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百年大计

第245章 百年大计

东汉时期,流行的人才聘用方式是征辟制和察举制。

东汉是二元君主制,所以才会产生两种入仕方式的区别。

征辟,是地方行政长官或者中央听说了某个人的名气,专门下令征辟他当官。

察举,是地方每年都要选出一些名声好的年轻人,推荐给中央,让中央考察后任命。

当然,不管是征辟还是察举,被选择的人都是可以拒绝的,这么做不仅不会让人觉得失礼,反而会让人觉得是不屑于跟权贵合流,受到当世人的尊敬。

有一说一,这个观念其实挺奇葩的。

明明是有本事的人,不想着为国家效力,也不想着造福百姓,就是端着架子显清高.活着的意义何在?!

可这年月的人,就吃这么一套,觉得清高的人就是让人尊敬和羡慕。

不管怎么说吧,征辟和察举制的本意,都是要录用那些在民间有才华,但是没有入仕通道的人,给他们一个入仕做官的机会。

可随着汉末世家豪强的力量越来越大,从中央到地方,基本都是世家掌控人事任命权,所谓的征辟和察举,都变成了世家的一亩三分地。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说的大多都是东汉末年这段时间的事儿。

到了董卓乱政,诸侯并起的年代,朝廷权威不存,这种情况就变得更加严重,世家大族们进一步的掌控人事任命权,后来曹丕继位,为了获取世家支持他称帝,推出九品官人法,更是让世家彻底掌握了人才上升通道。

至于司马家建立的晋,本身出身就不正,后代更是各个奇葩,根本无力扭转这一现象,导致后来了一系列内乱,最终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所以说,察举制和征辟制的弊端,现在就已经显露的很明显了,诸葛亮不是不知道,只是一时间想不到比这更好的选材制度,同时也是维护刘备汉室宗亲的人设,所以才会继续沿用。

现在,张溪告诉诸葛亮,有一种制度叫科举制,大家不看家世,公平公正的在考场上决胜负,谁的学问好,谁有某方面的特长,都可以通过考试做官。

诸葛亮思虑了良久,很难对此做出评价。

科举制确实是个好制度,这东西的原创,确实是李世民,还真的不是杨广。

虽然确实是杨广提出了“科举”这一概念,但杨广的关注点,其实是在“分科取士”上,他的“科举制”的选拔对象,依然还是在山东世家或者关陇贵族的子弟,这点其实跟以前的人才选拔方式差别不大。

而李世民是在杨广提出的“分科取士”的基础上,把人才选拔范围,扩散到了寒门阶层,让寒门也享有了上升通道。

真正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宋朝以后的事情。

制度是好制度,但诸葛亮怎么想,都觉得不太适合现在的这个时代。

在这个世家力量庞大的年代,你强行把世家子和寒门士子放在一起,通过考试竞争上升通道,世家能乐意?!

以前人家可是只需要有人推荐一下就能当官的,凭啥来跟寒门子弟一起考试,寒门子弟,他配么?!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本质,就是要剥夺世家们的经义注释权和话语权,现在又来了个科举制,要剥夺世家掌握的人事任命权.益州世家会造反的,全天下的世家也都不会再欢迎刘备,刘备在这群人嘴里,大概率能相比桀纣了。

想明白一切后果的诸葛亮真心头疼,这个张元长,真心不省心啊。

鱼鳞图册的事儿,张溪已经是非常得罪这个时代的世家了,现在又来这么一个三连套难不成元长跟天下的世家大族都有仇,非要把世家们往死里整啊?!

本来诸葛亮还打算,在巴东郡跟张溪解释清楚后,立刻赶回成都去的,但现在真心不敢走了。

策略都是好策略,但这应该是用一百年,甚至两百年去做的事情,张溪不该现在一下子都拿出来的。

诸葛亮现在真心希望,张溪还是赶紧的去陪一下待产的孙尚香吧,千万别在他面前添乱了。

张溪就这样,被愁眉苦脸的诸葛亮给送出了馆驿。

不过临走前呢,张溪倒是想起杨家的事儿来了,就跟诸葛亮说了一声,杨家有意代理巴东郡纸张制造的事儿。

诸葛亮敏锐的抓住了张溪嘴里“代理”的词儿,然后简单询问了两句结果张溪又被诸葛亮给抓回馆驿里去了。

诸葛亮也埋怨张溪,前面净说些要一两百年才能做成的主意干什么,这种现在就能做的主意,为啥不早说。

所谓“代理”,是张溪下意识的把杨家的行为,归类为后世代理经营的那一套游戏规则里,说出来的词儿。

顺便的,张溪就把后世代理的一整套流程,跟诸葛亮讲述了一遍。

简单来说,就是把地盘归置归置,划分一下区域,每个区域选择一个人出来当代理人,每年交一定的代理费,其他区域的人不能跨区域销售,以五年或者十年为限期,做得好就做,做不好就换人。

这样总公司就获得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也不用费心去管理,但一样可以通过更换代理人来保证自己的利益。

而代理人也可以凭借总公司的支持,在该区域进行独家销售,不得跨区经营也能保证自己的一家独大。

双赢的选择。

诸葛亮一听,这不就是现成的,可以让中央加强地方掌控,同时分裂地方世家势力的好办法么?!

有这种好主意你不早说,净扯什么科举.难不成你跟我也有仇?!

