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魏延的疑问

曹爽这一想,就直接想到了正始元年。

这是曹芳登基后,第一个正式的年份。

而想了近半年的时间,曹爽除了给河东地区派去了一个满宠充当中护军,协调秦朗和夏侯霸一起作战外,就只干了一件事——往河东再次调派了三万郡兵。

还都是临时征召的新兵。

虽然这么一搞,让河东地区也有超过十万的兵马了,但.到底该用什么战略方式来防守河东地区,曹爽依然拿不出个准主意来。

而与此同时,大汉这边,通过近半年的积累,已经完成了粮草军械的筹备,现在就只等各州士卒到位,就可以立刻发动北伐了。

兖州方面,姜维,文钦已经率领五万大汉禁军抵达了濮阳,魏延也已经率领五万兖州郡兵抵达了酸枣,随时可以进行渡河作战。

而南部地区,毌丘俭屯兵两万在陈留,胡遵屯兵两万在济阴郡,配合陈泰在颍川郡的两万人,共同防备东吴陆逊。

荆州方面,张溪已经率领第一批五万人的郡兵抵达了洛阳,第二批三万人的会在寇封的带领下陆续抵达。

秦州方面,姜叙率领的四万秦州郡兵也已经进入了关中,不日既可抵达长安。

至于雍州方面,雍州的三万郡兵已经在庞统的率领下抵达了洛阳,而剩下的两万郡兵加上两万凉州骑兵,以及一万无当飞军,也已经在左冯翊地区集结,随时可以出征。

而北伐的时间,也基本确定,会在大汉的延熙九年春耕结束以后。

而在北伐之前,张溪,庞统,邓艾,魏延,诸葛亮,徐庶六人,再次在洛阳进行了一次战前军议,确定一下彼此之间的作战部署情况。

大战略是已经布置下去了,但具体的进军路线和进军时机,还需要互相碰头确定一下,省的到时候来回通讯不便,造成战机丢失。

尤其是第三路军,是需要从蒲坂津登陆河东的,跟河内战场隔着一座王屋山,通讯不便,必须要提前做好协调。

这也是为什么邓艾和庞统都会出现在洛阳军议的原因姜叙还在领兵赶来的路上,只能是副帅邓艾和战略制定者庞统过来参加这个会议。

“此次北伐,老夫将于三月末领兵十八万渡河,进驻孟津渡北岸,而后兵分两路,一攻温县,一攻河阳。”

“五月,元长与文长二人各自领兵五万,出延津,白马,兵临河北,合攻黎阳,做出牵制郭淮之状。”

“六月,士载须与姜伯奕一起,领兵八万自蒲坂津渡河,进攻河东.此三路并进,便是此番北伐大略,诸位,须牢记于心。”

“若有变故,若不违大体,各路兵马将帅可便宜行事,若有违大体,还需小心谨慎,命人送信至河内,不可有误。”

会议开始后,诸葛亮先是强调了一遍这次北伐的整体战略,同时跟各路军马约定了各自的出兵时间。

而剩下的事情,就是看各部兵马统帅之间还有什么问题。

诸葛亮这边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诸葛亮会亲自挂帅,并且带着徐庶和洛阳地区的大小将军三十余人一同出征。

因此,按照惯例,接下来就该是张溪和魏延各自表态的时间了。

不过这次站出来汇报情况的人,不是张溪,而是魏延。

毕竟,张溪才刚刚从荆州抵达洛阳,还没到兖州赴任,真正了解整个兖州郡兵战备的人,其实是魏延。

前面的汇报吧,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正常的回报军队集结和军粮,军械储备的情况。

但是呢,后面开始,就有点不对劲了.不出幺蛾子,那也就不是魏延了。

在正常完成汇报后,魏延突然的走到了军用地图面前,指着朝歌,问道,“末将尚有一问.请问丞相,我兖州郡兵自延津渡河以后,为何不就近北上,进攻朝歌,反而要舍近求远,前往合攻黎阳?!”

这话问的就有点.诸葛亮都皱眉了。

其实吧,诸葛亮是真的很不喜欢魏延这种到战事出发前再突然上奏策略的做法的,这会给已经制定好的进攻策略增加不必要的风险。但是吧,这个问题诸葛亮也不能不做解释。

毕竟,现在魏延,也算是军方第二人了,而且数十年的相处下来,大家也都知道这货的性格犟归犟,只要你说的有道理,他也会听。

“此番北伐出兵,若只是为了攻略河内或者冀州,文长之策也未必不可行!”诸葛亮皱着眉头,对着魏延说道,“只是,此番之战,乃灭国之战若延津之兵北渡,立刻北上强攻朝歌,恐打草惊蛇,导致曹魏全线收缩,如此,则功亏一篑矣。”

这个解释,其实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但,魏延也是老行伍了,又不是那种缺乏战略眼光的莽夫,他当然知道,这次打的是灭国之战,需要谨慎,同时也需要讲究时机。

因此,魏延的真正问题,不是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去打黎阳的问题,而是

“延亦知此,只是,若我等自延津渡河,不攻朝歌而攻黎阳,如此舍近求远,以郭淮之能,难免起疑岂不也是打草惊蛇?!”

