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三)

盂县一战结束,轲比能虽然战败,但还是率领残部西逃,撤出了太原郡。

只是,倒霉的轲比能,在逃回草原的途中,连续遭到了步度根和刘豹的截击,再次损失惨重。

到这里,轲比能可以说是大势已去了。

而等到轲比能好不容易突出重围,打算前往投靠自己忠实的小弟拓跋氏,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就在这个时候,一直被轲比能信任的鲜卑拓跋氏选择了叛乱,斩杀了势穷来投的轲比能,并且带着轲比能的人头前往雁门郡,向汉军请求内附。

随着轲比能的败亡,跟随轲比能一起出兵的羌胡小部落也失去了继续作乱的信心,纷纷退回草原,有些部落甚至担心大汉的报复,开始举族迁徙他地。

至此,并州北部的鲜卑叛乱,大致上算是平定了。

这场叛乱虽然是平定了,但是吧,邓艾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叛乱过后,重建并州,稳定民心的工作一样重要。

百姓的安置,战后的重建这些工作,邓艾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毕竟现在还是战时,邓艾还有自己的作战任务要做,他不可能停下来主持并州的重建工作。

因此,这个事情,邓艾决定,还是交给鲁芝和王机两人来做。

鲁芝代表的是降将势力,有安抚的必要,而王机则是本地世家大族的代表,也有必要拉拢.把重建的政务交给这两个人,在战时作为临时任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政务外,还有两个比较麻烦的事情,邓艾还是没有想好。

一个,是对并州周边的异族态度,该采取什么手段安抚住这些异族,让他们不至于再次生乱。

另一个,是如何完成自己这一路军马的战略目标,威胁到冀州,甚至是邺城。

不是邓艾没有主意,只是,他还是第一次要面临异族问题的困扰,生怕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再次生变,这对好不容易平定下来的并州,没有任何好处。

现在并州的周边,随着轲比能的败亡,草原的权利和大片草场都陷入了无主的状态,势必会伴随着新一轮的洗牌。

而这,也是王机在给邓艾献策的时候,想要看到的结果。

王机就是要利用轲比能败亡后留下来的族群和草场,引诱南匈奴和步度根所部互相争斗,好给大汉争取到休养生息的时间。

但是,王机和邓艾都没有想到,中途还能杀出一个拓跋氏出来。

鲜卑拓跋氏,之前一直对轲比能的部落伏低做小,言听计从,却在最关键的时刻在背后捅了轲比能一刀。

当然,如果拓跋氏只是简单的捅刀子也就算了,毕竟在草原上,讲究的是弱肉强食,没有中原地区的那一套所谓的“礼仪”约束,拓跋氏的做法,也说不上多么的令人指摘。

但是吧,拓跋氏趁着先手优势,抢先占据了一部分原本属于轲比能部落的族众和草场,然后又命人带着轲比能的人头来向邓艾请求内附这直接将了邓艾一军。

不管怎么说,拓跋氏都是这次并州平叛的重要功臣,还诛杀了轲比能,邓艾不可能不认这个功劳。

可邓艾一旦承认了拓跋氏的这个功劳,那他就必须护着拓跋氏,承认拓跋氏占据的轲比能所部的草场和部众。

这么一来,轲比能所部剩余的草场和部众,恐怕就很难满足刘豹和步度根的需求了。

是,这样的话,稍加挑拨,其实更容易激起刘豹和步度根的斗争,但是.如今已经过了盛夏了,还有三四个月就要入冬了。

很显然,这么短的时间内,并不足以让刘豹和步度根分出胜负。

一旦两个族群在入冬前无法获得足够的利益,或者无法获得足够的物资渡过冬天的话,他们必然也会选择休战,为了过冬所需,他们只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倒向大汉,请求大汉帮助他们渡过草原上的白灾。

但是吧,那个时候,大汉是不是已经结束了北伐,有没有足够的粮草安抚住这两个大型部落,连邓艾都没法确定,甚至并州是否有足够的兵力防守,也无法保证。邓艾很担心,步度根和刘豹会不得不选择第二个选项,再次掀起叛乱,南下劫掠到了那个时候,并州就会再次陷入到战火中去。

而且,这次一旦叛乱,大汉可能还真的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快速平叛,这次处理并州异族事务,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未来五到十年,并州周边的异族形势。

邓艾不是没有办法,但是,他因为缺乏经验,不敢轻易做决定。

但万幸的是,现在的邓艾身边,也不是没有帮手的在这个重要时刻,王机和王濬都站了出来。

这两人的建议虽然有些差异,但是,大方向上,还是比较统一的。

既然邓艾要顾及到庇护拓跋氏,导致轲比能所部留下的草场不够分配给步度根和刘豹.那为什么不把目光看的远一点,往东北方向看看呢?!

东北方向的幽州以北的草原,随着乌桓部落的逐渐衰退,那边基本都是一群不太成气候的小部落在争夺和生存。

如果经过一番引导,让步度根所部往幽州北部发展,夺取那边的草原,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么?!

