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铁索连舟

第117章 铁索连舟

周瑜的脸色很不好。

诸葛亮真的在三天内交付了十万支箭虽然不是造的,是从曹操那边“借”的。

不管这个箭是怎么来的,周瑜其实都不计较,甚至箭支是不是足额,周瑜都不想派人去清点。

周瑜现在最忧心的是,三天时间,诸葛亮就制定了一次完美的作战,从曹操的手里骗来了这十万支箭.易地相处的话,周瑜觉得自己做不到这样。

这不是嫉妒,也无关心胸,周瑜单纯就是想把诸葛亮的威胁消灭在萌芽之中。

现在刘备军还不算强大,并不足为虑,但如果等到击败曹操后,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很快就能壮大起来.这点周瑜是有经验的,毕竟当初孙策下江东的时候,还不如刘备现在的势力,可现在孙权不是坐稳了江东之主的位置?!

周瑜不想承认诸葛亮比他强,但即使有跟自己相似的才能,周瑜也不能放诸葛亮就这么离去。

对了,还有那个张溪。

虽然鲁肃一直不看好张溪,但那分跟谁比。

跟诸葛亮比,张溪肯定是不如诸葛亮的,现在周瑜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如果跟江东的其他一些将领或者谋士比周瑜觉得,张溪要是来江东,搞不好能排进前五。

毕竟,又能出谋划策,又能领军打仗的人,现在的江东真不多,也就是周瑜,鲁肃,张昭.吕范勉强算半个。

其他人不是纯粹的文官,就是单纯的武将,又或者是新投不久,又或者太年轻没经验,暂时不敢重用。

周瑜越想,越觉得诸葛亮和张溪这两人,怎么也不能让他们活着回到刘备身边。

只是,现在周瑜也确实拿这俩没有什么办法。

一来,孙刘联盟还要维持,起码在破曹之前,这个联盟不能破裂。

二来鲁肃坚决反对啊。

鲁肃在某种意义上,是代表着孙权的意志的,鲁肃反对现在翻脸破坏盟约,也可以看做是孙权不想现在破坏盟约。

再者,鲁肃说的也有道理。

“若都督能生擒曹贼,使北方生乱,此二人全凭都督处置。若不能,则我江东需独面曹贼,如此安得久乎?!”

周瑜也不是没有战略眼光的人。

如果这次只是击退了曹操,那么确实需要刘备来帮着分摊压力,不好跟刘备翻脸。

但如果这次能击杀曹操,那么北方必乱,刘备留着也是威胁,还不如早早的翻脸,趁刘备势力不强的时候灭掉,江东还能占据江夏,获得江北的屏障。

可惜周瑜有把握击败曹操,还真的没有把握能击杀曹操。

再加上.

“都督昔日与元长有旧,诸葛亮之兄诸葛瑾也在江东任职,都督何不请此人出马,说服其弟来投,共效主公,岂不是一桩美事?!”

别说,鲁肃的主意,周瑜心动了。

如果诸葛亮和张溪同时弃刘备而投江东,那他周瑜还要杀人干什么,简直是欢迎到不能再欢迎的了。

因此,周瑜暂时按捺下了杀人的心思,一边没事儿找张溪赴宴,互相联络感情,试探张溪投靠江东的可能性,另一头则是派人去柴桑请来诸葛瑾,让他帮着劝诱诸葛亮。

但.这事儿没成。

当然成不了,张溪要是离开刘备,那也是去投靠曹操,谁会选择东吴大帝孙十万呐。

张溪可是知道东吴大帝是个啥德行的人的,在这种人手下做事,连张昭这样的老臣,陆逊这样相知四十年的知己,东吴大帝说翻脸就能翻脸的。

无关对错,只能说孙权这个人,前期还算是一个雄主,到了后期,根本就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政治机器,一切只为了利益。

