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孙权在准备

第481章 孙权在准备

孙权有着必须要称帝的理由,而这个理由,是周瑜等人无法反驳的。

而且吧,大家都是聪明人,从孙权的理由中,周瑜等人也都已经听出来孙权对称帝的决心,知道这时候再不知好歹的反对,反而会引起孙权的逆反心理。

既然在政治上有迫切需要称帝的理由,那么周瑜也选择了退让,毕竟战略这东西,只是政治的延续,是可以做出调整的。

周瑜只是问了孙权一个问题——称帝后,跟曹魏和西蜀之间的关系,该怎么去界定。

一旦称帝,那就不存在什么同盟不同盟的问题了,刘备这个人虽然仁德,但并不代表他软弱,他不会再继续跟孙权这个“篡逆之辈”保持同盟的。

而曹魏方面,才刚刚“代汉自立”,对孙权这种“自立称帝”的行为,肯定也不会容忍更别说曹魏还想着要尽快收回青徐和汝南地区呢。

如何在这个复杂的局面下寻求对江东最有利的外交政策,对现在的江东,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问题其实孙权也没有想好,为此,不得不征求张昭的建议。

江东真的没有“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说法,张昭和周瑜之间也没有这样的分工,两个人是都可以对内外事发表建议的人,而且张昭作为江东的大管家,在政务上的话语权还是比较重的。

张昭想来想去,建议孙权在称帝后,向两家同时派出使节,先试探一波两家的反应。

如果两家反应都很差,那别说了,让周瑜和陆逊做好淮海和青徐的防务,让朱然,孙韶,孙桓等人做好长江防务,随时防备对方打过来就是了。

可如果两家中有一家反应还行,那就尽量模糊处理一些事情,让出一些利益也不是不可以,跟其中一家结盟,起码先把局势稳定下来就好。

而曹刘两家里面,张昭其实更倾向于跟曹魏结盟的。

倒不是张昭的法国谋士毛病又犯了,主要是张昭真心觉得吧,现在的曹魏,其实是比较好欺负的一方。

你别看现在的曹魏经济体量和军队数量都是三国中排第一的,但曹丕这个人说实话,别说孙权看不起,就是张昭都觉得这人不咋地。

继位不久就在雍凉打了这么大一个败仗,回到邺城居然还有脸代汉自立.这人除了脸皮厚以外,其他的本事,跟曹操比起来真的差远了。

而相反,西蜀那边,刘备还活着,荆州关羽也不好惹,麾下更是兵强马壮,谋士武将众多,刚刚又吞并了雍凉二州固然一时需要休整消化,但一旦等刘备消化完雍凉二州,实力肯定还得提升一个档次。

现在的实力对比,已经跟一开始的时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没看到即使是周瑜,都已经没有再提什么孙刘联盟了么。

对比好欺负的曹丕,刘备才是这个时代最可怕的枭雄,而一旦让这个枭雄打下长安或者宛城,也获取进入中原的通道的话,那曹丕和孙权就不是名义上结盟,搞不好是真的得联合起来,才能对抗刘备这个枭雄了。

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张昭其实是建议孙权跟曹魏结盟的。

周瑜对此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在周瑜看来,张昭的提议,真不是错误的。

十年前,在巴丘的时候,周瑜跟当时还在世的鲁肃密议的时候就说过,一旦江东能出兵淮南,攻占青徐,而刘备能出秦川,进攻长安,双方的盟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而现在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因此周瑜也不是特别坚持这个孙刘联盟了。

现在的局势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双方之间的关系,也已经无法靠一纸盟约来束缚了。

