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兵出并州

邓艾在这个时候跟姜叙分兵进入并州,还真的不是配合诸葛亮进攻河内郡这真的是一个巧合而已。

河内郡和河东郡之间,隔着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往来通讯并不方便,因此,邓艾和姜叙其实并不知道这时候的河内战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两人只是按照之前商议好的作战计划在实施而已。

甚至严格来说,邓艾和姜叙两人,比原本预计的行动速度,还有些慢了。

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是有两个的。

一个,是因为河东郡内交错复杂的世家关系,导致姜叙无法再短时间内理顺地方,无法安心的分兵东进。

河东世家大族的老巢,基本都集中在汾水附近.这里不仅土地肥沃,而且水源充足,世家大族动辄传承数百年,肯定是选择水利条件比较优渥的地方定居。

可如今,汾水南岸被姜叙等人的北伐军占领了,汾水北岸则还在曹魏的控制之下.河东世家对待汉魏的态度,其实依然还是不太明朗的。

这里面既有像卫氏那样选择投靠大汉的,那自然也有为了自身利益考虑支持大魏的,当然也会有像裴氏那样选择待价而沽的。

甚至严格来说,像裴氏那样不表明态度,待价而沽的世家大族,反而是河东世家的主流.起码有六成的世家大族,如今都在观望。

这对司马师来说是个麻烦,他得不到太多的世家支持,要守住汾水北岸的困难度也增加了。

但同样,对姜叙来说,也是一个麻烦,他无法就地获取太多的粮草补给。

河东的这一路北伐军,在刚刚渡过蒲坂津的时候,还能依靠左冯翊提供粮草补给,但随着攻下了整个汾水以南,深入到河东郡内部后,后勤补给线就显得太长了。

不是不能运输粮草过来,而是运输粮草的间隔时间变长,消耗量会变大,补给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此,最合适的应对方式,应该是获取本地世家的支持,就地获取粮食补给。

但是吧,因为河东世家大多采取着观望的态势,除了卫氏以外,其他世家虽然也会供应一些粮草以作军需,但数量远远不够,根本无法支撑起八万大军的日常用度。

更别说还要继续远征作战了。

因此吧,这段时间,姜叙是在不停的跟河东世家大族打交道,但效果嘛,却并不是太好。

姜叙虽然也是世家出身,但凉州世家子弟,在河东世家眼里算个球啊贾诩那样的大才都被人耻笑呢,何况姜叙。

姜叙也不是什么天下名士,他的世家子弟招牌在河东并不好使,而河东世家大族又都是名满天下的“诗书之家”,你又不能用强最后姜叙和邓艾没办法,只能是暂缓进军,临时停留休整,等到粮草补给到位后,再分兵出击。

这就耽误了一点时间。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嘛按照姜叙和邓艾的预计,王平在攻下了绛县后,应该会遭到曹魏的反攻的。

这么重要的关键节点,曹魏岂有不重新夺回的道理?!

司马师也许是有心无力,但在河内或者并州的曹魏军队,应该会再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反攻绛县,解除侧翼威胁才对。

因此,这段时间,邓艾亲自带着两万士卒,急速驰援了在绛县防守的八千无当飞军,准备先打一场防守反击战,等击退了曹魏的这一波反攻后,再顺势进兵并州。

可.等了快一个月了,半个曹魏兵卒的脸都没看到。

这也不能怪邓艾预判错误,还是通讯不顺畅的缘故。

邓艾和姜叙都没有想到,因为冀南那边的失守,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秦朗都已经退守野王,协防高都了.哪还有其他的闲工夫来反攻绛县。

至于后来的形式变化就更别说了,第一批进入河内协防的并州骑兵被毕轨给浪没了,第二批并州援军又被秦朗给抽调去了河内增援邓艾在绛县死等,自然是等不来魏军的。

这一通耽搁下来,闹得邓艾都有点沉不住气了,正巧姜叙那边也表示,东进所需要的粮草已经筹备全了,派了押粮官给邓艾押送了过来邓艾一琢磨,干脆就出兵吧。

进攻并州上党郡高都县。

只有攻下了高都县,掌握了北上和南下的关键节点,才能决定,到底是去偷袭壶关,还是南下策应河内的诸葛亮。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邓艾和姜叙分兵,率领总计两万五千士卒,进兵并州。

而姜叙,则率领剩余的五万人左右,沿着汾水南岸各县分兵布防,防备司马师在汾水北岸集结兵力,反攻汾水南岸。姜叙如何在河东郡分兵布防不提,单说邓艾.领兵离开绛县后,马不停蹄,一路行进,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是抵达了高都县城外三十里处扎营。

时间是有点长,但没办法啊,河东郡是平原,上党郡就基本是以山地为主了.两郡之间虽然有官道连接,但进入上党郡之后,山地太多,难免影响行军速度。

抵达高都县,安营扎寨以后,邓艾就找来了王平商议,该怎么攻打这个高都县。

河东和河内都已经快打成了一锅粥了,邓艾可不相信这个高都县会毫不知觉,没人防守。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该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攻下这座位于官道节点上的重要城池。

根据侦骑和细作的情报显示,如今的高都县,守将叫苏尚,是曹魏并州刺史毕轨的心腹爱将能力如何暂时不知道,但是吧,守卫兵力倒是不算太少,足足有五千人在这里守卫。

如果此人选择坚守待援的话,以邓艾和王平手里的军队,倒也不是攻不下,但估计付出的代价不会太小。

所以嘛,两人得商议商议,合计合计,怎么打。

两人合计着,商议着,还没等商量出具体的作战方略呢.营帐外突然有人求见。

也不算是外人,就是姜叙派给两人运输粮草的押粮官,名叫王濬,说是特意毛遂自荐,来献计破城的。

邓艾和王平两人面面相觑,那意思.这人谁啊,你认识么?!

