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调兵

益州到荆州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这年代也没个靠谱的即时通讯手段,益州的刘备要联络荆州的关羽,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更别说现在正在北伐,刘备已经领兵出了祁山褒斜道,正在关中的五丈原呢。

如果刘备要直接指挥在荆州的关羽,他最快的通讯路线,应该是让信使先从褒斜道返回汉中,在汉中乘船沿着汉水而下抵达襄阳,然后再从襄阳北上到邓县,送命令给关羽。

这一趟路,哪怕一切顺利,用最快的战马和战船,一路上至少也得花个一个月的时间。

军令这种东西,哪里禁得起这么长时间的延迟。

因此,两次北伐,对于荆州方面的军事行动,刘备都是直接授权关羽,由关羽做为主帅,自己决定进攻策略的。

上次北伐的时候,关羽还被刘备特意叫到成都去参加了一次军议,明确了关羽进兵南阳的目的是策应刘备出陇右,夺取雍凉.可这次,刘备只给关羽送来了一封诏书,允许关羽便宜行事而已。

因此,这次出兵后,关羽制定的战略目的,是要攻取南阳的。

可问题还是那个老问题,荆州需要处处设防,兵力不足,南阳又背靠中原腹心,身侧有许都,洛阳等大城市作为后勤支援,拼消耗的话,关羽要打下南阳的把握并不大。

关羽想要攻取南阳,就只能选择速胜,这也是为什么关羽会执着寻求跟张辽单挑的原因。

但在徐庶看来,有些事情,并不需要那么较真的,战略目的又不是死的,咱们完全可以变动一下啊。

这次北伐,本来准备的就很仓促,又跟上次一样,是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夹击关中.根本没必要非得跟魏军在南阳死磕啊,只要跟上次北伐一样,做好牵制工作就可以了。

徐庶跟关羽绕着圈子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劝劝关羽,要实在不行,咱们就别求什么速胜了,维持现在的局面,对陛下那一路北伐大军,已经是很大的一种帮助了。

关羽领兵五万在邓县跟张辽对峙,曹丕又已经驾临了洛阳,因此宛城这一带的曹军是必然不能轻易调动的,甚至洛阳和许都的曹军也不敢擅离否则一旦让关羽攻破了宛城,就可以轻兵直入洛阳,到时候真正该上火的人可就是曹丕了。

所以,关羽哪怕只是在邓县呆着,什么事儿都不用干,至少中原腹地的这六七万留守曹军都得被关羽牵制住。

没看到一直到现在,许昌的司马懿依然没有任何动静么?!

上次北伐,司马懿可是亲率士卒,侧翼攻击关羽军北伐屯粮地新野的,可这次北伐,因为曹丕驾临洛阳的关系,司马懿到现在都在许昌按兵不动,原因是什么,不是一目了然了么。

随着如今的战局变化,徐庶是真心的想建议关羽,实在不行咱们就这么耗着吧.陛下那一路,谋臣名将云集,陛下又是亲征,本来就该以他们那一路为主攻方向的。

关羽仔细思考了一会儿,不得不承认,徐庶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但关羽不想听。

作为大将军,又是总督一州,拥有假节权利的人,关羽实在不想两次北伐却寸功不立。

这年头的军功爵,虽然在判定方式上已经跟前汉时期不太一样了,更多是讲究“恩出于上”,不太可能出现那种“李广难封”的情况了。

但作为一名将军,自己又是主动进攻的一方,两次北伐除了空耗兵员和钱粮,却没有打下任何一寸国土.说出去也太丢人了。

虽然说关羽的作用就是策应,如果刘备攻下了关中和长安,那么他在荆州策应的功劳一样不小.但世人可不会这么看的。

一个将军,两次出征没有任何战果,却在战后收获荣耀世人只会认为他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所以刘备偏袒照顾了他。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夏侯惇。

夏侯惇其实能力不差,对曹操的作用其实也不小。

早年曹操创业起兵的时候,夏侯惇和荀彧一起搭档,镇守曹操的大后方,是曹操敢放心出征的最大保障。

当年陈宫叛迎吕布,兖州几乎全境失守,只有夏侯惇,荀彧,程昱三人坚守了三个县城.但也正是这三个人的坚守,给了曹操回军翻盘的机会。

到后来,即使曹操家业越来越大,但后方镇守的第一人选,永远是夏侯惇,可见夏侯惇在曹魏军中的地位和能力。

可这样的夏侯惇,到了那个张元长嘴里,都被编排成啥样了?!