再者,张昭的考虑是对的,毕竟在周瑜看来,老奸巨猾的刘备,确实比傻乎乎的曹丕要难对付的多。

至于曹丕怎么想.到时候再说吧,反正应对方案已经有了,实际如何,还得看随机应变。

在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后,孙权决定称帝的这个事儿,就在小圈子里达成了一致。

而之后嘛,孙权也得做点准备才行。

不是说我今天下一道命令说要称帝,就可以登上龙椅做皇帝了的,很多事情也需要提前准备。

比如像曹丕和刘备,这俩都做了很多的准备,甚至曹丕还为了营造“祥瑞现世”的征兆,提前了一年进行准备。

孙权就算再着急,总不好自己开口说自己要当皇帝吧。

这个什么祥瑞啊,什么谶言啊,什么百官请奏晋皇帝位的表章啊,都需要安排人专门去做,而称帝需要的各种礼制,也需要人安排人去准备,这都需要时间。

就这样,继曹丕称帝后,刘备和孙权的称帝准备工作,也都在有条不紊的准备中。

建安二十七年,也是曹魏的黄初二年四月。

刘备于成都武担山之南即皇帝位,继承汉室大统,宣布“嗣武二祖”,也就是继承刘邦、刘秀两人的帝位,年号“章武”,改元章武元年。

汉属火德,而刘备的年号“章武”也属火,意思就是刘备继承汉室,代表汉室还在,不曾灭亡。

刘备继位后,立刻宣布实行新的官职,以“三省六部制”取代“三公九卿制”,设立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这三省,同时在尚书省下另设兵部,刑部,工部,吏部,户部,礼部这六部,共同掌管朝政。

中书省为决策机构,中书令有辅佐皇帝制定决策的职能,因此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中书令。

尚书省为执行机构,尚书令是负责具体事务执行的人,刘备提拔原汉中王尚书令法正为尚书省尚书令,总理六部。

门下省是审议机构,门下省侍中是皇帝的近臣,帮助皇帝对决策执行力度进行审议,与中书省共同制定国策,同时对中书省和皇帝的诏令有驳斥的权利。

刘备任命了庞统为门下省侍中。

另外,刘备还重设了御史台,恢复御史大夫的职责,令御史大夫领众御史监察百官,监督国事运行,直接对皇帝负责,提高了御史台的权利。

刘备任命了刚刚从荆州赶到成都的虞翻为季汉的第一任御史大夫。

说起虞翻吧,其实他的心情可以说是大起大落。

司马徽让他来成都,目的其实是来跟许靖争夺礼部尚书职位的。

虞翻虽然对什么礼部尚书不太感冒,但对许靖这个人一直是挺看不惯的,来成都不为别的,就为了喷许靖一顿——就你这货也敢当礼部尚书?!

可人家许靖也不是傻子啊,你虞翻啥名声大家能不知道?!

伱在这个节骨眼上跑来成都,还摆明了车马就是冲着我许靖来的.这要是让你这个臭嘴喷一顿,那多掉面子?!

在这个争取礼部尚书的关键时刻,许靖可不想节外生枝。

因此,虞翻在抵达成都,还没有正式上门拜访许靖的时候,就听说了许靖偶感风寒,卧床不起的消息了。

许靖今年也已经七十多岁了,这个年纪的人,还感染了风寒虞翻好歹也是大儒啊,肯定不能在这种时候还去喷人家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大爷啊。

所以虞翻就暂时在成都住下,打算等许靖病好后再做打算。

可许靖这个老狐狸,能让虞翻就这么在成都闲着?!

老狐狸直接给刘备上了一封疏奏,向刘备推荐了虞翻,把虞翻那一顿夸啊,说虞翻性格刚直,敢于犯上直言,是当世难得的正直之人,希望刘备能体察虞翻的才能,对其重用。

而这个时候,刘备也在考虑要不要重设御史台,建立完善的监察体系毕竟东汉的官员监察体系“刺史制度”因为刘焉“废史立牧”的要求后,已经彻底崩塌了。

这个时候的刺史,更多是一州主官的代称,已经不具备监察地方行政的作用了。

因此,诸葛亮和张溪同时向刘备提议,恢复御史制度,甚至张溪还把后世的御史台制度给搬了出来,提出了巡查御史的概念,让刘备眼前一亮。

但如果要执行这种制度的话,那么统领所有巡查御史的御史大夫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了,这个职位,不仅需要有名望,而且需要那种生性耿直的人才能担任。