在这样的人手下做事,实在是踏实不了。

所以嘛,虽然张溪挺尊敬周瑜的,但对于周瑜明示暗示的招徕意愿,张溪完全当看不懂,不明白,不知道。

至于诸葛亮就更绝了。

他哥到了陆口,跟诸葛亮叙旧结束,才刚刚开了一个劝诱的头,就被诸葛亮接过话头去,反过来劝说诸葛瑾投奔刘备。

闹得诸葛瑾非常的尴尬,知道自己的弟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来意,索性就不再提这事儿了,兄弟两喝酒回忆往事,喝完酒诸葛瑾就撤了。

周瑜白白的浪费好几天时间,最终的结果却让周瑜大失所望。

但这会儿的周瑜,暂时没有心思跟诸葛亮勾心斗角,因为曹军出现了新的动向。

也不知道是哪个脑子抽抽的笨蛋跟曹操提议的,让曹操把荆州的大小战船用铁索木板给连了起来。

这简直是天赐的破曹良机。

现在战机已经出现了,周瑜全部的心思都在破曹上。

大江之上,铁索连舟,很明显就是哪个不通水战的笨蛋搞出来的,而曹军中居然没人提出反对意见这说明蔡瑁和张允大概率是完蛋了。

而搞出铁索连舟的笨蛋,现在还非常得意的跟自己的属下们炫耀呢。

“青徐之兵不善水战,今我以大船为基,串联小船,使得青徐之兵亦能纵横江面.诸君,江东可破矣!!!”

嗯,这个笨蛋,就是曹操本人。

曹操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一开始,他任命蔡瑁张允作为水军都督,统领荆州水军结果第一次交战,兵力更多的荆州水军却打不过周瑜的江东水军。

当时曹操就很不满,蔡瑁说荆州水军久不操练这荆州军久不操练难道还是我大汉丞相的锅?!还不是你们这帮荆州世家不干人事的结果?!

但想想,曹操觉得还是算了这帮人要是干人事儿,荆州能投降的那么干脆么?!

再一个,曹操考虑到蔡瑁终究是荆州蔡家的家主,跟自己也算发小,再加上蔡瑁提出了建立水寨,让荆州兵在外,青徐兵在内的办法,让曹操意识到自己还得靠蔡瑁来治理水军,所以暂时忍了,让蔡瑁继续统领水军。

可蔡瑁统领的水军,经过一个月的操练,蔡瑁依然说不能出战,而这时候,北方来的士兵逐渐开始出现水土不服的征兆,曹操有点等不下去了,对蔡瑁也是越来越不满意了。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蒋干连夜从江东赶回,递上了一封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曹操当时刚刚被人叫醒,正犯着头疼呢,再一看这信,想到平日里蔡瑁的无能表现,顿时大怒,直接让人把蔡瑁和张允给咔嚓了。

但很快,曹操就反应过来了,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可他是大汉丞相,挟大胜之势席卷荆襄.这时候就算知道自己错了,也不能承认自己错了。

曹操犯了上位者骄傲自满的毛病,而这个时候,他身边只有程昱和刘晔两个谋臣,这俩都不是那种会犯言直谏的人,因此虽然看出来了,但谁也没敢多嘴。

曹操因此命令毛玠和于禁接管荆州水军,本以为这俩人好歹在邺城训练过水军,应该知道一些水军之法.结果就是让诸葛村夫“借走”了十万支箭,自己还被嘲讽了一番。

虽然这事儿是曹操的锅,是曹操判定这是诱敌之计,不让水军出战的但曹操才不会认呢,必须是毛玠和于禁的问题。

但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曹操不想再跟周瑜这么隔江对峙的耗下去了。

曹军南下大军攻二十万左右,到了荆州收降十万左右,足足有三十万大军,本来曹操觉得,以三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如此兵力优势,江东就算不投降也会人心惶惶,到时候自己一鼓作气,就能一战平定江南。

