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曹魏的反应

第393章 曹魏的反应

曹氏宗族将领在曹操创业时期,确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早年曹操起兵讨董,曹氏宗族不仅提供了一批钱粮兵员,给了曹操起家的资本,还给曹操带去了最早的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们。

曹仁,曹纯,夏侯渊这三人,可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顺带一提,夏侯惇的能力不差,只是不太适合领兵作战而已,你让夏侯惇镇守地方,他就能做的很好。而曹洪呢,冲锋陷阵没问题,领兵作战虽然差点,但那也是跟几个族兄们或者当世名将比较稍微差了点,基本的能力还是有的,比起诸如杨奉之流就要强的多。

但现在.时过境迁呐!!!

曹操本人都已经病故了,夏侯惇在曹操死后的两个月也因病去世,曹纯死的更早,夏侯渊又在定军山被黄忠给斩了曹氏宗族将领里还能独当一面的,就剩下一个曹仁了。

曹仁确实是名将,也是军中宿将,这么多年征战,常年担任曹魏南方军团统领的他,对这些军务韬略可是非常的熟悉了。

以曹仁的眼光来看,他觉得,雍凉方向问题倒是不大。

别看现在刘备在汉中搞的声势挺大,但从汉中要出秦岭,进攻关中,实际上没有那么容易的。

秦岭五条道路中,也就是陈仓道,褒斜道,祁山道三条路能走大军。

而陈仓道有曹真在防守,这个假侄子的能力是真的不错,领兵虽然不多,只有数千人,但陈仓道那个地方本身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山地狭小又排不开大军,所以只要小心应对,问题就不大。

而祁山道本质来说,并不是穿越秦岭,而是绕过秦岭,从凉州入境进攻雍凉。

祁山道虽然平坦能走大军,但实在是路途太遥远了,对后勤的压力很大。

再者,凉州刺史郭淮的能力极高,这几年治理凉州又颇有成效,使得汉胡皆服。

刘备如果出祁山道,首先要面临郭淮的阻截,只要郭淮不浪,哪怕拦不住刘备也没关系,只要拖延足够的时间,长安的曹洪就算再混,也应该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布置防线,阻拦刘备进入关中了。

而褒斜道是个麻烦。

褒斜道山道也比较险峻,不太适合大军作战,但如果只是通过褒斜道,进入关中腹地,建立起防御阵地,拖延时间等待全军集结的话,还真的有可能让刘备大军从秦岭里钻出来。

因此,曹仁在一通分析后,建议曹丕下令给郭淮,让他加强戒备,同时命令在长安的曹洪,让他派兵,加强对褒斜道出口的防御。

而说完了雍凉地区的防卫,曹仁却依然眉头不展。

说实话,曹仁真的不担心雍凉,在他看来,雍凉地区山势险峻难走,刘备吃饱了撑的从那边发动主攻。

曹仁真正担心的,是南阳和许都,是襄樊的关羽。

如果刘备以北上汉中,进攻雍凉作为幌子,吸引曹军的兵力调动北上,但实际的目的却是让关羽北上南阳或者偷袭许昌.那才是真正要命的事儿。

诸葛亮的《隆中对》,精妙就精妙在这里了。

一路北上雍凉,一路进攻中原腹地,不论是哪一路都会让曹魏很难受。

你没法去分辨,到底那一路是主攻,那一路是幌子,因为两路都是要命的路线,两路都必须防。

当初汉中之战时,包括曹操都认为,刘备的重点是拿下汉中,关羽进攻襄樊,不过是策应而已。

因此曹操坚持领兵北上,前往汉中跟刘备对峙,而襄樊方向,曹操也只是派出了于禁领兵去救援,并没有领兵亲征。

结果谁想到,关羽真的就水淹七军,攻破了襄樊,而曹操最后也没能守住汉中。

这一场仗,被曹操视为平生耻辱,同时也是曹操去世前最大的一块心病。

现在,轮到曹丕面临这样的局面了。

有一说一,曹操是这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军事家,他对时局的判断一向都比较清晰准确的.但他儿子曹丕可差远了。

因此,在听完曹仁的分析后,曹丕也开始担心南阳和许昌的安危了。

曹丕虽然在军事上不如他老子,但政治的敏感性上,却是不差太多。

曹丕不确定关羽到底是进攻南阳还是偷袭许昌,但曹丕知道,不管关羽是哪个选择,他都不能让刘协继续在许昌呆着。

这太危险了。

尤其是在曹丕打算篡汉自立的关键时刻,许昌的那个大汉天子就是曹丕代汉自立的法理依据所在,绝对不能有失。

现在的曹丕,是有两个选择的。

第一,是提前篡汉,逼迫大汉天子“禅位”给自己,尽早完成这样的法统交接,这样的话,这个天子就没有任何作用了,也就不用担心关羽是不是去偷袭许都了。

第二,是忍着,先把大汉天子迁到洛阳,暂避关羽的锋芒.可这就又回到了当初曹操面临的那个难题。

迁都,政治影响太大了。

一旦迁都,就意味着曹魏方面惧怕了刘备集团,而曹丕回头即使再逼迫汉帝“禅位”,也不会被天下人认可。

毕竟大家都知道,这年头的汉帝是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意义,真正决定大汉存续的人,已经不是许都的那位大汉天子,而是割据荆益的刘备。