肉票将军?!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天地良心的,夏侯惇坐镇后方,剿灭山贼和平定叛乱可是全胜战绩啊,就仅有的那几次对上吕布和刘备输了,结果就让人记了一辈子。

关羽跟张溪之间也算熟识了,知道张溪这个人的性子还算是比较好说话的,跟夏侯惇也没啥仇怨的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出于私怨就如此贬低一员大将的。

很显然,关羽下意识的认为,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文人,私底下对夏侯惇的评价,张溪不过是受到了那些文人的影响而已。

关羽这个人吧,一直跟文人的关系不太好,他也看不太上这个时代的文人可也正因如此,张溪对夏侯惇的评价,关羽是真的信啊。

打死关羽都想不到,张溪对夏侯惇的这个评价,是长达一千多年演变后的产物,而且更多只是对夏侯惇的调侃,并不是真的在贬低夏侯惇。

关羽就觉着这年代的文人都是蔫坏的家伙,可偏偏他们还掌握着这个时代的话语权关羽真的很担心,自己两战宛城不下,战后却加官进爵的,不知道会被这群文人编排成什么样。

毕竟,二爷虽然也有不少光辉战绩,但二爷自身的黑历史其实也不少有些无耻文人,就好挖人黑历史说事儿。

这个宛城,如果有机会的话,二爷还是希望可以拿下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二爷也是人,他也会有自己的小心思,而这些小心思,确实不太能放到台面上来说。

因此,二爷拒绝了徐庶改变战略目标的建议,但并没有给出自己的理由和解释。

徐庶倒也没有太过意外。

毕竟这是关羽!

徐庶跟关羽共事了十几年了,关羽做出的决断,什么时候需要向人解释了?!

“既如此,将军欲克宛城,只有调兵一策可用了!”徐庶继续建议道。

当谋士的嘛,都有几套备选方案的,在加上徐庶也知道关羽的脾气,所以关羽一否决自己的第一建议,立刻拿出了第二建议。

而对于第二建议.关羽微微抬头,看向徐庶,心里琢磨着,徐庶是不是糊涂了?!

对于调兵的建议,刚刚自己已经跟徐庶解释过原因了啊。

江东不可信,如今孙权在建业屯兵数万人,动向不明,因此王基,石苞等人绝对不能轻易离开江陵和武陵,而上庸的寇封,孟达二人,防备右扶风的张郃都困难,哪有多余兵力来支援自己?!

这点事儿,自己解释过了啊而且就算不解释,难道以徐庶的能力,还看不出来么?!

关羽向徐庶发出了询问的眼神,而徐庶却笑着,走到营帐内的地图前,说道,“大将军请看!”

关羽也把目光看向了地图,顺便等着徐庶接下来的说辞。

“大将军,今时已不同往日。昔日江东无力突破淮南,故而背信偷袭荆州,非智不及,乃力不逮也!如今江东已据合肥,控制淮南,陆逊,徐盛,周瑜三将又破徐州,围攻彭城,魏军连连告急,此一战而定青徐之机,江东万不肯轻舍之!”

“若此.”关羽大概明白了徐庶的说辞,但还是有点不放心,问道,“若真如军师所言,那孙仲谋于建业聚兵数万,却又意欲何为?!”

徐庶笑笑,接着说道,“为救援合肥尔.将军请看!”