如果是大军都从白马渡口北上,那么去攻打黎阳倒是没什么问题,毕竟那是从白马渡口渡过黄河后第一个重镇,也是郭淮设立的黄河防线的重心所在,十万兵马主动进攻黎阳,不是问题。

但既然都分兵出击了,张溪走白马渡口,魏延走延津渡口.魏延在延津渡口渡河后不去打更近的朝歌,而是东进去打黎阳,这怎么看都不合理吧?!

而对此.诸葛亮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魏延这个人呢,常年镇守在外,数次北伐决策的时候,其实魏延基本都没有参与,所以对于一些事情吧,他其实并不知道。

比如说,大汉在曹魏内部,有一个高级内应的事情。

所以呢,其实魏延并不知道,诸葛亮手里有着一份完整的曹魏在冀州黄河防线的防御兵力分布图。

从东郡进攻河北的兵力,一共就只有十万人,诸葛亮还授意张溪兵分两路,从延津和白马两个渡口同时渡河,其实就是开了“地图挂”后的战术选择。

按照这份曹魏黄河防线兵力分布图来看,郭淮在从延津渡口到白马渡口的一条线上,算上黎阳在内,一共四个县城,各自安排了两万人左右的兵马驻守。

很显然,这样的防御兵力部署方式,兵分太过于分散,而且没防御重点,给人一种处处设防,但处处防不住的感觉。

以郭淮的能力,他肯定不会做出这么呆板的战略部署,他这么做,必然是有深意的。

而根据诸葛亮的预判,郭淮这么做的目的,恐怕是要行分兵之计,诱敌深入,瓦解汉军的攻坚能力,从而各个击破。

而佐证,就是郭淮在朝歌,安排了夏侯玄率领一万兵马,驻守在这里。

一万兵马,说多不多,但说少也不少了,如果再配合延津北岸主动回撤的两万魏军.魏延只带五万兵马,是很难北上攻下朝歌的,反而有可能被困在朝歌城下,进退不得,被郭淮率领的其他驻守兵力迂回包抄。

而这,恐怕才是郭淮真正的防守战略。

而诸葛亮呢,故意让张溪和魏延主动分兵,从延津和白马渡河,做出分击两地的架势,这其实就是故意的在误导郭淮,让他认为自己的战略计划得逞了,从而选择主动后撤,让出黄河沿岸的前线战场然后再让魏延突然东进,沿着郭淮让出来的战场通道,尽快和张溪合兵一处,进攻黎阳,这样才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而朝歌呢,同样在诸葛亮的北伐计划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而且肯定是不能提前攻占的那么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合攻黎阳了。

这是诸葛亮根据细化的情报,做出的战略安排,但这些细化的情报,普通的细作,是打听不到这么详细的。

起码从延津到朝歌这一路的防御情况,细作是无法打听的太详细的。

要跟魏延解释,那就必须先解释刘放的事情,而刘放这个事情吧诸葛亮还真的有点不敢跟魏延去说。

魏延这个人到底是武夫,性子也是相当直率的一个人这个秘密如果告诉了他,他能不能守住,还真的不好说。

可是吧,要是一直不说也不是个事儿,毕竟魏延现在也是大汉的军方第二人,位高权重的,他其实是有资格知道这件事情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魏延的脾气吧,属毛驴的,现在你要是不给他解释清楚了,他真的有可能擅自行动,北上强攻朝歌。

那样,就真的掉进了郭淮的陷阱里了。

第29章 徐庶与张溪第145章 文聘归心第146章 回府第827章 魏延诈关第97章 襄阳的反应第1238章 改良第389章 替代战略第27章 论将第396章 子午谷奇谋第267章第276章 襄樊之战的真正用意第654章 奇怪的三辅第1138章 更改战略第808章 添油第1074章 屯田和铸币第795章 凉州军团入关第858章 潼关之战(十三)第845章 特殊兵种的作用第1004章 邀约第23章 反对第1105章 骑兵对决第1240章 中止经济战第434章 江东二连击第655章 背锅侠满宠第555章 东线战事第1201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二)第141章 箭伤复发第189章 置地第1159章 分工第1186章 河内变化第712章 东吴反应第666章 败退第716章 关中世家第169章 抵达油江口第185章 应对第238章 巴东郡保卫战(二)第419章 马儿的行踪第1236章 各方顾虑第1109章 弃守的代价第253章 岳麓山的由来第594章 轮班制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战第603章 张郃退兵第652章 雪橇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297章 不合第768章 突如其来的战争第288章 胡修与吕常第1002章 退军与合兵第46章 家内琐事第345章 周瑜出马第942章 守关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68章 试探第711章 曹魏计策第842章 各方反应第1061章 北上长沙第942章 守关第1225章 贸易战(二)第1223章 李严的无奈第270章 江东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535章 陈仓防务第840章 溃逃第505章 陈仓守将第596章 正面较量第328章 阵前嘴炮第892章 各自的谋略第340章 陆逊攻宜都第299章 于禁的处境第936章 蒲坂津之战第68章 试探第19章 练兵第534章 陈仓道第883章 吓退第804章 心累的陈祗第205章 局势变化第12章 秘方第320章 吕蒙的决断第236章 造纸第578章 决策冒险第112章 找错人了吧第155章 刘备亲临第1140章 退兵和追击第201章 拖延时间第1034章 功亏一篑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1208章 投降?!第456章 反攻第888章 巡江第92章 疲兵之计第108章 过江第290章 战报第728章 东吴出兵第496章 偷工减料第423章 鏖战第55章 拜师第1186章 河内变化第819章 曹魏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