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魏县

马隆虽然名声不显,在《三国演义》里只是提了一句,但实际上,这位也是这个时代非常出色的发明家。

尤其在军械和战术的结合运用上,有着非常出色的造诣。

而且,比起马钧这个纯粹搞发明的技术性人才不太一样,马隆本身在军略上的造诣也不浅,在晋初的时候常年镇守边关,平定羌胡叛乱,打的羌胡异族不敢造次。

当然,那都是未来的事情了,现在的马隆,才不过二十余岁,又是寒门出身,在曹魏的地界,他现在唯一的出头之路,就是先给世家大族当门客,然后获取世家大族的推荐,寻找入仕的途径。

九品中正制这个东西吧,有好的地方,但同样也对马隆这样的寒门士子很不友好。

而这个时候,马隆就是在给魏县世家当门客,积累声望,却偏偏正好遇到了汉军北伐.一方面是世家想要自保,另一方面也是马隆需要这么一个机会来出人头地,所以他就被世家大族推荐给了郭淮。

然后,马隆就给郭淮献上了自己的第一计。

利用三块折叠木板,封住城墙女墙上的空隙,在木板上多开箭口,让士卒们躲在木板后面,通过箭口射箭。

箭口不用开的太大,打必须足够多,从高到低都有,这样可以方便士卒们根据箭口位置调整射程。

木板之上,马隆还让人覆盖了草料,并且浇上大量清水淤泥,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箭矢的冲击力,还可以防止敌军火攻烧毁木板,而从草料上拔下来的箭矢,稍微经过修理,还能重新回收利用,用来守城了。

经过这样的防御设施改良,诸葛连弩二号机的威力就被大大的削弱了,虽然依然还有一些威胁,但魏军的守城部队,已经可以开始反击了。

魏县守军的这一通操作下来,直接把张溪给看傻眼了这是张巡穿越了么?!

城头设板,草人借箭,这都是张巡守睢阳的招数啊。

一时间,张溪也好,魏延也好,姜维也好,这三个人都拿魏县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是按照常规的攻城办法来进行。

而随着这样的进攻防守持续了大半个月,马隆不断地对守城器械进行改进,魏军的士卒也是越守越有信心,士气也在慢慢的恢复.因此,当司马懿率领着三千士卒退入魏县的时候,意外的发现,魏县城内的气氛,比司马懿想的要好得多。

而随着司马懿领兵进入魏县,有了援军后的魏县守军顿时士气大振,张溪眼看时机不对,也暂时撤兵,在魏县城南十里处下寨,稍作休整。

攻城嘛,这事儿本来也急不来,几个月攻不下一座城池才是常有的事情。

再加上,司马懿这个老狐狸都现身了,张溪出于谨慎起见,暂停攻城,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连魏延都觉得这很正常。

只是,接下来的战事,恐怕会不好打了。

姜维年少,跟司马懿也没怎么打过交道,因此主动向张溪和魏延建议,可以用增兵减灶的方式误导司马懿,吸引司马懿主动出城追击,用野战来击败魏军当初姜维就是用这种方式骗过了内黄县守军,最后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攻克了内黄,缴获了内黄县令官印,顺带假传军令坑了郭淮一把。

如今姜维打算故技重施,骗过司马懿这个策略,别说张溪,就是魏延都直接拒绝了。

张溪和魏延对司马懿都非常的了解,知道这个老乌龟到了的话,大概率会选择坚守不出,依靠城防拖时间的策略.想用这么简单的策略骗过司马懿,基本不可能。

姜维对此很失望。

如果是张溪一个人反对他的策略的话,他还能尽力说服,毕竟姜维也知道,张溪用兵,实在是太过于“谨慎”了,其实这么做反而不符合用兵之道。

但如果连魏延都反对的话.那这个谋略,大概率是真的不可行了。

可问题是,现在大汉八万多兵马兵临魏县,魏县守军加起来也有五万人左右.要想攻克这样一座城池,不用计谋,怎么破?!

