淮的反应第402章 魏延的伤势第1248章 搅局者(一)第1206章 兵临城下第1010章 河洛战事第107章 鲁肃第932章 司马懿的预判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518章 二将第1194章 满宠的才能第530章 郭淮的后手第1152章 调兵第649章 司马赴任第739章 私宴第219章 刘璋投降第916章 摩擦结束第239章 巴东郡保卫战(三)第299章 于禁的处境第646章 议事(三)第1119章 成功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