两人确实都对王濬没什么印象,只有邓艾依稀记得,此人好像是弘农人,曾经在王昶手下任偏将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不过嘛,总是自己人,又是姜叙派来的.给个面子,听听也无妨。

当然,最重要的是,其实两个人也不是没有破敌致胜的办法,就算这个叫王濬的人只是那种夸夸其谈的平庸之才,献的是无用之计,两人也没什么损失。

而这一听吧两人都意识到了,这个王濬,是大才啊。

王濬告诉邓艾,并州这个地方,民风尚武,却又汉胡杂居,彼此关系不睦。

曹魏的并州刺史毕轨,文官出身,文治尚可,但对武略却并不重视,也没有想过要调和汉胡矛盾,因此不管是汉人还是胡人,其实对毕轨并不信服。

毕竟,并州这个边境州,历来就是狼烟战区,毕轨这个文官,根本压不住。

前些年还好,曹魏还算强势,胡人地位也低下,不足为虑。

但是呢,这些年随着曹魏的日渐衰弱,以及毕轨不断地抽调并州郡兵进入河内作战,并州的守卫空虚,胡人开始蠢蠢欲动了。

其中就以鲜卑族的两个首领,轲比能,步度根最为活跃。

也就是搭着这两个人互相之间看不顺眼,争权夺利不断,否则的话,如果这两个人联手起来,这个并州,恐怕早就开始乱起来了。

因此,王濬建议,可以派人传出谣言,就说这轲比能和步度根联合反叛,导致并州北部叛乱,这样的话,高都县的守军必然慌乱。

而驻守在高都县的苏尚,虽说是将军,但能力嘛,可就真的不好说了。

按照王濬的说法,这个苏尚,从军已经超过十年了,风评还是武艺平平,近些年也没有听说立下什么功勋,完全是因为他是毕轨带来的人,因此成为将军而已你很难去认定,这么一个人,其实是有隐藏大才的人。

所以,王濬预判,这样的将军镇守高都,在得知了并州北部叛乱,难免会方寸大乱,从而试图寻求速战速决,以便回军平叛。

待来日攻城之时,只需遣人诈败一阵,引诱苏尚追击,苏尚必然上当.然后邓艾在后方设伏,必可一战而擒之。

如此,高都必下。

第548章 眉县之战第543章 无当飞军对曹魏禁军第730章 领兵人选第864章 乱战第1172章 河东世家第1165章 平策第733章 内政外交第66章 战后动态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024章 临阵指挥对决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785章 诸葛亮的应对第604章 收尾第19章 练兵第1048章 战备第1066章 倒霉蛋张承第645章 议事(二)第546章 纠缠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452章 火攻略阳第1109章 弃守的代价第294章 关羽的策略第1233章 孙权的压力第967章 颍川的处置第561章 虚虚实实第571章 失守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555章 东线战事第491章 汉中预度部第50章 八卦黄月英第531章 冲阵对决第551章 局势变化第79章 巡视防务第1003章 江陵保卫战开端第310章 定军斩夏侯第490章 预算制度第607章 眉县攻防战第640章 再见第1173章 东郡渡河第49章 大胜第406章 梁绪在行动第448章 混战过后第607章 眉县攻防战第1236章 各方顾虑第520章 张溪定计第622章 谋士和武将第888章 巡江第612章 撤退办法第757章 离间计第956章 影响第213章 “谨慎”第297章 不合第314章 骑兵突袭第646章 议事(三)第148章 出巡第922章 江陵水军第887章 庞统训姜维(二)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894章 撤离第1181章 河东战事明朗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1100章 撤军第1111章 划红线第248章 私宴交谈第1090章 诸葛连弩二号机第966章 洛阳战事(三)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697章 私宴第63章 火箭第1252章 灭吴时机第921章 出使归来第761章 争议第843章 郭淮撤军第713章 地狱笑话第517章 曹真的直觉第627章 阶段性结束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879章 各自的选择第1章 求职第596章 正面较量第1181章 河东战事明朗第534章 陈仓道第1192章 中计了第808章 添油第1107章 调整应对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30章 对比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268章 鲁肃病重第164章 不太一样第1113章 失算第408章 姜维献计第776章 诡异的魏军动向第1075章 又是联姻第582章 各方变化第437章 街亭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战第909章 谈崩第329章 厚脸皮的吕蒙第56章 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