还能怎么破呢老办法,造配重式投石车呗。

你魏县守军的军械改造能力再强,城墙上的木板垒的再多,也经不起石头砸的。

不要求造出足够砸塌魏县城墙的投石车数量,只需要造出能让司马懿坐不住,不得不出城一战的投石车数量就可以了。

按照张溪的估计,大概只需要造出个十台左右,司马懿就该坐不住了。

就这样,张溪暂停进攻,开始收拢部队就地防守,派人砍伐树木,打造配重式投石车。而司马懿这边一看张溪的做派,司马懿就知道张溪打算做什么。

毕竟,这个张元长,在防守上也许花样百出,但在进攻上的能力,就只有那么“一招鲜”。

但问题是,张溪凭借着这“一招鲜”,他还真的能“吃遍天”.司马懿明知道张溪现在暂停进攻是为了打造配重式投石车,可他真的没有办法。

蜀贼的配重式投石车射程太远,威力太猛.如果不是有建造时间长,操作不便,容易损毁,也不易随军移动等问题的话,恐怕谁也拦不住这样的大杀器。

司马懿也问过马隆了,问他有没有办法能解决配重式投石车的威胁,而马隆对此,也表示相当的棘手。

不是马隆不会造投石车,他其实也会。

但问题是,马隆造不出射程那么远的投石车,哪怕他现在是防守方,可以占据城墙的高度优势,他也依然无法做到。

但是吧,这事儿也不是没有解决的余地.马隆表示,如果司马懿能给他抢回来一台配重式投石车,让他弄清楚配重式投石车的内部关键结构,那么他就有把握可以仿制。

哪怕自己的仿制品射程依然不如正品,但应该也不会相差太多,再加上城墙的高度优势,也许可以通过对砸,击毁蜀贼的配重式投石车。

马隆的这个要求,顿时也让司马懿相当的为难。

确实,这是一个能够破坏蜀贼攻城利器的好办法,但问题是就司马懿对张溪的了解,这货现在造投石车的目的,未必是真的为了攻城。

很有可能,这小狐狸就是要以配重式投石车为诱饵,引诱自己主动领兵出城作战吧。

没有了城墙的保护,以蜀贼士卒的个体战斗力,以蜀贼弩兵那个覆盖面极广,射击时间极长的弓弩手.出城作战,风险可不小。

能不能抢回蜀贼的配重式投石车不好说,自家士卒的伤亡肯定是小不了的。

要是一次抢不成功,来回那么几次魏县就要再次陷入守军不足的危局之中了。

可如果不出城去.张溪必然会顺水推舟,将计就计,配重式投石车越造越多,最后依靠这些投石车生生的砸塌魏县城墙的。

到了那个时候,魏县一样守不住。

这事儿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司马懿来回权衡,最后还是决定.出城一战。

毕竟不打是肯定城破,打了还有一线生机。

但,也不是简单的就领兵出城去跟蜀贼硬拼,这需要等待时机,必须一击必胜,抢回马隆需要的配重式投石机。

可经不起这么来回的折腾。

另外,司马懿加派了侦骑,四散出击,争取尽快找到蜀贼在进军河北的屯粮地近十万士卒,进攻河北已经两个月了,没有屯粮地,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且,司马懿已经有了一些猜测了。

从蜀贼这一路北伐的路线来看,蜀贼的屯粮地应该会在从内黄到黎阳一线.如果从大军补给便利的角度来看的话,白沟到黄泽一带,就是非常合适的屯粮地。

只要斥候能侦查到蜀贼的后勤屯粮地,司马懿在分兵出击,纵火烧之,则魏县之围,必然可解。

第143章 庞统第623章 进攻和撤退第1042章 迁都之议第1047章 南征第342章 吕蒙的动摇和坚持第1056章 水战(四)第272章 应对第248章 私宴交谈第333章 朱桓的建议第1085章 曹叡的决策第348章 樊城守卫战(一)第87章 失败的夜袭第677章 内部矛盾第243章 争议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834章 追击第552章 两套应对第1092章 共议第589章 试探第43章 输了第344章 吕蒙的决意第944章 撤军准备第1185章 魏县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273章 开山第614章 乱战第1165章 平策第906章 安抚第135章 江陵决战(二)第1179章 进兵河东第898章 东吴的盘算第148章 出巡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1207章 退路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奋第109章 江东舆论第407章 诈第1140章 退兵和追击第772章 拖延第25章 徐庶第1193章 苍山岭之战第84章 沉船截江第488章 刘巴的策略第580章 接应第851章 潼关之战(六)第371章 孟获的反应第423章 鏖战第806章 八阵图第803章 三方应对第1134章 贾充的谋略第122章 夏口军议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1211章 六伐结束第1056章 水战(四)第835章 截断后路第292章 军令状第977章 试探与使者第345章 周瑜出马第465章 张溪和魏延第349章 樊城保卫战(二)第344章 吕蒙的决意第490章 预算制度第268章 鲁肃病重第1248章 搅局者(一)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126章 绝北道第1084章 司马懿和曹爽第1214章 圣裁第869章 训子第291章 失败的诱敌第511章 曹丕的谋划第870章 夜袭第612章 撤退办法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168章 解释第233章 佐官第494章 违令第1106章 失败的影响第1162章 三年后(三)第1086章 抢攻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047章 南征第690章 迁民军屯第43章 输了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1254章 兵临城下第314章 骑兵突袭第611章 战术之争第462章 突破第505章 陈仓守将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战第1227章 对外用兵第90章 声东击西第169章 抵达油江口第50章 八卦黄月英第1163章 各怀心思第586章 险计第319章 刘璋的选择第635章 鼓舞军心第85章 守城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