说完这话,徐庶从袖中逃出一封书信,递给关羽。

关羽打开一看,是江东四大姓之一的张家家主张温写给襄阳费祎的信件,信里提到了最近孙权在建业聚兵,要去救援在合肥苦守的孙韶的消息。

早年费祎奉命出使江东的时候,跟张温的关系就一直很不错,后来费祎又专门主持江东纸张发售分配权的事儿,跟张温的关系就更上一层楼了。

费祎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其实就是往江东掺沙子,而张温,则是费祎重要的发展对象和渗透渠道。

因此,两人之间没事儿就通信,有时候在信里不经意的说出点啥来,真不意外。

不过关羽好歹也是久经战阵的人了,再加上一直对江东抱有超级大的戒心,虽然看了张温的信件,依然有些怀疑,问徐庶道,“军师,此事可有旁证?!”

徐庶点点头,说道,“江东细作亦有来报,孙仲谋此番聚兵并不机密,江东知之者不少,所聚兵马亦不过两万余人,增援合肥之说,倒非不可信也!”

关羽微微点头,放下书信,说道,“军师之意,老夫亦明了.只是江东之人素来无信,焉知此非声东击西之计也?!名为增援合肥,实则偷袭荆襄,亦未可知尔。”

徐庶也是点头认可,然后才说道,“大将军之言甚是,只是,江东欲攻荆襄,只有两条路。一条,走长江水路.如今我军已据江夏,江东水军调度皆在文仲业监视之下,只要文仲业不动,江东水军断无绕过江夏,偷袭南郡之能。另一路,乃是在长沙聚兵,偷袭荆南四郡有石仲容在武陵镇守,张公义在公安策应,武陵,零陵二郡当不至于有失。将军不调武陵,公安,江夏三地之兵,只调南郡之兵北上,当无阻碍!至于上庸之兵,将军大可调来无妨,张郃仅有万余人马,守卫右扶风尚且不足,断不敢轻攻上庸若其攻之,我军可分兵抢占右扶风,兵出长安,如此,张郃纵使得了上庸之地,也不过是困死我军腹中尔,不足为虑。”

长篇大论一堆,徐庶的中心思想就一个——调兵。

第4章 主仆第698章 坦白第1190章 意外的先见之明第1036章 主帅心思第791章 防御体系第30章 对比第1249章 搅局者(二)第681章 平息叛乱第903章 调任和妥协第1181章 河东战事明朗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军第409章 不觉中计的赵昂第981章 摇摆的孙权第348章 樊城守卫战(一)第600章 包抄后路第161章 出门在外皆不易第570章 曹真的难处第855章 潼关之战(十)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620章 溃败第209章 山间小道第316章 溜边将军第333章 朱桓的建议第112章 找错人了吧第1209章 变数第350章 樊城保卫战(三)第949章 孙权的固执第617章 吴懿突阵第523章 又送女装第73章 调令第982章 魏吴结盟第1206章 兵临城下第468章 马超的神奇操作第283章 进攻准备第191章 长沙赴任第764章 周瑜的计谋第814章 双方误判第27章 论将第923章 水军统帅第1209章 变数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692章 争论第298章 许褚夺营第1149章 三线战事第462章 突破第272章 应对第1073章 流民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52章 军中嬉戏第1064章 罗县攻防战第330章 英姿飒爽关银屏第254章 冠礼第184章 南郡异动第1235章 诸葛请辞第899章 曹魏的盘算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战第163章 确定身份第1133章 心累的陈泰第278章 议事第517章 曹真的直觉第1221章 东征准备(二)第956章 影响第455章 张郃摸鱼第788章 襄阳北伐第1010章 河洛战事第26章 找原因第164章 不太一样第517章 曹真的直觉第269章 清闲第115章 察觉第136章 江陵决战(三)第640章 再见第1004章 邀约第834章 追击第361章 和谈条件第535章 陈仓防务第782章 败退第977章 试探与使者第89章 救援魏延第1153章 撤军第187章 治病第1138章 更改战略第240章 合肥之战第558章 魏延的奇计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514章 魏延的执念第712章 东吴反应第21章 新官职,新工作第735章 决议第1213章第846章 潼关之战(一)第38章 《隆中对》第44章 二顾茅庐第1252章 灭吴时机第730章 领兵人选第44章 二顾茅庐第935章 互换第1133章 心累的陈泰第641章 练将第972章 回归江陵