但曹操没想到的是,江南作战,跟北方作战完全不同.要过长江,必须要有水军,而这个,只能依靠荆州本地的军队才行。

可荆州兵新降,人心不定,再加上荆州水军的战斗力和江东水军差这么多也是曹操没有预料到的,一时陷入僵持,这让曹操很不满意。

另一个,北方的青徐军南下到荆州后,陆续的开始出现水土不服,甚至引发了小规模的瘟疫,轻一点的四肢无力,重一些的上吐下泻,作战能力大打折扣。

再加上连年征战,很多士卒已经快两年没有回家了,南下荆州虽一时胜利冲淡了这种情绪,但随着跟江东军隔江对峙,军中的思乡情绪又开始蔓延了。

再这么拖下去,那么曹操反而要考虑,是不是该退兵回许都了。

曹操显然不想这么雷声大雨点小的撤兵,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

现在曹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青州徐州的士卒不擅长水战,无法在水战中帮上忙,只靠荆州的水军无法战胜江东军。

既然这样的话,那如果把水面变成陆地,不就可以让青徐军参战了么?!

而青徐军一旦在水上形成战斗力,凭借着手上的十几万大军,还能打不过江对岸那边五万都不到的江东军?!

可怎么把水面变成陆地呢曹操发现,大船的安稳性要更好,在大船上的青徐军队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比较少,而相反,小船摇晃比较严重,青徐军不适应的情况比较普遍。

那么,如果把大船小船都连在一起内,是不是就能有效的对抗江面上的摇晃波动,把江面变成陆地呢?!

曹操试了一下,发现这个办法真的可以,青州军在这样的连舟上作战,战斗力也有了一定的保障,总不至于一上船就吐的七荤八素的。

于是,曹操觉得自己发现了克敌制胜的办法,大手一挥,把荆州军所有的战船都给连了起来。

而他这么一连,也给周瑜找到了克敌制胜的办法。

这么铁索连舟的,是真的担心大火烧不起来啊!!!

(本章完)

第1191章 瞒天过海第1044章 议罪钱第1078章 交易第1011章 司马迟疑第175章 从长计议第1179章 进兵河东第289章 关羽的策略第489章 闲着容易出事儿第581章 切入第286章 张郃战魏延第645章 议事(二)第63章 火箭第945章 撤军第58章 另一个视角的三顾茅庐第1166章 战略制定第841章 甩锅第254章 冠礼第493章 密议北伐第1042章 迁都之议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1044章 议罪钱第932章 司马懿的预判第1219章 孙权的疑心第539章 追击夏侯楙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77章 练兵冲突第141章 箭伤复发第1025章 变数第77章 练兵冲突第1041章 刘协的难题第323章 烧毁粮草第632章 关羽的伤势第1084章 司马懿和曹爽第1031章 大汉南军第470章 关羽的决断第954章 不对劲第276章 襄樊之战的真正用意第1152章 调兵第393章 曹魏的反应第1248章 搅局者(一)第337章 北方战场第1194章 满宠的才能第696章 合议第381章 对外第625章 遇事不决就突阵第152章 鱼鳞图册第788章 襄阳北伐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79章 巡视防务第788章 襄阳北伐第378章 倒霉的小姑娘第803章 三方应对第910章 水战第728章 东吴出兵第701章 刘备病重第1083章 登门造访第414章 刘备的决断第275章 成都来信第1101章 劝降第757章 离间计第46章 家内琐事第820章 骑兵对决第950章 诸葛亮的冒险第44章 二顾茅庐第377章 战后处置第383章 分配第945章 撤军第53章 蹴鞠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680章 成都应对第669章 宛城战事(二)第1166章 战略制定第170章 再次离家出走第163章 确定身份第1125章 主力进军第615章 王双的奋起第75章 离去的准备第781章 右扶风第428章 分兵还是不分兵第1248章 搅局者(一)第1241章 大泉当千的影响第279章 江东密议第591章 大昌集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1122章 局势有变第1025章 变数第23章 反对第809章 蒋琬用兵第537章 诸葛虔的想法第1170章 魏延的疑问第173章 人才第274章 王基第190章 江东内事第298章 许褚夺营第490章 预算制度第143章 庞统第556章 诸葛诞第1150章 刘晔的建议第616章 王双的绝技第1123章 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