如果曹魏能持续压制,甚至彻底消灭刘备,那么有没有汉帝,大魏都是天命所归。

但如果曹魏压制不住刘备,甚至反而被刘备打到中原腹地,那么就算曹丕手上有天子,那大魏也是乱臣贼子。

曹丕也是两难。

提前篡位,政治准备工作没有完成,民间舆论也没有兴起,突然说什么代汉自立,不见得能得到天下人,尤其是天下世家的认同。

可迁都的政治影响也非常的大,曹丕不能轻易迁都,否则即使后来篡位了,也没有多少说服力。

这个问题,曹丕是没办法跟曹仁这样的武夫去商量的,但跟贾诩和陈群商量吧可以是可以,但这俩人,还真的算不上是他曹丕的心腹。

因此,曹丕无奈,只能先结束这次议事,回到魏王宫,跟自己真正的心腹,刘放,孙资两人商议。

这两人,是曹丕的心腹,而且这两人的姓氏也很奇葩有时候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曹丕的恶趣味。

这时候的刘放和孙资两人,都是曹丕的秘书郎,而且常年跟随曹丕,经常跟曹丕一起谈论国家大事。

有一说一,这俩人,倒也能力出众,只是吧有点跟陈祗类似,后期弄权祸国,引出了司马懿秉政,所以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根本不给这俩货立传。

曹丕把自己的两难处境跟这两人一说,这俩人思考了一会儿,立刻给曹丕出了一个主意。

现在最让曹丕头疼的既然是政治问题,那就从政治层面去解决,解决了政治问题,之后再考虑军事问题嘛。

既然现在许昌很危险,随时都有被关羽偷袭的可能,那就别让天子在许昌待着了。

当然,迁都的影响力也很大,孙资和刘放也不敢轻易主张迁都,所以这两人给出的主意是——天子巡幸邺城。

是的,咱不迁都,大汉的都城还是在许昌。

但是呢,这些年魏王治理河北,成效卓著,而且河北自从平定后,百姓安居乐业,日常思沐皇恩,天子出巡河北,驾临邺城,也是彰显大汉天子威仪的好事嘛。

曹丕立刻就懂了。

这两人是建议让天子到邺城来先避一避,省的被关羽给抢走了。

而且将来如果曹丕要代汉自立,那么也省的再跑到许昌去逼天子写什么退位诏书了,反正人就在邺城,什么事儿就近“商量”,一切都齐活了。

当然,所谓天子巡幸邺城,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就算刘协到了邺城,那也是被软禁起来的,谁还会真的让他显示什么“天子威仪”么?!

而一旦天子不在许昌了,关羽领兵进攻许昌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小,这样只需要让张辽谨守南阳,让许都令司马懿做好许昌防务就可以了。

至于打退了关羽的进攻后.那这个大汉天子也就别回许昌去了,直接就在邺城禅位给自己,自己登基称帝就可以了。

曹丕顿时觉得自己为难的处境得到了解决,赶紧下令给华歆,王朗等人,让他们前去许昌,“说动”天子,巡幸河北,驾临邺城。

刘协不想去邺城,真的,非常的不想去。

谁都知道邺城是曹氏的老巢,自己去了邺城,还有没有命出来都不好说。

但刘协这个人,只要他有曹髦一半的勇气和担当,他也不至于会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曹操至少比司马昭有底线,干不出当街弑君这样的事情来。

可惜,刘协没有这样的勇气和担当,他即使再不想去,那也没有胆子不去。

因此,在建安二十五年的七月,大汉天子发诏巡幸天下,第一站是河北邺城。

(本章完)

第561章 虚虚实实第600章 包抄后路第437章 街亭第70章 江夏太守第1023章 诸葛八阵图第859章 潼关之战(十四)第505章 陈仓守将第175章 从长计议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断第51章 乱世人心第1145章 夹击虎牢关第1013章 交锋第409章 不觉中计的赵昂第907章 南下第365章 点兵点将第175章 从长计议第504章 眉县世家第5章 上任第29章 徐庶与张溪第147章 关平娶亲第190章 江东内事第787章 陆逊的战略第515章 伪木牛流马第765章 诸葛入长安第1250章 搅局者(三)第426章 姜维的动机第398章 出兵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496章 偷工减料第690章 迁民军屯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994章 犹豫不决的张溪第339章 陆逊之计第246章 去成都第990章 曹魏的困难第77章 练兵冲突第675章 江州密议第988章 巧合第675章 江州密议第811章 前后夹击第37章 一顾茅庐第1101章 劝降第311章 曹操头疼第158章 送犁第675章 江州密议第523章 又送女装第919章 大婚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334章 襄樊议事第1170章 魏延的疑问第593章 艰难行军中的张郃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234章 蒋琬第305章 收取襄阳第948章 各地局势第448章 混战过后第1032章 绕道偷袭第383章 分配第215章 刘循第1081章 情报可靠性第375章 战事渐平第1126章 互相犹豫第333章 朱桓的建议第1130章 变策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945章 撤军第295章 两军对阵第786章 孙十万的想法第83章 议策第672章 魏吴和议第857章 潼关之战(十二)第687章 蒋琬和陈祗第63章 火箭第82章 蒙冲第1236章 各方顾虑第1079章 要将与调兵第28章 兵法第1218章 陆逊离淮南第414章 刘备的决断第35章 酒之事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1073章 流民第524章 郭淮的狡辩第804章 心累的陈祗第581章 切入第537章 诸葛虔的想法第228章 战与和第785章 诸葛亮的应对第53章 蹴鞠第1133章 心累的陈泰第615章 王双的奋起第465章 张溪和魏延第1246章 大杀四方的文鸯第36章 单福荐诸葛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729章 空城计第161章 出门在外皆不易第611章 战术之争第885章 徐庶断策第437章 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