刘备本来还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当这个御史大夫呢,结果许靖就上本启奏,说有个叫虞翻的人,不仅名望出众,而且生性耿直,最重要的是,他谁都敢喷。

刘备顿时眼前一亮,赶紧派人去请来虞翻,跟虞翻交谈了好几次。

虞翻这个人,名声在外,刘备也听说过,而且听到最多的,就是虞翻又喷了谁谁谁.对于虞翻敢喷,这个刘备是一点都不怀疑。

但刘备设立御史大夫这个职位,可不是简单的想找一个喷子,这个职位是要帮助他监督百官对朝政的执行,同时监察百官的人品作风的,光会喷可不行,你得喷到点子上,为了国事而喷。

而通过跟虞翻的交谈后,刘备发现,这个人,不仅会喷,而且才能还相当的出众。

本来张溪只是提出一个概念的御史台制度,在刘备和虞翻的数次讨论中,居然渐渐的有了样子。

甚至虞翻还对御史台内部的监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表示,作为监察百官的御史台和御史大夫,也必须要有接受百官监察的义务,这样才能保证御史台真正是在履行职责,而不是为了喷而喷。

刘备对此非常的欣赏,当下拍板,让虞翻出任御史大夫这职位,比礼部尚书还要高半级。

虞翻事后也相当的纳闷我来成都是干什么来的?!

怎么稀里糊涂的,就成了御史大夫了?!

但这个职位.为啥自己隐隐的还有些兴奋呢?!

(本章完)

第1044章 议罪钱第32章 江夏第108章 过江第52章 军中嬉戏第603章 张郃退兵第26章 找原因第738章 青储第114章 船上议论第175章 从长计议第1044章 议罪钱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90章 声东击西第54章 刘备归来第838章 试探性进攻第391章 调人第1014章 寇封来援第1219章 孙权的疑心第552章 两套应对第243章 争议第596章 正面较量第512章 关羽的战术第848章 潼关之战(三)第418章 疲兵计第1153章 撤军第92章 疲兵之计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244章 王炸组合第1091章 孟津渡第775章 汉军军议第778章 舌辩第591章 大昌集第633章 张辽的伤势第281章 汉中之战序曲第1045章 东吴内政第748章 对内整治第242章 杨仪第1243章 三大变故第210章 山道肉搏战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561章 虚虚实实第927章 收徒第1059章 偏师出兵第726章 曹魏反应第1109章 弃守的代价第717章 缺乏经验第278章 议事第792章 命中注定的待遇第804章 心累的陈祗第286章 张郃战魏延第1122章 局势有变第1135章 接应第87章 失败的夜袭第604章 收尾第757章 离间计第2章 面试第432章 偷袭汝南第775章 汉军军议第34章 榨油第555章 东线战事第149章 约定第1100章 撤军第959章 中计第203章 草率的汉中攻击战第923章 水军统帅第255章 邓艾的亲事第1187章 两线失败第1003章 江陵保卫战开端第25章 徐庶第842章 各方反应第775章 汉军军议第722章 东吴有变第267章第1185章 魏县第810章 劝降第75章 离去的准备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1216章 兖州攻防战第408章 姜维献计第11章 邓艾?!第120章 竟陵之战第612章 撤退办法第1020章 兜圈子第751章 前因后果第395章 曹丕亲征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251章 调人第422章 大雪第695章 祭祖前后第872章 紧急求援第491章 汉中预度部第784章 调整第1183章 司马出山第782章 败退第972章 回归江陵第926章 羞愧第549章 毌丘俭的计策第481章 孙权在准备第942章 守关第211章 豪赌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