至于邓艾担心的,这么做是不是会造成步度根和刘豹坐大的问题,王机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扶持拓跋氏。

拓跋氏的老巢,就在南匈奴部落和步度根部落中间。

而以这次讨伐轲比能的战事中拓跋氏的表现来看,这不是一个甘于人下的部落,一旦步度根所部东移,拓跋氏又得到了大汉扶持撑腰的话,一定会顺势扩大自己的族群,参与到南匈奴和鲜卑族群的争斗中来的。

这样,从并州到幽州的北部草原,就会形成南匈奴,拓跋氏,步度根三个大型胡人部落。

到了那个时候,只要掌握好三个势力之间的矛盾,进行制衡控制,挑拨三个部落之间互斗的话,也不是不能顺势控制住这三个部落。

有一说一,王机的这个做法,真不算错,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毕竟这个时代,不管中原王朝是处在全盛期还是分裂期,吊打周边异族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不管是公孙瓒,还是袁绍,又或者是更加厉害的曹操,他们都能做到对周边异族的武力压制曹操甚至直接打断了乌桓一统北方草原的进程,直接让乌桓进入了历史尘埃之内。

所以啊,王机的建议不坏,后面搞出五胡乱华来,那完全是司马家的一群低能儿瞎搞,才搞出来的惨剧。

至少邓艾听了,觉得这个建议真的很不错。

而王濬呢,也顺势向邓艾提出了,收拢刘豹和步度根所部,裹挟这些胡兵,从雁门郡东进,进攻代郡的战略。

大汉可以默许你步度根往幽州的东北地区草原进军,甚至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给与你步度根一些粮草和军械的支持,但是呢,你步度根总要先付出一点代价吧?!

同样的道理,大汉可以默许刘豹全取轲比能留下的草场和部众,但同样,刘豹也得对大汉朝廷有所表示吧?!

所以,抽掉一些本部落的骑兵,充当胡兵义从,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么?!

这么一来,邓艾麾下的兵力,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东进进攻代郡,也就有了把握。

而一旦攻下代郡,从代郡南下冀州的话,一方面可以出其不意,毕竟幽州现在算是冀州的大后方,曹魏再怎么精明,也不会想到邓艾会绕这么一个圈子,从幽州入境。

另一方面,攻占代郡后,还可以顺势切断幽州其他各郡往冀州派遣的援兵,比单纯的回返壶关,从壶关威胁邺城,要更有战略价值。

就这样,邓艾采取了两个人的建议,并且进行了总和,做出决断。

首先,邓艾抽调太原郡,上党郡剩余所有郡兵,抵达雁门郡汇合,加上邓艾原本带来的一万五千士卒,凑出了总计三万人左右的步卒。

其次,邓艾要求鲜卑步度根,拓跋氏,南匈奴刘豹部,各抽调精锐骑兵,组成胡兵义从,共聚雁门郡,歃血为盟,为大汉征战曹贼。

此番会盟过后,鲜卑步度根出兵一万五千骑兵,南匈奴刘豹所部出兵两万骑兵,再加上拓跋氏挤出来的五千骑兵,总计四万胡兵义从。

紧接着,邓艾就率领着这些汉胡联军,总计七万人,诈称十万众,东进幽州代郡。

第51章 乱世人心第101章 汉津口之战第248章 私宴交谈第819章 曹魏骑兵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984章 联姻第947章 互相试探第517章 曹真的直觉第911章 过江第49章 大胜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934章 诱敌第834章 追击第691章 戍边第610章 前锋至第173章 人才第1167章 主帅人选第24章 注水版兵书第482章 曹丕的反应第143章 庞统第278章 议事第957章 天意第665章 突围第395章 曹丕亲征第1114章 拆东补西第185章 应对第1221章 东征准备(二)第935章 互换第1043章 升官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05章 长坂坡之战 (四)第1250章 搅局者(三)第1201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二)第151章 赵累第1115章 “河东大捷”第62章 诸葛初点兵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151章 赵累第273章 开山第480章 孙权的想法第173章 人才第1061章 北上长沙第717章 缺乏经验第387章 北方有变第1054章 水战(二)第910章 水战第1172章 河东世家第267章第975章 巴丘水战(一)第930章 黄河水军第1123章 撤军第821章 主帅对决第1202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三)第676章 迁都之议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1137章 司马懿的后手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26章 找原因第245章 百年大计第970章 御驾亲征第903章 调任和妥协第56章 学艺第302章 于禁第1033章 今时不同往日第1202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三)第275章 成都来信第841章 甩锅第1195章 撤军方案第198章 对峙与密约第162章 卖马第1152章 调兵第756章 三伐议定第400章 夜袭第734章 方向之争第33章 体能训练第937章 弘农杨氏第483章 贾诩之计第779章 舌辩结束第967章 颍川的处置第772章 拖延第366章 作战准备第483章 贾诩之计第583章 抢时间第979章 出使变故第1104章 郁闷的曹肇第457章 换将第999章 水战决胜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827章 魏延诈关第262章 应灾准备第331章 烧营第804章 心累的陈祗第907章 南下第19章 练兵第805章 奇怪的北军第462章 突破第64章 博望之战第1117章 孟达的决心第573章 急行第283章 进攻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