张溪表示我不知道啊.是真的不知道。

张溪压根不知道这一套所谓的代理制度,其实是从唐朝划分天下监察道的基础上借鉴引用过来的,本身是一种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并不是简单用来划分代理区的。

用这种代理制度来选择造纸代理商,既可以满足现在的局势,不大面积推广纸张,刺激世家的神经,又能借此分化世家之间的关系,借此在各郡制造出一些刘备集团的代理人,加强刘备集团的话语权。

最重要的是,代理商是有年限的,如果有人做的不好,刘备完全可以收回代理权,扶持另一个愿意合作的世家。

至于造纸术.这玩意儿必须归刘备掌控,不能交给世家,包括之后的印刷术,制墨术一样,谁敢伸手就剁手。

所以嘛,诸葛亮得知了杨家的诉求后,亲自出面,约见了杨家的家主杨既,跟他详谈了合作条件。

诸葛亮表示,纸张制造,只能是在成都完成,但是地方上纸张怎么分配,怎么发售,甚至怎么去攫取利益,这个刘备集团不会干涉,可以完全交给本地世家来负责不过期限只有十年,十年后成都方面会重新考察。

当然,本地的纸张销售,只能限于本地,也只会交给本地世家,不能跨郡,为的是保证大家的权益不受到侵犯。

就这个条件,如果杨家愿意接受的话,那诸葛亮可以看在是张溪引荐的面子上,提前跟杨家定下君子之约,等回到成都跟刘备请示后,就可以正式任命。

当然,如果杨家不同意也没什么,诸葛亮表示可以跟黄家谈谈。

严家老家主严颜现在病重,暂时无法决策,但黄家的家主黄权现在就在成都,大家都是常见面的同僚,诸葛亮表示谈起来也会方便一些。

杨既能说啥?!

本来杨既的想法是能拿下造纸术,这样的话即使将来刘备事败,他们家有造纸术作为依仗,一旦遭到大世家的逼迫,就把造纸术交出去,这样也能保住杨家现在的规模,不会破败。

可诸葛亮不是张溪,他不好糊弄,也抠门,造纸术这种生金蛋的鸡是绝对不会让出去的,就是要逼着杨家绑在刘备的战船上。

而且有一说一,诸葛亮其实真的不用专门跟杨既谈这个,人家黄家已经是半只脚踩在了刘备的船上了,再绑紧一点其实也无所谓。

更何况.

“亮在成都时,常见元长于书信中夸赞令郎,此番前来巴东,亮欲带令郎前往成都,荐于主公任用。”

对吧,人家连伱儿子的前途都提前给你安排好了,你要是再不答应,就有点不识好歹了。

再者说了,虽然不可能获得造纸术的技艺,但益州世家同样也没人能有,如果诸葛亮真的可以保证各郡不得互相干预的话杨家可能无法成为益州顶级世家,但在巴东郡,肯定会超越严家,甚至黄家,成为第一世家的。

而且造纸术的技艺掌握在刘备手里,发行权却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样杨家依然可以用纸张发行权来笼络小世家和寒门的人心,让他们归附于杨家,又不用担心遭到大世家的逼迫,毕竟工艺流程是刘备掌控的,他杨既只是一个卖纸的,有本事你们去怼刘备去。

这事儿.可以干。

杨既当场跟诸葛亮击掌盟誓,拿下了巴东郡的纸张代理权。

(本章完)

第868章 选择第283章 进攻准备第1228章 练兵第243章 争议第1134章 贾充的谋略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639章 关羽观阵第696章 合议第789章 领兵出征第980章 张昭的态度第786章 孙十万的想法第1086章 抢攻第977章 试探与使者第1064章 罗县攻防战第966章 洛阳战事(三)第409章 不觉中计的赵昂第1023章 诸葛八阵图第292章 军令状第107章 鲁肃第1196章 识破和突围第481章 孙权在准备第1134章 贾充的谋略第615章 王双的奋起第61章 想对大家说的一些话第595章 凌晨突袭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1051章 战略第1049章 东吴的反应第485章 搞事儿的孙权第667章 劝降二将第1079章 要将与调兵第402章 魏延的伤势第866章 诸葛出征第615章 王双的奋起第403章 凉州军团的威胁第383章 分配第862章 尾声第626章 败退第373章 花鬘和关索第860章 潼关之战(十五)第695章 祭祖前后第947章 互相试探第480章 孙权的想法第583章 抢时间第705章 女儿事第250章 地域之争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奋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990章 曹魏的困难第749章 各怀鬼胎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151章 赵累第581章 切入第788章 襄阳北伐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134章 江陵决战(一)第798章 贾逵和蒋济第714章 雪灾第73章 调令第679章 黄元叛乱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657章 疑兵计第264章 再见面第158章 送犁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007章 襄阳情势第1105章 骑兵对决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军第664章 槐里之战第227章 和谈第134章 江陵决战(一)第1045章 东吴内政第4章 主仆第92章 疲兵之计第617章 吴懿突阵第344章 吕蒙的决意第152章 鱼鳞图册第817章 关中乱战第653章 进兵策略第357章 东三郡第973章 羊衜归汉第1159章 分工第142章 分地盘第565章 画风清奇的眉县世家们第10章 新年第1056章 水战(四)第457章 换将第84章 沉船截江第194章 示范区第1194章 满宠的才能第43章 输了第121章 劝降文聘第712章 东吴反应第327章 孙尚香的选择第1215章 下诏伐吴第409章 不觉中计的赵昂第1100章 撤军第356章 五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